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宋朝不演义 天涯 或 宋朝不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柴荣杀到晋州的时候,刘崇已经不在哪里了。刘崇呢?刘崇吸取了上一回围困晋州,被王峻击败的教训。这一回特地绕开了晋州,直接向开封进发。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柴荣的命。但他万万没想到还是遇到了柴荣的军队。当刘崇行进至泽州高平县的时候,刘崇遭遇了柴荣。柴荣策马登上高平山岗,面前就是他的敌人,就是敢于蔑视他、趁着他父亲死亡就敢于来进攻他的敌人。想到这些,柴荣心中不再是豪情万丈,而是熊熊燃烧的怒火。我柴荣,定要让所有的敌人毁灭,要让这个世界颤抖,要让你们明白,真正的柴荣是什么样子的。
柴荣在这个时候下达了一个新的命令,前锋出击。但是立马有人拦住了柴:“陛下不可啊,现在合围并未形成,后面的大部队也还没有到达,现在出击还不是时候啊。”柴荣并没有回答部下的问题,他只是淡淡的说:“我的命令已经下达了,是不可以收回来的。打得赢打不赢是我的问题,执不执行命令可就是你的事了。”部下咬了咬牙,还是向下传递了命令。
刘崇此时很兴奋啊,自从进入后周国境之后,他一路上是势如破竹,纵横驰骋没有对手啊。看来这一回他是赌对了,郭威一死后周再无他的对手,为刘赟报仇指日可待了。甚至恢复后汉的疆域也指日可待了。
但令他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后周的军队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冲到了他的对面。甚至抢先发动了进攻。但他立马就发现了柴荣的漏洞。后周兵力不足啊。这时候刘崇立马就想明白了。作为沙场老将的刘崇抓住了时机,快速命令后撤。刘崇非常清楚,不可争一时之胜负,他要让柴荣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柴荣命令军队开始快速进军,追击北汉刘崇。
但是柴荣没想到啊,一直后撤的刘崇突然在一片平原停了下来,稳住阵脚。柴荣也停了下来,却见此时杀声震天,柴荣追的太快已经把后面的大部队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刘崇抓住机会派了两只精兵移动到了柴荣的两侧,柴荣竟然被刘崇给耍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柴荣的身上,柴荣却毫无惧色,下达了一道道无比清晰的命令:令李重进、白重赞为左翼,樊爱能、何徽为右翼,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随时准备突击刘崇。
不久之后,天下都会知道一个名字,军神柴荣。
春天的高平寒风刺骨,两军对垒,即将爆发大战。但是柴荣却没有立即发动攻击,因为现在刮得是北风,寒风迎面向后周的军队吹来,后周不论是冲锋还是射箭,都对他们不利,所以柴荣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发动进攻。
刘崇看到后周人马不多,自认为不用契丹的人马也可以击败周军,他决计抛开契丹援军,仅用汉军去击败周军,同时让契丹人看看汉军的厉害。北汉的将领们也都表示同意。杨衮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刘崇提出了不同意见。刘崇不以为然,没有采纳。杨衮便选择了沉默。
当时东北风很大,突然又转为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向刘崇进言,劝刘崇出击。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认为风势不利,不宜出击,刘崇不听,命东军先进攻,事实证明,这个刘崇绝不是无能之辈。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发动进攻打了后周一个措手不及。
