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936年初,初中一年级上半学期结束,周太暄以优异成绩跳级,考入‘文艺中学’,直接读初中二年级下半学期。
离开“岳云中学”前,六位志同道合的好同学相约以“湘云武馆”名义继续发展力量,待时机成熟上山建立“苏维埃根据地”。
进入文艺中学,周太暄以“湘云武馆”名义物色思想进步的同学练武,在练武过程中试探他们的政治态度。很快在周太暄周围聚集了几十名进步同学,他们学习优异,尚武健壮,思想进步。
周太暄的所为引起了一个同学的注意,这个同学叫李义。李义十九岁,他的哥哥李仁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共产党。共产党在日本被取缔后,他返回故乡继续从事共产主义活动。李义经过李仁介绍,已经成为共产党员。李仁给弟弟的任务是在同学中物色进步同学,发展党的组织。
李义把周太暄在学校的表现跟哥哥讲了。
李仁想了一下,拿来一本书递给弟弟, “你有机会在他面前读这本书,看看他什么反应。”
李义一看,是曹谷冰写的《苏俄视察记》,他明白哥哥是想用这本书试探周太暄的政治态度。
一日,周太暄正在自习室读书,李义在周太暄身旁的空位上坐下来。然后,他掏出那本《苏俄视察记》,假装认真地读起来。
周太暄早已注意到了李义。这个比他大四岁的同学,学习刻苦,沉默寡言,一副负有使命的神秘样子,周太暄很想知道他那副神秘面孔背后的思想。
周太暄瞥了一眼李义手里的书,里面“苏俄”二字立刻吸引了他。周太暄碰了一下李义的胳膊,李义似乎刚从文字中走出来,他眨了眨眼,对周太暄露出笑容。
周太暄笑着问:“你读的什么书,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义把书递给周太暄。
周太暄接过书翻了翻,立刻沉醉其中。
李义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没有打扰周太暄,悄悄地走出自习室。过了很久,他估计周太暄应该读完了,才返回来。
周太暄正在掩卷沉思,见李义回来,他迫不及待地问:“这本书太好了,你哪里搞到的?”
李义试探地问:“你对苏俄有兴趣?”
周太暄不加掩饰地回答:“何止有兴趣,我认为苏俄就是中国的希望!”
“哦?”李义注视着周太暄,等他继续说下去。
周太暄兴奋地说:“我一直希望看到苏俄社会的实际情况,这本书印证了我的判断,苏俄确实是好的道路。李义,你还有类似的书吗?”
“这是我哥哥的书,你若喜欢可以到他那里借阅。”
“你哥哥怎么会有这种书?”
“他刚从日本留学回国,带回来很多书。”
周太暄心中暗自祈祷,他希望李义的哥哥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周太暄急切地问:“什么时候带我见见你哥哥?”
李义想了一下,“我哥哥比较忙,这样,我回去约一下,看他何时有时间。”
几周后的一个旁晚,周太暄见到了李仁。
简单寒暄后,李仁问周太暄:“听李义说,老弟品学兼优,志向远大,不知老弟对未来有何打算?”
周太暄知道李仁是在试探自己,他决定单刀直入,看李仁如何反应。
“男儿在世必要做出一番对得起生命的事业,当今这个事业就是救国家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愚弟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才能实现我中华的崛起。”
李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很多,老弟为何独选社会主义道路?”
“我认为社会主义才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在这个国家,不仅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从《苏俄视察记》中可以看到,人民还享有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这样高级的社会福利,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好!好!看来老弟确实想了一些问题。”
周太暄的话得到了李仁的夸奖,他没想到这个未满十五岁的少年竟有如此见识、如此之气魄,虽然有些说法未必准确,但假以时日好生培养,将来必成栋梁。
李仁走进卧室拿出两本书递给周太暄,“太暄老弟,这是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先生的著作,一本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本是《资本论入门》,你可拿回去仔细研读,如有不懂之处,愚兄愿意一起探讨。不过老弟要万分小心,这两本书可都是禁书!”
周太暄心中万份惊喜,他从这两本书就可以基本确定李仁就是自己这些年一直寻找的人。
临别时,李仁叮嘱周太暄:“今后你要见我,可通过李义转达,除了李义,你不可跟任何人提及你我的关系。”
“明白!”周太暄郑重地点点头。
从这天开始,周太暄便与李仁开始了密切的交往,他每周都到李仁那里,听李仁系统地讲解《资本论》。
一日,周太暄问:“马克思为什么花四十年研究资本?”
李仁回答:“因为资本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问题,资本家疯狂地追求剩余价值,才导致了近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在现象上表现为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下,货币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用来作为剥削被雇佣者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通过物体现出来的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周太暄又问:“马克思说的‘异化’到底指的是什么?”
