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年之中连续发生不吉利的怪事,这让秦始皇十分惊慌,为此他让尉缭子占卜,最终得出一个化解之法,那便是出巡和迁徙百姓。随着秦始皇一声令下,三万户人家便被迫迁移到北河、榆中一带。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不得不开始了第五次出巡。他十分重视这次出巡,将其视为拯救自己命运的关键,因此带上了一干权臣、心腹和公子胡亥,包括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正卿蒙毅、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以及几位神秘国士们。这几位所谓国士便是继墨、啸川、尉缭子和扮成男装的季姚,他们之所以嬴政视为神秘,乃是因为尉缭子的长寿以及其他几位数十年的未改容颜,他们看似满不在乎的生命力,对于嬴政来说,却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十一月,巡游的车队行至云梦,始皇遥望着九嶷山舜帝陵祭祀虞舜,然后抵达会稽山,祭祀大禹,之后,再次经过琅琊,再后,接着往西准备返回咸阳。所到之处,每每长驻不前,依依不舍,感慨万千。
走到平原津,秦始皇就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周围的人知道他不愿意听到“死”,所以不敢谈论与死有关的事情。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常常处于迷幻的状态。他不时便会看见曾经因为自己而死的亡魂出现在面前,他们充满了怨恨和委屈,总是想寻机靠近自己,给自己致命的一击。他们中有故国诸侯、末代周天子,有故交好友李丫、李牧、燕丹、荆轲等等,也有吕不韦、嫪毐以及被坑杀的儒生方术士们。
这一天,嬴政看见一个白发仙人走近大帐,朝着自己问安。他有些不知所措,忐忑不安地问道:
“仙人此来会寡人,不知所谓何事啊?”
他不知道对方是给自己带来了长生药,还是要把自己带走?这一走,是去往天界还是地府?
“陛下该喝药了?”对方回答道。
“什么药,是长生药吗?”嬴政一阵激动,勉强支撑起身体,问道。
“。。。。。。还是。。。。。。毒药?”见对方没有马上回答,嬴政心里十分害怕,颤抖着声音问道。
对方终于开口回答道:
“此乃普通治病良药。”
“这是为何?。。。。。。这是究竟是为何?寡人自幼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回到秦国以后,也是如履薄冰,屡次犯险。然而,寡人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殚精竭力,使得天下一统,结束了五百多年的乱象,期间并未滥杀无辜,也算是拯救苍生无数。寡人一生为了大秦,却只有一件私心,想要长生。只有长生,方能一直看护好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以防子孙不孝无为。多年来,寡人潜修修道,宁做真人不做皇帝,数年来巡游四方拜祭上苍,也无数次派人寻仙人求仙药,然而始终不得。寡人功盖五帝,诚过愚公,为何就连这个唯一愿望都无法实现?”
说着,嬴政竟然垂头哭了起来。
忽然,他猛撑起身体,咬着牙,大声说道:
“既然上苍不体恤寡人,就别怪寡人修宫建陵,耗费民力了!”
说完,手已经支撑不住,身体便一下子跌落在榻上。
白发人赶紧跨步向前,一把将嬴政扶起,脸上竟然流露出笑容来。
他缓缓说道:
“臣非仙人!陛下数次相问,臣也数次如实回答。陛下也数次问臣年龄几何?臣皆曰,不可问。”
只见他把脸慢慢靠近嬴政,微笑着继续说道:
“时至今日,臣便如实相告。陛下只知臣曾经辅佐魏惠王,依此推算臣有三个甲子之年岁。”
听到这里,嬴政睁大眼睛,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仔细端详起来,他这才认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数代秦王最为敬畏倚重的尉缭子。
尉缭子接着说道:
“如若臣今日告诉陛下,臣之年岁,稍长于华夏轩辕黄帝姬云。陛下以为如何?”
