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所以,我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从内库下属企业的改制到朝廷的新政,从白色风暴的善后,再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实都是为了大隋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说白了,我更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其实不在于体制,更不在于口号,这些都只是外因。关键在于,百姓对未来有没有希望,对生活有没有期许和盼望。只有广大的民众有了盼头,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无可限量。因为,劳动人民永远才是社会的基石,推进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那么,除了这些与大隋经济建设有关的政策以外,通过这次国民大会议题的,还有些什么内容呢?嗯,自然也有不少决议。其中,鼓励生育就是最核心的问题。
没办法啊,大隋地大物博不假,可人口却是稀缺资源。否则,我也至于对归化少数民族如此用心了。那么,如今的大隋朝,到底有多少人口呢?
这就要从玄宗皇帝开元盛世年间说起了。根据开元二十八年户部的账目,大隋共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总人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零九人。
历经安史之乱,乃至于吐蕃和回纥人的数次入侵,到我继位后,户部登记在册的人口,已经锐减至不足三千万。当然,这抹去的近两千万人口,并非都因战争的原因减少。
说到底,战争造成了大隋的人口锐减不假,但我估计这个规模也不过几百万众罢了。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户部统计已经失准,许多百姓为了规避朝廷的税收,依赖世家豪门生活,直接成为了广大的隐户群体。
所以,十六个清查组以及四个巡查组的任务之一,其实就有全方面的大隋人口普查工作。将这些隐户登记在册,并为国家的税收奉献微薄之力,亦是必然。
当然,全面的人口普查工作,虽然还未正式展开,但大隋的总人口规模,我还是有一个基本判断的。估摸着,现今大隋的实际人口肯定超过了五千万之数。
毕竟这些年里,大隋一直在休养生息,乃至于当年长安守卫战和李怀仙叛乱时,战火波及的范围并不大,能造成的人口损失,其实也很有限。包括白色风暴这个东西,损失的民众其实也不多。
同时,这几年里,我连续收复了渤海、新罗和南诏诸多地方,直接带来的人口进账,其实也超过了一千万。
可即便如此,大隋现有的人口总规模和密度,还是不能让我满意。毕竟,只有人口总量大幅度提高后,民众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才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去改观。
那么,在我的计划中,大隋需要多少人口,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呢?要说以前,有限于粮食的产能,一亿人的规模,我其实都不敢奢望。可现如今,就因为有了土豆和占城稻这类高产作物,更有大量的新型农具和耕种方式得以推广和应用,乃至于南方粮产区也已经逐步稳定。
依靠这些有利条件,经过户部的推算,大隋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养活四亿百姓了。当然,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关系百姓生死存亡的问题,即便有大量的数据支撑,我也不敢轻易涉险。
所以,我再保守估计一些,养活两亿百姓,实在过于轻松容易。包括大隋的基本农田总规模,其实也是按这个数量在进行综合考虑的。
既然一切外部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我将如何实现大隋的人口快速增长呢?方式自然很简单,我直接套用了后世苏联老大哥那一套政策,也就是国家英雄母亲的方案。
这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只要养育三至五名子女的母亲,朝廷就会颁发国家母亲奖章;养育六至八名子女的母亲,朝廷颁发国家光荣母亲奖章;养育八名以上子女的母亲,直接颁发国家英雄母亲奖章。乃至于这些孩子的抚养问题,国家也有对应的税收减免和补偿措施。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因战争造成的大隋男女失衡问题,我也有一系列的政策推出。这其中就包括,年满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婚嫁,否则就会被直接入罪。五十岁以下的寡妇,也禁止守节之礼,必须改嫁。否则,不但本人会被问罪,其夫家和娘家,也一样要追究法律责任。
如此一来,其实就有了一个新的矛盾,也就是这些马上会大规模降临的孩童之教育问题。说白了,我鼓励生育,是为了大隋的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不代表要把这些孩子如牛马一般放养,甚至是根本不管不问。可是,依照大隋现今的教育条件,未来几年里,也肯定满足不了这种要求。
有鉴于此,大隋“一五规划”中,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就是要求大隋各级**,也必须力保在五年内,建立完善的公立教育体系。
这也就是说,我要用五年的时间,在大隋的每个乡,至少建立一所以上的公办小学。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以上的公办中学出现。乃至于每个行省,也一样要有一所以上的公办国立大学。
此外,长安的国子监,将直接更名为国立长安大学;洛阳的国子监,更名为国立洛阳大学。这两所院校,也自然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大隋之清华和北大。
与此同时,原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这些学科,将直接转变为长安或洛阳大学的下属二级学院,乃至于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增补。除了所涉及的专业,从原来完全结合吏部铨选的七门,直接变的五花八门以外。包括这些大学,也将拥有自行开设不同专业和学科的权力。
说到这里,想必各位已经明白了一个问题。没错,先前我说国库每年可以结余百亿隋币的资金,乃至于清丈土地和人口普查后,这个收入还会快速增加,朝廷为何就掏不出多余的钱帛,其关键点就在这里了。
