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衍圣公府控制的富民钱庄,第一个开始给短期存款支付利息。到四月底,王长青经过初步估计,仅南直隶附近,富民钱庄的短期存款,就已经达到四千万两白银以上。这其中有一千万两左右是白银,三千万两左右是银币。这一千万两白银,富民钱庄铸造成银币,可以有七十万两左右的利润。给崇祯归还了1500万两的拆借资金,每年可以节约利息100万两左右。另外有六百万两左右贷款放出。如今账面上还有不到一千万的流动资金。还有一千万资金转到山东,用来支持孔府的土地出售。那边的财务报表还需要几天才能送来。大约估算下来,上半年的利润,有可能比去年增加150万两左右。
目前富民钱庄的总股本是850股,每股半年收益可能会增加1700两到1800两。全年运营顺利的话,孔府出售土地只要达到两千顷以上,全年的新增利润估计可以达到三百万两到四百万两,最终的每股年度盈利可能会达到二万元以上。
很明显,吸收短期存款对富民钱庄是有很大好处。一个是铸造银币的利润,一个是降低了拆借资金的利息支出。
这更加坚定了王长青增加短期存款的想法。毕竟崇祯还有一笔2500万两白银的拆借资金,在12月初九到期。原本在股东大会上,已经同意崇祯的拆借资金转换成股票。但孔府不想如此多的资金全部转换成股票。
农业钱庄今年的代理土地出售,交易很好。如今贷款总额增加很快,短期存款增加同样很快,南直隶的短期存款数量,大约是三千万两左右。除了补充流动资金,另外减少了对宗室勋贵的资金拆借需求,估计替换了二千万以上的拆借资金。因此每股盈利也会提高。只是提高的幅度暂时不好估算。
最为开心的,可能是工商钱庄。一方面吸收了南方的大量短期存款,崇祯有1500万两白银,民间吸收短期存款1000万两白银左右,这样大大减轻了南北方的资金汇兑缺口。同时在开封代理周王府的土地出售。只是因为和周王府有资金转换成股票的协议,因此最终的每股收益,更是无从估算。而土地出售资金,目前不用支付利息。
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或是资金替代需要,那么大量吸收短期存款,必然可以提高每股盈利和总盈利。
只是这些替代出来的资金,同样需要寻找投资机会。而各家钱庄,大量的短期存款,一个是正月的红利发放资金,一个是上半年的各个公司流动资金与新增盈利。
目前已经有一些钱庄,开始感受到了投资渠道的缺少。开始用资金购买股票或债券。这样在暂时投资渠道不足时,仍然可以有一些收益。
从三月初开始,股票价格就开始上涨,原来发行的高息债券价格,同样上涨。到三月底,富民钱庄,农业钱庄,晋平钱庄的股票价格,全部超过了每股17万元。一些每股收益较高的股票价格甚至达到二十万以上。
而最新发行的有抵押债券利息,已经降低到年息8%。大明的民间借贷利率,更是大幅度降低到年息25%左右。毕竟农业钱庄,富民钱庄的借贷利率只有年息24%。两大钱庄的广泛网点使民间借贷利率受到挤压。现在工商钱庄同样在建立大量网点。
可以说整个大明的借贷利率逐步下降,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再加上股票公司的低息债券发行,大明的金融业蓬勃发展,并形成新的金融格局。
那些替换出来的拆借资金,就需要新的投资渠道。而周期性的红利发放,更是会造成大量资金流动。
五月初三,崇祯考虑到每年两次的红利发放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状,因此在下午,召集了宗晋,王长青,刘允中(农业钱庄现在的大掌柜)三人,询问以后将红利发放次数增加好,还是由各个公司自行决定红利发放时间和红利发放次数更好。
毕竟目前红利发放的计算和转账规模越来越大,股票公司同意工作量很大。
宗晋认为,可以规定最低的发放次数,然后由各个公司自行决定具体的发放时间更合适。毕竟目前股本规模最大的就是这两个钱庄。
王长青和刘允中认为,可以先让每股收益高于两万两的公司增加红利发放次数,其他公司可以自己选择红利发放时间。毕竟每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
崇祯思考后,认为可行。就让宗晋次日在股票公司发出通告,今后不再统一在正月和七月发放红利,各个公司可以自行选择在报表公布之后的五个月内发放红利。每股收益达到二万元以上的公司,每年红利发放次数不低于三次。
