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长安鹦鹉寺 天涯 长安鹦鹉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踉踉跄跄小跑回家的云无极惊魂未定,他的双腿还在打颤。柳君莫看见他捂着脖子,大惊失色,那伤口光看一眼,就让她疼从心起。
“你怎么受伤了?”
“从廖阿公家里出来摔了一跤,被地上的树枝划的。”
“走路都不知道小心,”柳君莫给夫君冲洗伤口,又抹了止血粉,嗔道,“我还以为你又跟巫师李打架了。”
“别提巫师李,一提他我就烦。”
云无极十分忌讳妻子提及那场和巫师李的冲突。有一天他远远看见有人朝墙角撒尿,蹑手蹑脚走过去,看清是巫师李,正拱着腰朝土墙上呲牛头图案,他就在背后猛地推了一把,吓得巫师李直哆嗦,提上裤子就用牛头面具砸他,他则用土疙瘩回敬,还取笑巫师李,不懂用硫磺炼丹的配比和火候,炼出的长生不老药汉武帝连看都不看,两个人没说几句就扭打成一团,回来后妻子都不相信,因为在鹦鹉谷还没人敢和巫师李打架,不是打不过,而是不吉利,为此她拜了足足一个时辰的佛菩萨祈福。
在惴惴不安的煎熬中,云无极苦苦等了两天。
第三天正午。
缉拿杀人要犯的布告前围得水泄不通。乡民们都不识字,除了那三个黑体加粗的‘海捕令’。
“怎么又出贼匪,这世道还让不让人过了,家里都攒不下几吊铜钱,去年的存粮也没剩多少,大家伙都看好家里的东西,小心贼匪出没。”
“看这画像一脸横肉,不知道谁家的女子又遭秧了,作孽啊,哎,简直作孽啊。”
“都别瞎猜了,”有个识字的年轻男子朝众人喊道,“你们都猜错了。”
乡民们都把目光望向年轻男子,请他帮忙把告示上的文字念出来。年轻男子顿顿嗓子,字正腔圆念了一遍。众人无不大惊,既惊惧凶犯胆大包天持刀杀人,又担忧杀人犯四处逃窜,再惹事端。最让他们忐忑不安的是,凶犯无名无姓,也不知道是哪里人,这只是一张并没有提供多少详实信息的悬赏布告,就连那张素描画像,也不知道有几分可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年轻男子抱拳朝天一拱,纵声道,“我大汉威仪四海,岂能容忍杀人凶犯无法无天,早晚一天必将擒获归案,国法严惩不贷。”
挤在人堆儿里的云无极又添一忧。
如果有一天,胡麻子落到捕吏手里,信奉银子胜过一切的人必将自保,从而将他这个提供一百五十两银子的主谋一并供出。只要一闭上眼睛,他的眼前就是胡麻子,睁开眼睛的时候,还是胡麻子,左一刀,右一刀地胡砍乱划,他觉得自己不该和胡麻子绑在一条绳上,用一百五十两银子买来的虽然是心头一时畅快,也是一个关着心魔的樊笼。
这个心魔无休无止地纠缠着他,以致于他开始对自己爆发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勇敢感到后悔,实在不该怂恿一个人去杀另一个人。祭灶节那天,他没一点儿心思祭灶神,岁旦之夜,也没一点儿心思燃放鞭炮。
他整天心神不定,每当妻子拜佛菩萨,他都感到惶惶不安。就这样日日煎熬,一直熬到来年的四月。
这是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的春天了。
怀胎十月的柳君莫诞下一个胖小子。这是值得云无极和柳君莫永远铭记的四月,一个新的家庭成员诞生了。恍恍惚惚,云无极觉得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或者,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已经来临,从此,他要留出一片小小的地方,给这个用哭声和世界打招呼的小生命。
云骏马听说消息,特意遣人送来厚礼,并为自己的侄孙赐名:云寤之,解释此名取自《诗经》,源于其中一句‘寤寐求之’。
摆满月酒那天,被乡邻围在中间的柳君莫一脸喜气,似乎完全忘记了分娩一场犹如走过一次鬼门关。有人揭开遮住孩子小脸儿的被巾,不停夸赞孩子长得真俊,羡慕她许愿虔诚,想要个男孩儿果然就来个男孩儿,她噏了噏嘴唇,神神秘秘地说,早就知道是个小子。