李仁回答:“资本罪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异化:首先是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生产的越多,他就越贫穷;其次是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劳动本来应该是人生存意义之所在,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则是对工人的折磨和惩罚,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肉体受折磨,精神受奴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造成了对人本身的异化,这个社会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残酷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表现在雇工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还表现在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这个社会撕破了以往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那一点点温情的面纱,人与人关系的本质表现就是他人即地狱;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他还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本应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而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一种掠夺的关系,资本家没有把自然作为我们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而是把自然变成了他们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就这样,周太暄和李仁相处了半年多,在这半年里,李仁系统地给周太暄讲解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1936年盛夏的一天,周太暄跟李仁去了长沙。中午前后,他们来到岳麓山。李仁把周太暄带进山林深处的一块空地,他们到来时,那里已经集聚了十几个人。
见到李仁,那些人聚拢过来。李仁与他们热情地握手寒暄,然后李仁把周太暄介绍给了这些人:“这位是周太暄同志。我现在正式通知大家,从今天开始,他就是我们党组织的一名新的成员,我们的新同志。”
大家纷纷上前与周太暄握手表示祝贺,“欢迎你,周太暄同志!”
周太暄非常激动,没想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党组织就这样神奇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他感觉自己游荡的灵魂终于有了依附,他感觉自己的生命被注入了新的力量。此后,周太暄就把这一天当做了自己的入党纪念日。
不过,岳麓山开会之后,李仁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失去了和李仁的联系,周太暄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他想寻找李仁,又想起李仁曾经交代他的话,“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不能向任何人提起我,也不能向任何人打听我的去向,如果有需要,我会跟你联系的。”
1936年7月,两广反蒋。关麟征的25师集中河南信阳,准备开广西讨伐李宗仁。这时关麟征提升师参谋主任姚国俊为师参谋长,并准备提升75旅参谋主任刘世为师参谋主任,刘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陕西人,来75旅工作不久,许多人还不认识他。
消息传出,73旅的军官纷纷为韩梅村打抱不平。
有人说,“韩梅村为黄埔三期,参加北伐,又曾是南京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少校区队长,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立过大功,论资历,论战功,比那个不知名的刘世不知道要强多少。”
还有人发牢骚,“现在当官的几乎都是师长、副师长和参谋长的陕西老乡,25师快成‘陕西会馆’,用不了多久,全师军官都会换成陕西人,咱们这些非陕西籍的军官赶快打好背包准备走吧。”
关麟征听到了这些议论,觉得提升刘世恐怕会引起人心不稳。他考虑了十多天,终于决定提升韩梅村任师参谋主任。
韩梅村到职后,关麟征对他表现得十分热情,不仅送给他一个德造望远镜和一支德造手枪,而且把杨虎城送给他的栗色骏马也送给了韩梅村。
韩梅村表面上表示感激,心里明白这是关麟征惯用的笼络人心的手法,关麟征用自己这个湖南人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后要小心提防才是。
1937年元旦过后,25师由张家川开拔陇县。其间,要越过关山,关山山高路陡,士兵身背二百发子弹,加上手**、步枪、米袋、军毯等共计五十多斤,爬山十分吃力。为此,韩梅村向关麟征建议,减轻士兵负担,把米袋和子弹减半用车运马驮。
关麟征不同意,他说:“打仗、吃饭就是士兵的命,子弹、粮食绝不能离身!”
韩梅村心中嘀咕:“当官的什么都用车马运送,对士兵的劳苦却不知体恤,如此不平等,战时如何让士兵用命!”
韩梅村经调查发现,关麟征之所以不允许动用车马驮运士兵身上的粮食弹药,是因为师、团二级的实际输送能力严重不足,军官们为了吃空饷,虚报后勤人员。韩梅村立刻把这个情况向关麟征师长、杜聿明副师长反映,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但他们二人只是苦笑一下,并不作答。
韩梅村这才明白,他们二人对此情况早就知道,他心里升起一股怒火,气愤地说:“二位师长,如果队伍这么带下去,迟早有一天要垮掉!”。说完,他扭头而去。
望着韩梅村离去的背影,关麟征和杜聿明相视摇了摇头。
队伍行进到陇县休息时,关麟征和杜聿明弄了几个铜钱在卜卦。韩梅村见他俩又搞迷信,就劝道:“二位师长,说神道鬼,算命看相,是一种缺乏科学知识的表现,从前封建军阀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用封建迷信麻醉底层士兵,我们是革命军人,怎么也搞这一套呢?”
可能是卜卦不吉,听了韩梅村的话,杜聿明心头不快,他一脸假笑指着韩梅村的鼻子说:“韩主任,我劝你自己回去照照镜子,我看你的鼻子有点向左边歪啊!”
韩梅村听罢一惊,“向左边歪”,这不是指自己通共么?韩梅村见话不投机,便悻悻走开了。
不久,关麟征师由陇县进驻甘肃泾川县城,此时,附近还驻有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之一部。得知关麟征率部到此,红五军团负责人程子华派一位联络员到泾川欲与关麟征部商谈共同抗日之事。
师长关麟征常住在西安,副师长杜聿明已去南京帮助徐庭瑶建立机械化部队,师参谋长姚国俊要韩梅村去接待这位联络员。
韩梅村和这位联络员谈话近两小时。联络员态度诚恳,非常有见识,他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得很清楚,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以及抗日必胜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
这位联络员走后,韩梅村在心里反复比较中央军和红军。韩梅村深深地感到红军不像中央军,中央军已经渐渐失去了革命理想,并沾染了旧军队的坏习气,而红军是一支有理想,充满着朝气、热情和牺牲精神的部队,未来的中国很有可能是属于红军的。韩梅村此时动了投奔红军的念头,但思量再三,他还是没有毅然离开的勇气。

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残阳绝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周晓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舟并收藏残阳绝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