没别的,至少二十五所以上的综合性大学,近两千所国立中学,还有不胜枚举的小学校园,其建设的花费又岂是小数?即便有限于大隋的国力,我现阶段没有准备搞什么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连最基本的五年制义务教育,暂时也不会推行。但为了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让家庭贫寒的孩童也有机会上学,专项的教育补助一样不能少,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哦,为什么是五年制义务教育,对吧?这自然是我的改良方案,大隋的小学教程被我直接压缩为五年。有五年的时间,就完全可以保证一个孩童能够识文断字,也基本满足我对大隋未来的普通民众之要求。至于大隋的中学教程,也将被压缩为四年,乃至于普通的大学教程,同样只有三年时间。
我之所以要如此设计,自然也有充分的考虑。说白了,大隋人的平均寿命,肯定是比不过后世的,生产力更是低下。尽早上岗就业,就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乃至于缩断受教育的时间,也可以最大幅度的降低教育成本。
再者说,俗语有云,十年寒窗苦读就能成为栋梁之才,我再精简受教育的时间,也依旧有十二年的光阴。该成才的,早就成才了。不能成才的,读再多书有什么用,反而成为了书呆子。换句话说,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不能学,实在没必要让家庭,乃至于社会一直供养。
当然,教育的好坏,是保障大隋未来的接班人,优质不优质的前提。可如果一个待产的孩童,连到世间走上一遭的机会都没有,依旧还是白搭。
这自然就涉及到大隋当下的另一个困局,甚至是中华文明人口规模为何不能出现爆炸式增长的另外一个主因。说到底,不管我有没有鼓励生育的政策,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乃至于儿孙满堂,一直都是华夏子孙最热衷的话题。在很多时候,其实不是百姓不想生,而是生活条件有限,包括孩童的夭折率,也实在太高了些。
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但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太多改观。可要降低孩童出生时的夭折率,就没有那么难办了。说白了,大隋民间孩童的夭折率高,也不是医生治不了,而是百姓没钱去医馆看病。甚至是有钱,都不知道该去何处就医,更找不到合格的医生了。
换个说法,大隋王公贵族的子嗣,繁殖率为何如何迅速,其实就因为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这个才是关键。
至于被后世所贬低的中医,就真有那么不堪吗?依我看来,和西医相比,也不过各有所长罢了。当年的华佗,就有做开颅手术的本事,更有麻沸散的发明。即便是西医盛行,很多中医治疗手段已经失传的后世,遇到疑难杂症时,我们多半也还会去想,不妨找个老中医把把脉,说不准就有治愈的可能。这个东西,各位无法反驳吧?
聊到这里,想必各位也都明白,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了。没错,我要大力弘扬中医文明,并将其发扬壮大。
如何去发扬壮大呢?就从两个方面来改善。首先,是解决大隋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依旧以五年为限,大隋的每个乡要有基层的医疗点,每个县必须设立国立的医院,并纳入朝廷的统一管理。免费看病,统一定价的药物,这就是我的要求和口号。
其次,自然还要建立大隋完善的中医培养和研究体系了。培养好理解,各所国立大学,均要开设专门的中医专业和课程,这就是最理想的解决途径。
至于如何去深入研究?将太医署的很多各有所长的医生组织起来,甚至招募各地的名家汇聚于长安,直接细分不同的研究领域,尤其看重外科医学的创新,让这些人直接编撰大量的医学著作传世。
好吧,重点阐述一下。在中华文明的历程中,关于中医的巨著其实很多,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乃至于《千金方》。可在我看来,这些书注重于药物,而非医理,同时糟粕太多。
就以后世集大成者《本草纲目》来说,李时珍采用“目随纲举”的方式编写,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耗时二十七年编成此书。但本草纲目中主治类,其实就有“邪祟”一章,专论邪气浸入人体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这个邪气,既指自然界中的风寒湿热等,也指世俗所谓鬼怪神灵,包括李时珍也很相信鬼怪神灵的侵入,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在这些章节内,李时珍还将桃枭、桃花等,列入治疗邪祟致病的药物。而且,本草纲目附方有一万多个,引用这种道药之流直接超过三千个,篇幅占了三分之一。
说到底,本草纲目中就有如此之多的糟粕,大隋现今流传的中医著作和药方是何其不堪,其实就很容易联想了。所以,我要组织人手重编中医类书籍,也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要补充和改进中医这些方面的短板。
有一说一,我是不懂中医。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换到哪儿都适用。所以,我的要求也很简单,人云亦云,鬼怪乱神之流的东西,就不能出现了。每一个药方,乃至于每一个药理,都必须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论证。哪怕是中医用烂了的感冒药方,也必须先把道理搞明白,经过无数的临床验证后,最后把不同的药方都给我搞清楚。
那么,这么多中医巨子将聚集于长安何处呢?这自然就涉及到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大隋最高医疗学府了,即长安医科大学。包括太医署的医生和各地的名家,以后不止要充当教育者,同样也要充当各种中医课题的研究者,这就是我的完整打算。
哦,长安医科大学其实也不是一个全新的产物,不过是太医署的规模和编制无限放大罢了。说到底,太医署除了是皇宫大内的医疗团队,其实一直也肩负教学的任务,只是生员很少,仅三百人规模而已。我所要做的,除了长安医科大学的教学课程和专业更加细分外,同时要保证学校在校师生超过万人。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那个荒唐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玉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林大师并收藏那个荒唐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