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法国在1635年,直接加入到战场之中。这场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原本有很多次可以结束。但外部势力的干涉,使战争结束仍然遥遥无期。欧洲人已经适应了频繁的战争,与其说这是一场宗教战争,不如说是新的权力分配。
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西方正经历着火器的性能快速提高。所以一场军事变革也同时诞生。
火器的威力增加,使战争的伤亡也大幅度增加。西方的这种频繁战争,使更多的思考如何增加武器的威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确实对科学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才有人说战争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战船。此时的西方战船,就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表现。而在陆地上,就是火炮。
当初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瓜分世界地图,实际上是后来欧洲战争频繁最重要的原因。荷兰独立战争,之所以迟迟不能结束,一方面是西班牙的税收太高,一方面是西班牙禁止荷兰人到西班牙和海外殖民地进行商贸。
正是荷兰人的不屈服精神,使独立战争一直在持续。而这又影响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局势。
1634年瑞典军队的失利,使荷兰人和法国人达成协议,瓜分西属尼德兰。所以说,这场战争就是权力的重新分配。而英国也站在法国人一方。
这场战争从陆地战到海洋,而西班牙的殖民政策偏向于金银,为欧洲和大明带去了近百年的持续通货膨胀,也为自己陷入财政危机埋下了隐患。正是西班牙皇室的多次财政危机,最终无力支撑这种持久的战争。
1635年4月,法国军队进入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得到了很多地方诸侯的支持。这个时候,西班牙方阵已经非常有名。而法国军队也选择了模仿这种火枪手和长矛手混编的方阵。
火枪手的比例这时候还不是很高,而火枪手的战场消耗非常高。这时候西方国家的**价格非常昂贵。天然硝石的缺少,使**的价格居高。(智利硝石的发现,还要等待很长时间)
排着整齐的队列,然后近距离用火枪对射。在这场军事变革中,经济实力变得更加重要。
1635年法国军队的参战,一度让荷兰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法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差劲。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对平民的杀伤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西班牙的支持者增加。而另一方面,法国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结果在攻城战中失利。大批的法国士兵开始了战场逃亡,结果到最后,进入到尼德兰战场的法国军队不得不依靠荷兰人才能撤回。
而在另一条神圣罗马帝国(现德国)战线,战争陷入了僵局。这样西班牙人又重新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是这样许许多多的变幻莫测,使双方阵营都在坚持。(在原本历史上,法西战争一直到1658年才最终结束。)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得到炼钢炉开始,就一直在试图研究更好的火炮和火枪。由于缺少钢铁加工机器,英国人的火枪研发很困难。毕竟火枪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发挥出威力(火枪的命中率和距离成反比),而钢制的火枪加工难度很大。
钢制火炮用了半年时间才最终定型(泥模的制作需要很长时间),这种火炮射程更远,重量远轻于铸铁炮,寿命比青铜炮要长很多(青铜的材质软,炮管容易变形)。而造价也比青铜炮便宜。
快速制造钢制火枪的技术,直到1635年10月份才最终成功。即使这样,每个月的生产能力只有八百支左右。而重型32磅火炮的生产能力每月仅二十门左右。
1635年十一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层,携带六百支钢制燧发火枪和三十门三十二磅火炮,乘船从伦敦出发,前往法国推销。
