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春秋八霸 天涯 春秋八霸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郑庄公是春秋早期最活跃的诸侯,正如现在活跃的世界政坛领袖,总是能创造出一些大新闻,今天来点儿贪腐受贿的报道,明天再来点儿生活丑闻的曝光,诸如此类。但是从郑庄公寤生创造的新闻不是这些。他创造的,是真正的大新闻;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即将成为华夏政坛的焦点。
(1)周郑交质
周王室的辅弼之臣,《春秋》称之为“卿士”,一般由周王畿之内或附近的诸侯国君担任。周王室卿士掌管王室军政大权,权力之大相当于后世之宰相。
在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郑国居功至伟。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都成为周王卿士,可谓荣极一时。
为了处理内乱,郑庄公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处理王室政务了,再加上郑庄公屡次以卿士之名动用王室掌控的军队,周平王对郑庄公的意见可以说是越来越大。
郑庄公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周平王的曾祖父也是周厉王,但矛盾一旦产生,别说曾祖父是同一个人,就是爸爸是同一个人也没用。
周平王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对郑庄公直说,于是决定暗中操作。
他要把郑国卿士的权力分给他的亲信虢公忌父。
虢公忌父就是虢公石父和虢公翰那一支的继任者,虽然虢公翰是支持周携王的,但此时虢国仍然得到周王室的信任。
当郑庄公得知天子把他的权力分给了别人的时候,心中不胜愤慨,甚至是十分恼怒,于是前去质问平王。
“大王,我听说您最近把事务都交给虢公去处理,这个决策很正确,毕竟我的才能不如虢公嘛!”
“你听谁说的,没有这回事啊!”
身为天子的周平王面对郑庄公的质问,竟然是在百般遮掩。
怒火中烧的郑庄公当然不会因为周平王的一句话就作罢,嘴上仍然不依不饶。
羞臊满面的周平王急得脸都红了,但话已经说出口,就是死也不能承认。
人要是一急,就容易说一些不过脑子的话:
“你要是还不相信,我把太子送到郑国当人质,怎么样!”
郑庄公愣了,各诸侯国君愣了,天堂上的武王周公愣了,后世的大夫君子也愣了。
还真没听说过天子的太子放到诸侯手里做人质的。
郑庄公马上否定这种做法,平王还解释说:“这不是做人质,是想把太子放到郑国好好学习学习。”
郑庄公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双方交换人质。当然,明面上称作派出未来国君互相学习,说是换人质,那实在太难听。
就这样,周太子狐到了郑国,郑世子忽到了洛邑。
(2)矛盾激化
周平王五十一年,天子崩。周郑交换人质的合同到期了,郑世子忽回到了郑国,周太子狐却没能够成功继任为新一代周天子。王子狐可能是由于太伤心了,死在了回往成周的半道上。
于是太子之子也就是王孙林即位,他就是周桓王,也就是这一任周天子让郑庄公千古留名。
东周公司的新老板周桓王是个暴脾气,祖父周平王受够了郑国的气,父亲太子狐又在从郑国当人质回来的路上死掉,年轻气盛的他决定将对郑国的不满公之于众:大肆分权给虢公忌父。
周、郑之间的矛盾终于摆上了台面。
郑庄公一想到他家三代卿士,如今却被罢免,心中十分气愤。按辈分来讲,新任的周天子桓王还是郑庄公的堂孙辈,想当初周平王还要给郑庄公面子,现如今却被一个孙子撕破脸皮。
这口气,寤生咽不下。
但对方毕竟是天子,咽不下这口气又能怎么样呢?
郑庄公有办法。
郑庄公二十四年农历四月,在初夏的这一天,郑国大夫祭足率领大军来到离洛邑很近的温地。
温,是属于苏国的一座城邑,而且是首都。苏国是一个周王畿之内的诸侯国,此时国君虽然仍在,但土地基本都属于周天子了。
郑国军队闯入了王畿之内,莫非是想造反!
