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贞观十三年秋冬——纵使千难万险唐僧也要西天取经。刘伯钦送唐僧来到两界山,他们发现山下石匣中有一神猴,这才引出孙悟空出世保唐僧的故事。
五行山收悟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所以在此不再叙述了。
下面我们分析这一回的细节。
太白金星留下了简帖。
原文: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简帖这不仅说明他是亲佛派的,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暗示孙悟空的重新出世。
我们知道太白金星是玉帝和佛祖的人,既然他是玉帝和佛祖的人,这张简贴足以证明孙悟空是玉帝佛祖故意放出来的,也就说明孙悟空的出世是有必然性的,这也证明玉帝是支持佛教传经的。
玉帝为什么支持佛教传经?
他是想扶持佛教上位继而帮助自己摆脱道教的束缚。
有人会有疑问,玉帝怎么被道教束缚了?
我认为玉帝加入了道教,他在道教是以弟子身份师从太上老君的,而且有证据表明玉帝最后又加入了佛教。
当然了,玉帝加入佛教并非是真的信佛,他是为了摆脱道教弟子的身份。
关于玉帝信佛会牵扯以后的章节,所以在此就不细说了,等到了相关章节我们在详谈。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的推测,也许道教根本没想过傀儡玉帝,可能是玉帝神经过敏小题大做了,不管道教是什么想法,但玉帝支持佛教的态度是明确的。
西天路上玉帝扶持佛教的事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
帖子说唐僧不久会得到神徒,这个神徒当然就是孙悟空。由此可见孙悟空的重新出世是必然的。
唐僧收孙悟空为徒是玉帝早已决定的事,并非是观音菩萨私自的安排。佛祖用五行山将孙悟空压在南赡部州与犀牛贺州之间,其本意就是为唐僧取经做的准备。
我们来看一下佛祖是怎么收压孙悟空的?
原文: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书中说,佛祖翻掌将孙悟空推出西天门轻轻的压住。
佛祖为什么不将孙悟空从南天门推出,又为什么轻轻的把孙悟空压住?
原因就是西天门离西牛贺州最近。
佛教的地盘在西牛贺州,如来将五行山落在两洲之间就是为了佛教东土传经,是为了唐僧从南赡部洲一出来就收孙悟空为徒。
……
我们看一下关押孙悟空和保护唐僧的神袛有什么共同点?
安天大会原文: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如来佛祖镇压孙悟空后还招了一尊土地神,还会同五方揭谛一同看守。
大家记住这“五方揭谛”一会我们还会提起。
小白龙时原文:
《正难息怒,只听得空中有人言语,叫道:“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祗,特来暗中保取经者。”那长老闻言,慌忙礼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众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保护唐僧的阴神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
莲花洞原文:
《玉帝道:“这泼猴头,出言无状,前者观音来说,放了他保护唐僧,朕这里又差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轮流护持,如今又借天装,天可装乎?”》
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是佛教派的人,五方揭谛、四值功曹都是玉帝的人。
大闹天宫时原文:
《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回奏道:“搅乱天宫者,乃齐天大圣也。”又将前事尽诉一番。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从原文看,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是天庭的兵将。
现在玉帝的人竟然和佛教的人一同保护唐僧取经,由此可见唐僧取经应该是玉帝和佛祖一同策划的。
……
大闹天宫之前佛教的传经计划就应该有了,而且这个计划还是玉帝和佛祖一同布置的。所以说孙悟空不仅是大闹天宫的主角,他也是西天取经的主角,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根本使命就是确保西天取经顺利完成。
这是玉帝和佛祖下的一盘大棋,一盘上千年的大棋。
如此大的布局真是古今未见!
那问题来了?
玉帝为什么非要孙悟空保护唐僧?