嬴政睁大眼睛,长大嘴巴,呼吸变得异常急促,然而眼睛却散发出光芒,此时他已经清醒了许多。
“然而,臣实非仙人,乃是机缘巧合,偶遇能人,受其恩惠,才得以长生,同时也略学了长生之法。世上既无神人,也无仙人,只有能人。众生却只把能人当神仙。”说道此处,尉缭子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告诉寡人。。。。。。快快告诉寡人,能人在哪里?寡人要马上去拜见他。”
嬴政像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紧紧地抱住了尉缭子。
“据臣了解,就算找到能人,他也不会按陛下的旨意去做。其实,只要陛下能按臣说得做,毋须去找能人,臣便可以随了陛下的意。”
“爱卿尽管开口,寡人照做便是!”
嬴政听完,更是激动不已,催促着让尉缭子继续说。
尉缭子突然变得直接起来,开门见山地说:
“臣要借九鼎一用!”
。。。。。。
《史记.封禅书》有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墨子?耕注》则记载为,“昔者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以祭於昆吾之虚。。。。。。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传说,大年大禹治水,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将各州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其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它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其为传国之宝。东周天子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九鼎,楚庄王曾于洛邑“问鼎之轻重”,大有“问鼎中原”之势,被王孙满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驳回;秦惠王曾盘算着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齐两国也曾争相宝鼎,逼着周赧王亲身周旋于诸国之间,才暂时保住九鼎;秦武王欲强行夺鼎,终至胫断而亡。
当年秦武王强行闯入周天子社庙夺鼎虽然没有成功,却实实在在把周天子吓得不轻。衰弱的周天子名义上掌握着国家和九鼎游走在雄壮虎视的诸侯之间,便犹如衰老的绵阳带着羊羔走近了狮子群,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无法确保祖宗留下的这个重器,便急着想找到一个完全之策。然而乱世之中,人心不古,尔虞吾诈,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啊,因此,周天子只得退而求其次。他得想办法保证,只要周天子的社稷一天没有断,便不能让任何一个诸侯国轻易得到九鼎。
隔壁的宋国,乃是当年周成王封商纣王兄长微子启,在商朝的旧都商丘所建立得公爵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宋国人很好继承了殷商商业文化,富足昌盛,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皆起源于此,被誉为礼仪之邦。此时的宋康王戴偃,行王政,宋国强盛一时,连续打败齐、楚、魏等大国。
因此,周天子决定将九鼎中的豫州鼎暂时委托宋国代为保管,余下八州之鼎仍由自己保管,以此断了诸侯窥视九鼎的野心,最起码确保不能一次性全给抢走了。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楚国、魏国趁机联合攻打宋国。都城被攻下之前,宋康王携鼎逃往倪侯住所,路过泗水,眼看着追兵快至。为了便于逃跑,也为了不让豫州鼎落在敌国手里,他只得将鼎没于泗水之中,然而他还是被追军抓获,惨遭杀害,国土也被三国分去。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西周公国,周天子赧死亡,周朝随着其分化的西周公国一起灭亡,秦得到了九鼎中的八个鼎。
然而,秦国似乎并不太急着聚齐九鼎,多年来,只在嬴政第二次东巡的时候,去大概泗水寻找过,却没有找到。
毕竟,鼎多年前只是华夏人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最早是黏土烧制而成,有了禹铸九鼎传说之后,才从炊器变成传国重器,在周代则成了王权和国家的象征。然而,到了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多年前秦人偏于西垂,与中原诸国交往较少,因此受周文化影响较小,反而融合了大量西戎文化,直到秦文公打败戎人,占有西周故地之后,才与中原文化有了较多接触;然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形成了全新法家文化体系,正如人们所说,秦人“刻薄寡恩”、“贪狼强力”、“ 寡义趋利”,被称为“虎狼之国”,到了帝国时代,更是厚今不法古。因此,秦人对于鼎的象征意义并不太在意。
。。。。。。
秦始皇嬴政听到尉缭子说要借用九鼎,脸上露出了狐疑之色,心想:当年他既拒朝中要职,又拒领封地,如今却执意要借用九鼎,意欲何为?他既非国君,又无封地,断不会拿来象征王权,总不至于用来烹肉吧!
嬴政试探性地问道:
“爱卿借鼎意欲何为?”
尉缭子认真地看着嬴政,回答道:
“请陛下恕罪,微臣现在尚不能说,天机不可泄露也!他日时机成熟,微臣自当悉数向陛下禀报。”
虽然嬴政不太在乎九鼎的象征意义,然而却知道只要涉及到九鼎的问题便不会是小事。因此,他继续周旋道:
“本来九鼎暂借爱卿也无妨,然而关于豫州鼎之事,阁下应该也知晓。它目前并不在寡人手上!”
