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安定了下来。
建炎年间,王伦主动祈请出使金国,先后两次宋金和议的达成,王伦居间调停,也是功
不可没。当然,他调停宋金和议是真的希望和议能够达成,这种行为和秦桧的卖主求荣,为
了一己身安而不管国家百姓的死活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第二次和议达成之后,当
时王伦还在金国,金人想留住他,并授予他一个很大的官职——平滦三路都转运使,主管地
方财政,负责将地方财政收入上交中央。按说这种差事,在把地方的钱往中央转运的时候,
往自己家里转运一点也没有人知道,绝对是一个肥缺。金人这样就是想让王伦留下来,给他
这个官职,等于是在答谢他。当时南宋的主战派,主张砍秦桧、王伦之头,挑上竹竿示众,
以谢天下。金人劝王伦说,宋朝人都骂你是汉奸,你就别回去了,给你这么好的差事,就留
下吧。王伦断然拒绝:“奉命而来,非降也”。我来这里是为了两国谈判,不是投降金国来
的,达成和议了我就要回国,更不会在你这里做什么转运官。金主非常生气,说王伦不识抬
举,就命人杀了王伦。公元 1144 年,王伦被绞死,时年 61 岁,宋朝赐给他的谥号是憨节。
王伦临刑之前,跟执刑的金兵说,给我点时间,我要办自己的事。他整了整自己身上的
宋朝衣冠,面朝南方下跪哭拜,“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臣今将命被留,
欲污以伪职,臣敢受一死以辱命!”意思是说,我的祖先王文正公,以自己的直道辅佐两朝
天子,我现在被留在金国,他们要授予我伪职,我绝不给祖宗丢脸,只有一死报答皇恩在王
伦眼中,金国给的官就是伪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他也是忠肝义胆,完全不像有的评书演
义所说的那样。
绍兴和议达成以后,高宗皇帝和秦桧这对昏君奸相,开始在江南过起了苟且偷安的小日
子,可谓“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宋高宗前半生颠沛流离,从十九岁即位就受尽磨难。四处逃亡,不到三十五岁,头发就
全白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都说他是个十足的昏君。事实上,宋高宗的
人性也是很复杂的。
宋高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节俭君主。节俭到什么程度呢?他在杭州城的凤凰山麓修建
的皇宫,一共只有十来间像样的大殿。要知道,北京紫禁城的房子号称有九千九百九间半,
实际上也有七千多间。而且,宋高宗皇宫的十来间大殿是一殿多用的。比如,朝廷要举行大
典,“金銮殿”就要换牌子,明堂大礼,正朔朝会,皇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换成“大庆殿”;
如果是要发布任命,就换成“文德殿”;赶上圣节上寿,皇上或者太后娘娘过生日,又换成
“紫宸殿”;到了科举殿试,进士唱名的时候,再换成“集英殿”。就这样不断换牌子,一
殿多用,足见这个皇宫有多简陋。
关于高宗皇帝的这个简陋宫殿,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凤凰山麓植被很丰富,林木茂
盛,所以乌鸦特别多。成千上万的乌鸦,整天哇哇乱叫,高宗皇帝的办公和休息都受到了严
重的影响。有时候高宗跟文武百官讨论朝政。都得大声嚷,否则根本听不见。晚上乌鸦乱叫,
424
高宗也睡不好觉。大臣们一看,这太不像话了,百官上朝音盖不过乌鸦,皇上还被乌鸦吵得
没法休息,于是就找禁军士兵里射箭射得准的,拿弹弓来打那些乌鸦。这些禁军士兵累得都
快散架了,总算把乌鸦打退了十五里,取得大捷了吗?可是没过两天,乌鸦又班师回来了。
禁军士兵苦恼不堪,这玩意怎么对付啊?高宗皇帝微微一笑,说算了,你们也别折腾了,没
乌鸦的叫声,朕还睡不着了。
我们看,高宗皇帝的前十九年,一直跟着徽宗在繁华的东京城里过着精致奢侈的生活,
现在来到凤凰山这个地方,整天听着乌鸦叫,住着只有这么十来间房子的宫殿,还觉得奢侈
得不得了,这一点其实是难能可贵的。
更有意思的是,高宗皇帝厉行节俭,已经到了抠门儿的程度。按照惯例,每到过年过节,
祭祀庆典的时候,皇帝要对大臣有所赏赐,可是当时南宋国用大窘,朝廷没钱,再者就是高
宗从内心来说也不想赏赐,怎么办呢?高宗就给大臣开白条。他拿白纸写上要赏赐给大臣的
东西,盖上玉玺,往下一发,文武百官接到白条一看,顿时哭笑不得。高宗皇帝给大臣们赏
的什么呢?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裤一只。大臣心想,皇上给我半匹马,
半领公服,也不知道是左右裁开还是上下裁开,腰带也给半条,汗衫也给一半,裤子只给一
条腿。古人说的裤是套裤,只有裤腿,中间是没裆的,有点像现在女士穿的长统袜,是成对
的。高宗赏赐大臣为什么都只给一半东西呢?皇帝的意思是,另一半下次再赏。下一次,皇
帝又是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裤一只,这下倒是凑成一对了。可是,大
臣们又傻眼了,因为皇上只说赏赐,却没写明上哪儿去领这些东西,实际上,高宗皇帝就是
不想赏赐,想节省而已,所以大臣们说他大刻薄了。
高宗皇帝对大臣们抠门儿,对自己也一样。宋金和议达成以后,他与大臣们讨论扩建宫
殿的事。负责这件事的大臣就向他呈报,说打算盖三百间房子。高宗皇帝看了,大笔一勾,
就减去了三分之二。他说,当年漂泊海上的时候,没房子都活得有滋有味,现在国用都不足,
何必要那么多房子,有几间遮雨就可以了。不仅如此,高宗皇帝对自己的饮食也有严格限制,
他说自己只爱吃青菜、豆腐、山珍海味咽不下去,后来御宴上席都上素菜。我们知道,古代
把当官的叫肉食者,老百姓叫蔬食者,现在连皇帝都不吃肉了,这是很少见的。高宗皇帝这
是带头吃素,以节省国用。
我们从宋高宗的这些举动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完全昏庸无能。按说他勤俭持政,有励精
图治之心,是应当成为一代英主的。至少,他也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也算是中兴之主。
可是,史学家对宋高宗的评价,却还不如他昏庸的爹,高宗皇帝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肯定会
为自己鸣不平。
高宗皇帝那么抠门儿,赏赐起来秦桧却是不遗余力,不但金银绢帛无数,还亲自为秦桧
的住处题写匾额,秦桧家里每有婚丧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来捧场。秦桧之所以能够控制
宋高宗,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非常注意运用手段打击政敌,提拔亲信党羽。
425
秦桧打击政敌,手段狠毒,岳飞就是一个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战派的大臣都是他眼里
