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听这话,我顿时就指着薛平的鼻子,破口叫骂,“吾。。。吾在爱卿眼里,就有如此不堪吗?如今,吾坐拥家财亿贯,此等蝇头小利,又岂能看得上?再者说,回纥人忽然犯边,吾又岂能未卜先知?说到底,还不是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在长安的储粮太多,吾不过借机减荷罢了。有一说一,若没有粮食保护机制的存在,更没有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的暗中调节。试问爱卿一声,如今的长安米价,又该廉价到何等程度?”
“这个。。。微臣自然也说不上来。想来,肯定是远远低于五隋币一斗。”
“岂止是低于五隋币?吾让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的相关人员测算过,若没有这些调节机制,恐怕现今长安城的米价,已经不足三隋币了。即便是三隋币一斗,这还是受限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等到长鄂铁路修通后,还有进一步走低的趋势。”
见薛平没有明白,我只好又问道,“没别的。爱卿可知道鄂州的米价,现在又作价几许吗?”
“这个,微臣就实在不得而知。”
“已经不足二隋币。吾再问爱卿一声,这二隋币的米价,或者说当下五隋币一斗的水平,这换到大隋历代君王治下,何时有过这样的光景?”
“嗯,这自然要数太宗皇帝的贞观年间了。不过听闻,那时也只有秋收之季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轮到平日里,粮价同样远高于此。即便后来到了开元年间,长安之米价也从未低于十文。不过,好像开元年间的十文米价,要比贞观年间廉价不少。当然,那样的好光景也没过上几年,紧接着就有了安史之乱。”
“至于为何贞观年间的米价五文一斗,还不及开元年间十文一斗的水平,这个都拜通货膨胀所致。嗯,通货膨胀这个东西嘛,爱卿理解为钱帛数量增加导致的货物价值无形降低罢了。既然说到这里,吾也不妨问上一声,依爱卿看来,为何当年就会出现安史之乱呢?”
“圣人的这个问题,着实有些深奥,微臣实在不好作答。”
“既然是谈心,爱卿也不必忌讳,但说无妨。吾更没有那般小心眼,容不得有人议论朝政之得失。”
“微臣领旨谢恩。其实,依微臣看来,外界传言之玄宗皇帝独宠杨贵妃,乃至于过度偏听偏信,包括朝廷对各地军镇缺乏有效的节制,这其实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当时的大隋百姓生活过于拮据,这才有了安禄山、史思明谋反后的一呼百应。说到底,若是大隋百姓富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试问谁愿意跟着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流谋反,净干这些杀头的买卖?”
“爱卿所言不差。可爱卿方才也说,在当年的安史之乱前,长安米价不过十文一斗,为何百姓又不富足呢?”
“这。。。这,圣人莫不是说,这些都与粮价过于低廉有关。”
我再次点了点头,感慨道,“没错。依吾看来,这就是粮价过于低廉所致。说白了,粮食这个东西,永远都是祸根。若是少了吧,百姓吃不饱肚皮会造反。可粮食若是多了,也未必都是好事。毕竟,大多的农民所产所获,皆在于此。粮价持续低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会十分拮据,直接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所以,即便当年没有安史之乱,肯定也会出现王李之乱。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兴盛王朝为何会忽然衰竭的主因之一。”
说到这里,不管薛平能不能理解,我还是继续阐述道,“轮到现在,想必爱卿也应该明白,吾为何要不留余力的限制粮价了。乃至于,吾还要把农民逼进城里的真正原因。说到底,随着东北粮仓和南方各地粮食基地的持续开发和增产,包括新型高产作物和耕种方式的推广,吾现在就算大幅度抑制住大隋粮食的贬值,其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若不如此作为,当下的大隋,也迟早会有祸事重演。当然,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未必都是坏事。就因为粮食的富足,吾就可以让更多的大隋农民彻底脱产,以降低自耕农比例。除了持续推进大隋的城镇化建设,同样也是大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轮到这时,不管薛平认不认同我的观念。至少,他已经看出,我对这个偌大的王朝操碎了心。
所以,郑重跟我施了一个军礼后,薛平便说道,“圣人且管放心,国之大事,微臣是不明白。但是,此番回纥之安排,微臣倒是完全明白了,也定当幸不辱命。若是圣人没有其他的吩咐,微臣这厢就去准备,晚些时分便直接动身前往灵州。”
“一切就拜托爱卿了。”说完,我便亲送薛平下了城楼。哪知,刚到城门口,薛平却陡然问道,“想来想去,微臣还是有一事不明。王喜和程前二位将军擒获的那些回纥降卒,想来亦是不少。如今,兰州至鄯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更有卡车之流便于运输。嗯,好似也用不上那般数量了,圣人究竟有何打算?”
