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内阁大学士经过商议,为太子配备四名老师,分别是翰林院编修刘理顺(崇祯七年状元),翰林院编修王采(崇祯十年探花)职位是太子侍读。礼部左侍郎孙元化,礼部右侍郎杨嗣昌,职位是太子侍讲。人员名单报给崇祯之后,崇祯建议再加上钦天监的传教士汤若望,并从京军军官中选拔一名马术教练。内阁首辅韩继思当场同意。
具体的讲经,每隔几天才有一次。真正讲经的人选是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以上人员负责讲经时间以外的学业。
以前的讲经,多在内阁办公的宫殿。也就是皇宫外宫。崇祯建议将地点改在六部衙门的附近,同时为太子朱慈烺在宫内配备八名随身太监,在宫外另外配备十二名京军士兵,已经为太子配备十到二十名少年陪读。
这样朱慈烺每天白天会离开皇宫,崇祯甚至要求朱慈烺的随身太监白天不能离开皇宫。崇祯认为这样可以让朱慈烺远离太监。在皇家书院,这些随身太监就不允许进入书院。同时崇祯会慢慢更换随身太监,以免太子和某一个随身太监相处时间太长。
这种多和同龄人交往的做法,效果很明显。因此崇祯继续坚持这种做法。
三月十六日,朱慈烺第一次的讲经正式开始。下午未时,由内阁首辅韩继思为朱慈烺讲解,第一次的讲课内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题目是崇祯特意要求的。经过多年的慢慢树立威望,崇祯如今对人心的揣摩很精通。也学会引导这些朝堂重臣的思维。
这段话在不同的时代,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在科举制一切以朱熹儒学为基准的大明,儒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心学(王阳明)的多个流派。而会试和殿试的评卷仍以理学(程朱)的理论为标准。
崇祯自己在后面听的有乏味感,可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认为韩继思的讲解非常好。此时朱慈烺只是一个孩童,所以在韩继思讲完之后,问出了多个让韩继思不好回答的问题。
以后每天除了有一定时间学习马术之外,各个老师会轮流为朱慈烺等人讲解四书五经,还有汤若望讲解数学,物理及天文学。此时整个世界仍然处于科学快速发展之前,但大明在这些方面已经落后于欧洲。
崇祯为自己招了两名接受教会学堂教育的少年,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崇祯明显感到了此时东西方教育的差别。
儒家思想的教育,注重的是规范。也就是说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西方教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两种教育思路,逐步形成了两种发展方向。文艺复兴对西方的意义,就是打破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逐步意识到上帝以及教会的神父不是无所不能。
西方的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思维,通过对炮弹和**的研究,最终形成了科学体系。而儒学的这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务虚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科学研究。
近年来大明的重要发明,全部依赖崇祯来自后世的记忆。而这些残破记忆中的科学知识或技术,要转化成产品,难度越来越大。
崇祯需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为大明的自主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大量人才。
如果说炮弹和**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和化学的理论体系。那么原来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则完全是工匠的努力结果。因为早期的工业设备对科学知识的依赖程度很低。
近年大明增加了官学的规模,使匠户转为民户,但此时的整体识字率非常低。
在定海藩国和镇海藩国实行全面义务教育,就是崇祯为大幅度增加识字率所做的尝试。大明人口太多,只能慢慢改变。
