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个军情院的设定,自然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我这个大隋朝的老大,没有主动担任总督外。更保留了常委直接任命权和调兵权,以及还增加了一票否决权。这些安排,也同样是确保我凌驾于整个社会体制之上。
当然,即便如此,一个常委的权柄,亦是让人眼红的。除了能对一国之军事部署和安排指手画脚外,还能直接决定国策。所以,我的意图就很明显了。通过常委这个大枣,勾起各镇之诸侯的兴趣。只要不是天生反骨之辈,肯定就会争破脑袋。
如此也好。依我看来,届时的军情院就是一个罐子,只要满足我的诉求,不管喜欢不喜欢之辈,我都往这个里面装。再是政见不合,也没有关系,在这个军情院里面,想怎么折腾就可以怎么折腾。甚至,上演全武行,我也不介意。而且,我还乐意当这个裁判。
这个,有一说一,可比动不动就跟朝廷作对,或者是跟其余军镇拔刀相向要好,对吧?至少,没有荼毒百姓,更没有生灵涂炭。
所以,听到这里,老狐狸一般的郭子仪,就开始满头大汗。没别的,在他的眼里,所谓的军情院之委员和常委,不就是皇帝要明目张胆的支持分山头吗?谁拉拢的人多,谁的话语权肯定就重。
说到这里,我就必须再阐述一个自己的观念。或者说,是对一个历史评价发表不同的看法。还有人说,后世的大明亡于党争?更是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拖垮了大明朝。
依我看来,还是过于危言耸听。党争导致明朝的灭亡,有一定的因素存在,但绝对不是主因。相反,我认为那是人类社会已经高度文明的必然产物。说到底,后世之美帝,有没有党争?别睁眼说瞎话,民主、共和二党是干什么吃的?宝岛台湾,日本、南韩之流,又有没有党争?那怎么就没有把美帝和这些地方给拖垮呢?俗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东西永远杜绝不了。
换而言之,还是先前的道理。宦官群体是毒瘤,我必须清除。培养外戚集团,也不可取。设立中央情报局,虽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更多是防备,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要想国家真正的稳定,皇权的绝对安全,一言堂的局面肯定不能出现,这就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如此一来,我就必须在朝臣中培养出不同的派系。有一说一,武将毕竟愚钝一些,不妨就从这个群体开始做试点好了。
当然,党争的出发点,依旧还是国家稳定,这就必须保证可控。要问可控的标准是什么?很简单,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造不成较大的影响和干扰。同样,只要出现外部矛盾,就必须高度一致、统一起来,并一致对外。如此,方是和谐安稳之社会。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依我看来,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就是关键。有鉴于此,利用设立军情院的话题,我自然也要跟郭子仪再详细说说军情院四部之作用和功能。嗯,主要是阐述总政治部的功能。
“大隋军情院总政治部,就是管理大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简而言之,也就是监军常驻。以后,各大军区除了军区元帅外,还会设置军区总监军,品秩相同。依次类推,直到每伙。”
“监军常驻?”作为武人出身的郭子仪,第一时间就很抵触。毕竟,不论大隋朝建国伊始的御史监军,或是后来的宦官监军,其坏处都很多,贻误战机之事更是不少见。
但作为已经看穿世间百态,能站在上位者角度思考的郭子仪来说,他也没法反对。说白了,再是信任之辈,也没有那个帝王愿意将如此众多的兵伍,交付别人手里,还无半点防范手段。万一,这人心生歹意,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即便,郭子仪还不知道陈桥兵变的故事,但也懂得这些道理。
见郭子仪有些犹豫,我自然就笑道,“老柱国之担忧,吾自然明白。大隋军制,大军出征必设监军,已是多生事端。更何况,还是监军常驻,并深入此等境地。可要依吾来说,大隋监军体系的主要问题,好的方面不谈,坏的方面。也不外乎,就是非行伍出身,不识军事,喜好指手画脚。甚至,与主将职责不明,鸠占鹊巢这些因素罢了。”
郭子仪点点头,“圣人所言不假。莫非,圣人亦有解决之法?”
