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99:一条大河
引高入低的引水工程终于对了开始它发挥效果的时候了,做为引水后阶段监控管理的人员,袁华伟这个高级程序工程师所负责的只是一个庞大工程下线的下线上的一条支线的管理领导,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刚刚通水的时期,他的工作仍然是很繁忙的,以至于他在整个通水的过程中只能呆在工作室里和同事们一起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几十公里外看主运河的通水过程。
他虽然不能亲自到运河边去观看,但是由于他的职业可以让他接触到非常多的这方面的信息,甚至他自己专业上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通水后的种种变化,但是在他的感觉里,仍然没有直接的去看一眼更容易来感觉,总觉得通过其他途径看到的信息少上一些特别的滋味。
他管理的这一段程序机器人监控区域位于隧道出水口的西边第二个大段落,从时间上来说,这一段运河稳定通水三天后的时间里才可以开始轻松下来,也会结束之前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时间,等一切平稳之后,除了正常的值班人员,其中有一半的同事就可以放一个小假了,这是他们所有人都期待的一件事情。
一切都如模拟演习过的结果一样,西部大运河平稳的通过了他的小组所监控的区域,让他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最轻松的时间段了。
第一批的调休人员已经安排妥当,他作为这个小组的领导人员,必须还要在岗位上坚持一段时间,哪怕是没有任何的意外情况发生,他仍然需要做到随叫随到,毕竟自从大爆炸灾难发生之后,严格的公务员岗位制度需要时刻的考核,任何一处出错都会造成评分与升迁的影响,而他正是这庞大公务员体系中的一员。
他如果想要去看大运河,估计至少还需要等一个星期之后,
但是情况的反转之快超出了他所有的预料,因为今天早上刚进入工作控制室,上级的管理人员突然来了一通电话,临时把他这样的老资格高级工程师给调到了总队去工作,并且让他马上开始启程。
电话中说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然后让他限期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前往总部报道,并且说这是一次对他的天大的机会,让他好好的把握。
袁华伟简单的给同事们交代了一下工作,回去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个人物品,很快就驾驶着自己的汽车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快两年的地方,一路上直奔大运河的大堤公路而去。
由于地势的原因,身处高处的他很快就远远的看见了大运河像一条巨大的淡蓝色丝带蜿蜒的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在泛着绿色与黄白色之间的大地上流淌,一眼看不到尽头,而在这一条淡蓝色丝带的另一边的极远处,同样是一眼看不见边际的戈壁和沙漠,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小中型的绿洲出现在戈壁沙漠里,那里的绿洲依靠从高处渗透进地下而又渗透出来的水源维持着微弱的生态平衡,主要都是建设而成的防护林。
这是一条笔直的国家级二级公路,一直通向运河边上的一级公路,由于这里大部分都还是农业区,所以并没有多少的汽车在路上行驶,袁华伟把车开的飞快,他太想争取时间到运河边看一看大运河了。
大运河现在只有约1/3河道深度的水量,并且自东向西沿着约1500米的海拔高度而行,整个运河护堤公路差不多就是运河的岸线了,当然,公路与运河之间还有一条高度一米的隔离墙,这个隔离墙即可以防止车辆失控冲进运河里,又可以隔离一部分雨水未经处理就流进河道里,毕竟对于剧毒污染,贞国执政机构和民众都提心吊胆的,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每一段运河都有监控机器人和巡逻的管理人员进行监控管理,任何的大包物品都不允许带进运河地带。
袁华伟很快就驾驶着汽车来到了运河的护堤路边,他一靠近就急匆匆的下了汽车,从他现在所站立的地方是看不见运河里的水面的,因为水流根据地球重力的惯性正在河道里的低处流淌。
他徒步穿过车辆稀少的车道,兴奋的翻过护栏墙,一条宽阔的河面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现在虽然是乾城时间的早晨九点钟(因为经度上时差的关系,这一地区比正常的乾城时间约晚一个半小时),太阳才刚刚升空不到一个小时里就已经褪去了初升时的稚气,甚至开始显现出它的毒辣了。
