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崇祯十年,四月初六前后。原本很多地方已经进入了春耕季节。可近几个月降雨很小,甚至有些地方持续干旱时间已经很长了。这些消息还没有传到南京。
这次的重灾区首先是黄土高原,延安,榆林,巩昌(现甘肃境内),平凉,庆阳,蒲城,澄县,韩城沿线。从冬季以来,降水稀少。好在这些地方经过数年前的流寇作乱,已经持续多年的移民,居住的人数已经大幅度下降。(原本历史上此次甘肃境内人口死亡率估计为80%左右)
这些地方军户数量很多,而去年开始陆续裁减军户,也让粮食缺口大幅度下降。即使临近的西安府,汉中府,因为大量推广抽水机,粮食产量不会受到影响。但落后的交通状况,也难以将粮食运到黄土高原的核心。
而大明的地方官僚,根本意识不到大规模旱灾的可怕程度。(事实上中国明代以后仍然面对大规模旱灾表现好无能为力)
如果没有来自后世的残缺记忆,一个身居宫中的少年天子,很难了解到国内真实的情况。崇祯的一系列做法,逐步改变了大明的很多状况。而这场干旱,将直接考验大明底层农民的粮食积余。从崇祯七年算下来,连续三年的低税赋使许多拥有了一定的粮食积余。
多年的海外移民,已经使更多的人对这种移民没有了恐惧。秦王一系,韩王一系,瑞王一系,庆王一系,众多的在陕西(包括甘肃,宁夏)的王府历年来一直在大力招揽佃户或流民前往海外。而崇祯在延安建立的流民招揽点,多年来也收留了很多流民被秦王一系移民海外。因此黄土高原上的居住人口,已经大幅度下降。
在多年的海外移民中,北方一直对移民不感兴趣的孔府,也因为旁支对移民开始动心而发生了分歧。
此时海外岛屿的产业单一,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从事粮食种植。士大夫阶层一直对海外移民持观望态度,毕竟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收入。
北方众多小河流(发源于山区)的下游开始断流,严重的旱情在四月十八日传到南京。崇祯和内阁大学士商议之后,决定加大边军的裁撤力度,同时将地下水位很低缺少严重的小型卫所收缩到大的城池。这些城池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同时给给边军拨款制造新式的水泵分离抽水机,这样地下水位在四丈以内可以解决灌溉问题。(远距离运输粮食的成本很高)
崇祯同时宣布旱灾区域以内,免去地方的税赋,号召不适合抽水机的地方民户迁移到海外。
此时的北方农民,暂时还有一些粮食,数月之内粮食问题不严重。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首先要让无力解决耕地用水地区的农民尽快离开原来的地方。
此时很多农民因为春耕没有希望,陆续开始迁移,附近各地那里有移民招收点,人们还是很清楚。毕竟今年已经是海外移民的第九年了。在数不清的小路上,人们开始汇聚成更大的队伍。这些断断续续的队伍,逐渐通往移民招收点。
到了移民招收点之后,粮食暂时不会存在问题。抽水机使很多地方的粮食产量提高。而各个王府每年会准备大量粮食,毕竟依靠当地官府,王府的佃租在抽水机已经推广的地方可以顺利收到。
偏远地区的自耕农比重更高,可是严重的干旱已经让自耕农失去希望。毕竟这些自耕农没有太多的粮食积余和白银,再说白银也在当地很难买到粮食。大部分的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很不愿意放弃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只有一少部分加入到海外移民的队伍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干旱地区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而这种区域性粮食紧缺,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粮食运输成本太高。
大型物资交易中心的大批粮食,一旦离开铁路,要继续运输到更远的地方,运输成本会大幅度增加。所以从春季开始,徐郑铁路已经开始向西修建铁路,至少要修到洛阳。而向东要修到连云港。这个多年来的移民码头,此时已经建立了大型物资交易中心,收购了大批粮食。