频繁而且大比例发放红利,可以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毕竟要造假,首先要拿出大笔资金来发放更高的红利。
五月初六,顺风船厂率先宣布,以后每年会在正月,五月,九月分三次发放红利。随后很多公司宣布增加红利发放次数。而大明近几年独有的红利发放季节宣告结束。今后不会再出现那种在半个月之内集中发放红利的现象了。
即便新的半年度报告没有出来,顺风船厂仍然宣布五月十一日,每股发放红利40万两白银。
单以每股收益而言,顺风船厂无疑远远超过了其他公司。皇家研究院也因此有很好的收益,每台船用蒸汽轮机,及每一艘船只,都会有专利费用收入。
随后五月十三日,联合钢厂同样宣布每年发放三次红利,具体时间是每年六月和十月。
红利发放时间的变化,对资金流动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进入五月份以后,干旱仍在持续。因此移民的人群中增加了很多原来的小商人和工匠。大量人口的外移,对这些人影响很大。
利益,不断驱动着人们做出选择。今年的移民来源地域,极其分散。毕竟原本的很多干旱地区,如今已经空无人烟。
农业时代,这种大量的人口减少,对整个经济的冲击不是很大。毕竟多数人仍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整个大明近年来,一直处于一种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之中。从佃户变为自耕农,是收入大幅度上升。而将土地出售的宗室勋贵,一方面在内陆的土地变现,另一方面在海外又重新拥有了土地。即使是钱庄和工商业的投资利润,也远远超过了地租收入。
以崇祯为例,在转型之后,每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白银以上。做为最富有的人,崇祯仅大型物资交易中心的年利润,就超过了一千万两以上。
崇祯同样为缺乏投资渠道而苦恼。毕竟财富只有流动起来,才能逐步用财富改变大明。
人口的持续减少,让崇祯在投资上更加谨慎。毕竟在崇祯得到的残缺记忆中,工业化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力极大。
而此时的北美洲望乡移民点(今美国旧金山),已经拥有了五万多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孙承宗的藩国,已经大幅度改变。
目前开垦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一百万亩以上。就是说仅每年收取佃租,大约可以收取八十万石(佃租比例是40%)。和其他地方一样,随着移民的数量增加,粮食积余会快速增加。因为如果每年新增两万移民,需要准备八万石左右的粮食储备。而船运费用,孙承宗一直以粮食代替,价格是每石0.5两。
孙承宗和当年的韩王府一样,面临粮食种植比例的选择。因为按照每个人每个人每年需要四到六石粮食,每亩地粮食产量两石估算,百万亩土地的粮食,可以满足三十万到五十万人的生活所需。目前不仅是孙承宗自己有很多余粮,早期迁来的移民同样有很多存粮。
望乡点的移民,以原来辽东的军户和民户为主。因此孙承宗决定暂时不扩大耕地面积,而是扩大工匠的比例,争取可以自己制造一些商品,满足人们的需要。毕竟北美距离大明很遥远。同时从明年开始,大幅度降低粮食耕种面积。
此时的望乡移民点,已经分散成数个移民点。因此孙承宗首先要发展的就是船运和造船业。如果只是制造小型船只,目前已经具备制造能力,但制造中型船只,缺少足够的工匠。
望乡移民点与墨西哥临近,因此发展远洋贸易有一定的便利。
实际上这些土地开垦,是逐渐的,只是移民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积累,让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再加上在移民点周围发现了金矿,因此孙承宗决定以后实行轮耕制度。只对耕种土地收佃租。
今年的移民船只回大明时,孙承宗将望乡移民点的具体情况,在信中告诉了崇祯。希望可以大幅度增加工匠比例。这些土地有近二十万亩,是今年新开垦的。因此今年的实际种植面积只有八十万亩。即使如此,也会有大量粮食积余。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