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天狼志 天涯 天狼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位于长安城东南的军帐内,林升费尽心力勘视绘成的地图摊在桌面,由他向楚卫东及诸葛流尘.秦风.蔡行等人进一步解说,道:“完颜希尹的确是不世出的名将,近日来筑城坚壁,日夜严防,城周设有临时码头供水师船停泊,更有跨河木桥四座,贯通两岸交通,紧扼两条河道的咽喉。将这长安城打造的固若金汤。”
长安,十三朝古都,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晋朝南渡日,此地长安。正所谓秦之咸阳,汉唐长安。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欲建都洛阳,娄敬力谏定都关中,群臣反对者众,张良力排众议:‘洛阳建都虽略胜秦之咸阳,然城小地薄,易攻难守。反观关中西有沃野千里的函谷关.陇蜀,南临巴蜀,北多胡人畜牧的便利,足以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握住渭水即可通运京师,待天下有变,可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其后汉武帝大规模扩建长安城,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精选‘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的地方建造新都,定名为“大兴城”。次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由大兴城东凿三百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长安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林升续道:“完颜希尹坚壁清野,配合壕堑,确有把死守长安之势。”
楚卫东和部下诸将正聚精会神研究图上敌军列阵和壕垫的分布,过了半响,楚卫东叹道:“长安城高墙坚,粮多兵足,无论我们如何进攻,金兵既可从容出军反击,又可据城坚守,正可谓胜券在握。”
蔡行遥指长安城西外道:“城西空旷之地,若我们集中兵力猛攻,必可吸引金人大多数兵力,介时以奇兵突袭,或有一线生机。”
章援淡淡道:“声东击西之计看起来很切实有效,实则绝不可行,金人骁勇善战,敌将多谋果决,现下又占据雄关坚城,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即使全军尽出,恐怕仍无法攻陷任何一门。尤可虑者,是激战中金人骤然杀出,截断我们退路,我军动辄会遭遇全军覆没的厄运。”
诸葛流尘道:“金人据城死守,我们现下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挑起完颜希尹的战意,迫他出城,先乱其阵,再疲其兵,待他阵乱兵疲,大事可成!”楚卫东问章援道:“先生有甚么意见?”
章援答道:“金人最大的优势是城坚墙厚,守城工具充足,诸葛先生乱其阵.疲其兵的战略,昼夜不息的进攻声势,不断从各门出击,或同时数军齐出,使完颜希尹疲惫首尾难顾,如此不但可振奋士气,减少对金人的恐惧,更可寻求战机,说不定可一战而毕全功!”
楚卫东摇了摇头道:“战争不一定要流血,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等。”“等..等甚么?”
“等襄阳大胜的消息。”楚卫东说:“相信我们不会等太久的。”
曙光之下,完颜希尹卓立城头,极目延绵百里的宋军。
此刻站在一旁的心腹爱将道:“人说南朝将懦兵弱,不想果真如此!”
完颜希尹沉吟道:“宋军困城多日,为何围而不攻?”副将哑然哂笑:“自饮马中原以来,天下谁不畏惧我女**骑的赫赫声威?宋人怯战已久,燕云十六州尚不能收复,攻打长安城,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永远不要轻视你的对手。”完颜希尹双目精光灼灼,审视远近,道:“更何况我们的对手是楚卫东,此人智勇双全,多谋权变,屡建奇功。少傅大人曾说过,南朝将懦兵弱,人数虽众,总难敌我女真精兵,但若遇上郭靖,却须千万小心。”
那副将蹙眉道:“元帅的意思是...”
完颜希尹凝视着远方策马的楚卫东,喃喃道:“我不需要你知道我在想甚么,我只想知道你在想甚么!”
“报”!正在这时,一名汛兵翻身下马,快步驰至城头,伏跪在地。
完颜希尹沉着脸,道:“甚么事?”
那汛兵应道:“四殿下襄阳大败,此刻宋军四路兵马已会师襄阳六镇,不日必将挥军大名府,四殿下急令元帅速速回军赴援。”
完颜希尹脸色骤变,惊道:“淮南东路十州四十六县,刘豫亲领重兵扼防,如何失守?”那汛兵道:“岳飞攻破寿州城,会合韩世忠.刘光世诸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楚.通二州,不过数日,扬州城不破自破。”完颜希尹跄踉数步,目光又落在楚卫东的身上,过了很久很久,才徐徐道:“你赢了!我会回来的!”
