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丰沛的死党
关于这群死党,因为他们都是出自于同一个地方,正儿八经的老乡,这伙人是刘邦从开始到后期发展和南征北战的核心力量,是刘邦集团里最为牢靠和坚实的基础力量,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作丰沛集团,以区别于后期的归依集团。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简历。
县衙刀笔吏——萧何。
监狱狱长——曹参。
丧葬鼓吹手——周勃。
杀狗屠夫——樊哙。
赶马车夫——夏侯婴。
……
对于这样一群纯粹泥腿子出身的乡巴佬,职业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借着历史造时势的机会,一个个都登上了风云际会的最高舞台,各自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历史,下面我们来一一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1.萧何
这个人是刘邦开创江山的第一号人物,这个人最后成为刘邦开创的汉王朝的第一功臣,功德无量,不容小觑。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萧何和刘邦更近,都是丰邑老乡。萧何受教育多,文化素养高,心智聪敏,德才出色,加上文辞通顺流利,出任沛县的主吏掾,也就是管理人事和文书的官员。虽然属于吏级官员,职位不高,但也是县城中很有影响力的一号人物。
刘邦还没有做泗水亭长时,多次不法犯事,萧何看在同乡的面上,都替他遮掩过去了。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后,仍然时不时越轨,触法犯事。萧何是主吏掾,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好多事情,又是在县里替他说情搪塞过去。
沛县地方一定有不少豪强和官僚对刘邦很不满,他们或许曾经也匿名写过不少投诉信,检举刘邦的不法行为,甚至状告刘邦是流 氓也说不准。不过这些不利刘邦的公文书,可能都被萧何设法放入抽屉冷藏起来了,刘邦才得以逍遥法外。少年刘邦做游侠,不为乡里所喜,中年刘邦做亭长也依然是好酒好色,为人不齿。在众多沛县吏民人物中,萧何对刘邦是最为另眼相看的,这也正是萧何慧眼识人的真正智慧所在。
2.曹参
曹参,沛县人,是刘邦日后创业的另一个重要班底头子。早年在秦朝沛县做狱掾,就是管理监狱的小头头,是萧何的属下,萧何是曹参上司,也是公务员。他和萧何,一个管白道,一个管黑道,但在当时相当出名,在县里也算号人物,因为以前的公务员不像现在,那时候一个县的公务员没有现在一个县的处级干部多,相当的金贵。曹参和萧何都属于县里的上层人物,在沛县也算是很有威望的。
曹参个性豪迈,但是粗中有细,他和刘邦算是比较投脾气的。能和沛县两位**核心分子都结成朋友,而且都心甘情愿帮刘邦脱罪说清,刘邦为人处世绝对是个天才。
3.周勃
周勃在沛县的地位是比不上萧何、曹参的,周勃也是沛县人,自幼家贫只是个平头百姓,因为没读过什么书,找不到一份有前途的职业。连地儿都没有,只好在家里编薄曲为业。什么叫薄曲?就是竹子或者芦苇编成的养蚕器具。本小利薄,终年赚不了几个小钱。周勃这位同志也有些高雅的爱好,比方说音乐。为了糊口,周勃还得经常外出做些兼职,比如说,谁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他都会屁颠儿屁颠儿地第一个便跑过去。干嘛?给出殡的队伍吹拉弹唱,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凭借自己的音乐特长去人家那里吹吹打打,挣点儿外快了,只是沛县会音乐的人实在不多,所以周勃才有些活儿,属于正宗的民间艺人。只是这种活儿除了管顿饭外没几个钱,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周勃在沛县也是艰难地生活着。
此外,周勃身体也非常棒,能拉强弓,服兵役时在地方上做过弓箭兵,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同志。
从小练武的周勃,个性深沉厚重。不苟言笑,所以朋友很少,大家对他也“敬而远之”。刘邦对周勃的勇猛又不求表现很有好感,一向热情又大方的个性,也使他较容易打破周勃的“人际防线”,使周勃对他也深为感动,成为后期刘邦群体中忠诚度超高的一员骨干。
4.樊哙
樊哙是个好同志,在刘邦的贫贱之交中,樊哙的个性极为鲜明,是刘邦最早的追随者之一。樊哙同志是个买卖人,主营业务是卖狗肉。他狗肉生意怎么样搞不清,但他卖狗肉的事情在后世已经变得人尽皆知。
古时候屠宰这个行当不简单,英雄辈出。他们之中多英雄义士、刺客豪侠,所以有句话叫“英雄每多屠狗辈,侠女从来出风尘”。聂政、专诸、朱亥都是这个行业的,还有传说中的庖丁,杀起牛来游刃有余,估计要杀人也是不用磨快刀的。原因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第一身体好。屠宰业毕竟是跟肉打交道的,营养大概总不会差,所以他们身体素质好。第二功夫好。从业人员每天干的事情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玩刀的频率不是一般的高。要再碰上悟性好的,别说刀法,好哲学都能悟出来,比如庖丁同志。第三有气场。鲜血淋漓的日子过惯了,自然杀伐果敢,行动力强,身上带着一股杀气。第四性格豪爽。他们工作内容就是磨刀、挥刀、下刀,不大和人磨磨唧唧的费工夫,这可能也影响他们做人干事习惯于直来直往,容易形成比较豪爽的性格。北方人一直有句话说,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
樊哙力大无穷、虎背熊腰,是块打架的绝顶好料子。樊哙也是位剑术高手,粗中有细,为人忠诚,沉默寡言,从不为自己的利害着想。虽然出身屠户,但是心胸坦荡、嫉恶如仇、敢作敢当。也许刘邦对他也特别热情,朋友又多,经常帮他拉来不少“狗肉生意”,又从不向他要回扣。在讲义气、重友情方面,樊哙和刘邦的感情最好。
5.夏侯婴
夏侯婴这个人不得不提,对刘邦是真心死心塌地。夏侯婴是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新结识的兄弟伙。夏侯婴也是沛县人,刘邦任泗水亭长时,夏侯婴在沛县马车队里做车夫,经常赶马接送客人,传递文书邮件经过泗水亭。每次他赶车送完客人返回的时候,经过泗水亭,都要停车下马去找刘邦聊会儿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至于聊什么内容搞不清,史书上没有记载,谁知道刘邦这个人精儿跟他聊什么?
