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华录 天涯 或 风华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文相眉眼含笑的望向台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长宴席,“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能力撼动青国的某一个领域甚至整个青国,甚至整个天下。这样的人,什么样的美酒珍馐没有尝过,什么样的金粉细腰没有见过。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是为了看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跳舞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珍藏来到这里,只有一个原因。
文相又看向了主位上的卫公。
他话只说到一半,听的易昭寒有些讷讷,她追问道:“若是馨月姑娘撑不起这里的台面,那……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撑得起来?”
文相又笑了:“易太医没太参加过宫里的宴席吧。国宴十八旬,至六旬一演,十二旬又一演,十八旬毕,陛下封赏,是以宴毕。”
“若按菜肴比拟,六旬这一舞只能算是开胃菜。易太医且等十二旬毕吧。”
言罢,他又开始浅尝即止的吃第七旬菜品了。
易昭寒实在是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相爷方才问下官觉得这寿宴如何。下官见相爷举著即停,是这菜品不合相爷的胃口吗?”
“倒不是。这些菜天官府宴前已经让文某一一尝过,因此不如易太医觉得新奇。”他顿了顿,道,“外面的菜吃多了,吃来都是一个味道。”
“相爷可是想家中饭菜了?”
文相像是想到了什么,笑道:“家中饭菜自然不比宴上菜肴美味珍奇,拙荆的厨艺也比不得酒楼师傅和宫中御厨。只是家中的味道,吃起来踏实些。大概是有些东西太过完美了,反而让人觉得不踏实。”
易昭寒觉得他说的很有理,点了点头,听文相提及家室,便顺着问道:“相爷方才所言尊夫人,不知相爷有几房妻妾?”
若是多的话,说不定苏晓常称赞她的“房中术”又有了新的用处。
“文某不才,只得一房妻室。膝下有一儿一女,已是知足了。”
易昭寒愣了愣,她断断没想到当朝最大的权臣,居然只有一个老婆。
难怪他动辄就留宿宫中,原是家中无美。
不过想到文相已有一儿一女,易昭寒突然有点心疼皇后。
她向主位看去,皇后今日仪容很是端庄大方。入宫半年,在外人面前,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活泼调皮的小郡主了。
这时易昭寒突然注意到,主位三席上,正中坐着的是卫公,卫公右手坐着皇后,左手却是一个易昭寒全然不认识的紫袍女人。
一个看不出年龄的女人。
她头发已是半白,容颜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不苟言笑,亦不大同人说话。这寿宴上的喜乐仿佛与她毫无干系。
“相爷,卫公身边的那位是?”易昭寒倾过身附耳道。
文相也不答她,只道:“文某听闻易太医入宫前,曾差点被封为八仙之一的医仙。易太医可知这八仙,是由谁来封的?”
“我知道八仙宴是在卫地,是何人封的倒没太听说过。”
“就是江家。”文相又道,“八仙宴是卫公的小儿子江益所办。按易太医医术上的造诣,想必下一次八仙宴便能见到此人。”
文相停了停,又道:“江家在庙堂之外,有许多朋友。易太医等等便知道了。”
他答非所问,却不再说话。
易昭寒揣着一肚子不解,连山珍海味也吃的不甚舒心,只盼着第十二旬菜过。
好容易第十二旬菜过了。这次却没有美酒和下酒菜。
“陛下御赐岚山云雾一壶!”
报菜的小倌此言一出,在座无不面露惊色。
虽然弘英帝抱恙未能出席,却拿出了岚山云雾这只有宫中才有的顶好的茶来。岚山是连云山中的一峰,凉爽多雾,因此产出的茶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只是这一芽一叶的每年只收谷雨前一茬,产量很是有限,全进了宫里。岚山云雾和新雨茶还有紫溪银针被青人奉为茶中三极品,其中这岚山云雾寻常人是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喝到的。弘英帝如此舍得,足见对卫公的看重。
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声。
然而,小倌的下一句话,却是让窃窃私语的人群沸腾了起来。
“听水阁阁主紫玉仙佬献《国风》一曲!”
