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大帮的监军,我自然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找出这么多人来。把这个大蛋糕丢出去,让南北衙的将领们去分,虽是权宜之计,却同样有两个好处。其一,减小军改的压力。其二,再是上官推荐,可只要把这个风声放出去,很多人就会承我的情。说到底,我不搞军改,一次性就多不了这么多的岗位。说到这里,估计就有人好奇了。你的军事主官和监军,说起来是由上级军事主官和监军共同讨论确定。可事实上呢?就从首都军区这个层面上来说,武松柏除了曾是郭子仪的爱将,也对南衙十六卫的情况不熟悉。届时,军区下属各军的主将和监军,还不是郭子仪选拨,武松柏点头的份。这样搞一趟,除了多浪费民脂民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必须好好阐述了。首先,上级军事主官和监军任命下级的情况,只是暂时的,也只是一个过渡期。等到这个体制建立起来,军区总监军一职的选择,将由军情院总政治部负责,以此类推。同时,现阶段这么搞,也是为了减小军改的阻力。说到底,我也要考虑各级主将的感受,对吧?
其次,就说郭子仪和武松伯,虽然郭子仪的辈分高,更是武松柏的老上级不假。可他未必就和郭子仪一条心。一层一层的分摊下去,我敢保证,这个裂隙将会越来越大。更何况,我还有一个利器没有亮出来,这便是成立皇家军事学院。
“圣人要在禁苑之含光殿设一处名为‘皇家军事学院’之所在,此亦乃何物?”
“其实,跟私塾差不多。吾会邀请大隋之名将名士之辈充当教谕。不过,现阶段主要教习各级将领和监军熟悉此次军制改革的内容,也免得这些人瞎子摸象,不知所措。学期暂定为三个月。以后,队正以上的各级将领每次升迁时,都必须到皇家军事学院参加培训,吾称之为进修。进修未合格者,除特殊情况外,均不能赴任。”
“圣人的意思,就是将士们每次提拔,都必须学习?”
我郑重的点了点头,“不错,以后的学习内容,侧重点将会不同。各级军事主将,主要学习本级军事指挥知识。各级监军,主要学习如何做好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吾称之为专业课。此外,也有公共课。公共课的课程,主要有地理课、历史课、算学科以及政治课之流。”
“政治课,圣人先前大致说过,老臣也算是明白了。算学科,老臣大致也懂其意思,确乃军中所需。可地理课和历史课,又是何物?”
“地理课,就是教授各级将领熟悉天下之山川河流,以及会使用军中地图。其中的妙处,想必吾不说,老柱国亦是能想明白的。至于历史课,就是吾想让这些人,亦能从太宗皇帝说过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中,明白一些道理。”
这时,郭子仪才恍然大悟道,“还是圣人英明啊,老臣是不佩服都不行。军中将士,除了家学渊博之辈,多需军中历练才能慢慢明白。毕竟,俗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番安排,加上军中磨砺,自然事半功倍。某这大隋朝,看来以后是不缺良材了。”
我也跟着笑道,“老柱国还是不能期望过高。大将之材,说到底还是靠些天赋的。不过,领军之材,终归是不差。嗯。。。这个皇家军事学院之院长,吾会亲自担任,毕竟虱子多了也不咬人嘛。不妨,就麻烦老柱国再担任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一职,不知可否使得?”
开玩笑,在没有将大隋军队改造成铁桶一块以前,就算我再看不上俗名,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我又岂敢放手。何况,除了将这些武将全数纳入自己的嫡系外,我还有很多的想法和见解,想洗脑给这些人。嗯。。。是教育,我亲自言传身教。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是那句话,武将可比文人好糊弄,我也正想练练手。
好吧,这便又有人要问,既然我是大隋天子,现在去当什么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是不是不太和体统,也不怕朝臣反对。在这里,我再次解释一下,我大隋朝皇帝干的怪事很多。比如,玄宗皇帝扮演过戏剧之丑角,太宗皇帝还亲自担任过尚书令之职。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反正皇帝喜欢就行。
只是,郭子仪一听我要让他当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就立马开始叫苦,推辞道,“圣人啊,此事万万不可。老臣有几分几两,还是心知肚明的。圣人若是让老臣去客串个学院之教谕,讲些军中之事,倒无不可。可这军事学院之祭酒,老臣可万万担当不起,恐误人子弟。不如,老臣就向圣人举荐一人。此人,定能胜任。”
“何人?”
“李揆,李端卿。”
“李揆?可是那李佑忠之父,口称李辅国为‘五父’的那厮。吾还想寻个由头宰了这厮呢?却不知,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何以让老柱国如此推崇。”见没有外人,我也没有半点隐瞒,便如此坦诚道。
“恕老臣直言,圣人这所皇家军事学院,恐怕最为看重的,还是那门叫做政治的课程。”
我并不隐瞒,自然点头称是。
“既然如此,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圣人就更应该让李揆担任。其中原因,圣人且听老臣一一道来。这李揆,本是前朝给事中玄道玄孙,秘书监、吏部尚书李裕之子。世有美风仪,善奏对的说法,先皇曾赞其:‘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尤善文章。”
我自然反问道,“天下之人,善文章之辈众多。吾,可不差这么一个人?”说完,我便调侃郭子仪道,“吾也知晓,李揆这厮祖籍陇西成纪,只是家于郑州罢了。莫非,老柱国亦要徇私?”
