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期间,出现了一个极为动荡纷乱的时代,那就是所谓的“五胡十六国”。“五胡”指的便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胡人游牧部落所结成的联盟,在西晋末年发生了一宗以皇族争夺政权的内乱,“五胡”就在这个时候纷纷建立了大小各异的政权与国家,与南方以汉人所建立的政权所对峙,大大的破坏了中原的政权与经济,这一段时期堪称大汉名族经历的一场大灾难,被称作“五胡乱华”。
西晋王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渐渐地走向了衰落,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让当时国家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了西晋的亡国和产生了近三百多年的动乱,司马氏在各地方的影响力不断减损,地方士族的势力在不断地膨胀与扩大,外族也开始不断地叛变与获取独立,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氏族李雄建立了成汉,这让西晋的政权元气大伤,而就在“八王之乱”之后,又出现了骇人听闻的“永嘉之祸”,直到公元三百一十六年晋愍帝受辱被杀,从此西晋灭亡。
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晋。这完全是门阀士族所建立的朝代,与五胡十六国并存,在历史上又被称为“东晋十六国”。正因为司马睿是在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下才当上了皇帝,所以将行政大权与军事大权都交到了这兄弟二人的手中,故此朝中的重要官职基本上都归王家的人所有,在整个东晋王朝,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已经是平起平坐,所以当时便流传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说王导与这司马睿是一同掌管这东晋的天下。
从晋中宗司马睿到最后一位晋恭帝司***的这一百多年时间里,皇室不断地衰落,曾参与灭亡后秦之战的大将军刘裕因立有巨大的军功,地位也是无比的显赫,突然派人缢杀晋安帝司马德宗并立其帝司***为帝,是为晋恭帝,从而进爵为宋王,最终掌握大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从此中国便进入了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南朝便是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便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早在公元386年的时候,由鲜卑族的拓跋珪所建立的北朝第一个王朝政权——北魏,正是这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出现,才使佛教在中国广泛的兴起,并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元490年,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是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随后又实行了汉化改革,这一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拓跋宏所实行的改革能够被推广,不得不归功于他的选贤举能,知人善任。拓跋宏为了能使北魏王朝能够稳固,便大量地重用汉人,然后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又下令改革鲜卑的旧俗。
这次改革重在汉化,所以孝文帝不让鲜卑的贵族继续穿着胡服,一律改换成汉族的服饰,然后又让鲜卑贵族不再说鲜卑语,而改成汉语。在公元496年的时候,孝文帝又下令将鲜卑贵族的姓氏也改成了汉姓。拓跋宏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成了元氏,所以说拓跋宏也称作元宏,接下来元宏又将一百多个鲜卑姓氏改成了汉族的姓氏,例如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伊娄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侯氏改为亥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车焜氏改为车氏,丘穆陵氏改为穆姓,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等等。
北魏孝文帝元宏所实行的这一次汉化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既化解了鲜卑与汉族之间多年的矛盾,也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及他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由于孝文帝元宏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崇文重教,尤其是信仰佛教,于是对朝政大事从不过问,一心只想超脱世俗,去修身洁行。在皇兴五年(公元471年),拓跋弘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长子拓跋宏。
由于当时北魏王朝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被赐死,从此由自己的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拓跋宏在三岁的时候母亲被赐死,所以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故此对冯太后特别的孝顺,可是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朝政二十年,因为她生性猜忌,所以对元宏很不放心,生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责罚过拓跋宏很多次,可是拓跋宏明知冯太后不喜欢自己,可是却对她从无怨言,相反,对这位祖母愈加地尊敬和孝顺。
