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崇祯十一年六月初一,大朝会召开。
崇祯首先让柔佛代表介绍了柔佛,亚齐,葡萄牙人,荷兰人(短暂参与)之间的战争起源和现状。
这场历时百年之久的战争,已经使柔佛,亚齐,葡萄牙三方损失惨重。柔佛和亚齐的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近年苏门答腊岛,苏曼丹岛才会有大明移民点的建立。只是柔佛王国所在的岛屿(马来半岛)还没有大明移民点。
随后柔佛代表又介绍了亚齐人和葡萄牙人的军事实力,亚齐国的军队数量约为五万人,葡萄牙人的军队不足两千人,柔佛的军队约为三万余人。
目前柔佛的人口总量,不足三十万人。整个半岛可以说是地广人稀。
柔佛代表提出了柔佛的意见,保留一部分区域自治,其他地方可以由大明移民或管理。只是柔佛无力承担军费开支,希望以土地换取军事防御。
兵部尚书魏云中说到:"回吾皇,如果驻军,一万军兵和三千水师是最低限度了。即使按照大明边军的军饷,每年需要五十万两白银以上。"
内阁大学士温体仁说到:"回吾皇,柔佛远离南京,不如效仿云南旧例,朝廷支付部分军费,藩王支付部分军费。"
崇祯说到:"户部每年可以拿出多少军费给柔佛?"
户部尚书袁崇焕说到:"柔佛远在海外,如果承担柔佛军费,以后海外藩国都要求驻军,军费开支就无法保证。"
此时众臣才想到,目前海外建藩的宗室勋贵约有一千以上,只负担柔佛军费真的说不过去。毕竟这笔开支以后每年都需要。
场面一时冷了下来。崇祯沉思片刻,说到:"如果在柔佛筹集军饷,是否有人愿意到柔佛建立藩国?"
一百万左右的军费开支,一般的海外藩王很难承担。文臣因为资金等众多因素,海外建藩一直处于海外勘探阶段。
场面更加冷清,无人回答。好一会之后,柔佛代表说到:"臣在海外,听说陛下家产超过一亿两白银,柔佛地域虽然比以前小了很多,仍可以移民数百万之众,陛下如果有意,可以让皇子到柔佛建藩。只要有百万移民,每年佃租收入就可以达到四百万石。"
崇祯此时活着的子女,已经有六子三女。长子朱慈烺,虚岁十岁。三子朱慈炯,虚岁八岁,五子朱慈焕,虚岁六岁。长女长平公主,虚岁九岁。其他三子二女,年龄更小。
以崇祯的财力,在海外建藩没有压力。只是一直以来,一是考虑到子女尚小,建藩没有可靠人员。二是如何管理藩国,崇祯拿不定主意。
如今在朝堂之上,柔佛使者建议崇祯为皇子在海外建藩,让崇祯意识到可以考虑此事。
朝堂众臣见崇祯没有答复,内阁首辅韩继思说到:"回吾皇,众位皇子日后肯定需要前往海外建藩。皇三子如今八岁,此时建藩,正是大好时机。望吾皇三思。"
崇祯思索片刻,说到:"柔佛使者,你如今所说的条件,是否已经得到柔佛国王的同意?"
柔佛使者见事情大有转机,急忙说到:"吾来大明之前,国王已经认可内附。"
在古代,一般要献上地图和赋税簿册等物。柔佛使者拿出随身携带的锦盒,取出柔佛地图。此时的柔佛,疆域已经大幅度缩水。欧洲势力选择的军事贸易据点,都是人口较少的港口城市。
虽然大航海时代已经有百余年,西班牙的殖民主要以开采金银为主,荷兰人主要是经营香料贸易,葡萄牙人主要是丝绸陶瓷贸易。即使加上英国东印度(主要活动在印度)的船只,远洋贸易的规模仍然不高。
荷兰独立战争,使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总量大幅度下降(这就是很多人所说西班牙和倭国白银留入大明大幅度减少),双方的海上交战减少了远洋船队规模。再加上料罗湾海战损失惨重,此时欧洲势力在南洋不是很强。
朝堂众臣仍旧以农业时代的思维,思考柔佛内附的得失。崇祯知道,柔佛及周边岛屿有重多矿藏可以开发。最多的是锡矿,还有一些铁矿等众多矿藏。加上苏门答腊岛上的煤炭矿,完全可以在柔佛建立钢铁公司。
崇祯在朝堂众臣的建议之下,同意柔佛成为朱慈炯的藩国。并将柔佛改为定海国,封朱慈炯为殷王。并将这一个决定通传大明各地及海外藩国,以及马尼拉,巴达维亚,马六甲。
崇祯和朝堂众臣商议之后,崇祯可以从南直隶裁撤的军户中,征兵两万以内。为了迅速在柔佛建藩,崇祯派出远洋船队两艘大船,两千净军,随同柔佛使者前往柔佛签订协议。这次建藩的负责人是御马监太监陈贵。
考虑到荷兰人,葡萄牙人的军事实力,陈贵携带了大量的悟空系列火箭,以及蒸汽轮机,圆锯等制造设备,以及五十名工匠,以后可以在定海国加工悟空火箭。
六月初五,柔佛使者和陈贵等乘船离开南京。六月初六,崇祯派曹化淳招收军户和水师,这些人可以全家移民海外。同时让各地的大型物资交易中心为定海国招收移民。
崇祯需要先占领淡马锡(今新加坡),槟榔峪(今槟城),然后等合约签订之后,就可以在巴生河口修建港口。一旦在这三个地方拥有军事据点和移民点,就可以不断挤压欧洲国家在南洋的势力。