的大敌,其中有三个人最遭秦桧记恨,也被他整得最惨。第一个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赵
鼎。赵鼎在朝中颇有声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桧能够被提拔起来,恰恰是赵鼎之功。
秦桧被赵鼎提拔起来之后,却开始排挤赵鼎,把赵鼎贬去做知州,一开始,赵鼎被贬到了绍
兴,后来又被贬到泉州,秦桧还不放心,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广东潮州。我现在一
听,会想到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但那个时候,潮州可不像今天这样,当年那里是
专门流放犯人的。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贬谪,还要写拜表感谢皇帝
隆恩。赵鼎被贬到潮州后,就写拜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
不移”。意思是,我这一去是回不来了,我头发都白了,还把我贬到这个蛮荒烟瘴之地,所
以肯定是回不来了,但是我丹心为国,九死不移。
秦桧一看赵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强犹昔,都把你贬到那儿去了,你还跟我狂,既然
你不怕死,那我就让你死。于是,秦桧命令潮州地方官员,对赵鼎严加管束,每天快马进京,
把赵鼎的一举一动报告给朝廷。这样一来,赵鼎的日子过得也实在没劲了,他知道秦桧欲致
他于死地,他不死,会连累全家。于是,赵鼎就上吊自杀了。
第二个遭秦桧记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属于主战派,也做过宰相。李光被贬官后,也
是先在绍兴做知府。绍兴和议将成的时候,绍兴的百姓游行,抗议朝廷签署卖国条约。秦桧
就诬陷李光,说李光煽动百姓游行,动摇国本。这样一来,李光百口莫辩,又被贬到了琼州,
就是今天的海南岛,李光在海南岛没事可做,就写写笔记,记录自己为官几十年来的宦海见
闻,想把这些文字传给后代子孙。中国古代称圣贤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李光想,我
现在没有立功的机会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传给子孙,这样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没想到
李光的笔记被秦桧拿到了,秦桧上表说李光私修野史,诽谤当今。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
受到株连,不但李光被迫害致死,连他的儿子也因此入狱,最后惨死狱中。
秦桧重点迫害的第三个人,是胡铨。胡铨坚决反对与金议和,当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桧
和王伦的脑袋砍下来,挑在竹竿上游街,然后把金国的使臣扣下,激励三军将士讨伐金国。
胡铨曾经说过:“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焉?”就是说,如果你们要是跟金
国议和,我宁可跳东海去死,也不愿意在小朝廷存活。他这话一出,高宗皇帝龙颜大怒,本
来是想把胡铨杀掉的,但是宋朝的祖宗家法规定不杀文人,所以高宗皇帝就把胡铨贬到了广
东,让他去看仓库大门。结果,秦桧的妻舅有一次到广东视察,翻看犯人的名单,看到有胡
铨的名字,就说了一句,胡铨怎么还不过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
还能留在广东,应该让他过海。就这么一句话,胡铨就被贬到了海南,幸亏胡铨当时还算年
轻命大,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从这三个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秦桧及其党羽清楚政敌的手段是非常残酷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秦桧除了大肆迫害异己,还大力提拔亲信,他的子孙秦埙,
426
十岁就是三品官了,平时不学无术,无心向学,这样的人怎么指望他通过科举考试呢?但秦
桧就是有办法。这一年,秦埙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秦桧想怎么才能让我孙子的卷子被考官看
中呢?后来,秦桧想出了一招,他命人去把阅卷官请到家里来。太师有请,谁敢不去?阅卷
官赶紧颠颠地跑来了,可是秦桧家的下人却说太师有事,请他先到太师书房坐坐。阅卷官就
到秦桧家的书房等,结果左等右等都不见太师来。阅卷官百无聊赖,就四处看看,心想,这
太师的书房怎么连本书都没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来看。一个时辰过去了,
未见太师召见,两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未见太师召见。最后,阅卷官把太师桌上的那篇文章
都倒背如流了,太师府的下人才来说太师没空接见,让他改天再来。阅卷官讷讷而退,心想
这一趟也不白来,还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举考试的卷子收上来,阅卷官一看,呈到面前的
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师府背过的那篇。阅卷官开始琢磨了,这文章是谁写的?挑开一看,
是秦埙。阅卷官马上明白了:太师叫我去读这篇文章,原来是这个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师
的一片苦心,于是,就给秦埙判了个第一名。
不显山不露水,就把事情办妥了,秦桧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亏此时高宗皇帝对秦桧这
种张扬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后,到了御笔钦点状元的时候,高宗皇帝一看,秦
桧的子孙秦埙排第一,马上就知道是秦桧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埙的文章,根他爸爸秦熺的
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写的,所以高宗皇帝朱笔一挥,把秦埙弄了个第三。即使是第
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埙这种胸无点墨的纨绔之弟,居然也做了探花。
秦桧控制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就是把皇帝身边的人全部都给收买了。中国古代的皇帝
其实也挺可怜的,中国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没有去过。那么,皇帝靠什么了解天下大事呢?