拓跋宏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在位期间充分展示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促使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公元499年四月一日,北魏孝文帝元宏病逝于南征的途中,同月的十二日,皇太子元恪在鲁阳登基为帝,是为宣武帝,改年号为景明。
这位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元宏的次子,即位十六年之间虽然没有做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是也干了几件不可小觑的事情。
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了新都洛阳,巩固了父亲元宏的改革制度。 其次便是因为笃信佛教的缘故,元恪取消了一项重要的制度,那就是“子贵母死”。    
这在北魏王朝来说是一个极其野蛮的传统,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朝太子的母亲将来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所以在立太子之后,便要杀掉太子的母亲,这个惨剧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
在公元499年的时候,孝文帝元宏突然病死在南征的路上,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元恪便在几位辅政大臣的拥护下即了帝位,据说元宏临终之前本来是想将朝中政务交给弟弟彭城王元勰,元勰是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并且为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众兄弟中汉文化水平最高,因为他非常清楚朝廷官场复杂,如果功高震主,将来难免全身而退,所以硬是拒绝接管朝中大权,孝文帝元宏在无奈之下,只得任命侍中、北海王元详为司空,豫州刺史王肃为尚书令,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任城王元澄为右仆射,右卫将军宋弁为礼部尚书六人同为顾命大臣。
这六个人的地位都是各不相同,王肃和宋弁都是汉人,与元禧、元详、元澄、元嘉三人更是远了一层,何况王肃还是南齐的降将,遗诏下来没过多久,宋弁就去世了,王肃也是屡受排挤,两年后也死去,只剩下了这四位北魏皇族里的四位王爷,元禧、元详是孝文帝的弟弟,也就是宣武帝元恪的叔叔,而元嘉是孝文帝的叔祖,元澄是孝文帝的叔叔,所以说元详、元禧二人的权利最大,而元嘉、元澄则是有着较高的威望。
其中这六位辅政大臣中权利最大的是咸阳王元禧,他是孝文帝元宏的兄弟,是宣武帝元恪的叔叔,地位尊崇,位居于群臣之上,此人是皇亲贵族,受先帝遗诏辅佐皇帝,作为当朝宰辅却从来不理政务,平日里是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做了许多坏事,引起了宣武帝极大的不满。
元禧权重一时,贿赂公行,广营田产,开采盐铁,更是让宣武帝无比的厌恶,无奈元禧手握朝政大全,想要公然与他作对还是有些对己不利。曾经派遣家奴前往当时任羽林中郎将的于烈家中讨要一批专门为皇帝担任警卫防护工作的羽林虎贲勇士来为自己担任护卫工作,原本以为于烈会处于对自己的权位出于畏惧,并且会很痛快的答应自己的要求,可是结果正好相反,于烈公然的拒绝了元禧的要求。
要知道元禧可是个奢侈放纵,贪婪好色之徒,当时见于烈竟敢如此对自己说话,心中别提了有多么的愤恨,此时元禧还就不信了,这个于烈好大的胆子,居然敢不给自己这个咸阳王,当朝一品大员一个面子,所以心里很是不痛快,谁知于烈义正辞严的说道:“当今皇帝正在为先帝守丧,朝政上的事情归你辅政大臣管,可是我身为领军,负责管理皇帝的警卫工作,又怎能没有皇帝的号令而将卫队自行给予你。”
于烈说话自然是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势,丝毫不将这个只知道纵情声色、不理政务的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这让元禧有些气急败坏,从皇宫里回到家中之后仍是抓着这件事情牢牢不放,一直憋着一肚子气,等过了几天后又派遣家奴前去于烈的家中传话,说自己乃是天子的儿子,更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如此位高权重,为什么就不能要一些勇士来为自己的安全做防卫。
这一次的结果是直接遭到了于烈重重的当头一棒,因为他根本不吃元禧那一套,家奴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去将于烈的行为一五一十的传达给元禧听。
这咸阳王当时一听家奴的回话,立即气得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愤恨不已,原来于烈的回话是这样的:于烈并非不知道你咸阳王乃是天子的儿子,是当今皇帝的叔叔,但是你既然说自己的命令与皇帝的诏令没什么不同,那就应该派遣官家之人前来调遣,却为何只派奴仆来要这官家的羽林军卫队,你想要于烈的项上人头容易,想要羽林军却是一个也别想!”
生性傲慢的元禧这下子可气坏了,心中不断地咒骂于烈,并且倚仗权势向于烈下达了命令,决定要任命于烈为恒州刺史。

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隋定乾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瀚海孤云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瀚海孤云剑并收藏隋定乾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