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日后,第二军、第七军和炮兵部队在洛阳城安喜门外集结。
首先,举行了“祃仪”,这是大隋出征前的必要功课,以示祈求神灵保佑,但这只是个噱头。接着,我就站在安喜门城楼上开始点将阅兵,更念了一遍由李揆起草的偌长演讲词。
十万大军分军阵列于城楼下,鸦雀无声。即便整编不久的第七军,依旧能达到这个程度。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极为满意的。
当然,我不止对第七军满意,更对其主官方艾表示满意,而方艾正是新近被提拔的第七军之军长。不过,在洛阳守卫战时,方艾还只不过是第一军中一个团长,跟随董倌一起突围后幸存了下来。也正因为有了他的建议,董倌才行了聚而不散,尾衔而致之策,最后实现火烧吐蕃和回纥连营的壮举。
所以,方艾其实还很年轻,不过三十岁光景。但他却不是此番北伐之战,我中军部队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最年轻的高级将领,其实是炮兵部队的团长邱一奇,现今不过才二十四岁。
年轻人嘛,总喜欢用些和自己脾气相投的年轻干将,我亦是如此。只要他们这些人有本事,更有锐气和朝气,我就一定会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台阶。
当然,要说阅兵现场鸦雀无声,其实也不准确。我只能说大隋将士能够保证令行禁止,甚至是鸦雀无声。至于那些看热闹的百姓,此番感触和议论声就大了。没办法,他们何曾见过朝廷如此威武之师,雄壮之师。
要说以前,大军过境他们不少人也是见过的。毕竟,洛阳虽然八关镇守,可毕竟也是四战之地。不说早些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作乱攻克过洛阳,便是吐蕃也侵袭过东都。就是前段时间,李光弼率洛阳守军和仆固怀恩同样在洛阳城外,有过数番大战。
可行军,甚至是打仗,怎么能和列军阵以展示军威一样。一个是乱糟糟混成一团,另一个是军容齐整,行动错落一致。这里面的区别,甚至是带给人的直观印象,可就大了去。
至于这十万大军的军阵,究竟能带给洛阳百姓多少震撼呢?我不妨简单算个账吧。平均一米一人,这还不算骑兵所需的空间更大,一千米单列下来不过千人,这个也只是横向。那么竖向呢?需要如此列上一百行,这就是实打实的十万兵马。
若是所有士卒再齐声高吼几声杀、几声虎。这个气势和声威,诸位可以自行感觉一番了。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此番出兵仪式,搞出这样大的排场,还安排在洛阳北门之一的安喜门外来搞,以及提前大肆宣传之缘故了。
说白了,我就是想让这些洛阳百姓,好生看看朝廷的威武之师,以竖立绝对的信心和荣誉感,更不要被魑魅魍魉一吓,就又跑进深山老林里去躲起来。否则,大隋百姓的正常生活,何时才能够恢复?
再者说,更有一些一听李怀仙作乱,就怕被乱贼攻入洛阳后受到牵连,而暗通款曲之辈更是不少。这些不稳定分子,抓是抓不完的,杀也是杀不完的。我必须通过这种法子让其收敛些,至少别恶意造谣生事。
誓师完毕。随着鼓声阵阵,第七军一部拨正马头,分两列驶出,并向铁谢渡进发。我也紧接着下了城楼,在第一军的护卫下,径直汇入中军,大军正式开拔。
已近六月,酷暑来临,此时更近午时。但一路行来,我却能看见田间地头,皆是忙碌的百姓,这不免就勾起了我儿时农作的回忆。
要说,这些脱离城市喧嚣之农夫,相比于洛阳城中的百姓,才是世间最淳朴之人。或许,就因为消息闭塞不知战事将近;也或许,还是觉得战事遥远,依旧如蜜蜂一般辛勤耕耘。只要不是家园尽毁,他们的一生都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活着。哪怕是改朝换代,与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在观察这些大隋治下,最辛劳也最勤恳的子民,他们中不少人也渐渐察觉出异常。起初,还有些慌乱,可慢慢发现这支军容整齐,漫无边际的大军除了是朝廷兵马外,其中更有天子依仗,自然就少了些恐惧,也开始驻足观赏,并品头论足起来。
不知是谁带头,这些百姓就纷纷开始给我跪地叩头行礼。一同跪地行礼的,还有道路两侧,身着大隋寻常百姓衣物的吐蕃和回纥降卒。
至于这些大量充当民工的降卒,此刻怎么会在这里呢?这个原由也很简单。洛阳到铁谢渡的高速公路,虽然还没有动工修建。但为了保证大军通行,王匀还是调配了不少人手,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抢修和疏通。这里面,多了一些吐蕃和回纥民工,也不奇怪。
只是不曾想,这才数个月的时间,当时骄横无比的蛮夷,此刻竟然已与大隋百姓无疑。甚至还有不少人,和少许由流民充当的工头和管事之间说笑打闹,俨然兄弟一般,还毫无猜忌。至于具体负责看管这些大量降卒之大隋士卒,一路行来,也不过寥寥数人。而且,也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一般,更少有过问。
于是,对看守降卒如此疏松之管理,颇为不满的我,自然让人去把王匀给找来。毕竟,他才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嘛。
接着,我就问王匀,如此松懈之看守,在这段时日里到底有多少吐蕃和回纥降卒逃跑了?