他咬着牙,蓦然挥鞭道:“传令下去,回师大名府。”
渭河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中.下游渠道纵横,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十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近千年。
章援陪着楚卫东沿渭河疾走近十里路后,楚卫东停步道:“先生辅助柴叔夏多年,殚精竭虑,为甚么要离开他?”章援苦笑道:“你和小郑王都是当世出类拔萃的人才,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个多情的男人。”
他又解释:“一个多情的男人,本就注定不适合逐鹿天下的。”
楚卫东迟疑着,道:“我们坐下说几句话好吗?”
章援笑道:“求之不得。”楚卫东领他到岸旁一块大石坐下,哑然失笑道:“长安城建立已逾千年,至今仍是那样雄奇坚固。”他的声音中仿佛带着些感触:“可是这里许多人的命运却都已改变了,改变了很多。”
章援静静的听着。他听得出楚卫东心里的感触,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感触。
是不是因为他已看破了一切。人的命运本就是难测的,又何必感触?
楚卫东又道:“我知道你出身名门,有一个极负盛名的父亲,昔年叱咤风云的一代权相章惇!”章援用一双发亮的眼睛盯着他过了很久,忽然问道:“你还知道甚么?”楚卫东也在凝视着他,过了很久,才缓缓道:“我还知道你父亲是苏轼最好的朋友,而你也曾是苏门最得意的弟子。”章援居然面不改色,淡淡道:“不错。”
楚卫东道:”你父亲章惇,博学善文,意志坚定,的确是难得的治世之才;宋神宗熙宁二年,王荆公执政,你父亲为推行变法不遗余力,成为继吕惠卿.曾布之后最坚定的变法人物。”章援像听不到他的说话般,沉浸在既痛苦又动人的回忆里。双目射出缅怀神色,缓慢而低沉的道:“不错!”
楚卫东又叹道:“只可惜你父亲心高气傲,胸襟狭窄,做事往往只求结果,不计后果,一朝得志即党同伐异,驱逐异已,甚至上书揭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致使你父亲仙去,史卷以‘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将其列为奸佞,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章援神色有些黯然,却仍道:“不错。”
传闻苏轼.章惇少年时同游,见峰峦绝壁万仞,岸口甚狭,横木架桥。章惇劝苏轼逾越,苏轼畏不能前。章惇却脸色淡然,平步而过,用索系数,蹑之上下,以漆墨大书石壁上曰,‘章惇苏轼来游。’苏轼默然片刻,叹道:“子厚必能杀人。”章惇问及缘由,苏轼说:“一个连自已性命都可以不顾的人,又岂会在意他人的生死。”
二十年后,章惇用人唯亲,断情绝义,一切果如苏轼所言。
楚卫东道:“政治是没有对错的,正如历史同样没有对错一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有时往往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有所定论,你父亲一生仕途沉浮,至少有一句话是足以名垂青史的。”
章援怔怔道:“哪句话?”楚卫东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援脸色居然还是很平静,他静静的遥望着远方,脸上带着种说不出的感伤。
楚卫东凝视着他,道:“先人的功过我们没有办法盖棺定论,自你父亲仙去,你彻底决别了仕途之路,先后投效了蔡京.种师道.小郑王柴叔夏。多年来殚精竭虑,力图实现父亲平生未竟之业...”
章援忽然打断了他的话,道:“你错了。”楚卫东皱眉道:“错了?”章援道:“只有一点错了。”楚卫东道:“哪一点?”
章援道:“父亲是天下间最坚定的变法者,自父亲仙去,世间再无王荆公!”他轻轻叹息:“投效蔡京,只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力主变法,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希望,重现王荆公变法强国的希望!”
这是他第一次叹息,也许不过是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而已。章援接着道:“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理想,都在用自已的方式去实现,蔡京也不能例外,他本是百年不遇治世之才,只可惜生不逢时,为了实现毕生的理想,他同样也做了许多错事,身处乱世就宛若逆水行舟,有时做很多事都是身不由主的,无论是杀人或是被杀,因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楚卫东点了点头,道:“所以你离开了蔡京?”
章援叹息道:“恩师苏轼曾说过,涉身处世就应如这流水一般,须当行则行,当止必止。”
一个人在经过无法想象的悲惨和不幸之后,仍能够保持心境的平静。就凭这一点,就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一个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人。
这些事本都是章援的秘密,楚卫东为甚么要和他说这些?
