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
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
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
王许之。会于渑池。
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
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
相如曰:
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
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之,不肯与会,
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
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
其舍人皆以为耻。
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
初,燕人攻安平,
临淄市掾田单在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辝。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辝折车败,为燕所禽。
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
独莒、即墨未下,
乐毅及并右军、前军以围莒,
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而保全。
众人共立其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
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
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今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
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愿王图之!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
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
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
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
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
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
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赐乐毅妻以后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辂车乘马,后属百两。
遣国相奉而致之乐毅,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由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
顷之,昭王薨,惠王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与燕新王有隙,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
实欲连兵南面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
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赵。
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田单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
飞鸟皆翔舞而下城中,燕人怪之,
田单因宣言曰:
当有神师下教我。
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
因反走。田单起引还,坐东乡,师事之。
卒曰:臣欺君。
田单曰:子勿言也。
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纵反间,言:
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
齐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
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遣使约降于燕,
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曰: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
燕将大喜,许之。
燕军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
得牛千馀,为绛缯衣,
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复为齐。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
燕日败亡,走至河上,
而齐七十馀城皆复焉。
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
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
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
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见故失人子之礼。
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之,
以警动于燕、齐。
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
且谢之曰:
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
将军自为计则可矣,
而君何以报先王这,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乐毅报书曰:
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自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
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
臣之所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唯君王之留意焉!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闲)为昌国君,
而乐毅往来复通燕,卒于赵,号称望诸君。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田单解其裘而衣之。
襄王恶之,曰:
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
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
对曰:闻之。
王曰:汝以为何如?
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
下令曰:
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
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
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
王曰:善。而后赐单牛酒。
后数日,贯珠者,
复见王曰:
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穣之。
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田单任貂勃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
欲伤安平君,同于王曰:
燕之伐齐之时,
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
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
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王曰:左右孰可?
九人之属共曰:貂勃可。
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月不反。
九人之属同于王曰:
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
岂不以据势也哉!
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异而上下无别。
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异日,王曰:召相单而来!
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
退而请死罪。
五日而王曰:
子无罪于寡人。
子为子之臣礼,
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之酒。酒酣,
王曰:召相单而来!
貂勃避席稽首曰:王上者孰与周文王?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
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
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
今王得安平君而独称:(单),
安得此亡国之言乎!
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
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
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
当是之时,舍城阳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
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
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
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仍称:(单),
婴儿之计不为此也。
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其危矣!
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
鲁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
臣以即墨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之墟,
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
遂攻狄,三月不克。
齐小儿谣曰:
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
田单乃惧,问鲁仲连曰:
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问其说。
鲁仲连曰:
将军之在即墨,坐则织蕢,
立则仗锸,为士卒倡曰:
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先无之气,
闻君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
而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
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
田单曰:单之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援袍鼓之,狄人乃下。
初,齐湣王既灭宋,欲去孟尝君。
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
与诸侯共伐破齐。湣王死,襄王复国,
而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
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之连和。
孟尝君卒,诸子争立,
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
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
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
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277)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
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楚王收东地兵,得十馀万,
复西取江南十五邑。
魏安釐王,
封其弟无忌,
为信陵君。
四十年丙戌,公元前(275)年,
秦相国穰侯伐魏。
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暴鸢走开封。
魏纳八城以和,穰侯复伐魏,走芒卯,入北宅。
遂围大梁,魏人割温以和。
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274)年,
魏复与齐合从,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鲁缗公薨,子顷公雠立。
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273)年,
赵人、魏人伐韩华阳。
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
韩相国谓陈筮曰:
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
陈筮入秦,见穰侯。
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
陈筮曰:未急也。
穰侯怒曰:何也?
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
穰侯曰:请发兵矣。
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
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
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
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
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
苏代谓魏王曰:
欲玺者,段干子也,
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
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
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
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
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
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
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
乃上书曰:
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致至则危,累棋是也。
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
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
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
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曰: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
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禽于三江之浦。
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
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
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夫楚国,援也;邻国,敌也。
今**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
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
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
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
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
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
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
必攻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
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
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
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
如此,则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矣。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
秦、楚合而为一,
以临韩,韩必敛手而朝,
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
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
如此,魏亦关内侯矣。
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
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
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王从之,
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约亲于楚。

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竹峰笔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峰笔著并收藏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