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云东方 天涯 或 风云东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民国31年十一月初九,壬午年辛亥月丙寅日,宜祭祀,嫁娶,开光,结盟,纳彩,祈福,诸事皆宜。喜神正南。赵启山家虽然赤贫,一本老黄历还是年年都买的。赵志云一大早就起来了,王二小的弟弟王三小给他打来洗脸水,赵东子全家和春兰全家人都回去办喜事了,厨娘刘王氏也作为大媒人跟着去春兰家里操持,现在家里就只剩下王仓柱一家人了。简单洗漱后,也顾不上吃饭,叫王仓柱赶上马车,留下王二小他娘和弟弟妹妹看家,拉着一些应用之物,出城往赵庄而去。
赵家人提前一天回来的,打扫庭院,张贴大红对联,通知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请同宗本家人来家里帮忙操持,现在是农闲时节,来帮忙的本家人和邻居可是不少。来就能混上饱饭吃,现下地里没活,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人家大有人在,来赵启山家帮忙也不用出什么力气,脸皮厚些的还能领着全家人都来吃饭,多划算呐。
赵启山一家全家人都穿的簌新,在穿的破破烂烂的邻居们中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显眼。村里的婆姨们也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一堆老少娘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切菜和面,七嘴八舌的议论,不住的惊叹赵启山家竟然给大家伙吃的全是白面,一点棒子面也不掺,这日子过的也是没谁了。除了白菜土豆,豆腐也有二大板,要知道豆腐可是庄户人家招待亲戚的硬菜。平时割上一块半块都觉得肉疼,赵启山居然买买了二大板,也许是赵启山家的亲戚多吧,豆腐多了大家伙也能多吃上一嘴解解馋。待赵启山和赵启拴从马车上抬下一箩筐猪肉羊肉时,人群中犹如炸了锅一般,看来赵启山家在西安城里是发了大财了,要不然给儿子娶个媳妇干嘛这么破费,难倒以后不过日子了么?还是故意在乡亲们面前显摆。说来说去,看来还是城里好混呐。有了一箩筐的大肉刺激,妇女们擀面条擀的更起劲了,直擀的案板呯呯作响,你看我们出这么大的力气,待会多吃你几口肉不算什么吧?
赵启山请来主事的本家兄弟赵启栓过来问赵启山吃不吃早饭,赵启山豪迈的说;‘吃,怎么不吃,皇帝不差饿兵,大家一大早的就过来给咱们帮忙,怎么能叫人家饿着肚子给咱干活。’
赵启栓;‘成,我们都得听主家的,那早饭吃什么?’
赵启山红光满面,昨天回来的时候在城里剃了头,刮了脸,瞧着年轻了好几岁。新衣新鞋新棉袄,里里外外一身新,直恨不得见人就和人说,这可不是去借的,这是儿子给挣来的,赵启山也不是以前的赵启山了,再也不是被赵二善人逼的夺佃的赵启山了,想到赵二善人,哼哼,你做梦也没想到我赵启山会过的如此惬意吧?我当时只不过是求你减些租子,你就狠起心肠硬生生的夺了我家的佃,想活活逼死我赵启山全家,却没想到我赵启山的儿子赵东子在西安城里已经是赵东家的大管家了吧,就光凭儿子一人就能养活全家人了,还过的比以前要好上一百倍,不,一千倍。现在你赵二善人就是跪在求我去种你家的地我都不去种了。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心里越想越痛快,对赵启栓说;‘早饭吃白面条,肉扫白面条。’
赵启栓极有眼色的朝大灶上喊;‘主家说了,早饭是肉扫白面条。管饱管够。’大灶上立刻回应;‘好嘞,肉扫白面条。’帮忙的人群立即欢快起来,几个嘴馋的妇女马上就从箩筐里取出几块大肉,在案板上叮叮当当的切剁起来,可怜自家的菜刀多长时间没见过肉了,现在菜刀终于见到了大肉,好像也明亮了许多呢。
在大灶上做饭的人都是村里的老手了,麻利的大火烧锅,勾芡打粉,几下就把肉燥子炒好,把肉卤舀到洗的干干净净的水缸里,腾出大锅来煮面条。炒肉的香气又招来了许多的村里人,一个个的端着自家的大黑碗过来吃饭。赵启栓看着越聚越多的邻居,觉得准备的饭食好像不太够,顿时头都有些大了,偷偷叫做饭的赵仓柱赶紧花了二把盐坷拉搅到肉卤里。吩咐他给大家打菜时少舀一些,省的早饭吃打锅了赵启山的脸面上不好看。
