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便有人说了,既然如此,乃至于赤松德赞也不敢出来,你就干脆直取乌海,继而直捣黄龙,去逻些城把那个老小子给抓住便是。如此一来,吐蕃的局势岂不是定矣?
有一说一,这套方案,我自然也是想过的。率领大军直抵逻些城,和赤松德赞堂堂正正干上一架,管他多少人马呢,我都要炸他个人仰马翻。
也很显然,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没别的,这套方案中存在的好处和风险,其实是共存的。说不准,就有可能掉入赤松德赞的阴谋之中。
当年,一代战神薛仁贵,为何会晚年不保,更会兵败大非川呢?其关键原因,就是选择了这种冒险的直捣黄龙之方式。当时,薛仁贵自鄯州出兵,进攻节节胜利,催营拔寨直抵乌海。
考虑乌海路途艰难,辎重车马不好通行,又担心丧失掉战机。于是,薛仁贵便留副将郭待封率两万人守护辎重和粮草,并在大非岭上凭险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要说这些安排,本是无可厚非的。可哪知志大才疏的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就不服从薛仁贵的节制,直接率领后队冒然跟进。同时,又未及时与薛仁贵一部汇合。
于是,吐蕃人就抓住这个战机,集合了二十万众攻打郭待封部。郭待封自然不能抵抗,由此导致辎重和粮草尽失。而已经夺取了乌海城的薛仁贵,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只有被迫退守大非川了。
此时,由于粮草尽失,加之郭待封在大非岭上未构筑起防御工事,导致无险可据,薛仁贵的大败而归,便由此产生。
所以,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前,谁他娘的又敢保证,赤松德赞这厮不是故意示弱,保不准就想旧伎重施呢?有史为鉴,我若是再重蹈覆辙,岂不是傻子一枚。
说到这里,我为什么要调集数万回纥降卒修桥铺路,而且先期只修建鄯州至莫离驿的道路,而不是鄯州至乌海城的道路,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也没别的,就因为鄯州到兰州的高速公路贯通,包括鄯州也是大隋的边塞重镇。如此一来,鄯州就可以成为王师的后勤总基地。
接着,等我把鄯州至莫离驿的道路完全打通后,我就可以把莫离驿变成王师新的后勤中转站。如此循序渐进,缓慢向乌海城推进,一步一步建设自己的阵线,直接缩短和逻些城的距离。至少,当年薛仁贵一般的困境,我是不可能遇上了。
轮到这时,肯定有人又要说了,你的这套方法,原则上确实没有问题。可关键的东西,还是建设周期也太长了些。不管怎么说,鄯州至逻些城,毕竟也有近两千公路的路程,无异于修建一条青藏铁路出来。若按你这般搞法,就靠几万回纥降卒,究竟要修到何时去?
哦,关于这些方面,我就必须详细解释一二了。首先,属于战时抢修的工程,自然没有正规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那么严苛,各方面都要求精雕细琢。这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宽度和平整度,能够保证人马和车辆大规模通行就可以了。
反正,理解为高速公路或铁路建设中,施工方先期临时修建的加宽施工便道就成。最多,再铺上一层碎石,以防止雨天打滑或泥泞之流。
其次,就在于这条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也并非各位想象中那般纯人工作业。还是没别的,**是早就问世了,包括发动机也已经在大隋广泛应用。而伴随着大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许多的工程施工机械,此时早就应运而生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市场需求的一种必然规律。
嗯,至于都有什么样的施工机械呢?简单来说,对土建工程而言,替代人力开挖和运输的挖掘机和运输车辆,事实上都已经在大规模装备。包括替代传统石碾的碾压设备,此时也已经出现。
开个玩笑说,大隋现今动不动就投资修建上千里的高速公路或是铁路。甚至,还一次性就筑造上百座城池,工程规模更是一个比一个浩大。若没有这些施工机械的配合,若只是单纯依靠人力,我就算把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召集起来,也肯定是干不过来的。
所以,有了这些工程机械的投入,我要短时间内抢修出一条施工便道来,是真的一点也不难。至少,鄯州到逻些城两千公里的路程,我有信心两年内干完。
很显然,这数万回纥民工,除了配合道路修建和清理,其实更主要的职责,还是要在险要地段修建防御工事。嗯,也就是修建预警的岗哨,以及防御的棱堡之流。
说到底,我总是要担心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太长后,如果战事陷入胶着,吐蕃人有可能断我的粮道,对吧?