郑芝龙的贸易利润达到三百万两白银的消息,一步步传到大明各地。一下子刺激了很多拥有大船的各地藩王,海外岛屿收到消息要略微早一点,此前郑芝虎船队曾在南洋一带补给物资,各地藩王只有韩王府的年收入超过三百万两,所以这些不缺大船的藩王开始筹备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需要有人熟悉航线,因此许多人开始在水师将领中寻找熟悉航线的将领。目前熟悉航线的,一个是远洋船队,一个是郑芝虎,一个是众多的水师船长。一场大的海贸**即将来临。
崇祯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就开始筹备海外贸易。遥远的距离,漫长的航线,一开始崇祯就将航线图和熟悉航线的人员,分为三份。这样才能让船只循环开。
此时松江大型物资交易中心早就储备了更多的丝绸陶瓷布匹和茶叶。这次欧洲贸易,因为季节原因,崇祯增加了少量的低价茶叶。由于要在柔佛建立定海藩国,所以崇祯减少了物资装载,增加了大量人员,这样虽然会降低贸易利润,但可以开回来更多的欧洲船只。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运回更多的欧洲或印度物资。
远洋船队的船只增加很快,上次去欧洲,崇祯已经让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联系,大量收购印度硝石。
印度硝石是钾硝石,可以制造****,如果价格合适,也可以直接做为农用肥料。目前硫酸大批量生产技术已经掌握,只是用途还没有想好,新式**生产技术也掌握了,没有大量生产。石油蒸馏技术更是掌握很久了,一直没有扩大生产能力。即使如此,延安的炼油厂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大量的成品油,南京积累了大量的硫酸。
船用蒸汽轮机在大明的销售量不是太多,主要是南洋一带缺少足够的煤炭补给点。
曹化淳安排人员负责定海国的建藩事宜,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六月十八日,崇祯的远洋船队从松江出发,此时是逆风行驶,几乎没有贸易船只前往欧洲。一般远洋贸易需要等待季风,因此往返欧洲耗时很长。远洋船队的贸易船只都配置了船用蒸汽轮机,但这些煤炭不足以支撑到欧洲。
此时欧洲势力在亚洲的军事贸易据点很少,崇祯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建立军事贸易据点。毕竟只要在海外岛屿找到一些小的煤矿,就可以保证很长时间的船只补给。
南洋岛屿煤炭矿藏很多,许多仍没有发现。用金银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崇祯已经想好把淡马锡(今新加坡)建成南洋的物资交易中心,一方面方便欧洲的远洋贸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南洋岛屿之间的联系。
如果在淡马锡甚至更远的地方建立煤炭补给点,来往印度和欧洲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所以崇祯对于定海藩国十分重视。
崇祯决定将淡马锡建成一个大型自由贸易港口。为此崇祯发信到北京,让王承恩从工商钱庄抽调部分人员前往淡马锡,在淡马锡设立淡马锡钱庄,并号召北直隶没有土地的佃户移民淡马锡。又发信给松江的王应朝,抽调人员和资金,在淡马锡设立大型物资交流中心。同时招收工匠,准备在淡马锡建立一个造船厂。
六月二十四日,首批前往淡马锡的人员乘船出发。大约一万人,其中军队一千人,工匠五百人,远洋船队船只十五艘,先期到淡马锡建立码头,开垦土地,设立大型物资交易中心,携带了五百万两白银。
考虑到南洋粮食价格低,远离大明,因此崇祯制定的粮食收购价格是每石0.7两白银,暂时收购二十万石。硫磺硝石煤炭的收购价格暂时以松江价格的60%执行。这个价格已经不低了。毕竟船只运输成本不低。这三种商品没有收购数量限制。
以后淡马锡最低会保留五艘船只,用来防御可能存在的攻击。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粮食漩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五行七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行七色并收藏粮食漩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