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
楚怀王亡归。
秦人觉察之,
遮楚道。
怀王从间道走赵。
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
怀王将,走魏,秦人追之,以归。
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
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
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
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韩襄王薨,子釐王咎立。
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
秦尉错伐魏襄城。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
迁其王于肤施。归,行赏,大赦,置酒,醫五日。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称安阳君。
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主父,使田不礼,相之。
李兑同肥义曰:
公子章强壮而志骄,
党众而欲大,
田不礼忍杀而骄,
二人相得,必有阴谋。
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
徒见其利,不顾其害,
难必不久矣。
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
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
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
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
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
谚曰:
(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
子则有赐而忠我矣。)
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
李兑曰:诺。
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
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
肥义同信期曰:
公子章与田不礼之声善而实恶,
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
自今以后,有召王者必先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
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信期曰:善。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
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
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
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
高信即与王战。
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
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
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
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
成、兑谋曰:
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
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
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
后得吴娃,爱之,
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
乃废太子章而立之。
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秦楼缓免相,魏冉代之。
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294 )年,
秦败魏师于解。
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293)年,
韩公孙喜、
魏人伐秦。
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
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
虏公孙喜,拔五城。
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秦王传楚**曰:
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
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292)年,
楚襄王迎妇于秦。
臣光曰:
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
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
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
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善乎荀卿论之曰:
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
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
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秦,魏冉谢病免,以客卿烛寿为丞相。
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291)年,
秦伐韩,拔宛。
秦烛寿免。魏冉复为丞相,
封于穰与陶,谓之穰侯。
又封公子市于宛,公子悝于邓。
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290)年,
魏入河东地四百里、
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魏芒卯始以诈见重。
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秦国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288)年,
冬,十月,
秦王称西帝,
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
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称之,天下安之,
王乃称之,无后也。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
今王不如弃帝以收天下之望,
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
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
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
称帝二日而复归之。
十二月,
吕礼自齐入秦,
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秦攻赵,拔杜阳。
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287)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阳。
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
秦司马错击魏河内。
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
秦败韩师于夏山。
宋有雀生湣于城之陬。
史占之,曰:吉也。
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
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
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
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
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
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
则堂上之人应之,
堂下之人又应之,
门外之人又应之,
以至于国中,无不敢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
宋王奔魏,死于温。
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狐唅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乐毅曰:
齐,霸国之馀业也。
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
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俱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尉斯离师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
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剧辛曰:
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
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
乐毅曰:
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遂进军深入。
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
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
齐王不逊,卫人侵之。
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为齐相。
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
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
曰:知之。
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
曰:知之。
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
曰:知之。
淖齿曰:
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
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
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
天、地、人皆告矣,
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
遂弑王于鼓里。
荀子论之曰: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
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齐湣、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挈国以呼礼义也,而无以害之。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擽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
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
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
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向之者,则举义志也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
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
故曰:
以国济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
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
是所谓信立而而霸也。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
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
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
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
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
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
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
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
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
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
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
使人请蠋,蠋谢不往。
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邑!
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齐王不用吾谏,故退而耕于野。
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
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
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
前军循太山以东至海,略琅邪,
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
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
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
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
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
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
秦王、魏王、韩王会于京师。
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283)年
秦、赵会于穰。
秦拔魏安城,兵至大梁而还。
齐淖齿之乱,
湣王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佣。
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因与私通。
王孙贾跟从湣王,失王之处,
其母曰:
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焉!
王孙贾往入市中呼曰:
淖齿乱齐国,杀湣王。
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
于是齐亡,臣相与求湣王子,欲立之。
法章惧其诛己,久之乃敢自言,
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
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
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
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
臣请完璧而归之。
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
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卫嗣君薨,子怀君立。
嗣君好察微隐,
县令有发褥而席敝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
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
而后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
又爱泄姬,重如耳,
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
乃贵薄疑传敌之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
荀子论之曰:
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
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282)年,
秦伐赵,拔两城。
三十四年庚辰,公元前(281)年,
秦伐赵,拔石城。
秦穰侯复为丞相。
楚欲与齐、韩共伐秦,因欲图周。
王使东周武公,同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图也。
昭子曰:
乃图周,则无之;虽然,何不可图?
武公曰:
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
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
虽然,攻之者名为弑君。
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贗,从也。
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
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万倍矣。
裂楚之地,足以肥国,
诎楚之名,足以尊主。
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
于是楚计辍不行。
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80)年,
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竹峰笔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峰笔著并收藏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