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回到长沙,陶杏生立刻去找刘寿祺。此时刘寿祺的公开身份是省教育厅民众训练指导处干事。刘寿祺时年已近四十,但其身材高挑挺拔,西装革履,头发铮亮,温文尔雅,看起来也就三十出头的模样。
刘寿祺详细询问了陶蒲生走后发生的事情,陶杏生一一做了汇报。她特别提到郑敏那天晚上的奇怪表现,“刘老师,那天我差点就告诉郑敏姐姐已经逃走,突然想起姐姐临走时嘱咐,我才对郑敏才提高了警惕。”
刘寿祺点头称赞:“你做的很好,你们姐妹俩都是好材料,天真,机警,还有一股无知无畏的劲。”
陶杏生问刘寿祺:“我姐姐怎么样了?她现在哪里?”
“放心吧,她现在很安全,组织安排她到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家里做家庭教师。记住,千万不要跟任何人说!”
听说姐姐已经安全,陶杏生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
“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日寇随时可能再次进犯长沙城,薛岳将军是第九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以后组织上与陶蒲生的联系就由你来负责。”
“好啊,我什么时候去见姐姐?”
刘寿祺嘱咐:“现在是非常时期,薛岳家里有很多军统局特务,你姐姐必然在他们的监视之下,所以你的行动必须非常小心!”
陶杏生点头道:“没问题,刘老师。”
望着身上落满补丁的陶杏生,刘寿祺说:“我介绍你去河西推子山小学教书,你能歌善舞,就去教‘唱游’吧。”
“太好了!”陶杏生脸上露出久违了的笑容。
刘寿祺给陶杏生写了个条子,“明天你就去推子山小学找马校长,把这个条子给他。”
辞别刘寿祺,陶杏生望着蓝天,欢乐地哼唱起歌来。这大半年来,吃饭穿衣是陶杏生每天面对的最大问题,她不仅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捡同学们扔下来的破旧衣服,生活的沉重压得不满十八岁的她气都喘不过气来。有了工作,意味着可以生活下去了,她从心里感谢刘寿祺,感谢组织。
第一个月拿到工资,陶杏生把全部工资都交给了母亲。现在家里的开销就靠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的那一点钱,一家人勉强能吃口饭。
母亲拿着小女儿的钱,高兴得流下了热泪,她喃喃地嘀咕着:“我的杏儿挣钱了,我的杏儿挣到钱了,要是你哥哥活着该有多好啊!”
陶杏生一直想知道哥哥是怎么死的,怕妈妈伤心,她一直都不敢开口问,听妈妈提到哥哥,她随口问道:“妈妈,哥哥是怎么死的?”
“唉!”张谦蓉叹了口气,“你爸爸把你哥哥送去竹器店当学徒,当时我就不肯,我晓得你哥哥吃不了那个苦;你爸爸说咱们家家境越来越不好,又兵荒马乱的,男孩子不学点谋生的手艺将来怎么活呀,他硬是把你哥哥送到竹器店当了学徒。你哥哥小的时候咱们家旅馆的生意好,他又是陶家的长子,唯一的男孩,长得又招人喜欢,你爸爸总是宠着他,他是宠着惯着长大的,哪里受得了当学徒的苦。你走后不久,你哥哥回来了。我和你爸爸问他怎么回来了?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呀?问他什么都不回答。他完全变了,才不到一年,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低着头,也不敢正眼看人。吃饭的时候,他端着饭碗缩在一边吃光饭。我给他夹菜,他慌忙站起来,低着头对我说“谢谢母亲大人”,他端着饭碗的手哆哆嗦嗦,一看就知道他平日里被人家欺负怕了。看他那个样子,我和你爸爸哪里吃得下饭呀。你爸爸不忍心看他那个样子,又不敢说什么,他叹了一口气就起身离开了饭桌。你爸爸离开饭桌后,你哥哥流了泪,他把饭碗小心地放到桌上,站起身,朝我鞠了一躬,就走了出去。我知道你哥哥的脾气,越是劝他脾气越大。我以为他出去走走,消消气,就会好一些。可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人家在湘江下游发现了你哥哥的尸体。我那苦命的孩子呀,他投江自杀了!”说到这里,张谦蓉嚎啕大哭;陶杏生抱住母亲,也跟着哭起来……
不久,刘寿祺到家里找陶杏生。
张谦蓉对刘寿祺有一种天然的敌意,她看见这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男人就不喜欢,当年要不是这个人,以女儿的学习成绩,是不会进那个什么职业学校,女儿在他那里硬是耽误了几年青春。他身为老师,一个快五十的男人,整天围着她两个女儿转,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她挡在门口没好气地问:“你又来做什么?”
