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或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1938年3月29九日,日军板垣师团派出步、骑、炮联合兵种约三千人,侵入临沂西南、兰陵镇北的向城镇,并有一个加强中队的步、骑兵约二百人侵入向城南面的刘庄。
汤恩伯令关麟征的第52军“监视”刘庄之敌。关麟征接到命令后命令韩梅村:“立刻带领145团包围刘庄之敌,且消灭之。”
“是,军长,保证完成任务!不过,还请关军长给我四门卜福式山炮。”
“可以。”关麟征痛快地同意了。
韩梅村很高兴,半年前的漕河一战,145团损失了一半,现在这个团大部分是新兵,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严格训练,但毕竟没经过实战考验,他非常想有个机会检验一下他训练的部队。
韩梅村立即开始调动部队。
他令一营占领距刘庄西北约千米的两个小村,构筑火网阵地,防止敌向西北方面逃窜;令二营长奚濯之向刘庄东北面接近;炮兵连和迫击炮连在刘庄南约九百米小村占领阵地,团指挥所在炮兵阵地;三营作为后备部队藏匿于炮兵阵地后约三百米的小村。
3月30日凌晨,韩梅村命令山炮和迫击炮开始对刘庄轰击。炮轰半小时后,村中茅屋起火燃烧。
接着步兵开始冲锋。很快,第二营一连攻占了刘庄东北角几间房屋。不过,韩梅村发现一连的进攻停了下来。韩梅村立刻赶到一连,他问一连长:“为什么不进攻?”
一连长向韩梅村报告:“团长,敌人在刘庄外围房屋墙壁上挖有枪眼,墙脚下挖洞,上盖门板,守兵在洞里打枪,我军无法接近。”
韩梅村仔细观察后,认为情况属实。他指着那几间房子对通信兵说:“传我命令,命令炮兵连开炮,把那几间藏有日军的房子给我轰平。”
随着卜福式山炮的阵阵轰鸣,那几间房屋瞬间被夷为平地。
至黄昏时,四十多个敌人从村西逃出,被第一营发现并追击,将此股敌人全部消灭。
韩梅村命第三营增援第二营,同时令第一营派出一个连从西面进攻刘庄。一营的那个连首先攻入刘庄,晚八时左右,二、三两营也全部攻入村内。至此,村中日军除五十多名俘虏,其余全被击毙。
清扫战场时,韩梅村发现躲在村子外围洞内的鬼子仍在顽抗,他命士兵往洞中扔手**。一阵手**过后,洞中没了动静。韩梅村命士兵把洞挖开,发现洞中的鬼子大部分被炸死,其余的都自杀身亡。
145团在这次战斗中,有两名排长阵亡,三名排长负伤,士兵伤亡八十余人,击毙日军130人,俘虏50余人。
4月27日,军部电话通知韩梅村去军部。韩梅村立即赶往军部,他见到了关麟征军长。
关军长说:“你作战有功,我已上报上级,现升任你为第25师参谋长。”
听说给张耀明当参谋长,半年前张耀明那傲慢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回响,“我是师长,考虑的是全局的问题,有时候牺牲局部是为了全局的胜利。你当好你那个团长就可以啦,至于全师的事,就不烦你韩团长操心了!”
想到这里,韩梅村对关麟征说:“谢谢军长提拔,不过我还是希望带兵打仗,就让我留在145团当团长吧。”
关麟征笑道:“怎么,嫌官小,想当旅长?师参谋长和旅长是一个级别。”
韩梅村笑道:“军长,不是这个意思。145团是我一手带起来的,有感情,我是真的舍不得离开145团。”
关麟征想了一下说:“这样,你先帮助张耀明师长练好兵,打好仗,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让你当旅长。”
见无法推脱,韩梅村只好离开145团,到25师任参谋长。
******
1938年十月底武汉失守。武汉失守后,号称世外桃源的桃源县也在日军的轰炸区内。日军飞机几乎天天轰炸,一听到警报,陶杏生就跟着同学们逃出教室,躲进山野的树丛中。日本飞机走远,同学们赶快回到学校吃饭,刚端起碗,日本飞机又来了,同学们扔下碗筷,拼命地又往山林里跑。
日本飞机不仅白天轰炸,晚上也来。同学们不敢脱衣睡觉,有时一个晚上要在黑夜里跑进跑出好几趟,大家整天在惊恐中度日。
一日,陶杏生正在上生物课,日本飞机又来轰炸。师生们冲出教室,拼命往山上跑。跑到山上草丛中,陶杏生发现前面有东西闪闪发亮,仔细一看,是生物老师高异群的光头在反光。陶杏生急得大喊:“高老师,你脑袋反光,会把敌机引来的!”高老师听到喊声,赶忙把衣服蒙在头上。
桃园县已经无法办学了,只得继续转移,搬往辰溪县的潭湾镇。辰溪县是校长向统轩的老家,从桃园到辰溪要乘船走水路。学生们像咸鱼条一样挤在窄小的船舱里,每日只有两个红薯垫饥,渴了就喝几口江水。向校长和同学们一样,吃红薯,喝凉水,从桃园到辰溪是逆水行舟,向校长经常下船同船工一起拉纤。
******
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湖南门户洞开。
11月7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上再一次指示:长沙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