对许多人而言,这一场寿宴,直到听到这句话,才觉得自己此行不虚,是真真的见到了世面。
世上以武入音第一人,当世第一音武者,传闻中一曲可以活死人、崩山河的紫玉仙佬,近些年来愈发的深居简出。不要说听她一曲,便是见她一面都难于登天。
人群中一时议论声纷纷。
这时一个梳着飞仙髻的少女抱着一张极大的琴从石壁后走了出来。
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琴,像是一张加大了的七弦。那琴那样大,比那少女还要高。弦也不止七根,而是十八根,弦中处被几个人们从未见过的雁柱将琴弦撑了起来。
少女小心翼翼的将那张琴轻置在台中央的案上。随即她坐了下来,拨弄了几个没有调子的单音。
易昭寒知道她是在调音。
过了小片刻,捧琴少女站起身,行了一礼对众人道:“阁主的琴音若是令在座的各位感到心神不快,请各位且饮几杯茶静静心神。”
言罢少女又行了一礼,退到了一旁正襟危坐。
一时间,整个天地像是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风拂过银杏叶间发出的细细摩挲声。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那方石壁,期待着那石壁后,会走出怎样一个人来。
这时候,卫公左手边的紫袍女人,缓缓站起了身。她走到那张古怪的琴前,坐了下来。
易昭寒突然明白过来。
原来她就是紫玉仙佬。
这个半白头发的女人看着那张琴,古水无波的眼睛突然有光彩开始流动了。她未言一字,抬手便抚上那张琴。
起手便是裂帛一般的落雷之音。
《国风》这首曲子,对青国而言,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这本是一首没有名字的曲子,《国风》也是后人给它加上的。它的作者,有人说是青始祖,也有人说是始祖的宠妃潇妃。史载青始祖少年好乐,有一支不离身的短笛,行军打仗时常以此抒怀。不过始祖并不在此事上用心,吹奏过抒了怀就抛之脑后了。但是彼时跟在始祖身边的潇妃却将始祖这些随性之作用心记了下来并整理成了曲谱,想待有朝一日始祖登上九五之尊再奏给始祖听。只可惜天不予寿,潇妃没能熬到始祖登基。始祖登基后,方有人将这本曲谱交给他,始祖大恸,数月内接连命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此曲,却无一人能得始祖颔首。最终始祖将这本曲谱焚烧了,只留下一句话:天下虽大,莫兰唯一人耳。自此之后,这支曲子便没有了原谱,而是由当年为始祖奏过此曲的乐师们,凭着记忆口口相传下来。如此近三百年下来,便渐渐失传了,只留下了关于它的传说。
青始祖生于睿朝末年,幼年时离经叛道,少年时举燎原之志,中年时匡扶天下,晚年时一手创立了当今青国的政经体制和法制,为后世留下了万世基业。论文治,不输文帝;论武功,不让武帝,是青史上神明一般的男人。相传他的笛音和诗词中,有举世罕见的大气魄大胸襟。只是可惜流传下来的却太少了。
易昭寒坐着的位置,只能看到紫玉仙佬的侧颜,她神色专注十指翻飞,仿佛天地间只此一人一琴。随着她双手舞动,她的袖口像是灌满了风。
易昭寒不禁慨叹:这个人,真是弹什么像什么啊。
琴音明快时,如同少年纵马肆无忌惮;琴音急促时,如同战前杀伐拔剑生死;琴音缓和时,如同月下饮酒气吞山河。
听的久了,便像是连自己是谁,在何处,为何在此尽数忘记了。
只有心力为她琴中的男子叹息。
在座所有的人,无一不在心中惊叹。
不止为她的琴技,更是为这个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可怕的英武霸气和豪气干云。她坐在那里,如同始祖再世。她手中的琴,亦不再是琴,而是始祖手中的笛,始祖手中的剑,始祖手中的酒。
易昭寒学剑两年,曾听人说,剑术至臻,便是“人剑合一”的境界。但这些年来,她从不理解究竟什么是人剑合一,因为她还从未曾见到过有人能到所谓人剑合一之境。
然而今日,在这秋高气爽的广陵园里,在一个古稀老人的寿宴上,她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人剑合一。
眼前的这个琴师,让她发现,人原来是可以和琴合而为一的。琴声,像是从她身上流淌出来的,而那琴也像是变作了活物,有了喜怒哀乐一颦一笑。
她便是这琴,这琴便是她。
昔日易昭寒听焚音奏曲,听十三伯奏曲,心中会随着他们的琴声而悲而喜,她道这便是音乐上的极致了。今日她方知原来还有另一重境界,让人忽悲忽喜的,不是琴声,而是眼前的这个人。
她能让你不仅忘了自己是谁,还能忘了她是谁。
“原来琴还能这么弹。”
易昭寒不禁呢喃道。
百度搜索 风华录 天涯 或 风华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