袁华伟又向运河旁边走了几十米,来到这段运河附近唯一的一个护坡梯道上,顺着这个梯道一梯梯的下到运河里的水面旁边,就这么近距离的看着这个宽度达一公里,平均深度一共12米的大运河,只是现在,运河里的水深只有4米左右,离最后正常的十二米深度线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么波澜壮阔的大面积水面他已经好久都没有看到过了,至少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是这样的,看着这样的水面,突然间他有了一种家乡的熟悉味道,他的故乡就在南江边上,在记忆中的很久很久以前,他也经常会像现在这样,以贴近水面的高度看向远方的水天相接之处,而现在,他又如一个孩子般一样,向着远处极目而视。
如果忽略了岸边的存在,水天相接之处,还是一片蔚蓝,虽然有一些泛着沙漠戈壁的淡黄,但的确是有家乡的那种味道,他就这样看了一小会儿,终于伏下了身体,用双手捧了一捧水扑向自己的面部。
入水的手,首先感觉到一片温暖,当水扑向脸面的时候,这种温暖瞬间扩大了,这水是温热的,的确如数据统计的一般,这水在经过了约2000公里的地下行程后,因为经过了那好几处巨大面积的地下热岩区域,一直在地下相对高热的环境里流淌,整体温度都比地面环境要高出很多的情况下,水在地下通道里就变成了被加热的水体,一直出了隧道,甚至到了这里还有一部分的余温。
因为工作的关系,他能接触到这方面的全部数据,甚至能通过模拟的推演知道在任何情况下的隧道出水口的水温度。
袁华伟因为有任务在身,他只在运河边看了十多分钟后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去看,甚至能跟随着总部移动,能比一般人更多的去看运河的景色。
他重新返回到岸上的护提公路上,驾驶着自己的车辆,根据总部的位置,一路向西而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偶尔可见的运河里的水面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从最开始的宽阔平静的河面到奔腾咆哮的滚滚浊流,再到豪无水际的干运河的河床,于是,经过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刚刚安顿下来的总部。
报到后他被安排进了总部里的新部门,在熟悉了新同事之后,他才知道为什么要紧急被安排到了这里的情况,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工作岗位的前任工程师溺水死亡了,这结果简直把他雷的不轻。
这个所谓的总部就是做一些应急突发情况的处理,属于最大的总部之下的引水应急反应总指挥,是跟着引水的水头行走的一个现场处理机构,经常要一个工段,一个工段的搬迁指挥地点,而现在刚刚进入第四个工段展开工作。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查运河河道里从通水到一定水位高度之间的一些突发性状况,要说忙那就是经常需要在外观察,要说不忙,也可以当做全程都是在旅游,当然,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不发生意外情况。
袁华伟虽然被调到了这样的一个部门,但是这个部门是很多小部门组合在一起的,他的工作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从固定的工作地点换成了流动式的工作地点。
这个小组的组长袁华伟也是刚认识的,这主要得益于前几天的运河通水工作的考察,袁华伟作为一个小工段的程序机器人系统程序监控的工程师,以他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成熟给这个组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加上同属于第一大学的学籍身份,让两个人莫名的多了一些特别的亲切感,要不然也不会因为这个小组的副组长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迅速的选择了他,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刚上任两个月的年轻组长所认识的专业人才实在是不多,才让他有了这个意外的机会。
第一天是最繁忙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工作组都刚刚从迁移的过程中安定下来,开始新的一天时间的数据对接处理的情况。
在工作室里,熟悉的数据正通过数据线源源不断的传输到他的电脑上:流速为每秒六米的水头正在通过标号为D077的地方,再过两个小标段,将进入标号为D080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略带弧形的深槽,其深度为运河标准基底水平线之下十米,主要是用来淤积运河里的杂物的,比如被大风带到运河来的泥土和沙石。
数据平稳的滚动着,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运行着,毕竟通水前经过多次的系统的排查,已经让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情况降到了最低,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发生改变,按照正常的速度,六个小时后,运河将会通过车尔河水系,并向为运河项目而修建的一个大水库进行一定水量的补水做业,到时候相应的危机处理就交给了这个水库的管理部门,这个水库已经运行了多年,有着自己的管理系统,根本就不用这些外来人员的插手就能够解决,因此他们就会有整整三天的时间可以休息一下了,不过在此之前,今天晚上还要加班几个小时才能做到大部分人员的放假。