省**主席张治中据此于11月10日召开省府会议议决,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放火总指挥,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
1938年11月12日晚上22点,战争阴云下的长沙城刚刚结束了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活动,13日凌晨2时许,长沙城内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接着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顷刻间吞噬了长沙这座千年古城。
******
载着陶蒲生、陶杏生姐妹和同学们的小船到沅陵时,长沙大火的消息传来。这些背井离乡流浪的学生们顿时哭声一片,她们思念家乡和亲人,悲伤地唱起了那首《我的家》,“爹娘啊,爹娘啊,为什么我们流浪他乡,哪年哪月我们才能欢聚在一堂……”歌声混杂着哭喊声随着寒风在江面上回荡。
小船在子夜驶进潭湾镇,此时,民家还在沉睡。
没有房子,学生们临时挤在旧祠堂、破庙和临时搭建的木棚子里。多日的漂泊,她们身上长了虱子,生了疥疮、黄疱疹等皮肤病,身上奇痒无比;最要命的是没有粮食,同学们只能靠一碟盐水煮黄豆充饥。悲伤和绝望笼罩着师生们,大家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看着眼前的情景,向校长心急如焚。他做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决定:毁家纾难。向校长家有一片巨大的柑橘园,这个柑橘园是祖上留给他的遗产,也是他最珍爱的地方,那里有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他经常在睡梦中回到他的柑橘园。向校长把柑橘园毁了,在上面盖起了教室和宿舍,让同学们有了学习和居住的地方;接着,他又修建了运动场和图书馆。新学校很快有了不错的模样。
师生们在向校长的家乡安顿下来,这个深山之中贫困落后的小镇渐渐地出现生机,渐渐地活跃起来。
一日下午,陶蒲生正在图书室读书,同学郑敏在门口喊:“陶蒲生,有人找。”
陶蒲生来到门口,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穿长衫高个子***在门口。
“你是哪位?”陶蒲生问。
“是刘寿祺老师让我来的,他有封信带给你。”来人不动声色地回答。
“刘老师有信给我?”听到刘老师的名字,陶蒲生兴奋地睁大眼睛。
离开刘寿祺老师这段日子,陶蒲生日夜期盼,今天终于盼来了刘老师的消息。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来信,再次看到刘老师那熟悉的字体:“亲爱的蒲生同学,你好!”读到这几个字,陶蒲生心跳加速,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你的一切还好吗?离别后,你的身影每天都出现在我眼前,你那聪慧漂亮的大眼睛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你的眼睛带给我力量,带给我希望,我是多么盼望我们相见的那一天能早日到来啊!来人叫梁春阳,他同你我有着共同的理想,你可以像信任我一样地信任他。不多说了,梁春阳会告诉你一切。想念你的老师,刘寿祺。”
陶蒲生拿信的手在轻轻地颤抖。这封信不长,可老师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她能感受到老师每个字背后的深情,他望着老师的文字,身心仿佛进入到梦境。
梁春阳一直默默地站着,他仔细地观察着陶蒲生神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从陶蒲生的脸上看到了天真和热情,这正是他所期盼的。“陶蒲生同学,我们到前面僻静处走走好么?”梁春阳轻声问道,仿佛怕惊吓到陶蒲生。
陶蒲生从梦幻中醒过来,望着梁春阳,她不好意思地笑着点点头。
梁春阳开门见山地向陶蒲生表明了自己的来意:“陶蒲生同学,刘寿祺同志已经向我详细介绍了你的情况,也知道你多次提出入党申请,组织认为你已经符合党员条件,同意你入党。”
“我向刘寿祺老师请求加入共产党,他总是推脱说‘再等等’,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陶蒲生高兴地跳了起来。
“陶蒲生同志,作为湘西工委书记,我正式通知你为预备党员,待时机成熟,举行一个入党仪,正式加入党组织。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陶蒲生坚定地说:“我服从党的安排,没意见!”
