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于是,蜀王顺势将屯在剑门关的十余万军队移至葭萌关附近,然后领着一万精兵通过苴国,穿过嘉陵栈道,去秦岭褒谷与斜谷交接的五里坡赴约。一路上,众人看到苴国劳工一遍繁忙劳苦的景象,监工们也显得异常紧张和神经质,正不断催促着工人们,稍不顺心,便用皮鞭拼命地抽打他们。
继墨此刻留意到,这些监工大多都操着秦地口音,劳工们则说着苴、秦两地的口音,这不由得让他心头一凉。
经过明月峡的时候,他还特意驻足停留,想起当年帮助苴国修建栈道的情形,不禁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初在此修建栈道是为了使苴国国都与南郑之间的交通更为便利,也为了能更好的对南郑进行统辖和防卫支援,现在修缮该栈道却可能成为了秦军入侵蜀国的最佳路径。
褒斜谷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之气候温润宜人,成为南北动植物共存的地区,谷里野兽繁多,是绝佳的天然狩猎场。此刻,褒斜谷由于秦王与蜀王会猎于此,四处旌旗飘扬,盛况空前。
一天紧张而刺激的狩猎活动在月高之时才宣告结束,两军将士扛着各自的战利品,哼着小调,唱着歌,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大营。
苍穹星月之下,两军大营洋溢着一片热闹欢乐的气氛。各种野味被烧烤得香气四溢,一堆堆的篝火,四处挥舞的火把,把广及数里的营地照得火红通亮。
大家吃着野味,喝着美酒,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人人尽情享受着这欢乐的时刻,脸上洋溢着最纯粹的快乐。此刻,人们目光炙热而透亮,眼里看到的人皆为朋友,彼此不分你我,不分国度,彼此聊着天,劝着酒,唱着歌。
秦蜀两地的墨者们相见,更是热情万分,破例聚在一起大喝起来。
继墨此刻正与腹?、督卫墨聚在一起,大家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只见腹?已经醉如泥状,瘫睡在草地上,他脸上挂着微笑,胡子沾满了酒珠,嘴里正贪婪地呼吸着山里新鲜的空气。
继墨拿起酒杯,正要劝酒,这才发现腹?已经瘫卧在身边,便只能和督卫墨相对苦笑一下,便举杯一饮而尽。他俩对于腹?近年的遭遇是很清楚的,猜想此刻也许是他这么多年来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了。。。。。。
作为墨家的第四代巨子,腹?的责任重大,担子也非常的重。前些年,墨家逐渐分成了三个流派,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施展抱负。最终,腹?决定带领大部分的墨者继续留在秦国,然而,部分的秦国人对于他们并不了解和也不接受,还常常对他们进行挑衅。一次,腹?的儿子由于年轻气盛,一时无法忍受对方的挑衅,失手致人死亡。
于是,腹?亲自绑缚着儿子去向秦王嬴驷请罪。秦王告诉他,考虑到他的年岁大了,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的儿子了。腹?听罢,对秦王一番感谢之后却并不领情,他坚持认为,墨家法规既然规定了“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受刑”,并用来禁绝杀人伤人,因此即使秦王法外开恩,自己也要施行墨家家法。最终,腹?坚持处死了自已的儿子。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年来,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自己的儿子,然而每每想起却又心如刀割,痛苦不堪。。。。。。
继墨看着腹?此刻脸上挂着少有的微笑,神态安详而放松,不禁鼻子发酸,对他心疼不已。
继墨替腹?擦去胡须上的酒珠,然后缓缓转过头,醉眼朦胧地看着督卫墨,意味深长地微笑了起来。
督卫墨见状,也回了对方一个微笑,然后叹息一声,便一直低头看着草地,似乎正在等待对方提问。
继墨用手捂着自己的嘴,打了一个嗝,说道:
“真像,真像。。。。。。怎会如此之像?”
督卫墨并没有抬头,依旧看着草坪,微笑着问道:
“继墨兄应是又想起了那位挚友吧?在下和他长得真的如此之像吗?若真如此,那倒是敝人之荣幸了!继墨兄向来义薄云天,这位啸川兄能有你这样一位朋友,乃是人生一大幸事。敝人自认也算性情中人,固然也希望能与继墨兄深交,兄请勿要嫌弃在下粗鄙哦!”
