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建中八年十月十日,风和日丽。虽然距离第一届大隋国民大会的开幕时间九点钟,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是,在含元殿的广场上,已经拥满了各式服装的百姓。乃至于丹凤门大开,这些人均可以从丹凤门两侧城门直接进宫,更是引得大量围观的宫人们惊叹不止。
要说这些服饰各异的百姓,其实很好理解。毕竟,这些国民代表之中,有一些致仕的朝廷官员不假,但更多的还是大隋各地之地方势力,门阀世家的宗主和族长之流。特别是,其中还掺杂了许多特邀人士,就更显得风情各异了。
嗯,什么是特邀人士呢?这个理解为,拥护我的统治,对大隋朝有归属感,这只是首要前提。最主要还是,一定要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这也就是说,必须在百姓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基于这样的前提,特邀人士的团体中,自然不止汉人,更有许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存在。
说到这里,我就必须介绍一下大隋的国民代表是如何产生了。通过中央情报局等各方面的渠道,摸清大隋各省各州,乃至于各县的地方势力情况,在亲近我的地方势力中,直接圈出一份名单。这些人,就被我称为特邀人士了。
否则,国民大会不同于朝堂,若没有这些特邀人士的加盟,我又如何保证自己的话语权足够大呢?说白了,我让李揆等人联系和私下沟通之辈,除了他们的亲信之流,其实也就是指这些人。
可占更大比例的代表来源,却是大隋各县直接选举产生。哦,要再问各县是怎么选举产生,对吧?还是很简单。黑龙省那一套选举制度,不是一直执行的挺好嘛,我直接套用过来,乃至于改良一二就可以了。
以县为基础单位,各个大隋的里,也就是后世的行政村,乃至于城市的坊,便是大隋国民代表选举的基础单元。由该级地方**主持,上级监察部门监督,各里坊百姓直接全民选举出百姓代表。再将这些百姓代表聚集到县城之后,进行二次选举,就会直接产生大隋的国民代表。
没错,我是考虑大隋生产力低下,不至于因为选举耽搁太多的民事,乃至于顾忌交通不便等因素,才出此下策。但说到底,我所需要的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代表,能够切实的把大隋中枢和基层直接联系起来的桥梁和中间人。
而且,除了各地**以外,我还寄希望这些国民代表,从此以后能成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另一股力量。否则,若真让大隋国民大会流于形式,我又何苦道哉如何做作呢?不是纯粹浪费民脂民膏嘛。毕竟,这些国民代表赴京的一应开支,都是由大隋朝廷直接买单的。
有一说一,大隋现有的县级编制,已经接近两千之数,即便一个县定额两个代表,也就有了四千之规模。若再加上特邀人士和工商业代表,这个规模和人数,其实就更加庞大了。
所以,我方才形容含元殿广场拥满了各式服装的百姓,也真不是瞎说。至于让宫人们所惊奇的丹凤门大开,甚至有百姓通行,其道理解释起来就更加简单。
也没别的,丹凤门正门只有我能够行走。大隋的文官进宫,必须走望仙门,武官进宫,就必须走建福门,这便是规矩。哪怕是丹凤门的侧门也不行,除非有我的特旨。让这些国民代表,更多是平民之辈,直接从丹凤门侧门进宫,又如何不引人侧目呢?
当然,宫人们觉得惊奇和新鲜,这些国民代表一样觉得新奇无比。毕竟,他们之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不但没有进过大明宫,乃至于连长安城都没有来过。莫说大明宫的辉煌气势,就是大明宫广场外尚未竣工的华表和国民英雄纪念碑,也会让他们觉得无比震撼。
哦,震撼和新奇无比,可是不同的形容词,不能混为一谈。要细问这些人觉得新奇的事务,到底是什么?从宫门一直延续到含元殿,相互间隔不足两米,左右护卫通道两侧,皆手持制式火枪,身着统一新式礼服的第一军官兵,落到这些人眼中,足够新奇吧?
含元殿广场正中,一方“四方来贺,八方来朝”的巨幅石雕,乃至于广场两侧井然有序的摆开桌椅和板凳,再由宫女身着旗袍担任司仪,也足够新奇吧?
