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贞观十三年冬——唐僧二人继续西天取经,这一天他们路过鹰愁涧,涧中窜出一条白龙将白马叼走了,孙悟空找小白龙打斗,小白龙战败避战不出,最后观音菩萨收服了小白龙,唐僧骑上白龙马继续西天取经。
这一回的内容不多但透露的信息却不少,首先我们看到了唐僧的另一面。
小白龙出现时唐僧是万分惊恐,一个凡人遇到龙兽表现恐惧是正常的,但他之后的表现却使人哭笑不得。
原文: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唐僧一边哭一边磨叨没有白马,孙悟空想去找小白龙要回白马,可唐僧又怕妖龙窜出来吃自己,所以他不让孙悟空离开,这下把孙悟空气的暴跳如雷。
诸神们出现,孙悟空腾出手找小白龙要白马,可当孙悟空两手空空回来时,唐僧马上对他是一顿抢白。
原文:
《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来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见个上下!”》
唐僧又哭又闹又磨叨,孙悟空气不过说他太脓包,可等孙悟空两手空空回来时,他马上抓住机会语言反击。
我们发现,唐僧胆子虽然小但他心气高,而且还能言善辩,是个嘴巴不饶人无理也能搅三分主。
唐僧并非不信孙悟空有伏龙的本领,出言抢白挤兑是想打击一下孙悟空的傲气。
贬低别人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唐僧可以说是深通此道。他就是想告诉孙悟空,徒弟应该有徒弟的样子,别有事没事诋毁师父的光辉形象。
唐僧的意思是,你不是很能吗,那咋连个白马也抢不回来?以后别太把自己太当回事了,还说我脓包,你比我强不了多少。
......
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并不和谐。
我认为二人的性格是有矛盾点的。
唐僧的性格是心高气傲还得理不让人,而孙悟空的性格是简单、直率、不服输、而且还吃软不吃硬。
这两种性格碰撞在一起注定是要分个高下。
唐僧从小就在寺院中摸爬滚打,见惯了人性的尔虞我诈。
对他来说,人是分高低贵贱的,做为徒弟就得尊敬顺从师父。
刚开始唐僧很可能会迁就孙悟空,因为他还不太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等时间长了,摸透了孙悟空的脾气,他肯定会想办法取得团队主导权。
……
这一回透露了唐僧身边有诸神保护的信息。诸神多达三四十位,他们隐在暗处轮班守护着唐僧。
为了便于理解以后我将这些神仙称为隐神。
书中是怎样介绍这些隐神的?
原文:
《只听得空中有人言语,叫道:“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祗,特来暗中保取经者。”那长老闻言,慌忙礼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众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行者道:“今日先从谁起?”众揭谛道:“丁甲、功曹、伽蓝轮次。我五方揭谛,惟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
文中说隐神是观音菩萨派来的,可后文写隐神是观音菩萨跟玉帝借来的,而且有些隐神还称玉帝为主公。
显然这些阴神是玉帝的人。
黄眉怪原文:
《揭谛闻言,即着六丁神保护着唐僧,六甲神看守着金铙,众伽蓝前后照察,他却纵起祥光,须臾间闯入南天门里,不待宣召,直上灵霄宝殿之下,见玉帝俯伏启奏道:“主公,臣乃五方揭谛使。今有齐天大圣保唐僧取经,路遇一山,名小雷音寺。唐僧错认灵山进拜,原来是妖魔假设,困陷他师徒,将大圣合在一副金铙之内,进退无门,看看至死,特来启奏。》
金头揭谛直接闯入南天门,没用宣召直接来到凌霄宝殿启奏,而且他口称玉帝为主公。
这段描写足以证明隐神是玉帝派去的心腹。
有读者会问,即便这些隐神是玉帝派来的,那又能证明什么呢?
