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崇祯十一年二月十一,皇家研究院开始研究铁路需要的客运车厢。考虑到冬季的严寒,崇祯给研究院建议,给车厢配备暖气装置。此时货运车厢以木制结构为主,每节车厢的运输能力为20石,即使加上车厢重量,也不到2吨。每列火车的车厢数量为80个。总重量约150吨左右。
而客运车厢的钢制结构大幅度增加,即使每节车厢只有20个卧铺,总长度也需要达到二十米左右。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宋应星等人将客运车厢的总长度定在七丈,仅车厢重量就达到了六吨多,每个车厢再加上旅客和行李,预计重量已经达到8吨多。
车厢图纸出来之后,制造难度并不大。铁路修建的下降,让蒸汽机车和货运车厢的制造大大降低。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第一辆客运车厢组装完成,随后每天就可以组两辆车厢。
三月二十六日开始,客运车厢开始在铁路上空载试验。试验证明,客运车厢的运行很平稳。只是运行速度不高。16节车厢时比货车快一些,18节车厢和货车速度差不多。
客运车厢的行车速度约为每小时三十公里,加上每一个车站需要停靠,实际的行车速度约为每小时二十公里。再加上18节车厢的满载乘客数量只有不到360人。皇家研究院普遍认为暂时开通客运的必要性不大。
以北京到浦口为例,营运里程三千多里,每列火车如果全程运输粮食,运费总价是540两白银。如果客运价格和货运价格持平,每个人需要负担1.5两白银。
四月初七,试验数据上报给崇祯。崇祯详细询问了有关铁路运输的情况。此时各个铁路公司是独立运营,因此崇祯建议先开通短距离铁路客运。此时大明铁路的夜间行车一直在试验阶段,因此长途行车速度明显太慢。
崇祯给出的建议,一是减少客运车厢数量,适当增加行车速度,先增加到比快马速度略快(每小时五十公里),这样客运车厢需要下降到12辆左右。二是减少停靠车站的数量和时间。这样一个白天的行车总距离大约可以达到八百里到一千里。三是一开始可以先少量发车。四是铁路客运价格由各铁路公司自行制定。
崇祯目前在京津铁路,京汉铁路,徐郑铁路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崇祯随后给这三个铁路公司的南京办事处写信,建议先开通短途客运,建议的客运价格是每二百里0.1两白银。
津浦铁路和金松铁路,崇祯的股票数量较少,崇祯同样写信建议开通短途客运,建议客运价格是是每二百里0.1两白银。
此时金松铁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超过运输需求。而浦口到徐州之间,运输能力仍然不足,所以金松铁路的董事会收到书信之后,很快就做出决定,从四月十二日开始试运行客运业务。
金松铁路的客运业务,实际每列火车的客运车厢是6节。前期因为客运车厢数量有限,每天发车数量只有两列对开。即使如此,开创了铁路客运的历史。每列火车的实际运载旅客数量不到百人。
客运车厢的制造,由联合钢厂完成。金松铁路已经签订大量的客运车厢订单,以后会逐步增加客运列车的发车数量和增加客运车厢的数量。
海外移民仍然在快速开展,只是移民人数中南阳,凤阳,等黄河以南区域的比例快速增加,另一个增加的就是四川移民。唐王和蜀王的佃户开始大量移民海外。今年的移民规模可能会下降,所以各海外岛屿开始在黄河以南加大移民招收力度。
旱灾的区域开始扩大,好在北方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今年北方的粮食价格比去年春季大幅度下降,每石的价格约为一两七分白银。大型物资交易中心运到北方的粮食,已经出现积压现象。这个消息五月初六报到崇祯面前。
洛阳(铁路已经修通),郑州等地五月底就是夏收。因此崇祯命令将粮食运输量降低一半。多余粮食暂时存放在汉口,浦口。
五月初九,皇家研究院传来消息,橡胶密封圈在蒸汽轮机上效果非常好。锅炉外形经过调整之后,工作压力可以提高到8个大气压力。新的蒸汽机车和船用蒸汽轮机的研发正在进行。
五月十三,柔佛王国的使者来到南京,同意和大明进行内附谈判。柔佛王国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下:一,派出军队防御葡萄牙人。二,柔佛王国保持财政独立,承担部分军队开支。五月十五大朝会,柔佛王国的要求在朝堂公开,崇祯征求朝堂高官的意见。
内阁首辅韩继思说到:"回吾皇,微臣以为,柔佛王国的王位应该去除,可以改为国公爵位。"
户部尚书袁崇焕说到:"回吾皇,微臣以为,柔佛应该承担全部的军队开支。"
内阁大学士周延儒说到:"回吾皇,微臣以为,柔佛可以成为兵部的补给点,每年兵部两只船队前往欧洲,这样可以降低实际驻军数量"此时船队需要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等待合适的季风。
兵部尚书魏云中说到:"回吾皇,柔佛的驻军,需要一万军队和三千水师,如果加上随军家眷,最低需要十万人。微臣以为,既然柔佛内附,先让柔佛划出一个港口,及大量土地。"
户部尚书袁崇焕说到:"回吾皇,柔佛驻军的军饷,以每个军兵多少白银合适?"