郭子仪不由脸一红,“圣人说笑了。李端卿乃陇西成家出身不假,可老臣与其素无往来。不过,老臣再跟圣人讲一件李端卿之事,圣人打量可否用得?”
我点了点头,“老柱国但说无妨。”
“当年,玄宗皇帝尚在位时,恰逢朝廷百官为皇帝上尊号,李揆之叔父李璆听说族侄李揆素有才华,就请其代为起草了三篇上报给皇帝的奏折,一篇一篇的分别向上呈报。后来,玄宗皇帝看了这些奏折,便召见李璆道:‘百官上报的文章,没有能赶上卿的,吾非常欣赏。’李璆也不贪功,只是磕头谢恩道:‘这三篇文章,并不是微臣写的,而是微臣家侄陈留尉李揆所做。’于是,玄宗皇帝下令召见了李揆。当时,李揆正寄居在姑姑家,听说皇帝召见,也不敢出来,直到知道皇帝是要选拔重用,这才去见了玄宗皇帝。玄宗皇帝命令大臣考其文章诗词。当时陈黄门出了三个题目,一个是《紫丝盛露囊赋》,一个是《答吐蕃书》,另一个是《代南越献白孔雀表》。李揆自午时做到申时就已完成。封好后又回禀玄宗皇帝:‘前两篇没有什么遗漏,后一篇或者还有遗漏和疑问之处,小臣想写得再详细明白一点。玄宗皇帝遂允,许其拆封。李揆便涂改了八个字,在旁边加了两句注释,然后呈报给了玄宗皇帝。于是,第二日,李端卿就被授予了左拾遗之官职。”
《紫丝盛露囊赋》是咏物之诗词歌赋,《答吐蕃书》是国书,《代南越献白孔雀表》却是贺词。不到两个时辰,就写了三篇范围和方向完全不同的文章。而且,各位可要明白,这些文字是写给皇帝看的,骈四俪六文辞华丽,引经据典更不能少。便是后世,最朴素的公文,要在两个时辰内写出三个不同的内容,长篇大论不说,还不可以网上找资料。估计,也要难到一堆人吧?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李揆这厮尤善文章,就不是空谈了。至于这个功力,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人品堪忧,在我的指导下,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嘿嘿,就别多说了。
于是,我便对郭子仪说道,“若是如此,吾择日倒要见上这李揆一面,好生考校一番了。不过,老柱国若不愿担任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这祭酒之位,吾也不想留给李揆。倒有一人,元载元公辅,不知是否妥当?”
“元载,倒也合适。”
元载的父亲本名景升,为太宗皇帝之子曹王杨明王妃元氏收田租得力,在元妃帮助下才与元氏联宗,并改名元升。元载之妻,便是已故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也是陇西世家中的大户。
这便有人说了,你不用李揆,多半还是嫌他陇西世家的身份。可换来换去,换了个元载,除了也是李辅国之旧党外,同样还有陇西世家的背景啊。
这个问题,可不能这么看。一则,我把元氏放进宫中,就有拉拢陇西元氏的嫌疑,再提拔元载,除了分解阉党的势力外,更是顺理成章。二则,就算是大隋的门阀世家,那也不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李揆和元载都是阉贼的左膀右臂,可关系并不和睦,根源就在这里。
三则,李揆善文章,就应该放在更合适的位置上去。说白了,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可不光是靠文章。我自然需要综合考虑。
四则,虽然同样是陇西世家出身。其实郭子仪的建议,本来也不一定是郭子仪的本意,而是身后的背景所导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所谓给不给国之栋梁面子,更加没有跟陇西世家低头的道理。
说到底,我刚刚亲政,如果现在就跟他们低头,他们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那便是助涨这些门阀世家的气焰。当然,局势还不够稳定,我还需要陇西世家的助力,所以也不想矛盾过于激化。依旧采用陇西世家的人,也算给他们留些脸面。
也正如我的猜测一般,郭子仪提议李揆担任皇家军事学院之祭酒,只是一种保李揆的手段,更有替陇西世家传话,试探我的态度。试问我对阉党余孽的态度,甚至是对部分陇西世家的态度罢了。
得不到满意的回复,郭子仪也不纠缠,直接把话题回到了皇家军事学院的本身,如此说道,“若说皇家军事学院之教习,北衙禁军之将士,老臣倒是不担心的,毕竟勋贵子弟居多。可南衙禁军,却是不同,大多还是乡野村夫,恐怕极少有识文断字之辈。嗯,老臣的意思,恐怕圣人还需开设蒙学课才成。”
“此乃必然。不过,教习课程过短,恐怕也只能将其领进门罢了。其修为,还得靠个人的悟性和坚持。”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