刘寿祺满脸带笑地问:“你老人家身体好呀?杏生在家么?”
张谦蓉瞪了他一眼,“你找她做什么?”
刘寿祺并不脑,他依旧笑着说:“我想让她给蒲生带点东西去。”
一听是为了大女儿的事,张谦蓉侧过身子让刘寿祺进去了。
见到陶杏生,刘寿祺先简单问了她教书的情况,然后说:“明天你去见你姐姐,无论她交给你什么你都不要动,你要原封不动地把东西交给我。”
“刘老师,姐姐的东西里有情报?”陶杏生笑着问。
刘寿祺严肃地说:“陶杏生,不该问的你不要问,记住,从你姐姐那里出来后,你要立即将东西交给我,不论是什么东西!”
望着刘寿祺那副严肃的样子,陶杏生顽皮地做了个鬼脸。
第二天,陶杏生前往薛岳官邸。
薛官邸是一座红砖瓦顶的二层大楼。离大楼几十米远,陶杏生就被一对手持***的卫兵拦住,“喂!到哪里去?”
陶杏生回答:“我找姐姐陶蒲生。”
卫兵呵斥道:“走开,到别处去找,这里是军事禁区。”
陶杏生指着官邸:“我姐姐就在这里面。”
卫兵上下打量着陶杏生,她旗袍上有很多补丁,布鞋也破了,卫兵眼睛一瞪:“臭要饭花子,快滚!”
陶杏生大声嚷道:“我姐姐就在这里,她是薛将军的家庭教师。”
听到叫喊声,一个青年军官走过来,他端详着陶杏生问:“你姐姐叫什么名字?”
陶杏生扬起头说:“她叫陶蒲生,在薛将军家做家庭教师。”
青年军官笑了,“陶蒲生?我认得她。你跟我来吧。”
陶杏生跟着那军官走进了薛官邸。官邸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卫兵们头戴钢盔,手握美式***,他们警惕的目光一直盯着陶杏生。
那军官把陶杏生带到后院的一间平房前,他轻轻地敲敲门:“陶老师,有人来看你了。”
门开了,陶蒲生出现在门前,看到妹妹,她张开双臂:“杏妹,你怎么来了!”
“姐姐!”陶杏生扑过去,紧紧地和姐姐拥抱在一起,眼里流下幸福的热泪。
陶蒲生用手轻轻地擦去妹妹脸上的眼泪:“杏妹,别哭,都是大姑娘了。怎么样,家里还好吗?”
“姐姐,你知道吗?哥哥死了,爸爸也傻了,家里现在就靠妈妈支撑着。我现在河西推子山小学教书,上个月我发了工资,全都交给了妈妈,妈妈可高兴啦。”
“哥哥和爸爸的情况我知道,好妹妹,辛苦你了!”说着,陶蒲生从怀里掏出钱递给妹妹,“钱不多,你拿回去给母亲,让她老人家不要那么辛苦,告诉她我在这里很好,过些日子,我一定回去看她。”
停了一会儿,陶蒲生问:“见过刘老师吗?”
“见过,我去教书就是刘老师推荐的。刘老师现在穿西装打领带,看上去比几年前还年轻。”
陶蒲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上下打量着妹妹,看着妹妹身上的旧旗袍,她心疼地说:“妹妹,都当老师了,也要穿得体面点。”
陶杏生满不在乎地一笑:“穿的好坏没关系,只要不饿肚子就好。”
陶蒲生瞥了一眼在旁边的监督的军官,对妹妹说:“你等一会儿,我有几件旧衣服,你拿回去穿。”
很快,陶蒲生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件白色短褂和一件旗袍,她把衣服在妹妹身上比了比,高兴地说:“挺合适。”
她们姐妹又随便聊了几句,陶蒲生便让妹妹回去。临走前,陶蒲生对军官说:“薛副官,谢谢你。”
薛副官笑着回答:“能为漂亮的陶小姐效劳,鄙人三生有幸。”
陶蒲生嫣然一笑,拉着妹妹的手,一直送到官邸门口。
从薛官邸出来,陶杏生直接来到刘寿祺住处,把短褂和旗袍交给他。
刘寿祺拿着衣服到内室待了很久才出来,他把两件衣服还给陶杏生:“衣服你拿去穿吧。”
陶杏生有些奇怪:“刘老师,怎么,不用了?”