就是靠不断的学习。皇帝每天处理完公务,就要上课,由经筵日讲官给皇帝讲课。于是,秦
桧就让自己的党羽给皇帝做经筵日讲官,这些人不但经常会再高宗皇帝面前替秦桧说好话,
而且一旦秦桧想整谁,就让经筵日讲官在皇帝面前诋毁这个人,先给皇帝一个坏印象,然后
再把弹劾这个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准奏,这个人就完了。
另外,秦桧还特别注重跟宫里人来往。高宗的元配邢氏死在北国,消息一传回来,秦桧
就力主立吴氏为皇后。这个吴氏曾经搭弓射箭,射死几个乱军,掩护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
人。吴氏做了皇后自然对秦桧非常感激,还跟秦桧做了亲家,吴皇后非常长寿,她本身比高
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岁,历经了高宗之后的好几朝。后来,秦桧这个人祸国殃民的
权奸倒了之后,居然满门无事,就是因为有吴皇后的大力保全。
再有一点,秦桧还拼命拉拢高宗皇帝的医官。我们知道,高宗皇帝由于早年受到惊吓,
丧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没有皇储。高宗为这件事一直很着急,暗暗地遍访名医。后来,高宗
皇帝封一个叫王继先的医生做了医官,专门负责治他的隐疾。于是,秦桧就费尽心机地去巴
结王继先。秦桧的夫人也姓王,《岳飞传》里说,秦桧的夫人王氏极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
死了岳飞。秦桧让王氏认王继先为义兄,这样一来,秦桧跟王继先之间就成了郎舅关系。我
427
们想,高宗皇帝连这样的隐疾都交给王继先治,可见对王继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继先整天在
皇帝面前说秦桧的好话,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桧吗?高宗皇帝曾说:“王继先是朕之司命,
秦桧是国之司命”,他对秦桧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所以,秦桧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把
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代,就是秦桧当权的时代。秦桧重用的全是自己亲信党羽,凡是跟
他意见相左的人,全都被他排挤掉了史书上记载:“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意
思是凡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只要跟秦桧政见不合,全都被贬到远方了。有一次,他的走狗罗
汝揖跟秦桧聊天,无意中说了一句,反对议和的人,除了张玠之外,其他的都被处理掉了。
罗汝揖本来是想表功的,没想到秦桧一听,脸色就变了,说罗汝揖你会不会办事,既然除了
张玠都处理掉了,为什么不处理张玠?就这么一句话,张玠就被贬谪远方了。史书上说:“秦
太师当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秦桧铲除异已手段狠毒,
提拔起亲信来却是不遗余力。他的家人乡党,只要五官不缺一样,智商勉强能算正常的,全
都能够做大官,秦桧就喜欢用这些顽钝无耻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会跟他的意见相左。
秦桧的养子秦熺,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中了进士。一般人中了进士,都是先从县官,
也就是七品官干起,然后一步步往上升,过个十几二十年,才修成正果。而秦桧的公子中了
进士,六年就做到了枢密使。这下好了,老爹是宰相,儿子是枢密使。文武两班被他爷俩全
占了,老爹抓全国的行政,儿子管全国的军事。上朝的时候,大臣里领头的第一个是老爹,
第二个就是儿子。
秦桧一门党羽,用尽手段把持朝政,把南宋朝廷搅得暗无天日。我们从一件事上,就能
看出来秦桧专政的时期,黑暗到什么程度。有一次,秦桧的孙女,当时被封为崇国夫人,丢
了一只狮子猫。这下可了不得了,临安府画影图形,到处张贴海捕文书,出动所以的捕快,
上街给秦桧的孙女找猫。后来,秦桧嫌衙役捕快不够,又命令御前司兵士,也就是皇宫站岗
的兵士,都出去满大街找猫秦桧给临安府的官员下令,限期几天破案,否则临安府所有治安
机构的官员都别干了。临安府的官员赶紧命令兵士衙役们,挨家挨户搜查,只要见到狮子猫,
不管是不是崇国夫人那只,全都抱回来,一只一只地抱给崇国夫人过目。可是临安城的狮子
猫基本上都被逮光了,就是没有崇国夫人的那只。崇国夫人不干了,说你们这不是糊弄我吗?
一点办事能力都没有,怎么当的官?最后,临安府的长官实在没办法,只好跪在秦桧的孙女
面前,苦苦哀告,崇国夫人这才恨恨作罢。我们看,就因为秦桧孙女的一只猫,竟把整个临
安城弄得鸡飞狗跳,足见秦桧当时权力熏天。
实际上,高宗皇帝这样宠信秦桧,也是被迫的。宋高宗知道,由于绍兴和议的达成以及
岳飞之死,老百姓都骂他是昏君,所以他需要找一个人来替他挡这个雷,所以他找到了秦桧。
百官骂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让秦桧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让秦桧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给秦
桧足够的权力。
428
中国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权和相权之争,始终是君进相退,是君权越来越尊,相劝越来
越卑。而到了南宋,却出现了很大的反弹。高宗皇帝为了不挨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索
性不管实事,自己放弃了一部分权力让秦桧掌握大权,去处理朝中大事。这样一来,高宗皇
帝就给后世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南宋后来的很多君主都受制于权臣,南宋的权臣奸相,秦
桧是第一个,后边的一个比一个奸。
宋高宗其实对秦桧早有防备,他每次接见秦桧时,身上都带着匕首以防秦桧加害。当时,
秦桧每次出门,都有五十名手持长戟的卫士跟随。秦桧这样做,是害怕有人杀他。曾经有一
个叫施全的殿前司侍卫要谋刺秦桧,但没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桧问施全:“你一个小小的
士兵,为什么要杀我?”施全说:“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却要议和,所以我要宰了你!”