钢制火枪最大的优点,是大幅度增加了连续射击的次数。此时西方的火绳枪,一般连续射击三到五次,枪管发烫就不能再射击。而新式的钢制火枪,连续射击次数可以超过八次。
在巴黎,这种火枪的连续射击表演,瞬间就让法国人高兴起来。而且针对这种火枪威力,英国人建议提高火枪手的比例。此时欧洲模仿西班牙方阵,火枪手的比例一般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英国人建议将火枪手提高到二分之一。而六百支火枪正好配置一个方阵。
同时钢制火炮的重量减轻,可以加入到野战之中。
法国人问到价格,同样吃惊。英国人对火炮的报价是八百英镑,当时战船配备的三十二磅青铜炮价格是四百英镑。英国人的理由是火炮使用寿命提高了四倍。对火枪的报价是二十五英镑。
面对战场上的失利,法国人最终同意火炮价格六百英镑,火枪价格二十二英镑。这笔采购总价格是25200英镑。如果战场上的表现好,法国会继续采购。
最终法国人的方阵,变成600火枪手和600长矛手,另外加上四门三十二磅火炮。
从十二月开始,进行了保密的阵型演练,以便在1636年得到战场主动权。
由于西班牙的财政危机,尽管西班牙意识到骑兵部队的缺少,但陆军仍然以步兵为主。而西班牙方阵这种步兵方阵的相互攻击,就是近距离进攻能力的比拼。
经过法国军方高层的演算,新的方阵在火力攻击上,已经远远超过西班牙的军队。尤其是火枪的连续射击,可以使法国军队在第四轮之后占据优势。
由于**价格的昂贵,此时欧洲一个火枪手,在一次战斗中,一般只发射两次。随后就是长矛手的拼斗。而法国人决定,将射击次数增加到五次。
1636年3月,法国人将新的方阵加入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战线,一千四百多人的新方阵,并不足以开辟新战场。
3月19日,法国新方阵抵达洛林地区。随后向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进军。
3月26日,法国新方阵抵达交战前线。双方的军队规模在两到三万人。交战前线稍微深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3月28日,法国新方阵正式加入作战序列。并没有引起神圣罗马帝国联军的重视。毕竟瑞典军队的火枪手比例甚至可以达到长矛手的两倍。
方阵的对决,一般情况前进式装填射击(即第二排前进到第一排前方射击)或后腿式装填射击(即第一排射击之后退到最后方)。此时惯用的交战距离是六十米左右。考虑到新式火枪连续射击次数增加,法国采用了前进式装填射击。西班牙人也采用了前进式装填射击。
新方阵位于法国大方阵的中央,掩藏在阵列后方的三十二磅火炮率先开火。此时阵列中每个士兵的左右间隔距离是二米到三米,因此这种实心炮弹的实际杀伤力很小,最大的作用是鼓舞士气,和引起对方士兵的恐慌。
等方阵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六十米左右,西班牙军队率先开火。随后法国人开火。在如此距离,火绳枪的命中率,一般在20%左右。由于法国新方阵的火枪手比例高于西班牙人,因此上第一轮射击过后,对面的西班牙人损失略大。
双方的方阵距离不断缩小,第二轮射击结束之后,西班牙人已经做好了长矛手拼斗的准备(一般连续射击为两次,虽然士兵会携带十二次射击需要的**)。但法国的第三轮射击,打破了西班牙军队的节奏。长矛手的队形更加密集,再加上距离的接近,命中率接近30%。
这样第三轮射击,西班牙人的损失,远远超过法国人的损失。随后的第四轮射击,让西班牙中部彻底崩溃。连续五轮的射击,西班牙方阵中因为火枪带来的总伤亡,达到700人左右。已经达到60%以上。
这样的高比例伤亡,在以前很少见到。恐慌情绪传染到周围的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队全面败退。而其他西班牙军队,在全面败退之前的人员损失,每个方阵只有二百人。
这场战斗结束之后,法国新方阵的伤亡总数是六十三人。而在败退的过程中,西班牙人的伤亡再次增加。十余倍的伤亡比例,让法国人非常开心。军方建议加大火枪采购数量的信件,很快就向巴黎送去。
而两万多英镑的销售合同,让英国人返回之后再次扩大了生产能力。
巴黎采购的人员到4月13日来到伦敦。这次的采购数量是一万支火枪和五十门火炮。总价款达到二十五万英镑。而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回复是,目前的火枪月生产能力是二千支,库存有五千支,余下的需要时间生产。而火炮的库存数量足够。
此时火炮的采购大户是战船。所以火炮生产能力也提高了。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