章援默然半晌,忽然叹一口气道:“现下我军已攻克长安,你准备下一步怎么做?”楚卫东微一错愕,随即似笑非笑道:“先生智计无双,想必胸中早有良策!”
章援目光一亮,道:“愿闻将军之志。”楚卫东道:“宋室倾颓,兵懦将弱,人心丧乱,武备不休,现下烽火四起,内有匪患连绵,外并胡虏为患,黎民涂炭,江河尽赤,卫东名微德薄,纵有匡复社稷之心,终究大业难成!”章援嘴角仿佛逸出缕高深莫测的笑意,悠悠道:“自四大寇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江连郡者不可胜数。靖康之役后,二帝蒙尘,各路武将纷纷拥兵自重,坐待天时,今金人悍勇善战,挟灭辽之势席卷南下,眼下不可与之争锋。赵构是宋室天子,民心依附,天下归心,将军只宜为援而不可叛乱。关中南接秦岭,北据北山,东临崤山,西通汧山.陇山,其地势险要,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
楚卫东眸光闪动,道:“最重要的是甚么?”
章援脸色肃穆,一字字道:“平原四关!”
长安所处渭河平原区,只因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潼关为四关之首,东汉末年,曹操为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此关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正是这一夫当关,万夫莫过的雄关,令长安城千百年来固若金汤,避过关外的烽火战乱。
散关天下奇,因曾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此地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陆放翁诗曰:‘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武关历史最久,春秋时铸成,是扼居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未得武关,不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因设置武关而得名的武关道,由长安东南行,溯霸河而上,过了秦岭,又沿丹水而下。据《水经注》记载:“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
萧关天下秀,为秦汉以来西北著名关隘。传闻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皆穿经萧关。
最特别的是萧关周围的果儿山.玉皇山.城东塬三大烽燧及城子岗.沈家台.城东沟口的城障,构成牢固的人工屏障。三大烽燧筑在萧关的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环江.城西川,城东沟三水交汇的所有地域,关内、外5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令无数后人叹为观止。
章援续道:“关中得天独厚,坐拥中原四关,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秦汉隋唐皆据关中而取天下,本朝太祖皇帝亦多有迁都之意,故李卫公有云:‘得关中者得天下’,今中原纷乱,烽火不息,静待天变者不可胜数,天下黎民思得明主,将军心忧天下,胸怀百姓,若跨有关中.两川.淮南之地,保其岩阻,西和吐蕃,南抚大理,外结柴氏,内修军政理民生,待天下有变,则可率兵出秦川.伐江南,是谓以北统南之策,诚如所言,则大业必成。”
楚卫东咬着牙,迟疑道:“莫忘记天下间尚有女真人.西夏和摩尼教,昔年西晋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五胡乱华数百年,赤地千里,汉人百不存一,现下若重演五胡之祸,我等岂非成了天下罪人?”章援不以为然,沉声道:“将军本为天下人做事,此心惟有天下人知,千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大丈夫处事,最忌犹豫,当断不断,必受其累!”
楚卫东静静的听着,不再说话。
章援又道:“隋末天下纷争,突厥雄据,晚唐五代十国,契丹虎视,自秦汉以来,每个王朝皆必先安内而后攘外,汉高祖历白登之围,唐太宗有渭水之盟,盖独五胡乱晋,只因唐宗宋祖的雄才伟略,远非晋元帝所能比拟罢了!”
楚卫东沉着脸,低声念了‘唐太宗.宋太祖’的名字。
浑身的血液立时沸腾起来。
这是一个属于人才的时代,只有人才才能创造奇迹;这是一个属于天才的时代,只有天才才能铸就神话。
千百年来,往往只有两种人是不被世人所包容的,一种是天才,另一种则是疯子。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欲望和痛苦,当这种欲望被点燃的一瞬间,获取的若不是巨大成功的喜悦,就必定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悔恨。
章援凝视着他,脸上仿佛带着种高深莫测的笑意。
直到楚卫东身形已消失在渭水河畔,他脸上的笑意才倏然顿止。这时只听一人叹道:“章先生巧舌如簧,堪比苏秦张仪,佩服佩服。”
悠悠的流水中,这人的声音每个字很清晰。
这个人脚步轻健,慢慢地沿河畔走了过来,正是‘天心阁主’诸葛流尘。他脸上始终带着种诡秘的微笑,又道:“昔年武侯隆中对策,为先主定三分天下,今日先生渭河问对,为将军创下不世帝业,也正因如此,所以老夫永远都只是碌碌之辈,先生却是名满天下,日后迟早必将功盖武侯。”
章援脸上连一点表情都没有,淡淡道:“你究竟想说些甚么?”诸葛流尘笑道:“我只是说,从决意攻取长安的那一瞬间,你我都知道,拥兵自重只是将军计划的一部分罢了!”章援没有说话。
诸葛流尘道:“其实你是最能揣测将军心意的人,只不过将他的想法和计划都说出来罢了!”章援沉默了良久,缓缓道:“不错!”