夏侯婴后来也挺争气,通过了县吏的任用考试,担任了试用的县吏,跟刘邦的关系就更好了。有一次,刘邦与夏侯婴开玩笑玩游戏,一不小心,刘邦居然把夏侯婴砍伤了,这事儿正好被其他县吏看到,于是趁机密告刘邦故意伤害“公务人员”。
按照秦王朝的法律,身为官吏伤人,不但会被革职,还要严厉追究刑事责任,要被判处重罪。
因此,刘邦为逃避处罚,不承认夏侯婴是他砍伤的。主事的县官下令彻查,惟一的证人便是夏侯婴自己了。但为了保护刘邦,夏侯婴也作证不是受到刘邦的伤害,硬是不吐露是谁伤害了他。只是健康生活过得不耐烦了,纯属自残。
自残是个什么罪?
秦法没有这项规定。
于是这个案子没法定罪。
为了救刘邦,夏侯婴是打算不惜舍命吃苦头了。没想到这事儿没完,中间有人捣鬼,案情反复,被上面深究严查,官府就是抓住刘邦不放。非要夏侯婴承认是受到刘邦伤害不可,夏侯婴嘴严,就是不说。然后被拷问鞭打数百次,挨了几百板子,屁股都打烂了。但是夏侯婴始终咬牙拒不供认,打死也不说。
于是主审官以“知情不报,匿护罪犯”的罪名,把夏侯婴打入大牢,夏侯婴为此入狱将近一年。
由于夏侯婴拒不招拱,没有证据口供,加上萧何曹参从中疏通,夏侯婴最终被释放,刘邦也得以彻底脱罪,保住亭长的位子。
从此以后,二人成为生死之交。
这件事,让人真正感受到刘邦那股让人肯为他卖命牺牲却毫无怨言的领袖魅力,因而更有肯定刘邦的价值,也成为这些人日后拥护刘邦起义的最主要因素了。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庄稼汉子,却有着天生的领袖魅力,实在让人难以了解。
6.任敖
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有深交的另一位兄弟伙是任敖。任敖也是沛县人,年轻时在沛县监狱里当小吏。任敖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后来刘邦弃职亡命,受到官府的追究,妻子被牵连逮捕,在牢里被人欺负,任敖大怒,出手打伤了那个人,保护大哥的夫人少吃苦头。
朋友妻不可欺,任敖绝对是个好兄弟。
7.卢绾
卢绾就更不用说了,青梅竹马,虽然没有什么杰出能力,但是他一直是刘邦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发小。
刘邦似乎是天生的领袖人才,没有身分,没有财富、权势、地位,教育不多,又没有生活压力,三十多岁仍然四处游荡,不愿成家立业,不拘泥世俗眼光,刘邦的个人魁力,最主要的就在这里。但刘邦绝不是没有大志的小混混,他向往信陵君,尊重人才,讲义气,重感情,不自私自利,也不求表现自己。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已扛,相信别人,事事宽容,这种人在变化多端的乱世,的确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领袖人才。
在刘邦早年的交友关系中,可以看出几种不同的类型来。刘邦与张耳、王陵的交往,是从下对上的真心追随,这种交往关系,是小 弟对大哥的仰慕和敬畏。刘邦出仕前与卢绾,出仕后与夏侯婴、任敖间的交往,是从上对下的,在这种关系中,刘邦是团伙的中心,纠结一帮义气相投的小 弟兄。刘邦与萧何、曹参之间,就是另外一种关系,刘邦和萧何、曹参,家庭教育有差距,品味性情也不对路子,二者之间,没有私下的杯酒交欢,即使有事同席共饮,彼此间也是有礼有节。他们之间始终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互相欣赏,互相戒备,也互相协作。他们彼此欣赏对方所有而自己没有的长处,他们彼此对对方的毛病看得清楚,也不以为然,他们之间,都觉得有互补的需要。刘邦和萧何、曹参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对等的士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刘邦早年的这种人际交往关系,深刻的影响了他的一生,因而也影响到汉帝国建立以后的君臣关系。

百度搜索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书生六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生六郎并收藏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