不是造反,但等同于犯上。
郑军把温地的麦子全割回家了。
读历史读到这里,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庄公这一招,纯粹是报复周桓王,就图个心里痛快,甚至还有那么点故意挑起事端的意思。
而且这事情还没有结束。
眼见割了温地的麦子,周天子还没有动静。于是在这一年的秋天,郑庄公又派军队闯入成周,割了成周的粮食。
郑庄公和周天子算是结下了一个无法化解的梁子了。
但根据《左传》的记载,郑庄公为自己的行为是有过愧疚的,与周天子交恶,实际上不是他心中的本意,他一直在找机会与天子修好。
但与周天子的矛盾还没有解决,郑庄公就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3)五国伐郑
郑庄公二十五年,卫国的公子州吁弑君篡位。
事情的源起是这样的:
卫庄公娶了齐国的公主庄姜为夫人,这位被《诗经》称赞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女子虽然贤德,却一直没能生儿子,她把卫庄公娶的陈国女子生下的儿子完当做自己的孩子。
卫庄公还有另外一个儿子叫作州吁,乃是受宠的小妾所生。这位公子州吁不学无术,非常喜爱练兵,卫庄公却不去管教,这让庄姜很是有些厌恶。
卫国有一位忠正的老臣,名为石碏(音却),也是卫国姬姓宗亲。他认为州吁如此专横跋扈,将来必为卫国祸患,于是劝谏卫庄公一定要管好州吁。结果任凭石碏忠言直谏,卫庄公还是不听。
不仅卫庄公不听,与州吁同流合污的儿子石厚也不听。
卫桓公即位后,石碏预感到卫国即将发生灾祸,于是告老还乡,
但仍然在在暗中观察着国内局势。
终于,在卫桓公即位的第十六年春天,州吁找到了机会,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
州吁君位来路不正,卫国内外人心不定。州吁亟需在国际上得到诸侯的承认。
州吁便把目光放在了郑国身上,郑国共叔段之乱的时候,曾经与卫国有过摩擦。如果能召集诸侯讨伐郑国,就等同于州吁和诸侯有了同样的地位。
看来,以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自古有之。
州吁又把目光投到了宋国身上。
当年宋宣公没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非常感激,将死之时又把君位传给了哥哥的儿子公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音平)就非常怨恨老爸和公子与夷,出奔到了郑国,只要和宋殇公说郑国将要协助公子冯入主宋国,那么宋国必出兵伐郑。
州吁对宋殇公的话很漂亮:“您如果要讨伐郑国铲除掉祸患,以您为主导,我们带着军需物资与陈国、蔡国当做随从,那是我们卫国的心愿!”
陈、蔡向来与卫国亲睦,所以愿意跟随卫国出兵。
于是以宋国为主导,卫、陈、蔡为协同,四国大军集结在一起,准备讨伐郑国。
郑庄公表示一点都不慌,他料定四国没有一个是玩真的,结果四国联军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就撤军了。宋、卫各自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这年秋天,宋、卫等国又联合起来伐郑,这次宋殇公还请求鲁隐公出兵相助,而鲁国君臣都看得出来卫国新君州吁最终必败无疑,所以并不打算这场浑水,但鲁国权臣公子翚违抗军令,而是带着军队参与了战争。
面对五国联军来伐,郑庄公也展现出了一个准霸主应有的智慧。在他眼里,所谓的五国联军就是一支国际马戏团,郑国虽然兵力不及,但化解这次危机还是够的。
陈、蔡二国只是随从,不足为惧;鲁国公子翚好大喜功,也不是真心参战;卫国州吁急于求胜,只是想在国际上立足;郑国真正的对手,应该是宋国。
郑庄公将宋殇公的目标公子冯移居别处,打消宋国的参战意图。
结果浩浩荡荡的五国联军打来的时候,郑庄公只是派出步兵象征性的打了一下,然后就败退了。
一切正如寤生所料,五国联军击败郑国步兵之后,把郑国田里的粮食收割了一大片就撤退了。
再将卫国的结局讲一下。
州吁怂恿宋国两次伐郑,除了让郑、宋二国结仇之外,自己也没得到想要的结果。
于是石厚代表州吁请教自己的父亲,怎样才能让州吁稳定君位?
石碏一听这话,心想这真是自投罗网。
石碏说:“如果能光明正大地朝觐天子,就能稳定诸侯的君位。”
石厚问:“怎样才能去朝觐天子呢?”
石碏答:“如今陈国最受天子宠爱,卫国与陈国关系又亲睦,可以去请陈侯将州吁引荐给天子。”
石厚一听大喜,准备和州吁一同前往陈国。
结果石碏在他们前往陈国之前就将其弑君恶行对陈桓公诉说,请求陈国帮忙将此二人抓住。陈桓公将二人抓住,请卫国人来处理。卫国人将州吁处死,石碏请人将自己的不孝子石厚处死。卫国人迎立公子晋,是为卫宣公。
州吁一死,卫国平定,郑国也度过了一次危机。
郑遭到数国联军讨伐,一下子成为诸侯间的焦点。紧接着,郑庄公又创造了春秋第一个大新闻,成为了诸侯中的一号新闻人物。

百度搜索 春秋八霸 天涯 春秋八霸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春秋八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艸祭先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艸祭先生并收藏春秋八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