“用过了。不过长沙你不能待了,过一段我介绍你去其他地方。”
陶杏生大吃一惊:“什么,又要走?为什么?”
“这里马上要打大仗了!日本人很快就会进攻长沙。”
1941年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前,陶杏生经刘寿祺介绍,来到耒阳城关镇小学教书。
1942年春,刘寿祺也来到耒阳,他除了教育厅的工作,还兼任国民党耒阳“抗日干部训练团”教官,培训敌后抗日干部。通过他介绍,陶杏生进入“抗日干部训练团”。
“抗日干部训练团”属于抗日军事序列,学生穿军服。在这里,除了学习情报收集、统计,还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枪械使用和格斗基础等课程。陶杏生在“干训团”学习了半年,手枪射击、统计基础两门成绩优秀。
一天,刘寿祺把陶杏生叫到操场。陶杏生跑到刘寿祺面前特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刘教官,学生陶杏生向你报到。”
刘寿祺还礼。看到陶杏生英姿飒爽的样子,他赞叹道:“好英俊的抗日女战士!”
陶杏生表情严肃地问:“请问刘教官,叫学生来有什么训示?”
刘寿祺笑道:“杏生,别那么认真,我们随便聊聊。”
见刘寿祺笑了,陶杏生也随便起来:“刘教官,别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为什么我还待在这里?”
“别急,你工作有着落了。”
“真的?”陶杏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准备派我到什么地方?”
“长沙市**。”
“市**?做什么?”
“做市长秘书。”
“啊!做市长秘书?”陶杏生眨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做市长许梦伦的秘书。”
陶杏生撅着嘴不高兴地说:“我不去,我要去部队,去前线。”
“这是组织的决定,你是共产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安排。”
“干训团还有其他党员,为什么偏要我去?”
“哈哈,那可要问你自己了。”刘寿祺大笑。
“问我?”陶杏生一脸疑惑。
“对呀,市长大人点名要你。”
陶杏生更糊涂了:“我都不认识他。”
“可他认识你呀!还记得吧,几天前你们射击考试时,有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
陶杏生想起来了,那天是有一个人,穿中山装,戴礼帽,手里还拎着一根文明棍,好多人前呼后拥地跟着。
“那个老头就是市长?”
“什么老头,和我年龄差不多,还不到五十岁。”
在陶杏生心里嘀咕,你刘寿祺也算老头了。既然是组织的安排,陶杏生只好说:“我服从组织安排。”
刘寿祺笑了:“这还差不多。走,到外面一起吃顿饭吧。”
走进一家小饭馆,他们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坐下。刘寿祺点了一荤一素两个菜。陶杏生笑了,认识刘寿祺这么久,他还是第一次请客。
刘寿祺从陶杏生的表情读出她心里在想什么,他解释道:“杏生,我不是小气,吃饭第一要讲究营养,第二不要浪费。每餐荤素都要有,但不要多吃,多吃对身体很有害。”
刘寿祺的这套养生之道陶杏生根本理解不了,这些年她只知道吃跑肚子是最重要的,什么不要多吃,她现在最大的梦想是能饱饱地吃一餐肥肉。
饭菜很快上来了,刘寿祺边吃边说:“你去当市长秘书是省工委同意的。你的任务主要是收集与政治、经济、军事有关的情报。抗日战争进入了关键时期,省委非常重视国民**和军队的动向,有关这方面的情报要及时向我汇报。另外,一些针对我们党地下组织的情报也很重要,要善于从蛛丝马迹发现问题……”
不久,陶杏生去长沙市**报到,被分配在秘书科,做许市长的秘书。
秘书科办公室在市长办公室对面,科长叫马杰,四十岁左右,中等个子,一身灰色中山装。
一天闲聊,陶杏生问马杰:“科长,许市长怎么选了我?”