秦桧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从此,只要出门就带卫士,连进宫面圣都一样。这么一来,高宗皇
帝心里就很紧张,心想,我现在被你控制了,你万一想害我怎么办?所以,他在身上藏把匕
首,防备着秦桧。也就是说,高宗皇帝宠信秦桧,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并不是自己愿意的。
当年,他把秦桧的孙子秦埙,由状元贬成探花,就是向秦桧表明心态,让秦桧不要这么为所
欲为。
秦桧专权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对他心怀不满,但又奈何不了他,因为绍兴和议里有规定,
宋朝不能随便换宰相,否则就算毁约,金国就要攻打南宋。如今,秦桧病重,高宗皇帝前去
探望,表面上一脸沉痛,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心想终于盼到秦桧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师
府,秦桧的党羽们就向高宗皇帝建议,说为了保证秦太师的路线能够执行下去,应该让太师
的儿子秦熺继任宰相之位。高宗听了,不动声色,进来看了一眼秦桧,秦桧这时已经有进的
气没出的气了,看起来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里非常高兴,转身就出来了。皇帝一出来,
秦熺上前拦住他就问,如果秦太师归天,下一任宰相是谁?秦熺是希望高宗皇帝当时就拍板
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没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话,“此事
卿不得与闻”,然后转身就走了。
当天晚上,宫里就传出了圣旨:秦桧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少师,致仕。这道圣
旨的意思,就是给秦桧父子一个很高的头衔,然后让他们退休。接到诏书,秦桧当晚就咽气
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头痛哭。当然,高宗朝对秦桧还算是不错的,到了孝
宗执政的时候,秦桧的所有封衔一概取消,谥号改成了“谬丑”。秦桧这样一个误国权奸,
最终总算是没落得好下场。
秦桧当宰相的十几年里,干的祸国殃民的事不计其数,他蛮横专权,排除异己,挟虏以
自重,残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岳飞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千古骂名。从明朝至今,秦桧、王
氏、张俊和万俟卨四个人的铁像,就一直跪在岳王的坟前。后人有诗说:“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幸铸佞臣”。
宋金第二次和议达成之后,两国维持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甚至在力主议和的奸相
429
秦桧死后多年,两国还一直相安无事。但是,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弑杀了金熙宗,自己做了
皇帝。完颜亮登基之后,不顾群臣和皇亲的反对,亲率六十万大军再次南下攻宋。自从绍兴
和议之后,宋金久无战事,所以南宋毫无战争准备。而且,曾经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岳飞,已
经被杀害,能征善战的大将军韩世忠也已闭门谢客,不问军政。面对满朝文武,高宗皇帝竟
然无将可点。在几乎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金军顺利打到了长江边上,而江对岸的宋军,只有
一万多残兵败将。
完颜亮踌躇满志地正准备要扫平南宋,一统天下,突然接到了金国皇帝发布的诏书,声
称要讨伐逆贼完颜亮。完颜亮不就是金国皇帝吗?怎么又来了一个金国皇帝呢?这个金国皇
帝,就是金国的第五代皇帝,在北方民族政权历史上,被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
完颜雍也是太祖皇帝的孙子,完颜亮上台的时候,他正在西京(今山西大同)做留守,
不在朝中,所以侥幸未死。当时,完颜雍的夫人就跟他说,要把家里的珍宝玉器,传国宝物
都献给完颜亮,让完颜亮心安,才能保住性命。于是,完颜雍就照着夫人说的,把家里的很
多珍宝玉器,大都是当年从辽国宫室和宋朝宫室里抄出来的奇珍异宝,献给了完颜亮。
没想到,完颜亮听说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的是金国第一美女,于是本性发作,要纳乌
林答氏进宫。接到使者送来的诏书,完颜雍夫妻俩抱头痛哭。乌林答氏安危丈夫说,如果我
不去,咱们一家就都得被杀,我去了,牺牲我一个,咱们一家还能保存。于是,乌林答氏就
跟着朝廷派来的使者启程了。使者也明白,乌林答氏这一去的下场会是怎样,所以一路之上
对她严加看管,生怕她自尽。一行人从西京(金朝人称大同为西京)往中都行进,行至离中
都只有七十里的地方,使者眼见国都在望,押送任务马上要完成了,对乌林答氏的看管也就
松懈了下来。这一松懈,乌林答氏趁机跑到树林里,投环自尽了。
完颜亮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认为肯定是完颜雍迫使妻子守节,乌林答氏才会自尽。完
颜亮心里憋着一股火,又不能以此来处理完颜雍,于是想了个办法,把完颜雍的官职一调再
调,从西京调到东京,又从东京调到济南。完颜雍刚到一个地儿,椅子还没坐热,圣旨就到
了,只得接着换地儿。完颜亮就是要他整天疲于奔命,以解心头之恨。
完颜亮见东北的契丹人起兵造反,就想,完颜雍跟我不是一条心,我对他很不放心,让
他去镇压契丹反贼,跟这帮反贼拼个两败俱伤,最后哪边死了都行,最好他们两边一块儿完
蛋,我就省事了。完颜亮让完颜雍去镇压反叛,却不给完颜雍一兵一卒,只给了东京留守这
样一个空头衔。不仅如此,他还派了自己的两个亲信去监督完颜雍。完颜雍没办法,只好带
着四百多个家人,其中还有不少瘸聋拐瞎的就到东京去上任了。
完颜雍一到东京辽阳,当地的叛民就给他献了一份“大礼”——十几万人包围辽阳城。
完颜雍只有四百多个家人,而且全都没用武装,几乎赤手空拳,怎么抵抗叛民呢?完颜雍到
军火仓库去看,仓库里空空如也,只剩下十几副锈迹斑斑的盔甲,心想,先凑合着用吧,反
正比没有强。他让人把这些盔甲擦拭干净,先穿上吓唬吓唬人。完颜雍的谋士建议多张点旗
430
帜,每个城垛上都插一面,好像城里密密麻麻都是军队一样,再对外号称主上给东京辽阳派
来了十万大军。因为在古代,军队大概是一面旗代表一个编制,旗帜多就代表军队人数多。
完颜雍的空城计果然起了作用,这些叛民估计文化素质也不高,也不懂得谋略,看见辽阳城
头军旗林立,又听说朝廷派来了十万大军,全都吓坏了,生怕自己不是官军的对手,于是全