后周第一猛将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本来就有怯战心理,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于是阵前投敌。这个情况让柴荣措手不及啊,后周右军被击溃,然后战场上又出现了一个让柴荣死都不敢相信的事,之间后周右军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连这么一回都坚持不住啊。后周的军队全线动摇,本来就不稳定的军心更加动摇了。这个时候柴荣最致命的缺点暴露了出来,没有威望,士兵们不听他的啊。柴荣到了生死存完的时刻,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柴荣亲自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这个时候,刘崇漏出了微笑,他知道他赢了柴荣没有机会翻身了。深陷绝境的柴荣做出了一个令刘崇目瞪口呆的决定,柴荣率领他的亲卫军们向刘崇发动了冲锋。柴荣冲破了刘崇的第一道防线,但此刻,柴荣的内心确实悲凉的。因为此刻柴荣并没有听到多少马蹄声。就是说,在他们的皇帝发动进攻的时候,后周都没有多少人跟随他,一切都是可恶的威望害的啊。
看到柴荣冲锋了,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的赵匡胤,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分析了战场,他发现虽然右军已经败了,但是他们还有左军和中军,只要他们放手一搏,还是有机会赢的,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柴荣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连毙数十敌军,后周军的士气更加高涨。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也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
刘崇知道柴荣亲自出战后,命人嘉奖张元徽,催促张元徽乘胜进攻。张元徽前进,历史记载,柴荣此时身边仅仅跟随了五十多名骑兵啊,可就是这样,张元徽的战马被柴荣射倒,张元徽本人也被后周军斩杀。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北汉的中军大帐开始向后退却,刘崇跑了。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皇帝逃跑,占据上风的北汉军士气暴跌,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
这个时候刘崇反应过来了,北汉要完了。然而就算刘崇亲自挥舞旗帜,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汉主不听他的劝告,先率领契丹骑兵撤退了。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刘词的前进。刘词不听,率军前进,在黄昏时与前军会合,当时北汉兵尚有兵万余人,隔山涧布阵,企图抵抗。后周军得到增援,又发起猛攻,北汉军崩溃了,王延嗣被杀,后周军一路追杀到泽州的高平城,北汉兵尸体布满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刘崇仅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高平大战,柴荣初战便取得全胜。
刘崇终于实现了他开战时的想法,败的稀里糊涂,连怎么输的都不知道。
纵观整个战局,周世宗柴荣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和他的英勇神武不无关系,面对自己的将领阵前降敌他依然能够做到镇定自若,不乱阵脚,这才使得涣散的军心得以再次凝聚。试想一下倘若当时柴荣怯懦了,唯一的结局就是身死人手。反观刘崇,他的骄傲轻敌,不懂逆风作战的危害,听不进意见无疑都是导致他最终失败收场的致命因素。
高平之战是历史上相当有名战役,经此一战,中原王朝开始由弱转强。为之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柴荣之后又会怎么做呢?我们下回再说。
刘崇跑了,这个时候柴荣的部下们对柴荣说到:“陛下,刘崇虽然败了。但是他的兵力依旧与我们相差无几。有道是穷寇莫追。兔子急了也还咬人啊。”如果这名将领面对的是一般的皇帝也就罢了,可他面对的是柴荣,平生有进无退、强攻硬打的柴荣。柴荣冷笑一声,命令各个部队全线出击,痛打落水狗。刘崇一路败退,撤到了高平附近的一条山涧旁,两军在山涧两边布防。这个时候最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两军互相可以看到对方,却谁都奈何不了谁。有一句诗写的很好啊“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要杀君,共饮一江水。”当然,我们把这个给改编了啊。