诸葛流尘道:“一个聪明人往往是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你知道这是件多麽愚蠢而危险的事?”章援淡谈道:“我知道。”诸葛流尘道:“既然知道,为什麽还要这样做?”
章援苦笑道:“因为我忽然发觉,一个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总应该做几件愚蠢的事,何况...”他的笑容带着深意:“有些事做得究竟是愚蠢?还是明智?常常是谁都没办法判断的。”
花圃里盛开着风仙.百合和牡丹,景致优美动人。
项少明大步穿过长廊的时候,赵榛正在庭院中等着见他。
门立刻开了,开门的竟是小贾,里面还有两个人:李成.李曼清父女。
他们仿佛永远都跟随在赵榛的身边,就像是这位宋室王孙的影子。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赵榛嘴角带着微笑,悠然道:“相信我们都会拥有一个满意的结果!”项少明的脸色有些阴沉。
赵榛心下一动道:“眼下宋金交兵,贼寇四起,疫疾横行,正是我们起兵的最佳时机,是兵备不足?还是钱粮匮乏?”
项少明抬起头,神情已变得很严肃:“我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帮手,绝对可以信任的帮手。”李曼清道:“莫非这江东一带,还有谁敢跟教主作对?”项少明道:“不是一个人,是一条龙!”
李曼清耸然动容:“龙门?”项少明叹了口气,道:“除了龙门,还有谁敢跟我们圣教作对?”众人立时沉默,龙门是个多么可怕的组织,他们当然都听说过的。
过了良久,首先打破沉默的是信王赵榛:“烽火乱世,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龙门势力庞大,若无与天下英雄争锋之心,反倒是一件怪事了!”项少明冷哼道:“他们不仅要逐鹿天下,甚至想要圣教投降归附!”赵榛淡淡道:“他们的想法,当然无异于痴人说梦!”项少明道:“只可惜这并不是梦。”他神情更严肃:“他们已给了最后的警告,要本座在重阳之夜以前.给他们答复。”赵榛悠悠道:“我们若不同意呢?”
项少明道:“那本座就活不过重阳之夜。”李曼清一直在静静的听着,这时忽然问:“教主已见过龙门的人?”项少明道:“本座只接到龙头的新笔书信。”李曼清道:“那送信的人是谁?”项少明脸色更阴沉,冷冷道:“瑶池弟子洛雪凝!”
李曼清怔住。
二十年前,龙门.瑶池圣宗.女真人三家会盟,泰山武神台一役,摩尼教十余万精锐伤亡殆尽,二十年后的今日,瑶池弟子再赴江东,是不是两家已再次联盟?在这场逐鹿中,女真黄道林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李曼清目光流动,道:“圣教拥兵百万,教主雄才大略,又岂会畏惧天下英雄?”项少明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长叹道:“只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李曼清迟疑着,一字字道:“四圣王...”
项少明凝视着众人,缓缓道:“幸好本座还有朋友。”他目中带着深思的表情接着道:“一个绝对足以信任和托付的朋友。”李曼清沉吟道:“天下间值得教主托付的朋友并不多,也许只有一个。”项少明道:“谁?”
李曼清悠悠道:“西夏易剑铭!”她眸光流动,续道:“所以现下教主唯一能做的,就是遣最信任的部下秘往西夏求援,只可惜这样的部下同样不多。”项少明挺胸傲然道:“犬子少真现下添为易剑铭爱婿,你看是不是足够信任?”李曼清思虑半响,道:“圣教.魔武山庄缔结秦晋之好,荣损与共,足见教主深谋远虑,只可惜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每个人总有失算的时候!”项少明不以为然道:“哦?”