尉缭子似乎看穿了始皇的心思,说道:
“微臣知道九鼎确实被淹没于泗水之中,陛下第二次东巡返回之时,路过彭城,曾斋戒祷祠,使千人入水寻鼎,依然寻不得。然而,只要陛下恩准,修渠引水,让泗水变为河床,豫州鼎便会现身。陛下能筑长城、修驰道、建皇陵、扩都城,此工程算不得什么?”
嬴政知道若要得到仙药,这个话题便无法再继续谈下去,只能试着妥协。为了稳妥,他换个话题,继续追问道:
“倘若爱卿借得九鼎,不知打算如何让寡人得长生呢?”
尉缭子见嬴政依然心有怀疑,自信地笑了笑,劝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既认识所谓‘仙人’,也知到过所谓‘仙境’,只要九鼎聚齐,臣便有十足把握让陛下得长生。陛下若还不信,可在聚鼎之日,赐微臣毒酒,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微臣解药。”
嬴政了解为尉缭子,知道他不是一个打诳语的人,又见他把握十足,自信满满地样子,便仿佛一下子看到了生机,也看到了长生的希望,立刻精神起来。
他大声呼叫赵高,让他立刻进帐。
嬴政声音未落,赵高便已急匆匆走进大帐领命。
嬴政吩咐传令下去,改变行程,前往泗水,第二天一早便要出发,同时,快马传令给彭城的地方官,速速征发人手,准备修渠。。。。。。
不久后,大帐外有人大声喧哗,一个声音要求见陛下,一个声音则以皇上已经安歇予以阻止。
此时的始皇精神已经大振,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他听出是都尉墨有要事求见自己,而赵高则极力阻止。
他心想,都尉墨素非莽撞之人,而且身怀异能,一定确有要事才会在此时觐见。于是大声传令,让都尉墨觐见。
尉缭子正急着要去大帐之外一探究竟,见始皇已经传令召见,便只得退了回来。
只见都尉墨快步走进大帐,只顾着向始皇问安,连看也不看尉缭子一眼。
始皇见状,颇感意外,因为凭俩人的关系,都尉墨不至于如此无礼。
“爱卿夜晚急着见朕,所为何事啊?”始皇问道。
话音未落,都尉墨便回答道:
“陛下恕罪!臣方才听闻,陛下欲改变行程,前往泗水,并下令征发修渠,于是心中不免疑虑,请恕臣驽钝,不解圣意。臣对于陛下九年前往泗水使千人潜入水寻鼎之事,记忆犹新,不知陛下此行是否与寻鼎有关?”
都尉墨如此一问,反倒让嬴政想起了一件事情,似乎从那次东巡返回咸阳,都尉墨的脸色便不太好看,显得心事重重,与尉缭子的关系也变得不再亲密。
嬴政也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于是问道:
“爱卿似乎在当年就不太赞成寡人寻鼎,此番前来莫非也是要劝阻寡人改变主意?只是寡人也有一事不明,爱卿为何要竭力阻止寡人寻鼎。九鼎聚集,不正是华夏一统,天下太平之象征吗?不也是爱卿和缭子多年以来孜孜不倦追求之理想吗?在寻鼎一事上,似乎二位分歧颇大,意见不一啊!”
“九州统一,已成事实,若陛下要江山万代,则需天子德才兼备,以德服人,以才治国。桀纣虽九鼎在手,然不具德才,故江山异姓。今陛下德高望重,雄才伟略,又何须用鼎来证明。”都尉墨朗声回答道。
“竖子,休要胡言乱语!”尉缭子怒不可遏。
始皇嬴政举手制止尉缭子,说道;
“让都尉继续诉说!”
都尉墨并没有马上接着说,他痛苦地闭着眼,沉默好久,才继续说道:
“况且,华夏一统,天下太平,乃是微臣夙愿,却并非缭子所愿。其心叵测,所图并非仅限于此!陛下不知可曾听说过有关‘羲和氏’之传说?”
“住嘴!”
。。。。。。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