时间进入到袁华伟来到这个工作组的第三天,一个长长的三天的假期突然间就降临到了他的身上,这在以前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而现在,他突然之间却感觉到有点不适应,不过还好他作为一个新加入的人,同事们还是很欢迎他的,并且为他制定好了这三天时间出去所游玩的地点。
三天的时间里能值得纪念的没有几个,唯一让袁华伟感觉震惊的就是景区里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规模减少,让曾经沙漠深处的好几个绿洲变成了一些隐约可见的遗迹。
由于之前的农业大生产计划,占用了很多的自然水源和自然绿洲,挤占了野生动植物很多的生存空间,加上自然环境的整体恶化,让野生动植物更加难以生存。
不过他也得到了当地部门回应的信息,随着水资源总量的增加,会恢复建设相应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自然环境的,无论是以后的规模,还是新环境的承载力,都会比之以前又大又好,算是对之前过度开发的补偿。
袁华伟的工作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持续着,从塔木盆地的南边到北边又到格尔盆地,又从土低番盆地来到运河的尽头布泊湖,一路上也从西北区域的南部到西部,之后来到了北部,又从北部返回到中部最后深入到死亡之海的核心布泊湖去做最后的考察,一路上也算是游历了三个月,除了引水工程的东段,他也算是走了大半个西北地区,在时间跨度上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看见了整条大运河的西部引水线全线通水。
随着运河全线的贯通,巨量的水资源首先顺着自然河道的延伸而进入到早已经干枯的下游绿洲,由于下游相应的农业设施还没有完全建好,除了把剩余河道上的全部水库补充满了之外,剩余部分的水资源继续沿着原有的河道在沙漠中流淌,终于,原本的塔木河水系全部做到了通水,甚至还产生了总面积上万平方公里的湖泊,其中又数布泊湖的面积最大,一年时间就重新达到了两千平方公里。
虽然这些下游的河道及一部分湖泊在入秋之后的引水量的减少而迅速的消失了一部分,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湖泊相对完好的度过了整个冬季。
大运河经过的地方和支线延伸的地方都在大力的发展农业,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再也不用担心水资源的短缺了,同时也因为引水工程的提前通水,周围山脉上的积雪和冰川再也没有遭到爆破,降水量虽然第一年还看不出显著的增加,但是最后的统计结果上,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往年的同期平均纪录的20%,生态环境的确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
一条大运河及周围的支线河渠网组成的农业绿洲带正在快速形成,沿线周围贫瘠的沙漠正在被一步步的改造,一棵棵新种植的果树林木正在成片的建设,起伏不断的沙丘正在被推平,美好的未来是可期待的,所有人都能看的出来,未来只会越来越美好的。
因修建入水口隧道以及出水口水库而形成的两个小镇得到了历史上最空前的发展,因为在隧道出水口附近,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旅游区,这个旅游区是全年都可以旅游的,在汛期主要引水期的时候,人们可以来观察水龙出水,而在冬季引水规模较小的时候,出来的水都是滚烫的热水,这些热水的水蒸气在整个水库上空弥漫,让整个水库都宛如仙境一般。
其实这还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由于来自雪域地区的纯净水资源经过地下自然加热,让人们在这里的冬天可以自由的泡温泉(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真正的温泉)。
贞国执政机构为了纪念引水口和出水口因工程需要而建设成的小镇,分别给他们取了两个非常有纪念价值和意义的名字,分别叫做:水起始镇,水出口镇,并且直接划为贞国特别管理部门直接一级管理。
镇级的行政单位直接被贞国最高执政官命名和贞国一级行政管理,很快,这两个镇也因此而成了全贞国民众旅游的目的地,加上其都拥有独特的环境和这背后的影响力,让这两个城镇在全世界都有了相当大的名气。

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文明的文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夜语一神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语一神棍并收藏文明的文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