就连云无极都感到好奇,不得不请教她,如何提前预知会生儿子?柳君莫忽闪着长长的睫毛说,有天在路上碰见巫师李,晃着牛头面具告诉她,想生个儿子办法不难,只要找个阳光暖照的日子,把胞衣埋到阳面墙下。
云无极从鼻孔里重重地哼出一声鄙夷。
虽然他并不否认,心中涌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冲动,想立刻揪住巫师李,扯碎牛头面具再打一架,但他现在觉得除了夫人和孩子,一切似乎都显得不重要了。
五月的梅雨时节,鹦鹉谷迎来载入历史史册的光辉时刻,汉武帝下旨建造的鹦鹉寺经过六个月紧张施工,终于在万众期盼的目光中竣工了。
完工那天,几只鹦鹉在天上飞来飞去,每一只都灵巧而轻盈,它们落到佛塔尖上,睁着圆圆的小眼睛,出神地凝望塔下。看到这一幕,释法安立刻跪下,双手合十,虔念出声:
“灵鸟现身,鹦鹉寺有福了。”
手里揣着工钱的工匠们一听灵鸟,个个张大了嘴巴,脸庞和眼睛都在闪闪发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入戏太深,而是注定身处奇迹。
从远处看,整个鹦鹉寺蔚为壮观,大殿气势雄伟,佛塔挺拔高耸,直指云端,从近处看,处处雕梁画柱,精美异常,寺庙大门长四宽三,檐下两柱阴刻一幅对联:结众生香火因缘,人天欢喜;有四面云烟供养,顾视清高;门外矗立一块两人高的石碑,上刻扑翅神兽,细看神兽鳞身脊棘,额头突出,双眼凌厉,牙齿锋利无比,尾巴又尖又长,在神兽下方,密密麻麻刻满小纂,记录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坎坷历程。
没人知道神兽是何物,向方丈打听,才知神兽为千年应龙,传说上古时期,黄帝视其为神龙,命它讨伐蚩尤,在禹治洪水时,应龙摆动长尾,再次疏导洪水立功。
百姓们纷纷用手触摸龙头,随后鱼贯涌入寺内。
寺内天地洞开,大殿三座,小殿数间。第一大殿供奉弥勒佛祖,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于左脚之上,右手向上屈指,摆作环形,头顶一只大鹏金翅鸟,两旁站列十八罗汉,个个威武**。有个生意人一见释伽牟尼就拜,捣头就像磕蒜一样,众人笑着猜测,肯定是祈祷出门见金见银,同时各自心生憧憬,虽然传说的金山银山谁都没见过,但没人否认金山银山存在,见不到只能怪自己缘份太浅,是命里福分不够。
第二大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身旁站着善财童子与荷花仙子,菩萨脚下立刻引来一位女子跪拜,头戴簪花,表情虔诚十分,众人纷纷猜测,许是女子祈祷平平安安怀上一个,或者已经怀上,盼望平平安安生个大胖小子吧。
观音殿通过回廊连接侧方的藏经阁,此处并不对外开放,只用于收藏西域带回来的佛经,民间散布的佛书临摹本也将收集到这里存放。
第三大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端坐在高台之上,高一丈二尺,面部金光闪闪,额头宽大,发出一片祥瑞之光,就像活人慈悲**那样的容貌,使人肃然起敬,两旁列千里眼、顺风耳、极其哪吒和四大天王神像,个个活灵活现。
这一殿的回廊连接法堂,也叫讲堂,用于僧人演说佛法,法堂一面墙壁上供奉小佛像,但主要设法座,堂中高挂释迦说法传道图,法座前面置一讲台,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的席位。
在鹦鹉寺后院,还有一排禅房,用于僧众日常居住,以及接待来访宾客。禅房门口开辟一片石榴园,引鹦鹉谷山间的活水到此浇灌。
释法安向前来参观的百姓们一一施礼。