说完,尽然不自觉地做了一个鬼脸,然后猛然觉得不妥,便赶紧收敛起来。
这些举动并没有逃过继墨的注意,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微笑着抱拳说道:
“岂敢。。。。。。岂敢!日后还请都尉多多海涵!”
“。。。。。。对了!在下有一件要事托付督卫,还请阁下多多帮忙才是!”说罢,继墨原本醉惺惺的神情变得严肃而凝重起来。
督卫墨听罢,也立刻认真起来,回答道:
“继墨兄有事尽管吩咐!”
继墨深叹一口气,沉吟了一下,说道:
“继墨从小受墨家教诲,一心只为向世人推广‘兼爱’、‘非攻’之道,只盼着能早日停战止乱,从未想过偏私。只为天下,不为一国,不为一君,亦不为一人!此次苴侯死心与蜀王为敌,先联合巴国伐蜀,兵败之后又执意向秦王求助。想来,秦王绝不会放过此次天赐良机。以目前秦蜀实力之悬殊,再加上苴国的背叛,蜀国此番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以秦人一向之作风,若依然按敌首论军功,只怕蜀国又将面临一场血雨腥风了,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百姓会沦为刀下亡魂。”
说到这里,继墨突然附身下拜,叩首请求道:
“继墨在此拜求,望兄能设法说服秦王及将士,尽可能勿要伤及无辜,保全蜀国百姓的性命和生计。”
督卫墨见状,赶紧跪前几步,将他扶起,皱了皱眉头,叹息道:
“请兄台放心!哪怕阁下不提出来,敝人也会全力去这样做!毕竟,停战止乱,济世救道,也是在下所竭力追求的。”
此时,一阵爽朗的笑声把俩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循声望去,只见三位君主已经笑得前仰后合,平时庄重的仪态全无,篝火的光影在他们面颊上荡漾,火焰在他们眼睛里跳动着。篝火带来的温暖和热酒带来的微微醉意,使得他们看起来尤其慵懒和满足,眼睛变得少有的清澈和单纯。他们玩笑之余,便是悠闲地看着手下们打闹,然后自个儿跟着一起乐。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众人庆祝的兴致有所回落之时,却见张仪跪着俯身贴近秦王嬴驷的耳朵,低声咕哝了一小会儿。之后,嬴驷的表情开始起了变化,虽然有一丝不情愿,但神情却已经慢慢恢复往日的威严,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
蜀王杜芦和苴侯杜鹏此时也注意到秦王嬴驷脸上的变化,各自的表情也变得僵硬起来,目光里也多出许多内容。
秦王将蜀王引进自己的大帐,请他上座,便开始有意无意的奉承起来,并向他展示自己换给苴侯的四座石牛。秦王还表示,愿意用剩下的五座大石牛及其肚子里的金子来换取蜀国的粮食。
石牛是神的化身,很多王公贵族的陵墓前,都放几头石牛来镇鬼和妖。但见这几头石牛体型巨大,神态栩栩如生,肚子里及屁股底下还放了金子,寓意为这些石牛能拉出金子来。
蜀王当然不会相信石牛真能拉金子,然而如此巨大的石牛,本身也就是权力的象征,于是便顺势显现出极为动心的样子,立刻答应了秦王的提议。
篝火前的宴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寅时。
宴会之后,蜀王一行人并没有停下来稍作休息。他们提前与对手作别以后,强打起精神,带着满身的酒气,整理行装,在天刚放亮的时候,便快马加鞭,一路向着蜀国的方向飞驰而去。
众人顺利通过葭萌关之后,很快便翻过牛头山达到蜀国大军驻扎的剑门关。
此时的剑门关上旌旗招展,蜀国重臣们早已在此迎候多时。
蜀王眼见自己的文武大臣,便迫不及待地飞身下马。他一边踉跄地奔走过去,一边狠狠地下令向苴国进攻。众人几番努力,才将其过分亢奋的情绪安抚下来。
之后,蜀军将领们稍作商议,便决定立即向葭萌关发动猛攻。。。。。。
此刻,葭萌关平日羸弱的守军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使蜀军寸步难进,这一切看似出人意外,却又在蜀国的预料之中。前日去往五里坡的一路上所遇到持有关中口音的各类人便已经说明,至少秦军的步兵已经达到苴国,并形成了一定的支援能力。
蜀军这才发现自己期望的速决之战慢慢变成了持久之战,对方的防御能力并没有随着战事的进行而衰弱,反而渐渐变强,最终形成了反攻之势。
蜀军明白:秦军通往葭萌关的各段交通已经逐渐修缮和扩建完成;秦国大军正驱使着重器,如大江之水汹涌而来;蜀军除了孤注一掷,与之对决,已别无它法。
