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云东方 天涯 或 风云东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赵志云笑道;‘那就还让林子压轿就是了。’赵启山见赵志云发了话,也只能点头同意,;‘成,就听东家的。东子,叫你启河叔也去买菜,六生发你启河叔的怵,有你启河叔在,六生不敢耍什么鬼心眼。’
赵王氏和几个老太太进屋里来,领着赵东子在天地祖宗的牌位前上香烧纸,磕了三个头,又仔仔细细的检查整理了一遍赵东子身上挂的披红和腋下的红布,正了正头上的毡帽,生怕那一点没做好冲撞了那路神仙。赵启栓也吃了满满二大碗肉扫面条,喝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汤,进屋里来寻赵东子,;‘收拾好了没有?弄好了咱们赶紧走,别耽误了好时辰。’
几个老太太忙道;‘好了好了。’把赵启山夫妇搀到正中,指挥着赵东子向父母磕头。一个神神叨叨的老太太扯着嗓子喊到;‘吉时已到,请新人上马。’几个老太太立刻扔下赵启山夫妇就不管了,拥簇着赵东子向门外的枣红大马走去。外头的几个婆姨早已在枣红大马前烧香,烧黄纸,虔诚的磕头祷告。这匹大马似乎见惯了这等场面,看见点着的黄纸也不乱叫乱跳,只是安静的吃着马夫手里的黄豆。
赵东子来到大马前,踩蹬翻身上马,赵启栓喊道;‘吉时已到,起轿。’四个轿夫在六个穿的跟叫花子一般的吹鼓手的唢呐声中稳稳当当的抬起花轿,跟在枣红大马后头,朝春兰的娘家李家村走去。赵启栓拉住赵东子他姑父;‘记住啊,回来时别走去时的路,要走另一条路,千万别走回头路啊。’
目送着赵东子骑着高头大马走远,赵志云才问赵启栓;‘老赵,为什么不走回头路?这里有什么讲究?’
赵启栓;‘嗨,东家,我这也是听老人们传下来的,据说以前大户人家成亲时,陪嫁的嫁妆多,有道是财帛动人心嘛,一些土匪响马事先派探子探好成亲人家往返路线,然后在荒僻地方藏好,等人家接亲回来,连新媳妇带嫁妆就都抢了。后来这些大户人家就学精了,去岳丈家娶的时候走一条路,接亲回来时走另一条路,让响马的探子搞不清到底走那条路。还有个说法是成亲前是光棍,成亲后就是圆圆满满的一家人了,不走回头路也就是不在当光棍的意思。其实吧,这规矩都是有钱人家兴开的,咱们庄户人家看大户人家这么做,图个吉利,也就跟着人家学,都是图好罢了。’
赵志云笑着拱拱手;‘原来如此,受教了。’
赵启云直到日上三竿才带着儿子来到赵庄,赵启云的儿子手里拎着二合点心,赵启云向赵启山拱手道贺。叫儿子把点心送到屋里去。赵启山赶紧接过来,结结巴巴的请赵启云去屋里坐。赵启云摆摆手,;‘启山哥,你去忙活你的,不用管我,我和志云老弟就在太阳底下说说话。中午给我们爷俩做上饭,还得叨扰你一顿饭哩。’
赵启山满脸放光,这赵启云可算是赵庄的首富了,虽说本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有时也来,但不过是打个照面就走了,现下东子成亲,他不但带着儿子亲自登门道贺,还要在家里吃饭。这可是大涨面子的事啊。只是家里什么都没有,难以接待。喊过来赵启栓,叫他赶紧不管去谁家借二把椅子应应急。赵启云温和的笑道;‘启山哥,不用这么麻烦,嗯,去取二个草蒲团,我和志云去那边的碾盘上坐坐就行。’
赵志云;‘就是,老赵,你今天事多,老招呼我们俩,冷落了别的客人也不好。你忙你的去,我和启云兄就去碾盘那儿晒晒太阳。’
赵启山忙不迭的答应了,去二个汉子的屁股底下寻了二个蒲团,用力的拍打干净了,才请二人去碾盘处坐。碾盘上本来或蹲或坐聚了不少人,见赵启云和赵志云都穿着长衫过来,都站起来给二人腾地方。有上了岁数的老人见到赵启云,凑上前来跟赵启云说话,赵启云也一一笑着应答,
赵志云笑道;‘启云兄,也太小气了,你那么大的家业,只掂着二匣子点心来,是不是扣了些?’