都退去了。辽阳之围,这才算是暂且解决了。
但是这空城计也不能老用,万一叛民知道辽阳城里其实没有一兵一卒,再来杀个回马枪
怎么办?因此,完颜雍焦急万分。没想到这个时候,完颜亮派来监视完颜雍的两个亲信,开
始上奏章弹劾完颜雍,说他私造盔甲武器,想要谋反。因为当时交通落后,所以这两个人就
是商量,不等皇上的圣旨,干脆先斩后奏,先把完颜雍宰了,再向皇上报告,也是奇功一件
了。
幸好,完颜雍家里的佣人来上菜的时候,听到了这两个亲信的谈话,这个佣人不动声色
地伺候完这两位主子,就跑去向完颜雍告密。完颜雍听后仰天长叹,说我一介忠臣,只想为
国家做一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无奈,完颜雍把他舅舅找来商量,说您看目前这种情况,
我应该怎么办?他舅舅一拍大腿,说这个时候还能怎么办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
们干脆把这两个人杀了,索性反了得了。东北之地,又是太祖,太宗兴王之地,你和完颜亮
都是太祖的子孙,他能当上皇帝,凭什么你就不能当?完颜雍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把
那两个亲信骗进府来。这两个人得意洋洋地来了,还准备捉拿完颜雍,没想到一进门就被捆
住了。俩人还耍横,说完颜雍你想造反,也不衡量衡量你的实力,你手下有兵吗?就你身边
这几个家人,连个全乎人都没有,你就指着这些人造反?也太自不量力了。赶紧把我们放了,
我们奏明主上,还可以饶你不死。正在这个时候,辽阳城外来了一支军队。
完颜雍听说城外来了一支军队,非常害怕,心想这是不是完颜亮派人来捉我的?他赶紧
上城楼,扒着城墙往下一看,发现这支部队领头的,是当时金国的第一大将完颜福寿。两个
人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一对脸,竟异口同声地喊,你是完颜亮派来抓我的吗?这一喊,
两个人都明白了,是场误会。原来,完颜福寿不是来抓完颜雍的,而是从前线逃回来的。他
不想到南方去送死,于是南辕北辙,往北跑,没想到跑到了完颜雍这儿。两个人都身受完颜
亮所害,一拍即合,完颜福寿就说,当今主上残暴不仁,他帝位来得不正,大王你也太祖子
孙,何不早正大位?于是,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城宣政殿即皇帝位,这就是金朝的第五代皇帝
金世宗。世宗即位后,宣布废黜完颜亮,把他降为海陵郡王。
此时的完颜亮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降成郡王了,还在前线过着皇帝瘾,指挥者几十万大
军南下。有开小差的军士传来消息,说完颜雍在辽阳即位,您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这下完
颜亮就慌了,说怎么会有这种事?真后悔当初没把完颜雍这小子给杀了。但是,毕竟金国的
主力军还在完颜亮手里,于是他下令封锁消息,不让前线的士兵知道。完颜亮心想,完颜雍
手下没兵,他当了皇帝,也是个光杆司令,没什么了不起。你看,他做了皇帝都不敢进中都,
431
只敢在辽阳待着,说明他怕我,的确,完颜雍这个时候很怕完颜亮领着部队杀回来。而完颜
亮当时也确实想杀回去,但他手下的一个大臣给他出主意说:“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
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
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
定矣。”大意是咱们眼下是前有敌国,后有叛乱,如果您现在班师北还,就会造成人心尽散
的结果。如果人心一散,敌趁于前,乱蒙于后,咱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现在是箭在
弦上,不得不发,您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干脆咱们就一鼓作气,渡过长江,先把南宋给
灭了,然后再率大军北还,消灭叛乱,这才是两全之策。
完颜亮听了大臣的建议,觉得有道理,于是通令全军,第二天就过江,一举消灭宋朝。
完颜亮又问自己手下的一员老将,明天轻舟渡江,是否有把握取胜。这个老将也知道新天子
册立了,心想,我还给你卖命干吗?所以,这个老将就跪下,说陛下,臣罪该万死,我没有
把握,没有大船我过不了江。你想,拿小船带兵过江,一船就装仨人一匹马,过去不是送死
吗?完颜亮脾气很暴躁,听老将这么一说,顿时火冒三丈,跳起来就拿鞭子抽这个老将。坦
白讲,完颜亮这个时候是最不应该发火的,因为他虽然还掌握着兵权,但已经不是皇帝了,
要想让众将领买他的账,就得哄着大家。但是完颜亮不但不服软,还斥责将领,说当年你跟
梁王完颜兀术过江的时候,没有什么大船不也过去了?现在我让你过江,就说没大船就过不
去,分明就是眼里没我。完颜亮命令这个老将,说明天你第一个过江,不过就杀了你。这个
老将回去之后,就对将士们说,明天皇上让咱们过江,那无异于送死,你们想活命吗?三军
将士哪有不想活命的,都回答说想活命。老将军就说,想活命就散了吧。这么一来,部队一
下就没人了。
第二天,完颜亮去找昨天那个老将,催他赶紧过江,结果老将营帐中空无一人,部队全
跑光了。完颜亮暴跳如雷,下令说,从今天开始再有逃跑的,士兵逃了杀队长,队长逃了杀
千夫长,千夫长逃了杀万夫长,万夫长逃了杀总管。他也不想想,要是下一步总管也逃了那
他岂不是要自杀了?战争有它自身的规律,完颜亮完全不按战争规律作战,自己一拍脑门子,
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拿士卒当人看怎么能服众呢?这样一来,金军上下人心惶惶,士气低
落,都开始有了离散人心。
但是,完颜亮决意渡江攻打南宋,因为他知道,“我虽弱,制彼则有余”,就是说,我
军士气虽然低落,但宋军的士气比我军还要低落,所以我打他是没问题的。于是,完颜亮大
军就屯住在了长江岸,黄幄杏旗,鼓角连天。而这个时候,对岸的宋军只有一万多残兵败将,
那个在沙沟里插树枝的枢密使,也早已不知去向,本该在当地负责指挥的建康都统制也跑得
没影了。高宗皇帝虽然加派了大将李显忠前来指挥战斗,但李显忠这时还在半路上,没有感
到前线。
这时,一叶轻舟给宋军前线送来了一个老书生,这人就是中书舍人虞允文。中书舍人,
432
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或者类似这样的官职。虞允文这个人不一般,天子近臣,
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能文能武。当年,高宗皇帝派他出使金国,金国皇帝设宴招待。宴会
上,金国人把弓箭递给虞允文,让他露一手。金国人知道虞允文是文官,以为宋朝文人都手
无缚鸡之力,成心想看虞允文的洋相。没想到,虞允文把长袍往腰里一掖,拉弓扣箭,一箭
就射中了靶子。金国人大吃一惊,心想,看来南宋也不是好欺负的,连文人都这样,那武将
得什么样子啊?
