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安排完朝臣空缺的问题,我便继续说道,“吾听闻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那厮,素有才情。如今,任职已三年有余,弃之不用,着实可惜了些。此番,便擢升为翰林学士吧。”自那日和白居易偶遇,我其实一直在考虑,如何安排这尊大神的问题?本来,见其思想顽固,对我的执政思路多有抵触,就想放任不管。可后来想想,也多有不妥。毕竟,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里,也知道他的人生不算如意,甚至是凄苦。这厢,便想着把他调到翰林院来当差。
不参知政事,却地位崇高,还有好吃好喝供着,就权当我的文秘好了。反正,我的才情差,也需要人去补充。当然,有一个毛病,我却必须要求白居易改掉,就是少整天苦大愁深的模样,学学多给我唱唱赞歌。
既然想到了白居易,他那个人品也堪忧的同伴元稹,其实更符合我的胃口。嗯,至少我们都是同道中人嘛?臭味相投,也不妨给他安排个好去处。
于是,我再说道,“另有校书郎元稹,甚合吾意。颇具才干,弃之不用,也同样可惜了些。此番,便擢升为中书舍人,到中书省从事便是。”
众人自然称是,韩翃却是心中一阵窃喜。这个道理也简单,中书舍人品秩虽不高,只有正五品,可偌大的中书省也就六个坑啊,此番调来元稹,就多了一个。
若是先朝的帝王,大不了增设一个便是。可韩翃虽与我接触的时间不长,我大致的秉性却摸了个清楚。我是生怕坑多了,浪费粮食,岂有平白增添的道理。那么,就必定有人调走或是提拔。
一个五品官,在别人眼里,也算高官了。更何况,还是中书省这种大隋权力中枢的地方。可换到皇帝眼里,狗屁都不是。既然皇帝亲自过问,岂有平级调动的道理。如此一来,自然就是重用和提拔了。
当然,韩翃也想,当日天香楼放肆,自己在皇帝眼里落了下乘。虽然,皇帝最近对自己的态度温和了不少,甚至也赞许自己的能力。但厌恶这个东西,岂能是说改观就改观的。这个会被皇帝重用和提拔之人,未必就是自己?可是想来想去,皇帝与另外五位中书舍人,连见面的机会都少,怎么又会忽然想起那帮同僚呢?
难不成,真是自己?韩翃越想越是笃定,这便是韩翃这厮心中窃喜的原因。只是想不明白,我会把他提拔到什么位置。中书侍郎?好似也没有空缺啊。
我没有让韩翃受太多的心理煎熬,直接吩咐道,“朝廷各省各部都有制式,吾不想坏了规矩。既然元稹到中书省任中书舍人一职,吾也觉得这韩舍人,还符合吾的心意,便接任中书令一职吧!”
韩翃一听,狂喜般给我连连叩首谢恩。众人纷纷给韩翃道喜,心中一样开始欣喜不已。来了,正题终于来了。
我咽了口茶水,清了清嗓子,方缓缓继续说道,“解决尚书六部及各职司空缺,甚至是擢升韩中书等人,于国而言,皆是小道。毕竟,这些职司的问题不解决,虽可能影响三省六部的正常运转,却不会失了国之根本。那么,吾就要问了,在各位爱卿看来,国之根本是什么?”
见我说完,就直直的看着自己。刚从地上爬起来的韩翃,也是一愣。方才实在太兴奋了,不免就走了神。
天啊,我韩翃竟然一日之间,从区区的正五品中书舍人,直接跳成了正三品的中书令,简直是旷古奇闻啊。回去给夫人说说,肯定她也断然不信。
算了,跟那婆姨说什么,倒胃口。若不是当年想攀附她家门楣,谁会娶她。哎,还是柳姬好啊,知情识趣,更善解人意。嗯,还是可惜了,她不为我守身如玉,为形势所逼,本不该怪她。可如今,却嫁做他人妇了,我韩翃却是更不能容忍了。
可又一想,我韩翃如今也是堂堂中书令了,何必如此小肚鸡肠,便是将柳姬纳为妾室,又有何不可。而且,恐怕家中那婆姨,也不敢再大吵大闹了。还有,潘将那厮,如今想必也不敢不放人了。若是不放,我定要其好看。
哎,不对,韩翃忽然就回过味来,圣人方才说什么呢?我一句也没有听见,他看着我是什么意思,莫非嫌我感恩不够诚恳。
于是,韩翃再度一膝跪地,言道,“微臣定当为圣人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众人一看,也终于反应过来,慌忙发表誓词。
我颇许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在吾的眼里,大隋的子民,是国之根本,尔等,亦是国之根本。有人觉得,这大隋的天离开了他,就好似不能再转。还敢和吾搞逼宫这一套。那吾就让这帮蠢人瞧瞧,吾不但能让大隋的天转下去,还能转的更好。”
停顿半许,看着眼前这些人,我缓缓说道,“《尚书》中言: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故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知与国事,太傅知与军事,御史大夫知与监察。三公之制由此流传下来,西汉袭秦制,东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大隋自开国以来,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更有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的说法。只因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三公之制名存实亡也。所以,在三公制这个问题上,吾其实也思前想后了许久,终认为有可取,更有不足之处。可取之处,就在于分而治之,互不辖属。不足之处,在于三公之位权柄过甚,若不加以挟制,恐危及国之安危。如此一来,吾便多番琢磨,便理了套三院之方案出来。只是如此国之大事,不敢轻易示之罢了。”