就在这个漫长的等待时机的过程中,却随时都存在着危机,究竟谁是追击者,谁是逃亡者。不到战争的最后一刻都还不一定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崇的败军不断的开始向刘崇这里集结,历史记载,在这天晚会上,刘崇身边已经汇集了大约一万多的兵马。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在高平之战的时候,杨衮的数万契丹铁骑并没有投入战斗。如果这些兵力都集中在到了刘崇身边,这对于刘崇来说就是有多了数万的坦克啊。如果刘崇在这天能发动一次漂亮的夜袭,等待柴荣的依旧只能是失败。那么杨衮去哪里了呢?实际上在开战之初,杨衮见到刘崇基本已经打赢了这场仗了,就带领他的部队回国了。所以刘崇其实手中已经没有这张王牌了,他的部队也累得够呛,因此就在这边开始了修整。
柴荣此时又在干嘛呢?柴荣刚刚带着他的部队狂追刘崇,实际上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说实话,他的部队本来人数就少,连续作战这么久,也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了,虽说如果柴荣率军杀过去一定能取得大捷,但是柴荣考虑到士兵的身体和自己大部队还没有到达,柴荣也只能作罢。
那么柴荣的大部队在哪呢?柴荣在战争的刚开始阶段就把自己大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将领,郭威的心腹爱将刘词。刘词在今天半夜时分与柴荣汇合了。还带了两个人的消息,就是在战争一开始就溃败逃跑的樊爱能和何徽。这两个人在溃逃之后一路向开封逃跑,一路的抢劫,见到什么就抢什么。谁拦着跟谁拼命。一路上柴荣派了好几个大臣来劝这两个人,都被他们一刀给剁了。直到他们碰到了匆匆向前运动的刘词,他们竟然还拽住了刘词,说到:“你别去了,你都不知道,皇帝已经败了。柴荣已经死了,军队已经投降了,识相点快点和我们逃命吧。”幸运的是,刘词并不相信这两个人说的话,刘词不动声色的甩开了樊爱能的胳膊,说到:“我也不跟你们走,我也不和你们翻脸,我现在就去前面打听柴荣的消息。”说罢就继续向前赶路,在午夜时分,刘词率领大部队和柴荣汇合。有了刘词的这些生力军,柴荣在不耽搁,直接向着对面杀了过去。
此时的刘崇啊,一没军队,二没士气,再也抵挡不住柴荣。只是刚一交手,就全线溃败。就在他旁边的这条河流,成为了北汉军队的葬身之所,湍急的涧水里躺满了北汉人的尸体,而他们的皇帝刘崇却幸运的逃跑了。说真的,刘崇还是有些本事的,在乌漆嘛黑、敌我不明的战场上,刘崇以六十岁的高龄,飞身上马,从小路逃跑,一路的逃回了他的老家太原。
事后呢,为了报答这匹拖着他逃命的马,刘崇特地以皇宫的规格给这匹马修了个马棚,以三品官的俸禄喂养这匹马,还给马授予了个称号叫自在将军。这就是刘崇为了这件事做的最后一件事。刘崇以为这件事就算是完了,没错,按照刘崇的猜想,柴荣刚刚登基政局不稳,打了这么个大胜仗该满意了吧。相信柴荣马上就班师回朝,稳定政局去了吧。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刚刚修好自在将军的马棚,就收到了手下人的报告。柴荣已经率领各路大军攻进北汉的疆域,向着太原城合围了。
柴荣来了,这是他第一次带领军队来进攻别的国家,这时候的柴荣已经完全不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大胜给了他充足的威望和人气。最重要的是,柴荣的军队也和之前的军队不一样了。这都是因为高平之战的一次总结。所有人都认为柴荣应该热烈的庆祝一次,毕竟这是自柴荣登基以来第一次大胜,而且经此一战,北汉恐怕是没有几年甭想缓过来了。可没想到,柴荣并不高兴。
柴荣在干什么呢?柴荣在后怕,这次战斗,柴荣几乎是在鬼门关转了几圈啊。这绝对不行,柴荣暗暗发誓,总不能柴荣每次都化身突击队亲自带人往上上吧。柴荣仔细的分析了一下,他觉得第一个如此惊险的原因是当时手中的军队太少了,应该等刘词赶到在发动对刘崇的进攻的,才有了后来在后周的国境内,柴荣不得不带着少的可怜的兵力和刘崇决战的劣势。其实啊,只要当时刘崇能够缓过来一口气,第二天北汉就能反败为胜。
柴荣开始苦思冥想为什么他的军队为什么会在阵前当着皇帝的面投降,还是就在这个时候。也就在这一刻,一场大规模的军队改革即将开始。通过这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原王朝的战斗力,汉人的战斗力直线上升,也才有了柴荣励精图治,南征北战确立大一统局面的结果。
具体柴荣的改革会怎么开始,征讨北汉的事情又会怎么样,我们下回再说。
百度搜索 宋朝不演义 天涯 或 宋朝不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