崇祯说到:"此前大明在海外没有驻军,每个军兵每年暂时发放三十两,水师加倍。其他职位按照目前标准两倍,大约每年需要多少白银?"
袁崇焕久在边关,很快算出,说到:"每年需要的军饷,大约是65万两白银左右,另外每年需要的粮食物资需要35万两白银左右,合计需要110万两白银以上。另外需要调拨英式大船五艘,折银15万两。第一年的总费用,约130万两白银。"
朝堂众人知道军费很多,以前辽东军费开支每年就需要四百万左右。可那也是约二十多万军队。
崇祯迟疑片刻,说到:"先和柔佛代表提出,每年需要承担一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同时划两个港口,两万顷土地。看看柔佛代表如何回答。"
从五月十六日开始,孙元化和柔佛代表开始了具体协议的谈判。此时柔佛经过百年战争,占领的地方和财富大大缩水,每年难以拿出大量财富。谈判陷入了僵局。
柔佛代表也知道,近年来大明一直向南洋岛屿大量移民,内附一种是保留一定的自主权力,一种是彻底按照大明各布政使司的方法,交出全部权力。于是建议能否给柔佛国王保留一定区域自治,其他地方交给大明管理。这样柔佛就不用承担军费了。
五月二十一日,柔佛代表的建议传到内阁和崇祯面前。内阁认为直接管理柔佛的困难很多,不建议大明直接管理柔佛。崇祯因为知道后世历史,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因此让孙元化了解柔佛王国的具体情况。
在南洋地图上,崇祯重点指出三个地方,槟榔屿(现槟城),淡马锡(现新加坡),巴生河口(现巴生港),让孙元化询问目前的归属。
五月二十三日,孙元化给崇祯汇报,槟榔峪应该是无人岛屿,巴生河口归柔佛王国,淡马锡名义归柔佛王国,实际上岛上人口不足一千。
崇祯考虑到柔佛王国的内附事关重大,所以让柔佛代表参加六月初一大朝会,具体商议柔佛内附事宜。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即使是1638年,仍然涉及到荷兰人的香料贸易,西班牙人的吕宋到欧洲航线,葡萄牙人的马六甲城到欧洲的航线。
以大明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不用担心欧洲国家在南洋的军事实力。只是崇祯也不愿意轻易动用武力。因此崇祯一方面需要威慑欧洲势力,一方面需要和平的南洋。
因此崇祯的个人意见,是在槟榔峪,巴生河口,淡马锡三地建立军事据点和贸易港口,并让欧洲势力和亚齐国保持和平状态。这样三个军事据点需要大量的军队。
军费负担太大,需要考虑如何减轻。
五月二十五日,郑芝虎率领的贸易船队回到泉州。一年半的时间,贸易船队的毛利润超过三百六十万两白银,这个收入不仅对郑芝龙很重要,同时也刺激了其他人的神经。这个消息五月二十九日传到南京。
欧洲贸易的高利润,更加坚定了崇祯在马六甲海峡建立军事贸易据点的想法。其实在郑芝龙开始欧洲贸易之前,每年真正的远洋贸易船只数量很少,大约在四十艘到六十艘左右。
原来历史上远洋贸易的大幅度增加,第一次是荷兰独立之后,第二次是英国在印度贸易量的增加。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