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好吧,要说教育这个东西,历朝历代的君王,其实都很重视。莫说大隋原来的州学和乡学,本身就是公办学校的性质。包括六部之一的礼部,其主要职责也就在于此,我只是予以加强罢了。可对于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相比却要弱上不少,包括如何把这么多新增加的基层医疗点和医院,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上,一样让我苦恼不已。
起初,我自然是准备把医疗卫生工作和教育一般,也直接纳入礼部的管理范畴。可想来想去,我就觉得不妥,依照礼部那帮咬文嚼字的老学究和老顽固的秉性,谁知道那帮人会把花费我大量心思,甚至是大量钱帛的大隋医疗体制给捣鼓成什么模样。
纳入户部职责,或是将太医署负责行政职责的职署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采用内行人去领导内行人,自然也是蛮不错的主意,可新的问题同样面临。说白了,新建学校和医院,现阶段是捆绑在一起进行的,分两个中枢部门管理,就不利于统一布局和资源的统筹安排。
有鉴于此,我便决定直接成立一个隶属于尚书院的全新中枢职能部门,即大隋之民部。其部门的职责,便是负责大隋国民的基础社会保障工作。
那么,到底什么是基础社会保障呢?对于眼下的大隋而言,医疗卫生是一个方面,教育工作同样也是工作重点。于是,我再把涉及教育相关的工作和内容,悉数从礼部划出来,归于民部管理范畴,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当然,既然是基础社会保障,自然也不止教育和医疗,社会救助和救济,也是工作重心,乃至于地方的优抚优军政策,一样要由其去主导。只是有限于国家的财力,除了优抚优军政策以外,其余的方面,现阶段我还不敢大规模开展罢了。
可换个角度来说,现今大隋是没有多余的财力,也没法对社会救助和救济进行综合考虑和统筹安排。但现在没有,可不代表将来也没有。以长安为试点,先试着解决一些孤寡老人的赡养,乃至于失学子女的社会救助问题,在过程中去逐步积累经验,以及完善相应的管理和补偿制度,一样要纳入通盘考虑和计划之中。
如此一来,民部的管理权限就有些过于宽阔了,包括大隋慈善总会这个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也同样在其管辖范畴之中。与之对应的,便是大隋传统之中枢部门,户部和礼部之流,开始有些名不符实。
即便再是厌烦那些书呆子天天在我面前讲“三礼”。可真要让这么多人光吃闲饭不干事,朝廷还拿大把的俸禄供养,试问我又怎么可能会接受。对相应的部门进行精简整编,只是一个方面。补充和纳入新的管理职责和业务范围,就是另一方面的内容了。
说到底,作为一个统治者,我自然明白一个道理,不能以自己的善恶喜好决断国事。这也就是说,不管是我讨厌的人,还是我喜欢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乃至于这个世间也根本没有毫无可取之人,更何况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社会精英呢。最多,也只是用错了地方罢了。
所以,把鸿胪寺,乃至于太常寺掌宗庙礼仪这部分的职能,直接划归给礼部负责和管理。接着,把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权和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划归户部,这些就是我的应对措施。
要说,自税部成立后,我一直刻意保持的大隋三省六部制度,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乃至于大隋的九寺五监,也同样有些名不符实了。毕竟,不说此番的太仆寺和少府寺之流的职责被整合。其实在以前,大理寺的功能,也早就被我加强的监察院下属之法务部所取代。包括军器监,以及少府监的部分职司,也已经变成了军情院之总装备部和总后勤部。
之所以一直没有对这些大隋的空壳单位进行梳理。一则,我先前的重心根本没有放在这里。二则,当时的我,也还没有取得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办起事来,一直都很谨慎,更有所保留。
但是现如今,情况自然是完全不同,伴随礼部和户部的职责重新调整,整个大隋中枢功能和体系进行大规模整顿,自然也就提上了议题。
如何去调整和整顿呢?原则很简单,九寺五监中与六部重叠的职责,直接划归六部管理,鸿胪寺、太仆寺之流并入礼部和户部,就是典型的代表。涉及皇家事务的部分,比如掌管天子宗族事的宗正寺;掌管宫中服饰衣物制造的少府寺之流,大规模整编纳入后宫八局,直接划归内务省统一管理。
至于那些九寺五监一直保留的部分经营任务,也就是依旧还负责的各种规模不一的下属国有作坊,又该如何处置呢?同样很简单,规模很小的,与内库各下属企业之业务有关联的,直接由内库企业整合。若没有关联,乃至于有一些特殊性的作坊,合并重组或是直接独立出来,改制为隶属于内库,完全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企业。
