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于烈性子禀直,知道元禧这是有意整治自己,心里十分不愿意,便找借口推辞,可是元禧根本不准许,无奈之下于烈只得声称自己生病,躲在家中便不再出来。
话说这于烈的儿子名叫于忠,在宣武帝元恪刚即位时封其为长水校尉,不久后又改任他为左中郎将,执勤于殿阁之中,因此经常陪伴在宣武帝左右。于烈找机会对儿子说道:“我见朝中诸位王爷如今都是专横恣意,胆大妄为,其内心更是不敢预测,生怕日后生出许多事端,应该及早让圣上将他们一一罢免,从而亲自临朝执政,治理天下。”
于忠深感父亲的良苦用心,心想自己于氏一族满门忠烈,自曾祖那一辈便名震天下,是为北魏的重臣,曾祖于栗磾乃是北魏名将,自幼便习得武艺,擅使一杆黑矛,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赐他称号为“黑槊将军”,从那时候于氏一族的人便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一直到了于烈、于忠父子两代都在皇帝身边执勤,深得宣武帝元恪的信任。
于忠非常痛恨元禧的所作所为,于是便将其所犯下的罪过尽数都告诉了宣武帝,恰在此时,宣武帝的另一位叔叔,北海王元详(这是孝文帝的异母兄弟),也出于对元禧的憎恶,也秘密的将其恶贯满盈,罪无可恕的行为告知了他,同时又说出了一件事情让元恪心中很不是滋味,就是自己的亲叔叔彭城王元勰,如今不但位高权重,而且深得民心,虽比起元禧平行端正,清正廉洁,在老百姓眼里却是备受敬仰,如此一来岂不是对自己的皇位有很大的威胁?看来这元禧、元勰虽然一个无恶不作,一个可视为股肱之臣,但是这两位叔叔从正反两面来讲都是自己的“敌人”。
宣武帝心里别提有多生气了,因为在自己亲理政务后,元禧心中一直不是很高兴,于是元恪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削弱这元禧、元勰等人手中的重权。
公元501年,也就是景明二年的春季,北魏皇族中的王公们全部汇聚在一起一同前往宗庙视的东坊斋戒,其中三公都在庙中斋戒,正是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
在这天夜里,在皇帝的寝宫中,宣武帝将直阁将军于忠叫过来说道:“你这就去对你的父亲说,让他明日一早便来这里见我,至于你么,我对你还另有安排,你这就先下去吧!”
于忠答应一声后便立即退了下去,随即将宣武帝的诏令尽快地传达给父亲于烈。
于烈一听,顿时领悟了其中的含义,皇帝在这个时候召见自己,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给自己,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如今北魏的各位王公贵族突然一齐汇聚在宗庙,而且元禧、元勰、元详这三大亲王都在其中,看来皇帝是想亲自执政,特意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更要将几位叔叔手中的重权给削弱,此事关心着社稷的安危,自己千万不可有任何的差池。
果然,到了第二天清晨的一大早,于烈便早早地来到了宣武帝的寝宫之中听令。宣武帝当即命令于烈率领直阁中六十多羽林军奉皇帝诏令去召见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三人。
这彭城王元勰在孝文帝逝世后,坚决执行先帝遗诏,拥立了元恪登基,为稳定当时的北魏朝廷的政局立了一大功劳,所以元恪即位之后多次要任命元勰为宰辅,然而却屡次被元勰给辞退。
司空、大将军元详是孝文帝元宏生前钦定的辅政大臣,《魏书》中记载北海王详,“美姿容,善举止”,可是记载元详却是“为人贪婪荒淫,多行不法。”
元禧等三位亲王心想皇帝如此着急地召见三人前往太极殿,心中俱是惊疑,等进了太极殿之后,宣武帝对三人说道:“元恪自继承皇位之后,承蒙三位叔叔辅佐朝政,才是我得以苟延残喘,如今已经过去三年,三位叔叔曾一再表示要归政,如此殷勤谦逊之意朕自当不敢拂逆,那朕现在就亲自执政,至于其他事宜朕自有安排!”