这次见面不久,陶蒲生经梁春阳和刘寿祺介绍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担任桃园女中支部书记。组织给她三个任务:一是发展组织,在学生中物色进步同学,壮大组织力量;二是积极宣传抗日,利用读书、文艺演出等手段,在同学、民众中积极宣传全民抗战的道理;三是同国民党反动派做积极的斗争,利用国民党反动派军事上节节失利在民众心中形成的不满,特别是长沙大火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动的本质。
入党后,陶蒲生的生命仿佛被注入无限热情和力量。她公开主办了“读书会”,很快大多数同学都成了“读书会”的会员。“读书会”收集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沈志远的《政治经济学》、小川的《社会主义概论》、邹韬奋的《大众生活》、沈慈久、罗琼主编的《妇女生活》、金仲华主编的《世界知识》,以及《铁流》、《母亲》等进步小说。
陶杏生也被姐姐拉入了“读书会”。
那天,她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活动,正巧姐姐在给大家朗读高尔基的《母亲》。陶杏生在后排坐下,静静地听姐姐朗诵。
“母亲在敌人刺刀下向群众喊道:我们亲骨肉的儿子,在世界上到处去寻找真理。为了大家,他们在寻找光明的日子,他们希望大家都有幸福……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我们是私有财产制度的敌人,我们认为:将人类只看作使自己发财致富的工具的社会,是违反人道的,我们对于它的道德,虚伪的伪善,决不妥协!我们的口号很简单:打倒私有制度,一切生产资料归于人民,全部政权归于人民,劳动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陶杏生手撑着下巴,目光中充满着对姐姐的崇拜,姐姐就是她心中的女神,她暗下决心学习姐姐,也成为姐姐那样自立、博学、受同学尊敬爱戴的人。
读书会结束,姐妹二人结伴回宿舍。
路上,陶杏生问:“姐姐,我觉得你变了,变得好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光和热带到哪里。姐姐,你是不是共产党?”
陶蒲生一愣,看着妹妹问道:“你觉得我像共产党?”
“你刚才在读书会上提到社会主义,老师说过,共产党是信社会主义的,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走的不是一条道。”
“妹妹,那你说是信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好,还是信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好?”
陶杏生摇摇头:“我觉得都挺好。向校长是国名党,是好人;姐姐如果是共产党,那共产党也是好人。”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选择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陶蒲生亲切地注视着妹妹问道。
陶杏生皱起了眉头,她显得很为难,但当她的目光接触到姐姐那亲切的目光时,她天真地笑了:“如果姐姐是共产党,那我也要成为共产党,我听姐姐的,姐姐是哪个党,我就相信哪个党,姐姐是不会错的!”
陶蒲生拉着妹妹的手紧紧地把妹妹搂在怀里:“杏妹,你真是我的好妹妹!”
陶杏生幸福地趴在姐姐温暖的怀里,她在姐姐的身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姐姐是她物质和精神支柱,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姐姐不知从哪里搞到的;每当她有委屈,或是生活上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总是姐姐开导她,教育她,姐姐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母亲的角色。
陶杏生耳边传来了姐姐的声音:“杏妹,这学期你考了第一,姐姐真为你骄傲。”
陶杏生有些不好意思:“这算什么,姐姐年年都是第一名,长沙日报还多次刊登姐姐事迹呢。”
“杏妹,你的进步这么大,爸爸妈妈要是知道了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子!可惜,我们姐妹离家这么远,也不知爸爸妈妈他们怎么样了。”
“这些该死的日本鬼子,我恨死他们了,恨不得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
“杏妹,我们要把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变为同他们斗争的力量,积极参加到抗日斗争中去。”
在姐姐的影响下,陶杏生参加了抗日宣传队。
每天一下课,陶杏生就和同学们走出校园演唱抗日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打回老家去》、《到敌人后方去》、《中国不会亡》,等抗战歌曲在辰溪县城的大街小巷四处回响。
陶蒲生还亲自带领抗日宣传队编排了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长城内外》、话剧《古城怒吼》。
为了扩大影响,陶蒲生组织了一场慰问抗日伤兵大型演出。演出的地点就在县医院前的空地,还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舞台。演出那天,舞台前,除了伤兵和从前线下来的士兵、辰溪大中小学的学生,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老百姓。
演出开始后,陶杏生身着白色对襟短褂、蓝裙子,脚穿白布袜、黑布鞋,英姿飒爽地走到台前。她皱着眉头,深情地朗诵道:“士兵兄弟们,你们正为了我们老百姓,为着千百万妇女儿童,受了伤,躺在这病院的床上,帝国主义为了逃脱深刻的恐慌,他们是这样的疯狂,听吧,飞机还在不断地丢**,大炮还在隆隆地响,流出我们最后一滴血,守住我们的家乡……”
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或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