咽了咽口水,示意宫人们填些茶水,也不听众人的议论,我便如坚定信念般说道,“吾之三院,即于军事,设立军情院,决断大隋一应军务;于民事,设立尚书院,决断一应民事;于百官之监察,设立监察院,三院皆互不辖属。只是军情院改制,兹事体大,还需日后渐渐施行。然则,朝堂败坏如斯,事急从权,如今便不得不下此猛药了。所以,这尚书院和监察院改制无须拖延,马上予以施行。亦为后期军情院改制提供经验,更为决断国事提供便利。”
这个什么军情院,许多人都听到过风声。第一时间,就觉得是皇帝胡搞,不过是要给那些大元帅、大将军之流换个名头,再多添几把交椅罢了。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越觉得美妙。若真能把一群谁也不服谁的军汉拉到一起,只搞文斗不搞武斗,也不用他们这些朝廷臣工整日操心了。至于把兵部的职司交出去,他们倒没有太多的意见,好似那帮大老粗谁愿意和他们纠缠一般。反正,我们是管不住的,皇帝若真想亲自去管,我们自然也没有意见,还少了份责任。不过,但愿皇帝能管住,否则必定天下大乱。
只是,这个尚书院和监察院是个什么鬼,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过。于是,便有人好奇问道,“圣人,臣等实在不知,这尚书院和监察院亦为何物?还请圣人明示。”
“嗯,尚书院嘛,爱卿当其是尚书省便是。至于监察院嘛,爱卿当其是御史台的升级版亦可。”
“御史台,还是升级版?何物?臣等依旧不甚明了,还请圣人明示。”
“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比现有的御史台功能更强大。该怎么说呢?首先是机制上,监察院,暂时将设三名常委,皆由吾在委员中选择,并亲自任命。此外,常委还会轮流担任监察院之总督,负责组织常委工作。。。”
我简单的把这套常委工作流程阐述了一遍。说白了,还是我和郭子仪交流的军情院常委一样的把戏。见众人没有太多的疑问,就继续说道,“监察院将下辖三部,即法务部、监察部和审计部,现阶段三名常委各领一部。大理寺直接纳入法务部,除完善相关律法外,更负责一应刑狱的判决,刑部以后仅负责案件的受理和查办,不再有审判之权。待法务部完善后,不论是民事或是文武百官犯案的审判,均由法务部完成。同理,御史台纳入监察部,不再只有风闻奏事之权,而是同刑部一样,具有承担官员犯案的受理和查办之责。至于审计部,则是一个全新的职司,其职责,就是审计朝廷直至县所有职司的往来账目。州府及县各设书记一名,暂由各地采访史之流担任,不足者以长史和主簿担任,其品秩调整为与刺史或县令同级,配备相应三部职司人手。但职权分离,也就是书记不得过问民事,刺史之流也无权过问监察。”
我的这种要求,自然是防止一家独大。要说,大隋对监察工作也看的极紧,各道没有**机关,却设有监察衙门。只是,这些采访史之流多兼任刺史,甚至是团练使之流,即负责监察,又负责民事,还负责军事。较各镇节度使的权力,也不遑多让,也俨然成了大隋的毒瘤。所以,我的这一举措,除了发挥监察的作用外,其目的更是要把职权分离,以免这些采访史之流,最终演变成新的节度使。
可能,有人这就要问了。你这个监察部好理解,就是纪委了。法务部,便相当于司法部和人民法院。可这审计部,是个什么鬼?
没错,审计部确实属于我的创新,你就权当后世国家审计部门的升级版好了。因为,我虽然后世不是做审计工作的,却知道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无限拔高了它的地位。而且,这对于如今贪腐成性的大隋,也是绝对的大杀器。
至于我为何不设后世的检察院一类的机关,道理也很简单。严格来说,公安负责抓捕,检察院负责诉讼,法院负责判决。这便是人类文明高度进步的结果。
我将刑部判决的权利拿出来,自然也是想推进大隋的文明进程,避免过多的冤案和错案,减小人民群众的矛盾。甚至,是降低民众和官府的对立情绪。但是,这已经是一大步了。若还想更进一步,其实就是想当然了。可能也会印证那句话,过犹不及。至于其他的原因,就不多说了。
好吧,可能还有人要说了。你这个法务部、监察部和审计部,每个部门的权力都这么大。就看见这些部门,怎么去约束别人了,自身靠谁约束。
首先,监察部既然可以监察文武百官,甚至是调查任何官员的犯罪事实,这就不但包括军情院、尚书院,也包括监察院自身。可是,监察部同样没有判决的权力,必须要移交法务部。审计部亦是如此,这就已经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关系。
再者,这些部门都是明的,暗的还有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中央情报局。我成立中央情报局,自然也不是让他们光吃白饭的。嗯,好似这个三院,也将直接对皇帝负责,并全面实行垂直管理。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