高宗皇帝派虞允文到前线劳军,虞允文来到前线一看,宋军仨一群、俩一伙,旗子也卷
了,头盔也没了,靴子也脱了,刀也没鞘了,都在营地里懒懒散散地待着呢。虞允文问,你
们的长官呢?这帮士兵回答说,不知道,我们来的时候,就没见过长官。虞允文又问你们都
属于哪支部队?兵士们一报番号,竟然有十几个。虞允文终于找到了两个长官,这两个长官
一见虞允文,特别吃惊,就问,您怎么来了?虞允文对这两个长官说,把其他将领都叫来,
到我的大帐中议事。
前线的将领全都来到了虞允文的军帐中,虞允文对这帮将领说,天子派我来督军破敌。
这话一说完,虞允文的随从就在旁边小声提醒,说虞舍人您等会儿,您搞错了吧,天子是派
您来劳师的,是来送慰问品的,不是来督战的。既然现在前线没有将士了,咱们也就没有可
慰问的了,赶紧带着东西回去吧,万一金军一来,这些物资可就成慰问金军的了,虞允文瞪
了这个随从一眼,不理睬他,接着对将领们说,皇上派我来督军作战,你们谁有破贼之策,
赶紧说来听听。两个武将听了虞允文的话,就战战兢兢地问,您真是天子派来督战的?虞允
文说,当然,我是打先锋的,李显忠将军的大部队马上就到。这帮将领一听李显忠将军要来
了,心就安了。虞允文趁势激励将士,说朝廷养汝三十余年,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
在金贼就在长江对岸,你们敢不敢为国一战?这帮将领说,没问题,我们愿意为国一战,关
键是没人给我们领头啊。俗话说,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没有领头我们怎么打仗啊?虞
允文说,这个头我来领,你们愿不愿意为我一战?将领们都说,愿意为虞舍人一战。于是,
每队三千六百人,在江面上排兵布阵,准备第二天五队轮番出战,跟金贼决一雌雄。
第二天,完颜亮的十万大军准备渡江,金军来到江上一看,怎么还有三千多宋兵应战,
不是说宋兵都逃光了吗?一个万夫长就向完颜亮报告,说敌人应战了,咱们应该撤军。我们
看,金军这时候已经没有士气了,十几万大军见到三千多敌兵,万夫长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撤
军。完颜亮之前跟部下说,宋朝已经没人抵抗了,我们过了江就占领土地,统一江南,然后
就大功告成了。现在刚一渡江,就碰到宋军迎战,金军没有心理准备。完颜亮听他说要撤军,
命人给了他几十鞭子,说你再废话,明天第一个杀你,赶紧出战。这个万夫长只得无奈出战。
两军一交战,金国人发现坏了,宋朝人不知使的什么妖术,只见宋军战船过来了。这东西一
落到金军的战船上,立刻爆炸燃烧,还喷出石灰粉,呛得金军将士眼都睁不开。这就说虞允
文带来的秘密武器。
433
虞允文带来的秘密武器,实际上就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火箭。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火器的国家,火器在唐末就已经应用于军事了。到了两宋,由于军士作战能力不强,所
以对武器装备的改进尤为重视,宋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武学最发达的时期。虞允文用的这
种火箭武器,有点像我们今天放的二踢脚,二级火箭,用火一点就飞出去,落到敌船上一爆
炸,敌船就着火了。火箭尾部还填了生石灰一爆炸石灰粉就喷出来,漫天蔽日,弄得金军将
士睁不开眼,喘不上气。金军将士被这种新式武器吓坏了,就想驾舟北返。但是金军的战船
也烧着了,根本驾不了,许多金军将士只好跳江,因为他们大都不会游泳,结果只有被活活
淹死。这样一来,金军将士更是人人自危。
完颜亮首战不利,心想,这虞允文太没本事了,拿火烧我们,有本事咱们两军对垒,好
好打一仗。完颜亮豁出去了,准备第二天出兵。这一次,虞允文的**武器很快用完了,因
为那在当时属于高科技武器储存不多。宋军抵挡不住金军,就让金军士兵登了岸。金军士兵
一登岸,宋军就要往下败,虞允文虽是一介书生,大敌当前却临危不惧,他冲上前线,拉住
一个叫时俊的将军的手,说将军素称忠勇,现在敌人冲上来了,你怎么表现得跟个胆小的女
人似的?你如果奋勇杀敌,赢得此战,你就是我儿子。时俊将军一听,激动万分,把双刀舞
成一片烂银,领着士兵就冲上去了。正所谓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士兵一看,将军都
不怕死了,咱们不能给将军丢人。顿时间士气大振,一拥而上。一看宋军个个冲锋,人人陷
阵,金军将士心里就打鼓了,我是来完成统一的,不是来玩命的,你们还真跟我玩命,那我
赶紧跑吧。
为什么虞允文对时俊将军说,这仗打赢了你就是我儿子,时俊就拼死往前冲呢?他难道
缺爹不成?从这里,我们明显能看出宋朝武将的地位有多低。虞允文是中书舍人,虽然品级
不高,但却是天子近臣,说不定过不了几年能升到宰相。这样一位大学问家,大文臣,要认
时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武将做儿子,这对时俊来说可是太给面子了,所以他才会拼了命地冲
锋陷阵。搁到现在,你认我做儿子,我跟你急,为你拼命没有,跟你玩命倒差不多。
得知金军被击破,宋朝君臣弹冠相庆。宋高宗心想,我们几十年都受你们金国的恶气,
从来都是你追着我打,你一打我就进海现在好了,我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宋高宗越想越得
意,于是说,朕要带着皇子御驾亲征,反正咱们也要打赢了,朕要上演这幕大戏的**部分,
亲自到建康去,看看咱们大宋的威武之师是怎么打败金国的,说不定还能把金国皇帝给抓着,
那就更露脸了。
宋朝这边欢天喜地,金朝那边却是火气冲天。完颜亮打了败仗,又要追究部下责任了。
他说,明天我要点名,如果哪支部队缺员严重的话,我就杀掉这支部队的长官,你们回去准
备吧。这些将领们都害怕得不行,因为没有一支部队,没有缺员的。其中最害怕的就是兵部
尚书,因为他是所有部队的总头,皇帝说只要有人逃亡就杀长官,那他最后肯定会被杀的。
所以,兵部尚书就把自己的儿子完颜王祥叫来了,说咱爷俩商量商量,你看这事怎么办?王
434
祥说,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就把大家都叫来商量商量吧。于是大将们都来到了兵部尚书这儿,
一个个愁眉苦脸地坐着。兵部尚书说,明天就是咱们的大限了,皇上一点名,咱们全都得完
蛋,大家说说怎么办?其实,事情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谁都知道应该怎么办,但谁都不愿捅
破这层窗户纸。完颜王祥年轻不更事,一拍腿站起来,说新天子已在辽阳册立,这个完颜亮
不过是个僭送之人,咱们现在杀了他,向新天子报功,还不失王侯之位。这话说到大家心坎
上了,将领们说事不宜迟,说干就干,既然是王祥提的主张,那就由他去干。王祥也是初生
牛犊不怕虎,他领着部队就冲完颜亮的中军大帐杀过去了。
完颜王祥带领军士冲到完颜亮的中军御帐前,命人冲着御帐乱箭齐发。完颜亮正在睡觉,
突然发觉外面有人偷袭,箭嗖嗖地射进来,赶紧披衣而起。他本来还以为是宋军劫营,等到
捡起地上的箭一看,竟是金国的箭矢,这才知道大势已去。完颜亮仰天长叹,没想到是自己
人谋反。周围的人说,陛下,咱们赶紧躲一躲。完颜亮心想,我能往哪儿躲?往北?完颜雍
在北边当皇上。往南?到了宋朝的手里等于是甲级战犯。当然完颜亮不会坐以待毙,他还拔
出刀来抵抗了几下。这时,箭越射越近,完颜亮被一箭当胸射中,当场倒地。叛将冲进来后,
一见完颜亮倒下了,抬手就是一刀,这一刀还没有把完颜亮砍死,几个人又蹲下,用弓弦把
完颜亮给活活勒死了。完颜亮被杀,金军将士决定马上向新天子世宗皇帝报功,并准备撤军
北还。金军一撤,宋金这场大战就宣告结束了。
大战结束之后,宋金开始谈判。这次谈判,形势对南宋有利了一点,就是南宋的赔款减
少了,由原来的银绢各 25 万,减到了银绢各 20 万;原来宋朝要对金称臣,现在只称侄儿就
可以了,宋朝皇帝是侄儿,金国皇帝是叔叔。
而此时,高宗皇帝却萌生了退意。
高宗皇帝一准备禅位,马上册封赵昚为皇太子。赵昚在宫中待了这么多年,从建国公到
建王,终于熬成皇太子。实际上,高宗皇帝当时只有 56 岁,他要禅位,赵昚不知道皇上是不