至少能证明三点。
(1)玉帝是支持佛教传经的。
(2)玉帝参与了佛教的传经。
(3)玉帝想随时了解取经的动向,他派心腹保护唐僧有暗中监督取经团队的意图。
……
唐僧有了隐神的保护,孙悟空可以大胆的出手了,可小白龙被打怕了,躲在水底下死活不出来,无奈之下孙悟空念出“唵”字咒语。
原文:
《他两个又在那山崖下苦斗。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幌,变作一条水蛇儿,钻入草科中去了。猴王拿着棍,赶上前来,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窍烟生,念了一声唵字咒语,即唤出当坊土地、本处山神,一齐来跪下道:“山神土地来见。”行者道:“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这个“唵”字咒语大家是否有些眼熟呢?
这个字和五行山六字压贴的头个字是一样的。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使用这个咒语,他为什么以前不念唵字诀呢?
因为唵字决是佛教的咒语,它只在佛教的地盘使才管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不是在天宫就是在东胜神州。一是他没空念咒语,二是他即便念咒语也不好使。
唵字诀咒语也是孙悟空师承佛教的证据。
……
土地将小白龙的来历说出,金头揭帝去请来了观音菩萨。
孙悟空一见菩萨面就埋怨她不厚道,说菩萨放任恶龙在此祸害人,而观音菩萨轻描淡写的反驳了孙悟空。
原文:
(1)《行者闻得,急纵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2)《菩萨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行者道:“这桩事,作做是我的魔头罢,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龙,送在此处成精,教他吃了我师父的马匹?此又是纵放歹人为恶,太不善也!”菩萨道:“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菩萨义正言辞的驳斥了孙悟空,几句话将他说的哑口无言。
我们发现,孙悟空面对观音菩萨时从言语上从来没占过便宜。
佛教人做事向来滴水不漏,言词语义更是无懈可击,他们与人辩论时更是针锋相对。孙悟空虽然伶牙俐齿但和佛教人比起来相差甚远,别说观音菩萨了就连唐僧他都说不过。
孙悟空本想在口头上占点便宜,没想又被观音菩萨驳斥的灰头土脸,一顿口舌之争又被人家占了上风。
说到底,孙悟空还是对紧箍圈的事耿耿于怀。
原文:
《”行者道:“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什么紧箍儿咒,着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
……
观音菩萨唤出小白龙,交代一番就把小白龙变成了白马,当她准备离开时却被孙悟空拦住了,观音菩萨询问缘由,孙悟空说取经太难了不想去了。
一番话连说了四次“不去了”。
原文:
《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孙悟空撒泼胡闹,观音菩萨却是好言相劝,她摘了三枚杨柳叶变成救命毫毛送给孙悟空,并答应遇到劫难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孙悟空听了许多好言好语,又逼着观音菩萨许下了诺言,这才拜谢牵回白马继续西天取经。
那问题来了,孙悟空和观音菩萨胡搅蛮缠目的是什么?难道真为了那三根救命毫毛?
我认为孙悟空明白了取经对佛教的意义,他也知道了自己在团队中无可替代的位置,所以才借着撒泼难为一下观音菩萨。
语言的交锋,孙悟空不仅一点便宜没占还被人家损了一顿,这让他很是不舒服,说四次不去了就是借着撒泼逼着观音菩萨低头服软。
观音菩萨早摸透了他的小心思,知道他只是想要个脸面,所以才又说好话又许诺言,最后还送了三根救命毫毛。
原文:
《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行者闻了这许多好言,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
……
这一回不只是收白龙马,也是为下回火烧观音寺做了铺垫。
得了菩萨的好处,表面上他也对菩萨服气了,可骨子里还是埋怨菩萨的欺骗。
孙悟空是个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报的人,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报复观音菩萨。
果然,当走到观音行院时就遇到报复的时机,他趁火扇风将观音寺烧的干干净净,深深的出了一口恶气。
……
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小白龙就将孙悟空折磨的动也不敢动走也不敢走,死守着唐僧居然到了进退两难的囧境。
这情节并非指孙悟空的无能,而是想表达他缺少帮手,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描写孙悟空进退两难也是为收猪八戒和沙僧做的准备。
唐僧骑上白龙马继续西行,这一天他们走进一座观音行院。
唐僧师徒又会有怎样的经历?
预知后事如何?
请看下回《火烧观音院》
百度搜索 西游迷雾 天涯 或 西游迷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