我认为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根本就到不了灵山。
有人可能反对我的说法,大家认为孙悟空能力一般,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西天路上他的表现很一般,有事没事还要请人帮忙。
据我所知孙悟空的能力是很恐怖的,他在取经路上的表现其实是另有原因。
玉帝非要他参加取经团队,看中他本领强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更看中的是孙悟空的性格,因为在唐僧取经这件事,玉帝只能震慑有头有脸的神仙,但对一些暗势力就无能为力了。
佛祖开兰盆会拉拢了一些神仙,但对野势力妖精也是无能为力,孙悟空恰恰是那些野势力暗势力的克星。
那些妖精谁也不敢得罪这个猴青,当他们知晓了孙悟空对唐僧的情义,就会更害怕这个有情有义的狠人,谁敢把唐僧害死了孙悟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上天入地也得打他个魂飞魄散。
我们看一下孙悟空出世的情节。
原文:
《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与伯钦唱个大喏道:“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谢毕,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
孙悟空跳出牢笼对唐僧拜了四拜,其意是唐僧的大恩他必报答。要知道他见玉帝也只是唱个大喏,如今却拜了四拜,可见他对唐僧的感激之情。
他的一句“我师父”说的多么自然。
玉帝和佛祖将孙悟空送给唐僧做徒弟当真是英明之极,这两个‘阴险’的家伙把人心算进骨子里了。
……
我们接着说唐僧取经。
唐僧得到孙悟空后又遇到老虎,但这一次遭遇老虎根本算不上劫难,因为孙悟空打虎和刘伯钦不同,他根本没费什么劲,不仅一棒子打死老虎还剥了虎皮做衣服。
接着师徒又遭遇了劫匪,而孙悟空的表现倒有些不尽人意,六个山贼一出来被他一棍一个全打死了。
原文: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孙悟空觉得打死几个毛贼根本不算事,还笑嘻嘻的和唐僧显呗呢,没想到唐僧一见打死了人当时就是一顿小磨叨,把孙悟空气得一个跟头翻没影了。
这件事孙悟空的确做的不对,师父磨叨几句不应该撂挑子,他一出来就拜了四拜发誓要保唐僧到西天,如今半途而废算是怎么回事?
这事唐僧也是有责任的,他把寺院整人那一套拿出来用教训的口气对付孙悟空。
孙悟空是什么人?
一个见了玉帝都不跪的主怎么可能吃他这一套。
大家看一下东海龙王的状纸就能了解孙悟空的性格。
原文:
《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鼍。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他仍弄武艺,显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无敌,甚为难制。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
孙悟空是个抢了宝贝还嫌人家啰嗦的人,这个心高气傲的猴子怎么可能受那唐僧的训斥。
孙悟空出走这一段表面上写他的不仁义,其实是借着写他出走侧面描写唐僧的为人。
大家可以用唐僧训孙悟空的话学给身边的人,看看有没有人抽你?
原文:
《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本人并非袒护孙悟空,他当然是有缺点,但英雄的成长需要时间,此时孙悟空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
西天取经不止是玉帝佛祖设的局,还是孙悟空人性升华的道路,是他由妖到人再到佛的蜕变之路。
我们的英雄幸好醒悟的早,他知错就改又主动回来了,这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孙悟空回花果山时路过东海,他在东海龙宫受到龙王的点拨才回到了唐僧身边。
孙悟空为什么不先回花果山呢?
因为孙悟空以为花果山早没人了,花果山的猴子早被人铲除干净了,一座空荡荡的花果山早回晚回都是一样,所以路过东海先到老邻居那坐坐也符合常理。
……
孙悟空一回来就被唐僧欺骗戴上了紧箍圈,这一段将唐僧的嘴脸描写得相当丑恶。
唐僧这一顿小谎撒的是相当溜,为了骗孙悟空戴紧箍谎话说的眼睛都不眨。
原文:
《行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间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
唐僧出长安时在唐王的淫威下破了酒戒,如今又是主动说谎骗人,看得出来他的脑筋并不死板,他是个审时度势不拘小节的人。
唐僧对待人是有双重标准,用后文他叫训八戒的话说,人有三六九等如何不分个贵贱。
......
从唐僧一出长安到孙悟空戴上紧箍都是别人设好的局。
孙悟空气走后唐僧马上遇到了观音菩萨。
她来的还真快。
当孙悟空从东海飞回来还差点和观音菩萨撞机。
这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
种种迹象表明,从唐僧长安出发到收孙悟空为徒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都在天上盯着呢。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没回来,肯定会出现观音菩萨去花果山归劝孙悟空的情节。
孙悟空主动回到了唐僧的身边,可结果却被紧箍咒套牢了。
这样的结果是他不能接受的,这也给他火烧观音院留下了伏笔。
……
六个劫匪的名字也透着蹊跷。
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做欲、本身忧。
这是人的名字吗?
这不是人的七情六欲吗?
后文孙悟空曾解释过六毛贼的含义。
孙悟空说打死的六贼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祛褪六贼。
六个毛贼名字暗合六欲。
六贼被孙悟空打死意味着要他斩断七情、灭绝六欲,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取经。同时这六贼的解释也适用于唐僧。
事实证明我们的英雄真没让人失望,从此他尽心尽力的守护着唐僧,一直到登上灵山功德圆满,如果没有猪八戒和沙僧的挑拨,唐僧和孙悟空肯定是一对有恩有义的师徒。
预知下回如何?
请看下章《悟空斗白龙》
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