是又在考察他,所以再三挽留,坚决不受皇位。后来,高宗皇帝再三表示,自己执意要把这
个皇位传给他,他如果不接,就是不孝。赵昚一看,原来父皇是真要把皇位传给我,不是在
试探,这才表示接受,赵昚就是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
禅位之后,高宗又做了 25 年太上皇,到 81 岁高龄才死。在宋高宗做太上皇的这 25 年里,
孝宗皇帝一直非常孝顺,不然他的庙号怎么叫孝宗呢?而高宗也尽享天年,对孝宗的朝政很
少干涉。只有一件事,高宗皇帝出来说话了,就是孝宗皇帝执意要北伐的事。
高宗劝孝宗皇帝不要北伐,话说得很有道理;当年我的手下名将如云,有岳飞、韩世忠、
张俊、刘锜,但是我北伐成功了吗?你现在手下有谁?一个书生虞允文,是我给你的,也已
经死了。你手下没有人怎么北伐?果然,宋孝宗后来的北伐失败了。所以在南宋高宗朝是有
恢复之将。孝宗皇帝倒是一心想着北伐中原,恢复旧疆,但是朝中没有能臣名将,所以北伐
失败,宋金之间一百年的对峙局面,就一直延续下来了。后来,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一个
435
新的更强大的政权——蒙元崛起,把金和南宋都灭掉了。
人地合中鹰属金,南宋为南鹰;岳飞有实力收复中原能灭金,而被奸臣害了中兴大命。
完颜亮有势力可扫平南宋,而暴死与叛军;两只雄鹰谁也灭不了谁。
正是两只雄鹰窝里争,外元大势挤到南。
我们看看夏朝,夏朝是从一个民族部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王朝体系,从禹到桀十七帝约
五个世纪里,出于与其他部落抗争力量的消长及经济的、地理的因素考虑,改变自己国都的
位置,多次迁徙都城。应争来争去,挪来挪去。
有《史记·夏本记》说,夏后氏不常厥邑,经常徙都。文献记载的夏王朝都城地点,主
要为:
夏禹都阳城,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
夏启居于黄台之丘(参见《穆天子传》)。
太康居斟鄩(《古本竹书纪年》)。
相,处商丘,又居斟灌(《古本竹书纪年》)。
帝宁居原,自原迁于老邱(《古本竹书纪年》)。
胤甲居西河(《古本竹书纪年》)。
桀居斟鄩(《古书竹书纪年》)。
我们再看看商朝,自商汤建国至纣灭亡,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约五百年。
在商朝几个世纪里,从汤自商丘徙居毫(今河南商丘北)始,几经迁都;仲丁由毫迁隞
(今河南荥阳东北,或在郑州),河亶甲由隞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
今河南温县东),南庚徙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
决定再一次迁都。迁都后,巩固了商朝二百多年。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王位传
到了纣王手里,纣王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
造宫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珠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
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
林一样,荒淫残暴,宠信妲己,残害忠良,和秦桧害死岳飞属同一玄机。
河南做都城,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内斗多,斗来斗去,争来争去,躲来躲去。但是,
在发明方面也是突出的,如蔡伦的造纸,张衡的地动仪等。
南北朝跟南北宋也都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南宋**的应用已达到
了古代最发达的时期。
我们再看三国,三国先有魏,东吴,后孵化出蜀,同样谁也灭不了谁。以上这些,都是
河南有都城共同的规律。
436
南 京
南京江苏是海龟,
背背大海岸上爬,
地机憾应有天意,
国命艰辛终是短。
建立新的王朝,除了开国大典这些场面上的事情,在何处定都更是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历代国都定都在哪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定都河南二里头等
多处;商朝同样是在河南商丘等多处;西周的都城建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两县的接壤处;秦
朝在咸阳;西汉在长安;东汉在洛阳;隋朝先在长安后迁洛阳;唐在长安;后来宋朝定都移
到了开封;元朝到了北京;明朝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清朝也在北京。
定都南京的不利因素,大略有五个方面:
第一,宿命论,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几分滑稽,定个都城与宿命论有何关系?但
过去甚至现在我们民间的好多人还是信这个的。我们也不妨追溯一下,历史上在南京定都的
王朝;东吴从孙权称帝到孙皓出降前后大约 103 年;随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的来
说,其寿命几乎一个比一个短,平均寿命在 50 年左右。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南京不适合做
都城,将南京作为都城的王朝都会短命,这其中还真有几分事实依据——至少说朝代短寿这
是个不争的事实,包括后来的南唐也是个短命王国;在后来的明朝建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
在南京也仅仅 53 年,在后来连上国民**也没有超过 50 年。
朝代的长短跟地方本身有直接或间接的,必然的联系,朝代寿命的长短自有其主观和客
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说南京这个地方命里注定是不适合成为都城的,这是地
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只能说南京为都城寿命短。
第二,皇气破坏说。这一点似乎与第一点有时还联系一起。有人解释了为什么在南京建
都的朝代寿命都很短,其说法原本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金陵之皇气被秦始皇破坏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当时六国的旧贵族心怀怨恨,时时伺机复国。所以秦始皇总是隔三差
五带着大批人马出行,大概就是为了摆给六国的那些不服气的人看看。我就是当今一统天下
的皇帝,你们谁敢动呢?但从真实的内心角度来讲,秦始皇还是有着阵阵的恐惧就怕有人夺
他的天下。有一次,秦始皇出行至山东一带,底下有人说:“东南方向有皇气”!秦始皇一
听,立即下令寻找所谓的皇气所在地,这一找还真找到了,就在金陵南京。秦始皇下令要破
坏金陵的王气。怎么破坏?就是把淮水引进金陵及其四周的山脉水系,由此开凿疏通了一条
河,这就是如今在南京城内外蜿蜒流淌的秦淮河。这个民间的迷信说法传了千余年,一直传
到了今天。
第三,历史经验。从中国历史上定都北方的朝代来看,它们的寿命一般都比较长,其有
个明显的优势特征就是定都北方,更有利于对构成中原王朝最大威胁的北方游牧民族加强军
437
事控制与武力应对,从而能保证大一统帝国的长治久安。
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明显地比南方少数民族要好斗,
带有更大的攻击性。它们常常“不安分”地从游牧区南下侵扰到农耕区,譬如秦汉时期的匈
奴族,隋唐时期的突厥族,宋朝时的女真族,宋金对峙时的蒙古族,等等,这些马背上的民