哪知王匀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外。因为,王匀如此说道,开始自然是有一些的,军中将士也抓回来不少,杀了些领头之辈后就渐渐消停了下来。但是没过几日,那些未曾被抓住之辈就纷纷自己回来了。在最近的两个月里,已经没有再出现降卒逃匿之情况了。
听到这里,我自然不免一愣,颇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这是为何?既然这些人想跑,也没被军伍抓住。为何不就此远远逃走,还要自己乖乖送回来?”
王匀只好一一解释道,“圣人啊,这些降卒即便想跑,可说一千道一万,仅靠个人本事,能跑到哪里去?莫说长安距离吐蕃之逻些城,或是回纥之黑虎城,千里之遥的路途,能不能识路都是两说之事。相貌更与大隋百姓有异,即便是识路,如何通过层层关隘的检查?更关键的还是,这些逃匿之辈,一旦被大隋百姓发现并揪送官府,可是要掉脑袋的。”
我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毕竟,这个时代交通极为不便,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董倌兄妹一般的本事。于是,我忍不住又问,“那即便回不到吐蕃和回纥,改头换面后藏匿于民间或是山野,亦无不可?也不至于一定要回到工地,继续受苦受累,更要受罚吧?”
王匀的脸色,自然越来越黑。不过,该有的恭敬还是不敢少的,依旧规矩的解释道,“圣人也有所不知。这些人自归降大隋后,衣物盘缠早被清理一空,岂还有半分积蓄?即便离开工地,何以安身立命?与其食不果腹、朝不保夕,还不如留在工地上最为稳妥。虽然,辛苦是辛苦一些,可至少也能衣食无忧啊。”
听王匀这么一说,我顿时就豁然开朗,确实是这个道理啊。看来,我还是没有真正过点苦日子,把有些事情想简单了,也想严重了。
说到底,这些降卒中大多也只是异国他乡的普通百姓,只要能吃口饱饭,穿得暖和,谁愿意整天去过刀尖舔血的日子。即便他们如今每日劳作都很辛苦,可莫说苦寒之地的回纥和吐蕃寻常百姓,难道大隋的广大劳苦大众,就不辛苦了吗?
既然人心思定,那就给他们一个思定的机会和希望吧。说到底,从来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对吧?
心中更多了几分恻隐之心的我,便如此吩咐道,“那好。这些吐蕃和回纥降卒如此顺从,就不妨告诉这些人,当日入侵大隋是犯了大错的。只是,吾和大隋百姓宽容,没有取其性命。但死罪可免,必要的处罚却不可免。责其修桥铺路,就是让这些人造福苍生,为自己赎罪。现在,吾见其表现良好,便决定再网开一面。以五年为期,五年之后,表现一直优良之辈,就可以自行决定去留。若留下来继续造福大隋百姓者,将享受大隋交建集团招募之民工同等的待遇,不止有工钱可拿,还可享受大隋子民的身份。至于想走的,吾也不会强留,只要继续留在大隋境内,吾就会让官府妥善安置。除了划拨土地,或允其开垦荒地为生外,一样享有大隋子民之身份。”
有一说一,我的这个条件,可就足够丰厚了。什么是大隋子民之身份?也就是,不止可以置办自己的产业,同样可以娶妻生子。便是想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也行。反正,大隋子民享有的一切权利,都能享有。
各位应该知道,如今的大隋在周边诸国眼中,可是不比后世大洋彼岸之美帝国差的。首先,不说这些人还只是美帝国关押的战争犯,即便是普通他国的民众,若听说辛苦五年就可以获得绿本,这会让多少人眼馋。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受限于当下的交通条件,这些邻国的百姓即便心动,也未必会纷纷前来依附大隋。但是,这些普通异国他乡的百姓没有这个动机,这些降卒的家眷可就有动机了,对吧?毕竟,能阖家团圆嘛。
届时,我只要想法子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不但这些降卒会恢复自由,他们的家眷只有来投奔大隋,我也将允许其享受大隋百姓同等的待遇。就算一个降卒考虑两个家眷,这也至少是上百万人口。
如此一来,除了通过各种手段不停的挑拨,促使吐蕃和回纥内乱不断,也能直接减弱他们的综合实力。一增一减之间,大隋收益其实还不止这些。除了增进民族的融合,其实也能让大隋的人口瞬间猛增,直接促进大隋的生产力更上一个台阶。
要说这种方式和手段,可比当年越王勾践那个所谓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其效果要来的更为迅速,也更为直接。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荒唐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玉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林大师并收藏荒唐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