元禧等三人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元禧气得浑身直颤,心想这小皇帝是要削弱三人的势力,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中越想越气,怏怏不乐。
就在三人正要离去的时候,就见宣武帝突然对元勰说道:“彭城王近年来屡屡奔波于南北,由于事务繁多,故此没有实现您那谦逊高尚的美德,记得当年先帝曾亲手下诏言道彭城王元勰志节高尚,清美淡泊,就如白云松竹一般,因此在先帝百年之后,便要满足你的心愿,对你不能有任何的猜忌之心,所以今日朕要谨遵先帝遗诏,顺从了叔父高蹈远举的心意。”
元勰听了之后,心下颇为感激,毕恭毕敬的对元恪说道:“陛下如此孝顺恭敬,仰遵先帝遗诏,能准许我脱身俗务,可以说是既成就了陛下的圣明,又遂了微臣的志向,故此臣心中当真着实欢喜。”
这位彭城王元勰是北魏宗室里的杰出人物,对拥立宣武帝元恪继承皇位立有大功,因此威望也是特别的大,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勤奋的学习,再加上本人知识渊博,品行端正,非常受人敬仰。
可是他功高震主,对宣武帝有着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元勰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那是与他的儿子有关,其子元子攸便是日后继承大统的北魏孝庄帝,所以元勰死后也被追封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当然,这都是后话。
单说此时的元恪见元勰说的如此恳切,心里便暗自欢喜,随即吩咐元勰以王爷的身份先回府中静养,并且又将其进位于太保一职,然后又封北海王元详为大将军,唯独没有对元禧再有任何的安排。
元恪就这样实行了亲政,接连罢免了几位辅政大臣的政务,给了他们新的职位,让他们手中没有实权,也不能再继续的控制朝政。当时担任尚书一职的张彝、邢峦二人得知皇帝对这三位叔父的安置情况之后,心里都觉得皇帝这么做是非常的不合理,经过一番缜密的商议之后,二人一同离开了京城。
可是就在二人逃离洛阳城没有多久,就被御史中尉甄琛给弹劾,宣武帝元恪知道张彝、邢峦的行为之后甚为震怒,当即发出诏书,决定将二人重重地惩罚一顿。
诏书上写道:“非虎非兕,率彼旷野!”
光是这简单的八个字便狠狠地将二人斥责了一番,这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说张彝、邢峦二人既然不是老虎犀牛那样的野兽,为何会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竟然会私自离开京城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
随后宣武帝元恪下令继续让于烈担任领军一职,并且又加封其为车骑大将军。
这车骑大将军在将军之中地位是比较高的,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三卿家,或比三公,能担此重任的人无疑是地位尊崇,威风八面,往往都是皇帝比较信任的忠臣,这个官职也相当于现在的元帅军衔,一切军政事务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于烈从此便经常在皇宫内执勤,元恪无论是在朝政大事还是军国大事上面都让他都参与,于烈得此特殊的待遇,也为以后于家一门的荣宠奠定了基础。
话说这宣武帝元恪虽然罢免了几位辅政大臣,执掌了朝政大权,但毕竟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有些朝廷事务还是不能独自处理和决断,于是大多都是委托身边的人去办理。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四《齐纪》中记载:“魏主时年十六,不能亲决庶务,委之左右。于是幸臣茹皓、赵郡王仲兴、上谷寇猛、赵郡赵修、南阳赵邕及外戚高肇等始用事,魏政浸衰。”
以上所说的六个人物得到了皇帝的委托,便开始独揽大权,北魏的朝政也就从这里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败。
宣武帝宠幸这些人已经到了没有章法而言,已经达到了可以任意胡为的地步,这几个人当中的赵修尤其受宣武帝的宠幸,就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便升至光禄卿,并且赵修每升一次官,宣武帝都要亲自到他家去设宴庆贺一番,而且王公大臣们也要跟着去。
这赵修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不但能讨得皇帝的欢心,还能使皇帝及王公大臣反过头来向他来祝贺,这是一绝!据《魏书》记载,此人“最初给事东宫,为白衣左右,颇有膂力。世宗元恪践阼,仍充禁侍,爱欲日隆。”说赵修深受皇帝的喜欢,时常陪伴在元恪的身边,前途也是蒸蒸日上。
有一天,宣武帝元恪在太极殿的前殿上召集了文武百官,向他们说出了自己要亲自执政的各种意见,并且要任命咸阳王元禧为太尉,广陵王元羽为司徒。
满朝文武顿时都是默然不语。
这位广陵王元羽也是元恪的叔父,此时被皇帝忽然叫到内殿,将准备封他为司徒的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谁知元羽一听当即推辞不受,说是因为当初彭城王元勰不愿意担任司徒这一职的时候却被皇帝强他担任,事到如今,因为罢免辅政大臣的重权而削了元勰的司徒之位,此时突然让自己代替元勰,这样一来必定会遭到外人的议论,元恪见他一再地推辞,也就只好任由元羽,只得将他封为司空。
说起这元羽,也是皇族中的异类,平日里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在自己被皇帝封为司空后不久,元羽与员外郎冯俊兴的妻子私通,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欢,没想到却被冯俊兴将其当场堵住,并且将元羽痛打了一番,元羽挨了这顿打之后一直躲在府中不敢出门,过了没多久就去世。
元羽一死,剩下的元禧也是一直惴惴不安,毕竟自己心里有鬼,于是渐渐地生出了不臣之心。

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隋定乾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瀚海孤云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瀚海孤云剑并收藏隋定乾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