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一副奇怪的画面就油然而生了。王师大部在前面开道,消灭掉任何的反对势力后,就直接把周边的吐蕃民众也抓做劳工。然后,就安安心心的找个地方安营扎寨,甚至是天天歌舞声不断。
紧随其后的,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自鄯州城出发,一路延展并朝着逻些城蔓延。在这条通天大道的两侧,除了满天飞舞的太阳星星旗,还有各种刺猬般的军事设施拔地而起,更是异常光彩。
同时,一列列运粮运物资的卡车,就川流不息的往来于新建之道路上。随同一起的,还有分段落执行巡逻和警戒的后勤保障兵马。
终于,赶在寒冬来临之前,鄯州到莫离驿的道路全线贯通了。包括,莫离驿的重建和各种防御工事构筑基本完成后,已经窝在莫离驿月余之久的我,这才选择挪窝。
至于下一步的计划嘛,自然就是把王师的中军营地直接移到乌海城。其中,也包括把乌海至莫离驿的道路改扩建完毕。
有一说一,虽然只是刚入冬,天气却异常寒冷。大军在出发之前,莫离驿更是陡降大雪,包括此时的积雪,也已经深达一尺有余。
极寒之地,无论是前世还是这辈子,我其实都有一些经历。诸如大隋的黑龙省,我也曾经去过嘛。但莫离驿这种异常的气候情况,我却是第一次遇见。
好吧,我还是老实交代,后世的我虽然走南闯北跑过不少城市和地方,但青藏高原却是第一次踏足。要问这种异常的感受,究竟有何不同?怎么说呢,黑龙省虽然也冷,但除了冷,不会给人一种极度压抑的感觉。甚至,我刚刚抵达莫离驿这个地方时,骤然间还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心态。
这个东西,还真不是高原反应造成的,只是心理上的不适。或许,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天这么近,包括天空就好似在头顶一般。甚至,还有一种压弯了腰,根本就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另一个方面,可能还是看不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高大的植被后,所带来的萧瑟感。取而代之的,也只有灰蒙蒙的矮小灌木丛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当然,在这些草原之间,还有一座连一座,似乎要捅破天的雪山。
很显然,如果按照莫离驿的地理位置推算,我估计这里的海拔,也就三千多米罢了,这种的现象已经如此明显。若再往前走,等到了乌海和河口这些地方,恐怕很多的大隋儿郎,就是完全无法适应了。
有鉴于此,对王师十万大军进行必要的重新整编和痩身,自然也被我提上了议程。当然,这个选拨标准很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和身体不适的将士悉数留下,同我继续向西征讨。
筛选出来不合格者,悉数原地待命,或者是退回鄯州城,以确保王师的后勤补给线绝对畅通。如此一来,一番甄别,同我一起前往乌海城的大军,在短时间内就已经锐减了一半,已经不超过六万人。
十万兵马,一次性就减少了四万多众,减员比例超过四成。若是以往,根本就用不了战争,这支部队早就垮掉了。
轮到这时,我可能才真正体会,为何鼎盛时期的大隋,乃至于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会对吐蕃这块领土望而却步了。有一说一,真不是将士们缺乏战斗力,而是自然环境导致的兵威日下。
换而言之,我也才能真正感受,为何游牧民族就那般热衷于吞噬中原之河山。有时,也真不是这些人好战善战,只是生存和生活环境极度恶劣,人心思变罢了。
想想看,在一个交通并不发达,贸易也并不兴盛的地方,百姓整日里只有采用牛羊肉充饥。哪怕是大隋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瓜果蔬菜,也悉数都看不见了。当然,即便他们也想种植,却根本种植不出来。试问一声,谁又不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所以,此时此刻的我,反而没有了一丝仇恨。取而代之的,也只有怜悯之心。终其一生,让大隋的每一位子民,除了能吃饱穿暖,更要达到想吃什么,就能吃上什么的地步,这就是我的愿望。不论汉儿还是胡儿,均当如此。
当然,这个宏伟的目标,还不适合眼下。毕竟,吐蕃政权还没有被彻底推翻嘛。包括吐蕃的国土,也还不属于大隋之领地,对吧?
于是,我忍不住又想,怎么才可以快速把吐蕃的百姓解救出来,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呢?包括现在,我同样也开始头疼,就是这样一路搞下去,我虽然是没有半点风险,可成本实在太大了些。
没别的,大隋的将士养在军营里,虽然也要花钱吃饭。在外打仗,还是如此,关系倒也不大。可多出来的数万回纥降卒,还有王师先后抓获的大量吐蕃百姓,可是越来越庞大了,这个包袱只会越来越大。
关于粮食嘛,我倒是一点不担心。可其他的花费呢,想必也只会越来越高。如此一来,已经十分枯竭的国库,就会更加雪上加霜了。
要说这些也不是关键,我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吓破了胆的赤松德赞直接放弃掉逻些城,选择和大钦茂一般逃窜。届时,这个老小子若是跑到大勃律或是小勃律这些地方去,我难不成也要如此修路一直追过去。这他娘的,也太坑爹了吧?
哦,大勃律和小勃律,现在也是吐蕃的属国,位于葱岭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后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了。这些地方距离逻些城,也至少相当于一个鄯州到逻些的路途。
轮到这时,我便禁不住深思,有没有一种办法,把吓破了胆的赤松德赞给勾引出来,堂堂正正和王师一战。嗯,只要我把赤松德赞手上的十万大军消灭掉,再通过此战立威,震慑住其他的吐蕃各方势力后。届时,即便我要直捣黄龙,径直攻取逻些城,似乎风险也小了不少啊。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那个荒唐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玉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林大师并收藏那个荒唐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