他站立的侧后,地上横卧一块巨石,长五米,宽三米,凿空成水池形状,名叫放生池,里面放养很多红色龙鱼。他向百姓介绍,这些龙鱼并非凡物,不仅外形好看,更具吉祥寓意,龙鱼还通人性。说话间,盯住放生池的双眼闪烁着柔美的光线,朝每一条游动的龙鱼,长的,短的,活泼搅动涟漪的,躲在池子一角偷懒的,轻轻吟诵自己即性出口的小诗:
西域千川过
秦岭灞河图
佛祖光芒照
龙鳞搅尘湖
放生池犹如终古常青、不受丝毫玷污的神圣净池,被赋予活力长存、生生不息之意,池中最大一条龙鱼游得正欢,长约半米,鱼体金黄,各鳍深红,鳞片边缘略带金红色鳞框,嘴部及鳃盖覆满深红色斑纹,游动时,鳞片闪闪发光,尾鳍稍一摆动,已经在不动声色中游出很远。
“还有更特别的,”释法安手指龙鱼说,“但凡龙鱼生气,红色鳞片就会浸染黑色,待消气后,黑色又会一点点褪去。”
有个人手快,伸手就搅池水,想看看龙鱼是否改变颜色,释法安拦住他说,龙鱼只能观赏,而不能打扰,接着夸赞龙鱼极为勇敢,因为佛经里写得清楚明白,一个大孝之人,就算掉到水里,龙鱼都会把他吞到肚子里保护。还没等百姓们回过味来,悄然之间,他又把龙话题引向敲打的木鱼。
这时,百姓们的耳边,已有木鱼的声声清脆从寺院殿堂传出。
“你们看,鱼的眼睛始终都是睁着,佛门用鱼的形象勉励信众,修行路上要像鱼一样,永远不要懈怠,因为我们的心很容易胡思乱想,真是所谓心猿意马,像猿猴一样跳动不停,一刻都不能安住,这木鱼声摄心一处,敲击木鱼正是这个道理,透过木鱼声声,可以把散乱的心和妄想的念头找回来,不随便想入非非,所以它有警惕的作用,可不要小看那一槌,不少人就因此提起正念,远离是非烦恼,从此豁然大悟了。”
原来名为敲鱼,实为敲人啊。
百姓们被释法安的学问深深折服,也佩服皇帝选择方丈的眼光。这时,“当、当、当”,生铁铸成的大钟敲响了,整个鹦鹉寺都跟着悠扬深沉的钟声共鸣。敲钟的规矩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紧不慢再敲十八下,如此反复两遍,共一百零八下。关于为何不多不少,只敲一百零八下的缘由,释法安解释道,一种说法是,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合为一百零八,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种说法是,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钟鸣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事实上,来鹦鹉寺游玩的香客只需要撞钟三下就可,否则,人人见钟都敲,这钟声就从早到晚停不下来了。敲钟三下分别代表福、禄、寿,福是福喜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则延年益寿,凡到寺院烧香礼佛之信众,皆可顺道撞钟三下,以祈愿身体健康、福禄呈祥、烦恼消除、善根增长。如果游客不尽兴,非要多敲几下也无妨碍,敲四下寓意四大皆空,敲五下五蕴皆苦,敲六下六根清净,敲击九下则寓意九九归真。
在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之中,释法安径出寺门,一边往街市裁缝铺走,一边在心头盘算,眼下亟需规范寺院各项规章制度,首要就是制做僧衣,只有穿着佛家僧衣敲木鱼诵经才显得正宗,至于僧衣样式,统一偏袒右肩,腰间绑缚佛带,具体还有三衣之分,区别在于缝制衣服的布条数量不同,他还想到一点,汉地僧衣既要遵循西域佛制,又要因地制宜,因为汉地冬天极为寒冷,若不另添衣物,冻得人哆嗦打颤,根本做不到入定静心诵经,一旦僧众怀疑所奉佛祖连生存的温暖都无法保证,信佛的诚意就会动摇。
裁缝铺内,几个裁工本来无暇他顾,见释法安进门,无不停住手里的活,连同铺内几个顾客,他们把老方丈围在中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开始称呼老方丈为高僧了。
“高僧你都去过哪些国家?”
