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或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98:有苦难言在南地斯坦国境内发生洪水的时候,贞国境内的鲁布江水量也同样开始大涨,由于这一个水电站的约束,水库水位正在这个水电站的标示墙上进行不紧不慢的上涨,在以往的时候,都是要进行增加原定的额定排水量的,但是现在,来自贞国**的高层反而下达了继续保持原定排水额度的命令,其背后的含义不言自明,所有人看着水库里增加的水位数值都开始了兴奋,因为他们为此奋斗了十二年的劳动成果终于快到了验证最后效果的时刻了。
随着最高执政部门的一个命令的下达,在一个小型的记者见面会上,水资源部部长在兴奋中等待了两天之久的手终于按在了那一个控制开关上,然后根据量子加密传输信号的数据网络启动了远在边疆地区的控制按钮,巨大的山体在轻微的震动,传出嗡嗡的声音,那声音是巨大而高速的水流与空气和隧道内管壁的激荡。
在宣布引水工程开启正式引水之后,水电站向下游的排水只维持着一个小管道,这是因为起始点周围的一个小镇,还有机场等其它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这个水电站发出的电力进行供应,毕竟这个水电站之所以还叫水电站,正是因为这个水电站只有两条发电管网,至于其他的管线只是做正常汛期的排水之用,根本就没有发电的安排,周围除了这一个小镇和机场等配套设施之外,其他的区域根本就是毫无人迹的原始雨林。
随着水电站把大部分的排水管线都关闭了之后,水库的水位开始了更加迅速的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引水管线并没有全部开启,还在进行一步步的通水测试,也没有形成虹吸现象,所以并没有展开全部的引水容量。
远在木之地区的一个隧道阀门控制开关现在还是关闭状态的,这一个地方的控制阀门之所以关闭,主要是让管道内的所有空间全部被水体充满,通过水体的进入而排出管道里全部的空气,避免隧道内部水体高速的流动与空气之间再形成额外的震动,还可以避免对之后的虹吸效应产生影响。
木之地区的这一个隧道阀门控制区整体比引水口低了三十米,比之引水口的水电站正常水面要底至少八十米,由于其隧道长度上的路途遥远,隧道管道的充满和排尽空气占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木之地区的这个控制开关在一分钟之内就全部收缩开启了,巨大的水流迅速的向更加下游的隧道管道里冲去,水电站里的水位开始了缓慢的下降,一个小时下降幅度不超过五厘米,水库里之前平静的水库湖面也开始缓缓的加速流动,但一切都是在可控制安全范围之内的。
隧道里巨大的水位压力下,水体整体基本上保持在约12米/每秒的速度向北方前进而去,经过了约46小时后,隧道出口处传出来了滚雷般的声音,一开始还低不可闻,后来越来越响亮,守候在出口附近的一个大调节水库周围的十万多人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因为他们等待这一刻也超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今天,他们终于可以看见水龙出洞的这一天了。
引高入低的出口建立在一个山谷里,而在它的外围将来会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当然,在还没有正式通水前,这个水库里只有可怜的一点点的水,这点水还是隧道挖掘时从隧道里流出来的地下水,随着隧道的完工之后的管道封闭,这一点点的水也是越来越少,都被巨大的天然蒸发量给耗的差不多了,巨大的水库是为了迎接引水工程的水调节用的,所以这些水日积月累的情况下都已经成为了咸卤水,水里和水岸边都结上了洁白的盐花,根本就不能进行灌溉和生活的使用。
今天,这个调节水库将进行它建成一来的第一次真正的蓄水,只有把它充满到一定水位之后才可以向东西方向的运河里放水,因此,这也是一个总调节性质的水库,对引水隧道和运河都是至关重要的控制性工程。
平时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进行围观的,除了隧道里的工作人员和水库的管理人员会经常出现以外,这里一直都是荒凉的石头戈壁滩,而今天,这里成为了全贞国甚至全世界民众关注的焦点,都在等着巨大水龙出现的那一刻。
引水隧道口在这里向地下有一个转弯,在地下形成一个弧形的弯,到出口的时候与地面成为了一个30度的倾角,刚好又在出口的平面上保持了海拔1500米的水平线,这是一个真正的水平线,让整个隧道口都在一个同一水平线上。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隧道管道里在引水低峰期进入空气,二是让出口与地面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并且形成的这样的角度更容易形成一个水流喷涌而出的视觉效应,方便以后的旅游业发展。