李曼清淡淡道:“教主现下的局面和应对,不可不谓深思熟虑,只是奴家一个局外人尚可一叶知秋,龙门今趟力图颠覆圣教,必定早已设计天衣无缝的计划,布下常人无法想象的陷阱...”她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发现项少明的脸色已变了,这位枭雄并不是个容易吃惊变色的人。
她甚至已感觉到他的人在颤抖...
李成忍不住问道:“甚么事?”李曼清迟疑道:“我隐约嗅到了血的腥味!”李成道:“甚么血?谁的血?”李曼清道:“我只希望不是项少真的...”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项少真已疯了般的冲了出去...
他年少继位,二十年来日夜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的只是能够实现先祖夙愿,因为这个目标,他可以放弃一切,也甘愿放弃一切...他甚至不能做错一件事,哪怕说错一句话...
可是现在,他才发现自已的决定有多么的愚蠢,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后悔,也许这也是最后一次...
十里枫林中乌云密布,秋风却带着种令人个寒而栗的肃杀之意。
项少真忽然回过头,凝视着簇拥四周的三十六名死士。
这三十六个人没有说话,没有恐惧,甚至脸上连一点表情也没有。
也许他们是地狱的幽灵,本就不该来到这世上,是项少明给了他们生命,给了他们灵魂,给了他们人类拥有的一切。他们没有耳朵,因为他们只需要听到项少明一个人的声音;他们也没有眼睛,因为他们根本不用看——他们能看得到,也全都是项少明要他们看的。
所以他们也是绝对忠诚的。
华灯初上,暮色将临。
项少真长长吸了口气,道:“甚么事?”一名死士越众而出道:“有杀气...”他并没有说完,就已抽出柄刀,一柄薄而锋利的长刀。
恰在这时,一道寒光疾射而过,鲜血飞溅,快得令人出乎意外,快得令人措手不及。这人的尸身还直挺挺地站着,过了很久才倒下,他倒下去的时候,没有惊呼声,没有怒喝声,所有人甚至连动都没动。
风在吹,夜更冷,一种阴森森的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项少真闭上眼睛静默哀思。
枫林里静悄悄的,仿佛一个人都没有,当这名死士倒下去的时候,忽然间就有十八个人幽灵般的出现了。
这十八个人同样没有说话,没有表情,一动不动。
项少明沉着脸,道:“你们是谁?想干甚么?”为首一人道:“请问尊姓大名?”项少真厉声道:“姓项,在下要事在身途经贵地,未及厚礼面呈,愧疚不已,他日必登门重谢!”
那人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道:“姓项...可是摩尼少主项少真?”项少真道:“是。”“是”字刚出口,寒光已飞起。
三把刀,七柄剑,同时闪电般向他刺了过来。项少真怒道:“你们这是要干甚么?”他的喝声洪亮洞天,却没有人再听,也没有人再回答。
三十五名死士的剑同时出鞘,他们都是江湖一流高手,用的也全都是拼命的招式,剑光闪动间,隐隐有铁马金戈声。战阵杀伐声。剑气纵横,转眼间他们已刺出十八剑,每一剑刺出,都像是勇士杀敌,勇无反顾,其悲壮惨烈,绝没有任何一种剑法能比得上。
只可惜这些悲壮惨烈的剑法,那十八个人竟似完全没有看在眼里。
项少真怒喝一声,转眼间已刺出了二十一剑,恰在这时,他眼前已人影不见。他怔了怔,然後就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地上又多了三十五个死人。
每个人咽喉上都多了一个洞。
这三十六名摩尼教死士,竟在一瞬间就都已死在这十八人的剑下。
项少真整个人如坠冰窒,只觉得冷到指尖。他只有两只手,一柄剑。
对方的兵刃却有十八件——其中有钩.刀剑.双鞭.长枪.判官笔。
剑招轻巧,枪劲霸道,鞭法毒辣,笔意飘逸。
最可怕的还是刀。伏虎刀,十三刀劈下,刀风已笼罩项少真。
判官笔已击中了项少真的穴道。没有怒吼,没有**。因为他的喉管已被剑锋刺穿,声带也已被割断。只有血。
血,箭一般自他的喉管迸射出来。他的人终于缓缓倒下。
血刚好洒落在他自己身上。
“看到项少真就杀!”这是龙头的命令!无论什么人,都不能让他走出江东一步!这也是龙头的命令!
没有人可以违背龙头的命令!

百度搜索 天狼志 天涯 天狼志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天狼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东方之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之王并收藏天狼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