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八年时间的移民,使大明北方的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经过巡按御史的核查,大明很多州县的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次有大量的州县需要裁撤合并。移民总数在崇祯十年移民暂时之后,预估在一千八百万人以上。大明长江以北,此时的户籍总数已经下降到三千四百万人左右。数字报到崇祯面前之后,崇祯明白,象今年这样的大规模移民不会持续太久了。南方的人口数量,崇祯估计在七千万到八千万之间。
崇祯的理想是国内人口需要保持在三千万到五千万之间。以后每年移民如果维持在八百万左右,需要移民的总数约在六千万左右,这样在持续干旱之后,海外移民就会陷入停滞。
因此崇祯必须尽早控制船只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好在目前大明的船只多数排水量偏低,因此船厂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目前国内可以生产三千料大船的船厂只有六家。
顺风船厂一方面是缺少工匠,另一方面崇祯有意识没有继续增加船坞。这些船只全部被远洋船队购买。
而以后每年大明还会从伦敦接收一百多艘船只,这个消息也是大明各个船厂没有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
今年修建的铁路,距离相对较短,这些铁路很快就投入了使用。如天津到山海关的铁路,徐州到连云港的铁路,洛阳到郑州的铁路。
修建铁路的里程大幅度下降,让联合钢厂等数家大型钢厂感到了生产能力的过剩,开始考虑钢铁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同时使小型铁作坊受到了市场压力。
十月十六(明历),崇祯的远洋船队装载货物和人员,离开松江前往欧洲。这些船只都配备了船用蒸汽轮机。只是考虑到煤炭补给问题,很难全程使用蒸汽轮机。
今年大明向海外岛屿派出了大量的勘探队,寻找各自需要的岛屿和矿藏。这些文官不愿意到王府勋贵的岛屿上受人制约。因为海外建藩才会有大的回报。这些勘探队伍什么时间回来,很难预测。
韩爌在蒲州的土地已经出售,旱灾没有影响到蒲州的粮食产量。抽水机使蒲州很多土地的粮食产量反而有所提高,毕竟往年这里降水不是太多。考虑到还没有勘探好岛屿,因此韩爌只是派出了两支勘探队和随行卫队共两千五百人,船只也是租用明远公司的。
由于大明的船只在南洋非常活跃,又有很多移民点建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因此持续战争百年之久的柔佛和亚齐分别在十月初六和十月十一来到南京,寻求大明的帮助。这场百年战争的一个参与者就是葡萄牙人。因为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建立殖民点,三方的战争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
接待这些使者的工作,最终交给了礼部左侍郎孙元化。孙元化的欧洲之行,使其在大明朝堂受到重视。
孙元化详细询问了使团人员,才略微明白这场百年的三方混战,三方实力均衡,最终三方都损失惨重。
十一月初一大朝会,孙元化向崇祯和众臣介绍了柔佛王国和亚齐国的具体情况,说出了双方的援助请求。
各位大臣议论纷纷,各持己见。多数人认为这和大明的关系不大,不用理会。而崇祯知道马六甲海峡的巨大军事价值和商业价值,建议孙元化带领两国使者参观股票公司,顺风船厂,金松铁路,松江大型物资交易中心等,参观完之后再建议柔佛王国和亚齐国内附大明,成为大明的两个布政使司(后世的省),并去除王号。
如果没有实质利益,崇祯也不愿意去干涉这些事情。大明原本的援助朝鲜,在军费上支出太多。崇祯的想法是和平接收马六甲。在原本历史上,荷兰人稍后就是得到柔佛王国的同意,进入了马六甲海峡,从而一步步扩大了在南洋的据点。
两国使者陆续在大明参观了很多地方,同时将大明的内附要求带回了柔佛王国和亚齐国。两国使者在十二月初六和十二月十三分别返回南洋。
此时的海外岛屿,真正进入了开始封藩收入暴涨的时候,各王府勋贵因为前期移民的比例提高,佃租收入大幅度提高。