马杰一笑:“那天我陪许市长去干训团,他先翻看了学生的毕业考卷,你清秀隽永的楷书吸引了他;然后观看手枪射击考试,你的枪法让市长赞不绝口。他当场说让你来当他的秘书。”
“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他瞥了一眼陶杏生,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当然了,你陶秘书的美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陶杏生脸红了,她把头转向窗外。
陶杏生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抄抄写写,还做一些统计报表。一日,陶杏生收到一封来自第九战区司令部的文件,文件中提到有两个军要从九战区调出支援南部战区,让市**筹人筹粮。陶杏生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下班后向刘寿祺做了汇报。
陶杏生初来时,有工作才去许梦伦办公室,工作完就回秘书科。最近,许梦伦格外热情,经常留陶杏生闲聊。他给她讲他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参加北伐的故事,他还让陶杏生讲她的故事,陶杏生只好讲一些童年的趣事,许梦伦听得津津有味。
一天上午,许梦伦请陶杏生过去做会议记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党部书记长、警察局长等人。
党部书记长说:“目前**活动猖獗,任其发展,可能出现大面积赤化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对**进行清剿。”
许梦伦说:“这个问题要慎重,目前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对**分子的清剿要秘密进行,工作的重点是**的首要分子,对于那些思想糊涂的亲共分子,要促使他们反省,重新做人。”
警察局长说:“我们已经摸清**省工委书记胡里的行踪,可以考虑秘密逮捕胡里,如果胡里招供,我们可以挖出**潜伏组织,胡里不招供,**地下组织群龙无首,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午休时,陶杏生借口出去吃饭,溜出市**,来到刘寿祺的新住处,这是他为方便与陶杏生联络特地租的。
看陶杏生气喘吁吁的样子,刘寿祺知道一定有重要情报,他把陶杏生带到里间。
“发生了什么情况?”
“胡里同志已经暴露了。”陶杏生把上午开会的情况简单做了汇报。
刘寿祺神情异常严峻,“这个情况很重要。你立刻回去,以后这里不要再来了,会有人与你联系。”
陶杏生走后,刘寿祺迅速将重要东西放进皮箱,锁上房门,匆匆离去。
过了些日子,陶蒲生敲响了陶杏生宿舍的房门。陶杏生开门见到姐姐,她高兴地扑过去,姐妹俩抱在一起。
“姐姐,你总算来了,我早就想去看你,刘寿祺老师就是不让。”
“刘老师已经去了重庆中央大学,任中央大学秘书长的秘书。他实际是中央大学地下党的负责人,党派我报考中央大学,去协助他工作。”
“太好了!姐姐,我和你一起去。”
陶蒲生摸着妹妹的头:“我也很想你一起去,胡里同志不同意,他说你目前的岗位非常重要。”
陶杏生吃惊地望着姐姐:“你也认识胡里?”
陶蒲生点点头:“他一直是我和刘老师的领导。今后有情况你直接向他汇报,我现在就带你去见胡里。”
陶杏生跟着姐姐从宿舍出来,走大街穿小巷,最后来到太润里。太润里是商业街,路两旁都是店铺,街上有很多小贩在吆喝着。陶蒲生仿佛被这里的热闹吸引,带着妹妹开心地逛着商铺。
从一家商铺出来,遇到一个中年货郎,货郎挑着担子,担子两头挂着货郎柜。
“哎,有镜子吗?”陶蒲生问货郎。
“有,”货郎放下担子笑着打开抽屉,“小姐,看看你喜欢什么样的。”
抽屉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小镜子,陶蒲生对妹妹说:“杏妹,挑一个喜欢的,算姐姐送你的礼物。”
陶杏生认真地挑着镜子,陶蒲生悄悄对她说:“这个货郎就是胡里。”
陶杏生吃惊地看了一眼货郎,货郎对她点头微笑。
陶杏生没想到省地下工委书记竟是个货郎,她手里拿小镜子傻傻地望着胡里。陶蒲生拿出钱付给胡里:“这个镜子我要了。”说罢,拉着妹妹离去。
胡里在身后喊:“哎,小姐,找钱!”
陶蒲生挥挥手:“你留着吧。”说着,姐妹俩消失在人群中。

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残阳绝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周晓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舟并收藏残阳绝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