“高僧你身上的衣服为什么叫袈裟?”
“高僧你见过西域的僧人都像你这样穿衣服吗?”
释法安合掌轻念:阿弥陀佛。说到袈裟来历,其实袈裟是梵语的音译,寓意僧众穿在身上的法衣,最早源于佛学发源地古印度,初兴时,业者已穿僧衣,后来无论传到哪个国家,凡礼佛处,无不沿用这种礼节,并且形成一套固定的礼拜仪式。
一个百姓问,“袈裟虽然好看,就是光着右边肩膀很奇怪,这么穿有什么道理呢?”
问话者身板粗壮,正是惯常喜欢光着膀子磨刀的屠户,外号‘一刀准’,此号并非虚传,买家要多少斤两,他只切一刀,力道精准,从不差分毫,逢人计较,他就多削一点肉给人,回家一称,刚好多出来那一块,名声太大,以致于他家肉铺前总是门庭若市,反观别家门可罗雀。
释法安被随口一问难住了,迄今为止,从来没碰到别人这么问过,他也从来以为本该这样穿着,故而不曾深究其中道理。
“要我猜的话,”一刀准煞有其事地抡了一圈右边胳膊说,“光着右边肩膀是因为用右边胳膊干活顺手。”
众人哈哈大笑。
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了。释法安随口讲了一个佛经故事:有位神通广大、预知未来的黑齿梵志,有天算出自己寿限将至,内心很是苦恼,痛苦彷徨之际,另一位天人劝他去求教佛陀,他就捧着两朵花前去请教生死大事,佛陀告诉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还是叫他放下,他疑惑不解,再没东西可放了,佛陀这才点透: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里的花,而是拿花者对生死的执著。
门口路过的百姓不明所以,也涌进裁缝铺瞧热闹,挤得释法安几乎转不开身,他想到更多佛事细节,白眉一展,兴致颇高地告诉百姓们,向佛问法的规矩繁多,不止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还有稽首礼足、绕佛三匝,特别是绕佛三匝礼,要求绕佛时必须低头看地,且不得左右旁看,走路小心谨慎,三圈内不能踩到地上的蚂蚁、飞虫等活物,更不得与人交头接耳,即使口水都不能有一滴落到地上。
信佛之人对礼仪奉若神明,不信之人嘲笑礼仪繁琐。其实释法安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人人都关注鹦鹉寺。
一回到寺内,他又开始忙忙碌碌,佛教书籍等着一一整理,寺院清规亟待一一制定,云游僧怎么接待安置,殿堂打扫交给何人负责,以及佛事必需品如何保管,比如粮食、物品、法器、香烛等安排何人看护,林林总总,无不亟需理清理顺。
没过几天,鹦鹉寺管理条则就制定出来,释法安找来手法精巧的工匠刻字,挂在法堂正壁。香客观之,条目纷繁,要点却无一遗漏:
寺院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接。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要。
待客以诚实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平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从此,鹦鹉寺的香火日甚一日。
每当云无极感到心绪烦乱,无法开解时,就来到鹦鹉寺,摸一摸神兽龙头,听一听寺内的钟声。钟声悠扬而绵长,在鹦鹉谷上空回荡,在自由自在、畅快欢游的龙鱼划动的水波纹中荡漾。

百度搜索 长安鹦鹉寺 天涯 长安鹦鹉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长安鹦鹉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猫布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猫布丁并收藏长安鹦鹉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