“正是。所以,吾这个监军常驻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监军必须从军营中选拔。非行伍出身及配合不利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与主将同级不假,可断然也没有东风压倒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说法,只是责任分工不同罢了。要问监军之具体职责,吾归纳起来,大致就是三个方面:一则,保障军队的后勤和补给;二则,竖立将士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嗯,主要是培养将士们为国为民为吾效忠的思想;三则,如实记录军功,参与将校的升迁。嗯,这个参与将校的升迁,其实理解起来更简单。首先,每级将校之升迁必须由主将提出,再由该级监军考核通过,方可上报上级主官予以任命。下属犯错,主将和同级监军都要问责。如此,也可防止各级主官赏罚不明、虚报军功。甚至是,乱用亲信之辈的情况出现。除此以外,非特殊情况,各级监军均不得干涉主将负责的军营其他事务。比如,训练和战场策划及指挥等。老柱国以为,吾这法子可否使得?”
“圣人未曾入得军伍,却把军中那些猫腻事儿,琢磨的如此清楚。应对之策,更是想的如此清楚明白,老臣着实佩服。”说完,郭子仪忍不住重重舒了一口气,更好奇问道,“老臣但有一事不明,还望圣人能够答疑解惑。”
“老柱国但说无妨。”
“就是。。。就是,老臣实在不知,这些想法,圣人是从何处知晓的。虽然觉得怪异,却有章可循,更不失为良策。”
我信口回道,“太宗皇帝说过的一句话,吾时刻牢记于心,就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多多研究研究过往之事,再细细琢磨。有些东西,自然就能想明白了。”
郭子仪顿时哑口无言。
好吧,我承认虽然照搬了很多东西,可在这个问题上,我当真是费过脑筋的。因为想来想去,还是这样最合理。说一句通俗的话,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这就是真理。
嗯,别认为我在信口胡说,我是认真的。不信是吧?那不妨举例说明。另一个时空的大唐,同样因为藩镇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可试问一声,后世之大宋、大明,藩镇的问题还存在吗?
自然是没有了的。这就因为大唐后世的君王,吸取了教训,文武严格分离,税赋更是完全剥离,还把监军这个制度发挥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大宋兴文官监军,导致武人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于是,就有了军力疲惫,只有四处挨打的份了。
所以,大明朝再次吸取教训。兴宦官监军,效果自然也好了不少。可宦人的地位被无限抬高,甚至已经达到弊大于利的程度。故而,采用武人自制,这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之所以要跟郭子仪说这么多,更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征求他同意。并非我准备马上动手改善大隋朝之军制,诸如划分九大军区之流。只是希望他配合,先拿南北衙禁军开刀,同样设为试点予以施行。在施行的过程中,找出水土不符的部分,并予以逐步完善和改良。
同样的道理,只要这套制度,能够在南北衙禁军中行之有效,更控制住大量天下强兵。届时,我要全面推行,也有了足够的底气。
听说我,准备从南北衙禁军下手,郭子仪自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反对的话儿,倒也没提。只是,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这就是按照我的这套配置,南北衙禁军届时将一次性多出一倍的军事将领来。世人皆知良将难求,自然也不敢奢望。可不管怎么说,也必须要有中人之资吧?否则,何以服众?而如此规模之将领群体,短时间内又该从何处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自然也仔细思考过。于是,就解释道,“同老柱国搭班子之人,也就是首都军区之总监军,吾欲让武松柏担任。这厮曾是老柱国的爱将,更是吾册封的北衙禁军左卫大将军。想来,不论是老柱国,或是南北衙将士,都是信服的。”
郭子仪点了点头,“武松柏的能力和履历,确实不差。担任这个首都军区的总监军,老臣亦不反对。可是,其余的人选呢?”
“其余人,就由上级军事主官和监军共同讨论确定好了。自军区逐一向下,层层任命便是。”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