赵启云认真回到;‘贤弟,不是那么一说,礼轻礼重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可咱三秦大地最讲究礼尚往来,他赵启山的儿子成亲,我上的礼重了,等我儿子成亲说,恐怕启山就得卖房子卖地卖女儿来给我回礼了。上的礼重了,反而是害他了。’
赵志云;‘哦,我不懂这些,受教了。’
赵东子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李春兰的娘家。东子的姑父张黑子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率先进入春兰家里,春兰他爹忙过来接住了篮子,请张黑子去屋里说话。张黑子一进门,大门就关上了。吵闹着要开门钱。张黑子是迎亲队伍中的掂礼人,自然是不能拒之门外的。屋里的亲戚们掀开篮子上蒙的红布,一样一样的数着篮子里的礼。按老礼儿篮子里应该有十样礼,一斤米,一斤面,一斤带骨大肉,一斤粉条,一瓶酒,一斤茶,一小卷红布,一个线团子,一个红包,里头包着六块大洋。篮子底下铺一把艾叶。要是少一样,这些平时并不走动的亲戚们就会很气愤的指责男方,如何如何不懂礼俗,是不是看不起女方娘家,然后就能理直气壮的讹钱了。
春兰的嫂子李郭氏原本就是个极好贪小便宜的,想趁着小姑子出门,好好的敲新女婿些铜子花用的,自己也好几年没添置过新衣裳了。不想事先被公公婆婆和丈夫说了好几遍,现在一家人全指着这个新女婿赏饭吃,无论如何也不能触恼了新女婿。公公是个极老实的人,说的话不必理会,婆婆虽然嘴巴厉害些,李郭氏却也不害她怕,只是丈夫李德胜是个泼皮混混,打起自己来就跟打小偷一般,着实不敢不听。看着蒙着红盖头,盘腿坐在炕上的李春兰,心里不断的咒骂公公婆婆,就这一个姑娘出门,也不叫去敲新女婿几个铜板花用,老俩口子偏心女儿偏到没边了。丈夫李德胜已经把她打怕了,连咒骂也是不敢的。见有好事的亲戚堵住大门讨喜钱,只恨不能把这些个不着四六的亲戚们一脚踢开,自己躺到大门口去讹钱,凭自己的麻缠本事,绝对要比这些不要脸的亲戚们讹的多。李郭氏看到亲戚们堵门,心里越想越觉得亏的慌,自己作为亲嫂子都不去讹钱了,你们这些平常不走动的旁不干的亲戚却腆着个笔脸来讹钱。还有没有天理王法了。
愤愤不平的李郭氏强按下心头的酸意,硬挤出一丝笑容,走到门口劝亲戚和李德胜的本家人,;‘咱们家里高高兴兴的办喜事,春兰和东子的亲事是成就了的。大家闹个哈哈笑就行了,真要是讹钱面皮上就不好看了,依我说,叫东子他们家的主事的给大家散散花生瓜子就行了,咱们都是正儿八经的人家,别叫新女婿家里人看扁了咱们。’走到大门口,亲自把大门打开了,笑吟吟对围在门口的娶亲的赵家人说;‘大家进来吧,我们就是和你们开玩笑的。’
这下让熟知李郭氏秉性的街坊四邻和亲朋好友们大跌眼镜,都以为李郭氏在一夜之间转了性子。
李春兰的哥哥李得胜原名李大岗,原本就是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主,保长带人来村里抓壮丁,别人都吓跑了,唯独他高高兴兴的主动找到保长,要去吃粮当兵,保长正在因为抓不到人愁的挠破头皮,见李大岗自己找上门来,自然是喜出望外,拍着他的肩膀很是夸赞了他一番。李大岗受到保长的夸赞,顿时觉得骨头都轻了不少,感觉当兵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凭自己的精明的头脑,到了军队上,还不是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的一直往上升嘛。被送到国民党军队上连长图吉利,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李得胜。谁知在国民党军队上李得胜天天给连长洗衣打饭倒夜壶,晚上洗脚铺床捶背,还得在连长的房门口站岗,这那里是来吃粮当兵,分明就是来当使唤丫头。不,连使唤丫头都不如,使唤丫头晚上还不用站岗呢。李得胜咬牙苦熬,盼着打仗上战场,好立功升职。终于盼到了和日本人打仗的机会,谁料一上战场就被惨烈的战争吓尿了裤子,明白了国民党当兵是个卖命的勾当。精明的李得胜没等仗打完就当了逃兵。回来觉得连长给改的名字比自己原来的李大岗好听,也威风,也就没换回原来的名字,依然叫李得胜。
百度搜索 风云东方 天涯 或 风云东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