隧道里的声音越来越大,让离的近的所有人彼此之间都不能正常的对话,围观的人们都知道,出水的时刻越来越接近了,围观在水库安全区的人都拿出了望远镜,甚至是远景摄像机,准备捕捉这最激动人心的第一画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闷雷般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无数的长枪大炮瞄准着出水口,只等着下一刻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又跌回地面,终于,众人等来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一条巨大的水龙从海拔1500米的隧道出口以30度的倾斜角飞向空中,整体飞过了好几十米的距离又重新落回地面,水流巨大的冲击力卷起地面的石头和泥土向四周蔓延,很快就在倾斜角的前端冲出了一个大水潭,但是水流还是顺着惯性继续向前,在前行了一段距离之后,开始受到了重力作用的绝对支配,转而向地势低洼的地方开始流动,一大片奔涌的水流同样形成了非常壮观的一个景象。
从隧道出口飞涌而出的水流经过一段距离后,又重新落回到刚刚形成的水潭里,发出巨大的瀑布落入水中的声响,这一切仅仅只是在一分钟之内就形成的固定形式,以后这种形式将会保存下来,直到进入鲁布江的枯水期。
如果不受人为控制,隧道出口的水龙喷出高度与距离主要看进水口的高水位形成的压力,压力越大,喷出的距离和高度也会越大,引高入低工程的引水期主要集中在鲁布江的汛期,所以以后想看巨龙出水只能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了。
随着出水的总水量越来越多,很快围观的人就发现这些水都是散发着热气的,一丝丝水蒸气形成的薄雾很快笼罩在已经相对平静的水面上,并且飘渺着向上扩散,让围观的人们津津乐道,甚感出奇。
当然在这一刻,还有规模在10亿以上的欢众围观在电视机前,他们同样关注着这个能让他们激动一生的时刻,电视机前的讲解数据要比在现场围观更有看头。
相比于一些爱看热闹的民众,大部分人还是想看真实的数据的,毕竟数据更加能说明一切。
贞国第一电视台对巨龙出水的那一刻做了现场直播,并且还是多镜头全方位的直播角度,在直播的电视画面上,各种数据很直观的表示了出来。
数据统计为:
隧道全线长度为1489㎞。
隧道平均口径为45米。
进水口海拔高度为1600米。(根据取水口的水电站可调节到水位1750米海拔高程,比最低1630米海拔高程相差120米。)
出水口海拔高度为1500米。
隧道内理论可控流速为0-30米/秒。
隧道水流量为每一秒0-4.9万立方米水量。
引水隧道一般运行时基本上不会让它处于零数值的情况的,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不超过15米/秒的水流速度的,在流量上很少会超过2.5万立方米/秒。
像现在,隧道内的水流速度为12米/秒,理论上一秒钟的出水量为1.9万立方米/每秒。
在此12米/每秒的情况下,一天时间就可以引水16亿立方米。
一个星期时间就可以引水115亿立方米。
一个月时间的出水量为490亿立方米。
三个月时间的出水量为1480立方米。
当然,从整个引水点的水库水文资料来看,整个鲁布江此处的多年流量的平均值基本上在1000亿立方米徘徊,根本就不可能三个月时间引足1480亿立方米的水量,之所以有这样超出正常范围的高流量计划,完全取决于河流的流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不均,毕竟工程要考虑提前量的安排。
相比于贞国地区的一片欢声笑语,南地斯坦国**不得不在这一刻犹如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难言。
来自温洋的暖湿气流和降水云系源源不断的在整个马雅山南部区域形成持续的强降雨,就算是贞国**已经调取了取水点95%以上的总体水量,但是据贞国**声索的主权范围出境处的巴卡附近的鲁布江水文流量来看,其流量规模仍然相当于整个鲁布江整个水量的40%。
这一地区的雨季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的有名,主要表现在来自温洋的暖湿气流遇到马雅山脉的阻拦,在这里形成了非常强大的迎坡雨,在其整个雨季里,这一地区80%以上的日子里都会降雨,而且雨势和雨量都是非常强大的,比如在整个宜安洲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范围来说,非常著名的世界雨极就在这片区域里。