即使是距离遥远的北美望乡移民据点,经过两年的耕种,也积余了一定数量的粮食,为下一步大量移民提供了基础。而孙承宗欠远洋船队的船只费用虽然达到了十五万两白银,加上利息是二十万两白银左右,但已经开垦的土地达到了五十万亩以上。即使每亩土地的佃租只有一石五斗(佃租比例为40%),每年的佃租收入也可以达到七十万石左右。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孙承宗可以很快偿还远洋船队的资金。
当移民点的土地开垦数量传回南京之后,崇祯准备在明年增加北美移民的规模。
崇祯个人的大量资金急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南直隶皇庄和湖北皇庄的陆续出售,让崇祯的白银数量再次大幅度增加。南直隶皇庄和湖北皇庄虽然原本只有两万顷以上的土地,但出售价格远高于北直隶皇庄。如果这些土地全部出售,即使以每亩二十五元的价格估算,总价值也可以达到五千万两白银以上。实际上南直隶皇庄出售总价超过四千万两,湖北皇庄出售总价款超过三千万两,合计达到七千四百万以上。加上北直隶皇庄出售总价超过六千万两,这些年崇祯仅通过出售皇庄就收入达到一亿三千五百万两以上的白银。
多年来,农业钱庄和富民钱庄,联合钢厂,顺风船厂等众多股票,累计分红也很多,加上工商钱庄,所以崇祯才可以动用大笔资金收购粮食。仅粮食收购,崇祯的利润就高达五千万两白银以上。
就目前而言,粮食收购的利润率远远高于钱庄的收益。甚至比联合钢厂的利润率还要高。今年秋收到明年春季的粮食收购,安排了一亿三千万的资金,如果完成收购任务,估计会有七千万两白银以上的纯利润。
这种收益会随着国内人口的下降,以及干旱的结束,而使崇祯失去大批收购粮食的机会和价格暴利。所以崇祯需要为大批资金找到新的投资渠道。
就象目前钱庄和股票公司的股票债券在挤占高利贷的市场一样,最终的社会借贷利率会逐步降低。
在股票公司,因为大笔的外地资金到来,崇祯建议宗晋降低了债券利率。目前有抵押债券,年息已经降低到16%。利率的逐步降低更有利于借贷方降低成本。
崇祯首先要为自己的资金筹划好投资渠道,扩大移民规模和移民点,即可以应对目前的粮食缺口,也可以逐步扩大远洋贸易规模。借助于来自后世的残缺记忆,崇祯有很多办法可以达到很高的投资利益。
即使以后没有粮食收购的暴利,借助于铁路运输的低成本,粮食收购仍可以有略高于一般工业的利润。毕竟以前大明每年的粮食价格波动很大。
有钱的人为投资利益而苦恼,有粮食的藩王也在为运输能力而发愁。严重干旱地区的人们则为了生存,为移民海外而忙碌。
冬季的天气,使很多地方的战争暂时停止。欧洲的大量棱堡使军队的攻坚能力受到影响。即使三十二磅火炮,因为炮弹速度的制约,仍然显得进攻无力。
法国和西班牙的多个战场陷入了冬季停顿。西班牙人希望在春季战斗来临之前,可以拥有足够的枪炮,所以兵工厂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不断增加的机器数量,让制造新的机器更加迅速。
建虏的骚扰袭击,让倭国本岛很多地方陷入了恐慌之中。
人们的趋利避害心态,以及此时陆上海上交通速度的缓慢,使人们很少关注远处的信息。如果不是孙元化等人的欧洲之行,大明对欧洲的事情很少知道。(即使后世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清朝对欧洲仍有很多偏见和不了解)
崇祯开发的新技术将逐渐影响到人类的交通速度。蒸汽机车原本可以在降低运输能力的情况下达到行车速度每小时三十公里到四十公里,这是因为粮食运输需求而降低了。
技术的发展,会重新回到速度提高上面。象英国等国,已经开始了战船速度竞赛。需求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在原有历史上,西方科技就是起源于炮弹和**。炮弹引发了经典力学的逐步完善,**引发了化学理论的探索。
崇祯借助于后世记忆,使技术更偏向于生活应用,而不是军事应用。直到现在,崇祯仍未想好是否将新式**(硝化纤维)投入到战场或采矿。
此时硫酸生产和原油开采一样,生产能力没有扩大。两者各有不同的原因。以目前的硫酸价格,很难大量应用到化肥生产上。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