移民已是大潮流,大量无地的佃户移民海外,使大明一方面减轻了粮食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其他需求。好在此时是农业时代,经济原本就以自给自足为主。暂时对多数商品的需求没有太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快就会出现。因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
首先出现需求大幅度下降的大宗商品,肯定是粮食。今年大型物资交易中心在北方的粮食销量比去年同期低了很多。导致铁路运输量出现下滑。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商品,就是食盐。
每年三月的盐税拍卖,已经连续三年盐税总额下滑,今年的下降幅度超过了20%。今年的盐税,比高峰时期,已经下降了30%。这同样是连续移民造成的后果。
移民群体向士大夫家族的扩散,暂时很慢。
现在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就是钱庄的存款争夺。为短期存款支付利息,在现阶段极为考验钱庄的经营能力,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或放贷渠道,钱庄就会出现资金负担。
边永清近期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吸收存款。毕竟大型物资交易中心的异地资金汇兑规模很大。好在有较长的时间和多种方法,工商钱庄目前已经增加了很多分行。
进入三月份之后,北方的粮食价格开始小幅上涨。无论是价格还是涨幅,明显低于去年。考虑到铁路的运输费用和其他经营成本,只有粮食价格超过收购价格的50%以上,大型物资交易中心才会在北方大量批发粮食。
三月初六,和富民钱庄达成存款协议的公司客户超过300家。和农业钱庄达成存款协议的公司客户超过200家。仍有很多公司客户处于观望之中。也有公司客户和其他钱庄达成协议。
工商钱庄走的是个人客户,各地吸收存款进展顺利,仅南京,苏州,松江,太平府四个地方,近期新增存款就超过了三千万两白银。
每年从大明流出的白银很少,毕竟各个海外藩国,没有多少用白银的途径。因此海外建藩的宗室勋贵,无论是卖出土地,还是卖出粮食,得到的白银几乎全留在大明了。
白银本身没有实用性,因此这些白银留在大明,多数成了股票,债券或钱庄的长期存款。股票市值约有十几亿两白银,其中多大比例是海外藩国的资金,很难统计。
今年很多钱庄代理土地出售,会让海外藩国在钱庄的各种资金总额大幅度增加。这些资金如果能长期留在大明,会加强大明与海外藩国的联系。
二十七家藩王,总计占有的土地数量,应该超过了四十万顷。即使以每亩15元的价格计算,合计财富价值超过六亿两白银。
崇祯的示范效应,使很多藩王对工业商业及铁路投资兴趣很大。衍圣公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大量买入富民钱庄的股票。
富民钱庄在这几个月的变化,非常大。依靠富民钱庄的广泛网点,富民钱庄的个人存款规模同样快速增加。富民钱庄今年开始代理衍圣公府的土地出售,销售速度比以前要好一些。毕竟多年前的抽水机推广和粮食价格上涨,部分佃户移民等众多因素,使佃户的财富有所增加。
此时曲阜的衍圣公府,同样在考虑海外建藩的问题。按照主支的意思,需要寻找一个独立的大岛,可以容纳五百万以上的人口。而以前多个分支,选择的岛屿不大,并且和主支关系不融洽,拒绝主支迁移到岛屿上。理由是岛上容纳人口不多。
三月二十一日,孔府召开族会,主支和还没有迁移的分支,意见也不统一。无奈之下,同意以孔府名义外迁,但各分支各自建立移民点。各分支实际上和主支脱离了经济关系。
从此孔府加快了移民海外的进度。
今年的干旱区域进一步扩大,山东的降水明显低于去年。北直隶同样如此。即使是黄淮沿岸,甚至凤阳,淮安都感到了干旱。
如果不是有抽水机,真的很难想象,到底会有多大的粮食缺口。北方的春耕逐渐开始,由于缺少足够的佃户,今年许多地方开始下调佃租。北直隶一带的佃租已经下降到40%左右,仍然有很多佃户选择移民海外。这样今年有很多土地面临抛荒而无法耕种。
北方各大港口的移民营地,规模已经大幅缩小。从去年下半年,很多船只运载量就开始下降。移民来源的向南转移十分明显。
三月份的徐州,工业生产十分火热。联合钢厂的徐州分厂,农业机械厂,这两家工厂的炼钢生产能力,在大明所占的份额很高。
农业机械厂生产的新式履带式蒸汽车,正在不断运到周围的铁路站点。即使销售量不高,但生产一直在持续。因为崇祯明白,产品推广需要时间和时机。
第二座炼钢炉已经开始修建,估计六月底,第二座炼钢炉就可以投产。到那时,工厂的产能会扩大。而第三座炼钢炉是否修建,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