要问这个巨型雕像,又是什么时候落成的。其实,和大明宫广场的建设时间也差不多,原址自然就是先前含元殿每日升旗仪式的升旗台所在。
当时,我在含元殿广场设置升旗台,乃至于每日早晨举行升旗仪式。有一说一,我的目的只是增加大隋朝野和百姓的凝聚力。
几年过去了,奏国歌升国旗这种事情,已经深入人心。不止大隋的各级**,乃至于许多企事业单位也都在依样画瓢,特别是大明宫广场的升旗台,如今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后,我自然要把含元殿的升旗仪式给叫停。直接采用一副颇具象征意义的大型石雕所替代。
要说这些地方,自然也不是让所有国民代表最惊奇的东西。真正让他们合不拢嘴的地方,其实是在含元殿广场给我行礼后,从长安城楼上传来的轰雷阵阵。
换我的说法,这是象征国威的一百发礼炮。至于我的真实目的,自然还是在示威。其实从第一军大量将士的列阵,一直到这一百发礼炮响起,我打的都是这个主意,更是**裸的威慑和警告,以便让里面的少许不安分之辈,能够彻底老实下来。
嗯,就算是已经老实之辈,我让他们更加老实,也终归没有坏处,对吧?否则,这些人以后如何能真正成为大隋中枢和基层联系的桥梁呢?还别说,这个效果是真不错,莫说这些人少有历经战事之辈,就算曾在沙场鏖战过,又怎么可能有机会真正去体会一把,万炮齐鸣所带来的震撼感。
所以,听着这些炮声,双腿打颤之流,还算好样的。直接尿了裤子,乃至于瘫痪在地之人,更不少见。一时间,原本熙熙攘攘的含元殿广场,就彻底凝固了下来。
威慑的目的达到了。接下去,我自然就要好生安抚了,这才是我的一贯做法嘛。至于怎么去安抚?我的方法还是很简单,这便是给这些人**裸的许利。
好吧,其实就是跟在座的所有人详细介绍,到底什么是大隋的国民大会,乃至于我亲自主持大隋国民大会的目的。
“长期共存、社会监督、共同进步”的总方针,就被我率先提了出来。接着,大隋国民大会的职责,也被我一一明确,这就是对朝廷政策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通过建议和批评等方式,真正发挥百姓参政议政和****的作用。
参政议政这个东西,很好理解。除了在定期组织的国民大会中,只要有五名代表联名上书的议题,就必须进行专题讨论和回复外。在其余的时间段内,国民代表同样可以直接过问当地**施政的得失,最高至行省,并要求获得合理的解答或回复。
没有获得解答或回复,甚至是不满意者,就可以直接向我上书,也就是拥有秘奏之权。这个东西,自然就被叫做****了。
这套制度施行下去以后,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我继续加强了中央集权,乃至于加强了我对地方的直接影响力和控制,建立了自己和大隋基层紧密联系的渠道。更主要的还有,这将形成一套全新的监督体制。这也就是说,大隋国民大会,将直接成为与朝廷三院并驾齐驱的机制所在。除了替大隋朝廷发声外,也在切实履行社会监督的功能。
说的更加直白些,虽然监察部已经足够完善,包括中央情报局的力量也已经足够强大,可就因为侧重点不同,关注百姓民计民生的东西,一直都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也只有这些百姓代表和我紧密联系起来,我才能通过他们,深入了解大隋百姓的所思所想。
同时,即便监察部和中央情报局互为制肘,也都有内部的监察制度约束,可就因为分工和目标不同,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夹层。特别是经过白色风暴和打土豪分田地这些事情以后,他们多少已经坏了规矩,在行事上张扬,乃至于不讲规矩,也无可厚非。
要想这些监察部门重新规矩起来,进行内部的相应整顿,这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去有效监督他们的行为,建完东厂建西厂自不可取。大力发动人民群众,这才是关键。
所以,在没有考虑国民大会以前,我其实一直都有一个想法,这便是设立公开的皇帝信箱,就和当年的武媚一样。可是后来,我就觉得纯粹是痴人说梦。
说到底,这个东西除了是个噱头,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开个玩笑说,真有大量的举报信息出来,我怎么可能有精力去一一关注,也不可能派人逐一调查取证。说到底,这个工作难度可就太大了。
如今,通过来源于基层的国民代表之提案,或者是给我直接上书的密奏,实际上就已经让他们替我做了大量的筛选工作。鸡毛蒜皮的事情,自然不会充斥我的视线,其真实性也有了相应的保障。若真是影响了百姓的民计民生,就一定能浮现在我的面前。届时,即便我派人再去调查,其实也要轻松容易很多。
当然,了解大隋民计民生,建立大隋基层和我的直接信息交互渠道,这只是一个方面。深入发扬社会监督功能,也只是一部分内容。我更希望通过此举,让大隋的百姓与我,乃至于和整个大隋统治阶级,从此以后多谈心多交流,只搞文斗不搞武斗,更不要动不动就去造反。
这个国民大会,就是我搭建的平台,这便是我的根本诉求。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