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秦朝时,中国的选官制度不像后来的科举制和当下的应试教育,削尖脑袋拼命读书考试进入仕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秦朝对于庞大的官僚体系,采取的基本上就是三种方式,奖励耕战,人才培养和乡里推荐,其中乡里推荐在汉朝建立后归纳建立了这种推荐制度叫察举制,这套制度影响了五六个世纪后才被科举制所取代。
像刘季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平民,不会打仗,又不想种地。祖上三代没什么靠山,又没有富可敌国的钱财,想要靠出身和拼爹这些条件来引人注意是不可能的了。
那怎么办?
答案只能靠自己了。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一无所有、无所依靠的人,注定要靠自己完成前所未有的事业。
卢绾就是日后刘季的长期跟班儿兼创业伙伴,两个人感情从小就好,而且这段感情持续了几十年,一直走到最后。刘季从小身上就带有领袖气质,处处喜欢当老大,卢绾这家伙也乐得跟着跑腿,忙前忙后,是个绝对合格的跟班儿。每次刘季出来咋呼咋呼的时候,卢绾就专门替刘季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有卢绾这个忠实的小弟在,刘季走到哪儿都很风光。
在沛县的一帮官吏中,有一个人和刘季交往的时间最早,相处最深。刘季不知道这个人日后竟然成就了他的江山,从开始到最后,他无数次追回了奄奄一息、覆亡在即的江山,成为了刘季一生中最关键的人物,有他在,刘季虽然屡败屡战,就是毫发无损,打不死的小强。有了他,刘季就有了不死之身。
这个人就是萧何。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和刘季是同县同乡。刘季和萧何的认识交往,几乎能一直追溯到楚国时的刘姓与萧姓的往来。萧何大概比刘季年纪稍大一点儿,但是萧何和刘季完全不是一路人。萧姓是丰邑的大姓,萧何是丰邑萧姓一族的代表人物,为人谨慎有法,办事干炼,善于行政管理,乡里内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事务,他一五一十都打点得井井有条。入秦以来,萧何作为文吏,文法吏事信手拈来,一路受上级赏识,升任沛县主吏掾,就是县**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县府事务。
经过长时间的和刘季接触,萧何慢慢从刘季那些好酒及色的品性中发现了英雄气,这个家伙不简单,是号人物,得当回事儿。
萧何虽然是看不惯刘季的那些好酒及色的行为,但是他也欣赏刘季敢做敢为,有事能够担当的个性,他能感觉得到,刘季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往下能够仗气使人,三教九流都能吃得开,在身边聚集一帮铁杆哥们儿,往上能够折节低首,追随张耳,拜王陵做大哥,在沛县吏卒当中,也是忽视不得的一方人物。在众多沛县吏民人物中,萧何对刘季是最为另眼相看的。
在沛县里,很多人常常看到这样的奇怪情景,一位县内县令身边的当红人却常常跟在一位身份和地位都与他有天壤之别的地痞流氓后面,而且丝毫不在乎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刘季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谦逊过。
这个场面让许多人下巴掉到地上,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萧何的远见,他知道刘季终非池中物,用今天的话说,他很识时务,比较上道儿。相信也正是这个眼光,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刘季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萧何。
在萧何的帮助和努力下,刘季告别了“无业游民”的身份,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从政职业——泗水亭亭长。
接下来我们正式用刘邦这个响亮的名字作为他的称呼,因为刘季从此走向了仕途,告别了混混生涯,人生新的一页即将开始,这一年刘邦38岁。
我们先对亭长这个职位做个解释。
亭是秦汉时代**的最低下的职务,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差不多每十里设置一个亭。主要职责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亭本来是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同时负责迎来送往路过的官员宾客,传递官府文书的工作。
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使者停留住宿,**邮件的收发传递。亭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还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抓捕盗贼的责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亭是邮政交通站兼派出所。亭一般设亭长一人,是亭的长官,下面再配一个下属,叫做求盗,负责治安。另外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亭舍的卫生管理,叫做亭父。亭长隶属县令管理,属于**里的人,排在最末一级,但是也是国家公务员,吃皇粮的饭碗。
泗水亭在沛县的东边儿,地处县城东郊的要道,刘邦的生地是在丰邑,丰邑在沛县的西边儿,东西两地隔了一百多里路。刘季被任命为泗水亭长以后,就开始一个人离开老家,晃晃悠悠单身赴任去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人在少年时期形成的个性习惯,一生都很难再改变。当亭长以前的刘邦,在乡里当游侠,到处浪荡,结交朋友,讲兄弟儿义气。现在当了官府小吏,**法令严密,有公务在身,四处浪荡是不行了,不过,酒还是要喝的,朋友还是要交的。刘邦做游侠时交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民间的兄弟儿,沛县的大哥王陵,丰邑的跟班卢绾之类。自从做了泗水亭长,大小也算是个官儿,带着武器,开始抓盗,一手拿着逮捕令,一手拿着捆绳,手下还有两三个打手使唤,实在是太威风了。水涨船高,位置决定资源,刘邦的往来圈子,自然地由地痞无赖扩展到沛县**的末端官吏,这些人际关系,又成了他的一大财富,秦末随同刘邦起兵,后来成为汉帝国开国功臣的一大批人物,多数都是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结识的沛县中下级的官吏。
刘氏冠
关于刘邦做亭长,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一顶帽子。
在古代不像今天,不是谁都可以戴帽子的,是有规矩、有讲究的,否则就叫僭越,动不动就要犯法的。
当时在泗水亭里面,除了亭长刘邦外,还有数十名的“亭父”和“求盗”,但他们都是役夫(平民身分),属于编外人员。只有刘邦属于“吏”职(公务员),属于在编人员。对于一向喜欢炫耀的刘邦,肯定得借着这股劲儿好好炫耀一下。
为了在职场显得自己有头有脸,他自己给自己设计了一顶“冠”。当时,“冠”代表着身份和地位,是士人以上者才能戴的,平民只能用“巾”束发。战国时代,有不少“吏”职是由士人担任,所以原则上“吏”是可以戴冠的。于是刘邦决定用竹皮制作类似楚国贵族戴的长冠,并且派人专门跑到制冠手艺一流的薛县去订做。
秦朝的一个亭长,俸禄不会超过三百石,品级低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职务让刘邦异常激动,而且对这份工作他也充满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戴上“亭长冠”的刘邦,仪态潇洒大方,威严庄重,很难看出这只是帝国最低级的一名亭长的装扮,换句话讲,这套行头装得要给他满分。
据说这顶自制冠,刘邦非常喜欢,一生都戴着,伴随着他的后半生,十几年来腥风血雨,艰难险阻,即使日后成了大汉王朝的皇帝,在平常休闲时候仍戴着这种自制冠,后来这个自制冠被命名为“刘氏冠”。
即使拥有了“吏”的身份,勾肩搭背、嬉笑辱骂的近距离交往方式,仍然是刘邦的交友特色。声色犬马的生活对于年轻的刘邦,依然很有诱惑力。不过,这些并没有妨碍刘邦赢得一大批忠实朋友的信任。
由于性情豁达豪爽而且出手大方,刘邦身边的喽罗们渐渐多起来,俨然一副小地头蛇的模样。刘邦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结交了一大批人物,这些人成为他一生扭转乾坤,纵横天下的力量。
实在看不出也想象不出,这片并不出众的地方竟然走出了一个王朝的领导班子,而且汇聚了当时最强大和出色的精英,这些看似平凡的人一手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百度搜索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书生六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生六郎并收藏风云际会秦汉铁血雄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