“呵呵。。。除了协助运粮,自然也就是修桥铺路。只不过,是修建鄯州至莫离驿的道路罢了。”
没错,我就是修建鄯州至莫离驿的道路,真没有胡说八道。鄯州,即后世的青海乐都,此时的大隋边塞重镇。嗯,这个应该不用我过多介绍,想必各位都已经知晓。至于莫离驿的具体位置嘛,大致就在后世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当然,现在还属于敌占区。
要说莫离驿的名号,或者说当年吐谷浑王城伏俟城的门户,也许有人不太熟悉。可我若说这个地方的另一个称谓,那肯定是人尽皆知,这就是大非川。当年,一代战神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直接导致大隋和吐蕃的对抗中,屡屡落于下风,其实就是这个地方。
那么,为何薛仁贵大非川一败,关系会如此重大呢?这便要从共和县,或者说莫离驿周边区域的具体环境开始说起。
没别的,在共和县北部有一座湖,就叫做青海湖,而在共和县的南面还有一条河,自然就是黄河了。至于东面嘛,便有日月山阻隔。西面,则与青海的青南藏区直接相连。
所以,共和县自古以来,就有“青藏咽喉”之称,也就是名正言顺的青藏高原东门户。说白了,只要大隋能够控制住共和县,或者说莫离驿,吐蕃人的活动范围将会严重受限,甚至是根本没有办法再自由向东。而大隋的兵马呢,却可以借助莫离驿,在青藏高原上肆意驰骋。
说到这里,肯定就有人要好奇了。这么关键的地方,难道吐蕃人不明白,也不清楚吗?为何不派重兵把守。包括赤松德赞知晓大隋犯境的意图后,也不知道派兵支援吗?
关于这个话题,要解释起来其实很复杂。首先,随着吐谷浑被吐蕃灭国,曾经繁荣的伏俟城,包括曾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莫离驿,此时已经成为了过往。包括游牧民族,本身对城防这个东西也不太看重。
如此一来,王师要攻占莫离驿,实在过于简单。当然,就算吐蕃派遣了重兵驻扎,在大隋如今大规模的火器面前,其实也只是一个摆设。所以,我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莫离驿,实属稀疏平常。
至于赤松德赞为何不派兵支援呢?有一说一,一聊到这个话题,我其实也是头疼的很。说白了,我是巴不得赤松德赞马上派遣重兵来争夺莫离驿,甚至是把他的十多万大军都悉数调来,和我堂堂正正一战。
届时,当年薛仁贵丢下的场子,我就能原封不动的找回来,对吧?如今倒好,赤松德赞一听王师兵出鄯州,二话不说就把莫离驿主动放弃掉了。甚至,还把乌海城的守军也撤了回去。包括这个老小子召集的兵马,也尽数龟缩在逻些城内,简直跟受气的小媳妇儿一般,直接搞的大门不出,二门也不迈。
出现这种局面,其实也怪不得别人。当年,我在长安城下把赤松德赞欺负得够惨,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在于,程前和王喜那俩个小贼也忒不知分寸了些,就因为把比栗直接灭了,便吓破了赤松德赞的胆。
当然,这也怪我自己,竟然忘记封锁这些消息,导致比栗败亡的讯息传到了赤松德赞的耳朵里。哦,后来经过中央情报局的确认,比栗在夺取回纥牙帐后,确实联系了赤松德赞一起出兵。包括当时,赤松德赞也有过这份心思。
只是,在这些年里,伴随着吐蕃的国力日下,特别是经历长安之败后,赤松德赞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威望骤减。同时,还有中央情报局的特工在暗中鼓捣。真等到赤松德赞下令后,其实一时间也没有召集到多少兵马,不过数万之众罢了。
有一说一,这样的场景,轮到一代枭雄的赤松德赞身上,肯定就不会善罢甘休了。他娘的,当年的他一声号令,二十万大军也实在轻松容易。如今,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还只集结了几万人,试问谁可以忍受?
于是,该收拾的要收拾,该清理的要清理,赤松德赞就把吐蕃国内开始搞得乱糟糟一团。结果倒好,等到赤松德赞好不容易召集了十万大军,可还没等兵出逻些城,就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
他娘的,此番吐蕃出兵最大的倚仗,乃至于暂时的盟友,拥有堂堂五万骑兵的比栗,竟然说没就没了。而且,还是被大隋六千多兵马在野战之中,堂堂正正给干掉的。
这样的消息,传到本来就不自信的赤松德赞耳朵里,试问又该作何感想呢?若不是赤松德赞这厮还有点骨气,恐怕在这个时候,就已经遣使到我的面前俯首称臣了。所以,什么派兵支援,岂不是是天大的笑话。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那个荒唐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玉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林大师并收藏那个荒唐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