由于贞国**修建的引高入低的隧道工程所开采出来的土石方大部分都被投入到了鲁布江下游地区,由于对这些土石方的粗放管理,一到雨季就发生的山洪把大部分土石方冲入到鲁布江里,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顺着河流冲积到南地斯坦国的境内,这些土石方在山谷里顺着水流而下,最后在到了下游后,造成了南地斯坦国境内的沿线水库及河道严重的淤积,往往一次大范围的降雨就很容易形成规模可观的洪水,哪怕是最小的一次洪水也能让南地斯坦国的几万人被迫的转移。
面对这一次的大范围降雨,南地斯坦国执政机构和当地机构部门虽然已经进行了全力以赴的对抗和准备,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大范围区域的洪水警情,民众甚至被迫转移了上百万人,对于贞国**的引水工程的正式开启,虽然表示出了一贯的反对,但是在面对自己境内的几百万受灾民众时,根本就不敢在这一个时间段里表示出对贞国**的强烈反对,毕竟贞国**部门真的要以南地斯坦国**之言正常的全部排放正常水量,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水量肯定会造成南地斯坦国境内更大的洪水灾害性结果,会让南地斯坦国执政机构和民众更加的头疼。
在南地斯坦国境内的这些受灾人口中,有一部分人早知道了贞国**已经开始了引水工程的开通,但是规模仍然很大的洪水还是出现了,让一部分人非常的不明白,既然贞国已经开始了引水,为什么这里仍然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当他们面对已经持续了好几天的洪水时,甚至有一部分人开始怀疑贞国**到底是在引水还是在恶意放水。
当最后得知贞国**真的正在大规模引水之后,心里会忍不住的希望贞国在南地斯坦国境内的洪水时间段里继续加大引水力度,恨不得把全部的水都引走,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为了减少自己家园在面对洪水时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情况,南地斯坦国执政机构和其境内的大部分媒体对此只能选择了默认,关于最开始的一旦贞国正式开通引水就是两国交战之时的言论,在这样的洪水面前彻底的终结了,甚至在接下来的几次大范围降雨中,贞国**很好的控制了引水的水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了南地斯坦国面对强降雨造成的洪水灾难时很好的配合,取得了极有效果的蓄洪与分洪的效果,同时也让南地斯坦国**与民众的反对与对抗贞国**的引水工程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泡影。
在雨季快结束时,贞国与南地斯坦国和马拉国终于开始了水资源分配的谈判,谈判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旱季的水资源分配和雨季的水资源分配。
由于贞国是在雨季时期进行了对另外两方更加有利的配合,也让三方对于雨季的水资源分配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意见,并签署了与此相关的部分协议,但是在旱季的水资源分配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性意见,并且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
毕竟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旱季的枯水期,谁都想争取到更多的水资源,而在雨季的汛期,下游的两个国家都不希望因为洪水太多而造成洪涝灾难。
引水工程的主要引水时间段主要分布在贞国历的三月到十月份,依情况可占整个取水点水量的90%,期间正是温洋暖湿气流最活跃的时间段,相对于贞国广大的北方地区来说,正是农业生产时间段里的用水高峰期,也是北方地区的非冰冻期,一方嫌水太多,而另一方总嫌水太少,不过整体而言还是非常的互补的。
就这样,一条来自雪域高原南部的水资源在贞国的北方地区形成了一条堪比北河入海水量的人造大运河,从此以后开始灌溉并扩大了北方地区的绿洲面积,造福了更多的贞国地区的民众。
一条大运河像一条线一样,串联了一长串的绿洲,并且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大小小的湖泊,点缀在范围广大的北方区域里。
世界级的引水工程终于正式的开始了它水资源的搬运工作,造福着所有的沿线民众,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造福越来越广大的区域,至于未来如何,所有人都有着新的憧憬。
但是一种无形的灾难也在慢慢的开始了它的发展,并且让全世界民众都为此而担心,甚至感觉到害怕。
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或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