族,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中显得格外英勇善战(冷兵器时代指的是刀和剑为主要武器的战争
时代,而与之相对的是**、弹药等***。而***作为主要的作战工具在中国真正推广
开,那是到了明朝末年才开始的。)生猛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地从北方非农业区南下侵入中
原地区,给当时的大一统帝国王朝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可以这么说,中国历史上的好
多王朝都曾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骚扰,一旦发生战争,相对而言,建都北方势必将大一
统帝国的政治和军事重心投在了北方,这样可以迅速地就近调集军事力量应对,这比建都南
方更具有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汉唐明(迁都北京)清之所以长寿,不能不说与此存
在着一定的关联。
第四,地理位置不利。这一点不难想象,因为南京相对于大一统帝国的版图来说,有些
偏东南了。不管是从国家的事务管理上来讲,还是从战略位置上来说,都不太方便。一方面,
北方人尤其是西北人假若有什么事情要来一趟京都南京真是够远的(地理学上讲,中国版图
最为中心的地区应该是在西安和兰州这一带),而假若将都城设在中原一带,这样的问题就
不凸出了。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提到的定都南京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颇有鞭长
莫及和有力使不出来的缺憾。
第五,没有军事要隘。虽说南京北有长江天哲,东南有紫金山,东北有幕府山,西北有
狮子山,西南有聚宝山,相对于南方其他地区来说,它确实说得上是虎踞龙蟠,形势险要;
但若将它与北方的那些层恋叠嶂的高山峻岭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南京周围的这
些山岭都不高,即没有相对的很可靠的自然屏障,所以如果以南京作为大一统帝国权力中心
的都城,就没有什么可以很靠得住的军事要隘了,当然除了长江以外。以此,所有南京作都
城寿命短。
心 京
陕西延安是佛心,
红军长征坷归心,
得天下者先得心,
天取人意民在心。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在中国东南的一角,曾经使那片狭窄的山川宛若
天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尽管存在的历史十分短暂,但这个“国中之国”存在的时候却充满
438
了勃勃生机。站在今天的角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准确地想象当时中国的瑞金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方。
瑞金位于福建,江西与广东三省交界的偏僻之处,即使在大比例中国地图上也很难被一
眼看见。但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空前密集地聚集着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家、
诗人、哲学家、教育家、职业革命家、旧式军官,流亡学生、破产商人,逃离婚姻者以及被
生活压榨得无路可走的赤贪的农民。瑞金是一座苏维埃京城,一座在当时的中国除南京之外
的另一个首都。这个首都所管辖的“国土”除了中央苏区以外,还有十几个面积和人口大小
不一的苏区:江西赣江以西与湖南东南部交界处的湘赣苏区,湖南江西与湖北交界处的湘鄂
赣苏区,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与浙江、安徽交界处的闽浙赣苏区,湖北、河南与安徽交
界处的鄂豫皖苏区,四川与陕西交界处的川陕苏区,湖南与湖北西部交界处的湘鄂西苏区,
湖南,湖北与四川、贵州交界处的湘鄂川黔苏区,海南岛上的琼崖苏区,广西西部的右江苏
区,福建东部的闽东苏区,陕西北部与甘肃东部交界处的西北苏区。这些属于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的“国土”,总面积一度达到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三千多万。
鼎盛时期的中央苏区,面积达八万多平方公里,被划分为四个“省和六十多县”,人口
四百五十万之众。中央兵工厂和印刷厂都设立了分厂,烟草、制糖、织布、造纸、制药等工
业和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苏区设有对外贸易局,鼓励商品输出和输入,各地的商贩不顾
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甘愿冒坐牢和杀头的危险长途跋涉来这里进行贸易。瑞金城的南关
外设有市场,农民和商贩们在这里摆摊设点,百姓与红军采购员穿梭其中,讨价还价之声不
绝于耳。苏区还为红军官兵和他们的家属开办了供应生活必需品的专门商店,规定国家企业
和合作社赢利的百分之十要拿出来服务于红军家属,红军家属一旦患病或遇到困难就会得到
踊跃的募捐。苏区通行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的钞票,由于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做储备,这种钞票
比国统区发行的钞票值钱。在苏区浓密的树荫下和宽阔的水田旁,学校,医院,合作社,俱
乐部,**机关散落期间。每一个清晨和黄昏,瑞金的天地间都会响起红军官兵的歌声;
当兵就要当红军,我为工农争生存。
官长士兵相亲近,没有人来压迫人。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闹革命。
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
红军确信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苏区开展了彻底的土地革命,不但当地的贫苦农民得
到了土地,来自外省的红军官兵也都分到了土地,这些土地以公田的形式由当地的农民替他
们耕种。绝大多数红军官兵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立即对红色苏区产生
了生死相依的感情——苏维埃共和国是给贫苦农民以土地的国家,而中国工农红军的主体正
是贪苦的青年农民。于是,有足够的理由解释为什么红军官兵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充满了
无法遏制的热情,为什么在保卫苏维共和国的战斗中他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舍生忘死。
439
在一九二七年九月,毛**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始了,秋收起义部队驻修水的一团,驻铜
鼓的三团和驻安源的二团分三路向平江、浏阳、萍乡推进,准备会攻长沙。为此,毛**异
常兴奋地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

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华国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微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民并收藏华国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