这个里面,其实就有一个特殊性极强的典型代表冒了出来。也没别的,除了与内库下属各企业的关联都不大以外,其象征意义却极为深远。这个部门,自然就是大隋朝廷之秘书省。
哦,之所以说象征意义巨大,除了秘书省负责管理国家藏书,入朝之士子原本的必修之路,读书人视为心目中的圣地以外。更关键在于,秘书省要负责大隋的典藏书籍之整理和修撰工作,包括当下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替我编纂《大隋会典》。
关于什么是《大隋会典》,反正理解为大隋的《四库全书》就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风情都有广泛涉猎,更是一套综合性的图书汇要序列。之所以要如此安排,白色风暴导致大量民间珍贵典藏损坏和丢失,其实就是主因。保护华夏文明的瑰宝,我自然也是义不容辞。
当然,要说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剔除其糟粕,这应该也算一个原因吧。也不是我这个人好折腾,不过利益诉求不同罢了。为了统治的需要,对个别书籍的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大隋会典成书后,我会让大隋出版总社集中印刷,并广泛售于民间。
那么,秘书省又该如何调整呢?改制为隶属于内库的企业,要求其自主盈亏,当然不可能。说白了,谁都知道公共的图书馆,其实是个亏本的买卖,即便能够收回点门票,依旧是投入大于产出。再者说,秘书省是何等神圣的地方,让其沾上过多的烟尘气,莫说读书人不依我,我自己也觉得有些过分了。
但是,我也不希望秘书省一直久居深宫,乃至于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两耳不闻窗外事。有鉴于此,秘书省将一份为二,负责宫廷藏书的部分,直接纳入后宫八局之殿中局统一管理。另外的部门,改制为大隋国家图书馆,成为大隋慈善总会一般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机构,就成为了它的最终出路。
其实说到这里,大隋新的组织架构,就已经完全浮现在各位的面前了。外朝之上,国民大会制度,将与中央三院相互牵制。同时,军事、民事和检察彻底分离,互相制约。
于军事,军情院下辖四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于检察,监察院下属三部:法务部、监察部和审计部。于民事,尚书院下辖八部: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税部、民部和政部。
哦,自白色风暴开始以后,兵部管辖之预备部队保留的双向管理,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如今,预备部队属于军事单向管理的范畴。这也就是说,兵部成为了彻底的空架子。此番大隋中枢调整,已经彻底取缔掉了。
在内朝之中,内务省负责宫廷一应管理事务,除了财权。而内资委除了掌握内库资产管理和监督之责外,还替我掌控大量的内库下属企业,这同样形成了内务省和内资委分庭抗礼的格局。
至于早就互为制约的中书省和门下省,视为我的智囊团队和参谋就好。还是不能理解是吧,那我说的更明白些。也就是在国之大事上,中书省负责给我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替我审查,以免有人在其中做手脚,继而才传旨给三院去执行。
当然,除了中书和门下省,大隋还有一个更高规格的皇家顾问团队,即大隋中枢顾问团。悉数由原本的三委要员致仕后担任,并由我亲自选拔和任命,乃至于现今的顾问总理,就是元载这厮。
把元载从军情院常委和皇家军事学院祭酒的位置上拿下来,除了给士人阶层一个台阶,给受害者一个说法外。更关键还在于,在元载的身上,已经有了一些不该有的苗头,我必须防患于未然。
说白了,白色风暴和打土豪分田地给了太多人苦头,也给了少许人甜头,看不清形势之辈,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若说民间的可能变故,我是真的一点也不担心,可我身边人的一个异动,还是让我忧心忡忡的。
开个玩笑说,当年的李渊,贵为炀帝的表兄,甘愿为炀帝持驾,谁能想到他最终会反隋呢,对吧?毕竟,权力滋生野心,而人心更是世间最难捉摸的东西。
即便我误会了元载,他不过是某些时候做事过于张扬,但正常的防范和戒备,怎么都不算过分。再者说,我这也是保护他。没看已经有人把他和李揆,以及朱希彩叫做某某帮了吗?
好吧,还有一个东西,我一直没有提,这自然是游离于大隋体系之外的中央情报局了。没别的,张从龙和白从起已经消失,中央情报局也已经彻底销声匿迹,这同样是我给世人的一个交代。但是俗话说的好,会叫的狗不咬人。我也希望所有人再也想不起中央情报局了,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