煮好第一锅白面条,赵启山自己去先捞了三碗,浇上肉卤,恭恭敬敬的供奉给各路神仙和自家祖宗。又去捞了一大碗,双手端给赵志云。赵志云接过来;‘老赵,你现在事情多,不用管我,你赶紧忙你的去。’虽然是在村里,吃饭的秩序却是井然,第一锅白面条都是村里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先吃的。赵志云端着一大碗白面条,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到有桌子椅子,老人们或蹲在地上,或靠着土墙坐在墙边,一个个吸吸溜溜的吃的极为畅快。也只好撩起长衫,蹲在地上吃饭,吃了一口,觉得太咸了,旁边的人却吃的赞不绝口,不住口的称赞赵启山家的饭菜舍得放盐,不像谁谁谁家的连盐都舍不得放,吃的是寡淡无味。
赵志云端着一碗咸的发苦的白面条直犯愁,见有个小孩拿着空碗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赶紧叫他端好碗挑给了他半碗,去大灶上加了一勺子面汤,还是觉得有些咸,但好歹能吃了,那小孩却是不怕咸的,唏哩呼噜的已经把拿半碗面条干完了。人虽小饭量却不小,吃完这半碗,又去大锅边等着让人给捞第二碗了。
煮过几锅面条后,肉卤就没有了。赵仓柱去找赵启栓,赵启栓也不敢自作主张,怏怏的过来寻赵启山,赵启山听了却不吭声,只顾着整理着赵东子。赵东子长袍马褂,头戴一顶簇新的毡尼帽,帽子上簪着一朵大红花,胸前十字披红,大红绸子在背后挽了二个绣球,一双黑皮鞋擦的亮晃晃的,这是赵志云执意要给赵东子买的,赵东子开始嫌贵不肯要,在赵志云嚷了几句后才勉强穿上,一穿上就觉得还是皮鞋好,舒适合脚还气派,就再也舍不得脱下来了。
赵启栓问了二遍见赵启山不言语,试探着问道;‘大哥,要不咱们再做一锅面条汤凑合凑合?’
赵东子也觉得老爹一直不说话也不算一回事,;‘启栓叔,咱们做二样饭合适吗?再炒一锅菜吧。’
赵启山瓮声瓮气的说道;‘你没见这帮子人吃饭的样子,一个个就跟饿死鬼投胎似的,咱就是在炒一锅也填不满他们那没底的肚子。还有些没皮没脸的,还带着全家老少都来吃,咱们又不欠他们的,咱家也不是地主老财,真真 是管不起了。再说了,现在再炒一锅菜,中午的菜就不够了,咱村里的人没吃上饭不打紧,要是你岳丈家里来送亲的人饭吃打锅了,咱们可就没脸见亲家了。东子,给你娶亲是你爹我的事,村里人即使说闲话也是说我这个当爹的没赫势,不会说你什么的。不去理会他们。’
赵志云正好进来看赵东子,接口说道;‘老赵,看你这话说的,东子一辈子就办这么一回事,办的扣扣切切的多不好看,再说了,我不是告诉你东子婚事上的一切开支都算我的么,一顿饭也花不了多少钱,你别光想着替我省钱。这个,你是东子他叔?听我的,再去炒一锅菜,中午的菜不够了再去城里买就是了。这么办就给东子办的风风光光的,别让人说闲话。我看那些做饭的婆姨们有的还没吃上饭,总不能叫人家饿着肚子干活吧?’
赵启栓说;‘娘们家的到没什么,咱就怕端着碗来的街坊四邻们扯闲话。’
赵志云笑道;‘谁说闲话也不好呀,去吧,告诉大家,赵东子他家说了,别的没有,肉扫面条管够,管饱。’
赵启栓也觉得腰杆硬了许多,;‘得嘞,就听您的,大家伙听好了,主家说了,肉扫面条管够,管饱。’人群哄的一声,干的更起劲了,没活的也去到处找柴火,这样吃起赵启山家的饭来,多少也理直气壮一些。
赵志云说道;‘东子,你再安排个人赶紧去城里买些肉菜,嗯,赶马车去,快去快回,别耽搁了中午饭。多买上一些,我看着一顿早饭就吃了不少,中午恐怕来吃饭的人会更多一些。多买上一些,咱们有备无患。’
赵东子对赵启山说;‘爹,叫启江大爷家的六生哥和赵铁子去城里买去吧。’
赵启山;‘六生好沾小便宜,手脚不太干净,嗯,叫林子也去。’
赵东子;‘咱们不是说好叫林子压轿的吗,林子去城里了,谁来压轿?’
赵志云好奇的问;‘什么是压轿?’
赵东子;‘东家,咱们这儿娶媳妇,新汉子骑大马,新媳妇坐轿,咱们去岳丈家接新媳妇,按老礼儿说抬着空轿子去不吉利,得找个童男先坐到轿子里压着些的,咱们这儿的规矩是谁压轿对谁好,还能得到一份喜钱。一般都是自家兄弟或侄子来做压轿童子的。咱们本来是叫林子当这个压轿童子的,现在弄的,嗨。’
百度搜索 风云东方 天涯 或 风云东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