北京附近的粮食,依靠海运到天津,经铁路运到北京。大明原本的海外移民,北直隶一带的勋贵也在海外岛屿有移民点。此时整个黄河以北,海外移民队伍的规模远比往年要大,但此时,很多人还远离港口。在港口等待的移民,多是从冬季就开始离开原来的地方,毕竟此时的陆地交通十分困难。每天的行走距离即使比正常的行军速度要快,从遥远的内陆行走到沿海,也需要漫长的行程。
有很多佃户从秋收之后,就开始准备移民。这已经是多年移民的经验。而各地王府通常从秋收就开始动员农民。除了招揽流民,更多的移民其实是各个王府勋贵的佃户。
今年的旱灾,使整个移民规模大幅度增加。往年有很多移民是秋收或夏收之后才开始。所以可以预计,今年的移民规模会非常高。目前根本无从估算。
到了五月初,很多地方仍然是降水不足,或是持续没有降水。干旱地区的人们早已经对今年的种植粮食没有信心了。时间不足。此时成熟期最短的粮食,是谷子。再没有足够降水,种下的谷子就来不及成熟。
铁路沿线的粮食价格,此时略有上涨。而西安府的粮食价格已经涨到每石一两九钱,这还是晋王一系大量出售粮食和安置准备移民海外的人员产生的结果。延安府的粮食价格已经涨到了每石二两四钱。
延安府一带,有大量的军队。此时九边的军户虽然有裁减,但总量很大。延安府驻扎着满桂的一万新军。秋季以后的粮食如何采购成了大问题。而固原镇和平凉府的军队数量更多。
五月十六大朝会,崇祯建议将没有推广抽水机条件地区的军队和军户大规模调整驻地。此时这些地方的军粮大约可以支撑到九月到十月。兵部尚书魏云中在宣大总督一职多年,对军户的状况略有了解。经过崇祯的分析,这个九边在已经裁撤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上,水利条件不足的地方,大型军镇如固原再裁撤一半,而平凉府的赵率教部,延安府的满桂部,在原地保留百分之三十的兵力,其余的兵力转移到临近的凤翔府和西安府。
在太原府驻扎多年的一万净军,崇祯让王永祚将军队转移到河南府的洛阳。
一系列的军队调动,可以大量减轻这些地方的粮食缺口,缓解粮食价格压力。六百里加急的快报送到之后,第一个收到消息的就是王永祚。此时兵力分散在太原城附近。王永祚直接命令各部收拾好行装,各自向洛阳行军。有部分净军的驻扎点离洛阳更近,就先期奔赴洛阳。
以此时的军队装备而言,只要没有大量的军户造反。一千军队足以应付五万人以内的流民造反。而净军,赵率教部,满桂部此时都是骑兵为主,因此行军速度比步兵要快上很多。
各个王府勋贵的移民队伍,都有卫队负责路上的移民安全,因此每年的大规模移民,小股流寇都不会去打劫。
紧张而忙碌的移民队伍,换防区的军队,使随后的数月时间,路上的行人大幅度增加。适合推广抽水机的区域,抽水机的销量很高,毕竟这场干旱面积很大。黄土高原只是其中的重灾区。此时华北平原的降水同样很少。
北直隶皇庄的土地出售一空,而原来的抽水机有许多需要更换,好在地下水位较浅,因此人心没有恐慌。
山西的很多地方,山区的小河流已经断流。因此很多农民开始向北直隶流动。北直隶的粮食价格以北京城为中心,远离铁路的地方粮食价格达到了每石二两。而天津到山海关的铁路修建已经进入了铺轨阶段。
大明的更多事情,为应对干旱而忙碌。沿海的船只,不断往返于大明和南洋岛屿之间。此时蒸汽轮机的工作压力提高,部分船只在顺风时速度可以达到十五节到十七节。更多的船只开始加装船用蒸汽轮机。
此时蒸汽机车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增加,铁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达到始发车站单日运输十万石左右。这样两个多月的运输就可以超过原来漕运全年的运输量。而铁路运输耗费的人力大幅度降低。铁路的满载运量理论上已经达到每年三千万石以上。两条南北铁路每年合计可以运输七千万石的粮食。铁路沿线的粮食运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如果真有七千万石的粮食,以每人每年四石估算,可以解决近两千万人的粮食问题。
崇祯明白,持续干旱才刚刚开始。好在海外岛屿可以提供大量粮食,否则这场干旱会造成大量人员饿死。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粮食漩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五行七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行七色并收藏粮食漩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