这一天,葭萌关忽然大门打开,从里面喷涌出一群全身黑甲的“洪水猛兽”,他们一手持利剑飞腾刺杀,一手将割下的敌军人头别于腰上,甚是令人胆寒。这些如鬼魅一般的秦国士兵便是传说中的铁鹰锐士。《荀子》对他们曾有过记载和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要说起铁鹰锐士的战斗力,首先得从魏武卒说起。魏武卒是吴起当年训练的精锐步兵,他曾率领他们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吴子?励士》里记载,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著名战役,使魏武卒名震天下,成为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魏武卒虽然训练艰苦和选拔标准苛刻,然而魏国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魏武卒的组建对国力有较大要求,随着魏国国力衰落,它渐渐被秦国锐士的光芒所掩盖。
秦军正是在一次次遭受魏武卒重创之后,决心组建自己的精锐部队。后来商鞅制定的军功受爵制使得“秦之锐士,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他们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铁鹰锐士通常全副甲胄、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一面牛皮盾牌,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日行百里之后仍能进行激战;步战和骑战一流之外,还要精通各种阵战。
此次秦蜀葭萌关之战,司马错用上了全部铁鹰锐士,他们在大军前面带领冲锋,如鬼魅一般把蜀军撂倒一大片,后面的秦军大部队则趁机掩杀。
蜀国军队从未见过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像遇到杀神一样,纷纷欲避之而不及。。。。。。
葭萌关几番大战,最后以蜀军大败,蜀王南逃而结束。
秦军则乘胜掩杀,穷追不舍,不给蜀军喘息之机,从葭萌关一直追至武阳(今四川彭山县),最终杀了蜀王,全歼蜀军。
蜀国年轻的王子安阳王带领一支残部辗转南迁,一直流亡到交趾(今越南北部)才落脚(一百年后,安阳王的后代,则又被秦始皇帐下的将军赵佗击败,逃到海上,开明王朝就此没了音信。)。
秦军取得蜀国之后,再一举东进江州和阆州,灭掉巴国。
苴侯杜鹏眼看着秦灭巴蜀,以为离秦王嬴驷兑现诺言不远之时,却被秦王随意找了一个借口灭了国。
历史再一次上演了“假道伐虢”的故事。可悲!
秦国入主巴蜀之后,使巴蜀基本政策与秦国一致,但仍会起用一些原籍旧贵族帮助自己统治。为了收买民心,秦王嬴驷封原蜀国公子杜通为蜀侯,留守成都,同时派陈壮出任蜀侯的相国,名为辅佐蜀侯,实际起监视作用。秦王更是任命张仪之子张若为蜀郡太守,统帅秦军镇守蜀国的兵力以及蜀国本身的兵员。
秦国攻占蜀国和巴国后,疆域成倍扩张,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再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军事和农业条件已日臻成熟,秦国由此一跃成为超级强国。此时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易守难攻,当时被称为“天府雄国”。后来,秦国命第二任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将成都平原作为秦国的粮食基地,以供应秦军常年征战。秦国抢在楚国之前占有巴蜀,也对楚国取得了地缘上的优势,获得从水路进攻楚国的长江通道。
应该说秦王嬴驷采用司马错的策略——“先取巴蜀,再取楚国,最后取天下”是相当正确的,至此,秦国已经为吞并六国做足了准备,秦国一统九州的野心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了。。。。。。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