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司马错听后,脸上立刻显现出悲愤之情,只是他很快便将情绪稳定下来,迎着张仪的目光,冷冷说道:
“既然丞相说到此处,下官便如实相告!其实早在下官入秦之时,便已将实情陈述于官府,相信丞相应早已获悉。下官祖籍大秦少梁,祖上参军,于当年蜀夺南郑之时,被蜀军俘虏为奴,幸遇贵人,得还自由之身。先父本躬耕于蜀山,为维持家计,便不辞劳苦开荒扩地,并设法使地变得肥沃。眼看可以过上衣食无忧之生活,没曾想,蜀中恶族瞧上了我家之地,欲占为己有。先父稍有不从,便遭杀身之祸。恰逢蜀国与他国战乱之时,官府更无暇顾及草民的冤屈和生死。”
“先母带着婴儿从此衣食便无着落。眼看着孩子被饿得奄奄一息,母亲却无能为力,一时觉得生无可恋,便怀抱着婴儿,从蜀山悬崖跳了下去。可怜母亲在最后时刻改变了注意,最终在自己身体的保护下,让婴儿得以生还。在峡谷凌冽寒风之中,按说婴儿断无生机,然而上天有眼,一位异人正好路过此地,便将婴儿救下,悉心照料。婴儿长大稍许懂事,便拜异人为师,虽天资驽钝,却也学得些本事!”
此时,司马错已是满脸泪水,哽咽着说道:
“此婴儿便是在下。。。。。。然而,我与蜀国有小怨却无大恨,虽欲寻恶族报仇,却也不至于置大局而不顾。况且大秦吞并巴蜀,一统天下,乃是迟早之事,下官又何必急在一时?”
此刻朝堂之上,又是一片赞许之声。
“下官虽在蜀地长大,却也正如丞相大人,身为大秦臣民,誓死为大秦效忠。丞相大人不也是生于魏国,长于魏国,却来秦国效力并深担重任吗?只盼大王早日一统,结束天下战乱,与民生息!”
司马错泪水未干,却已面带笑容,意味深长地直视着张仪。
张仪听过司马错的生世和遭遇,便也不再多说,转身对着秦王驷拱手道:
“全凭大王定夺!”
其他大臣也异口同声地跟着说道:
“全凭大王定夺!”
秦王驷几乎没再做思考,宣道:
“今日到此为止,丞相、司马爱卿及都尉墨留下,其他众卿先行退下。退朝!”
。。。。。。
后宫花园,秦王驷对留下的三人说道:
“秦蜀之间,道路崎岖艰险,此乃秦蜀多年纷争却始终并存之缘由。司马爱卿可有良策?”
司马错很自信地说道:
“大秦欲赶在楚国完全控制巴蜀之前,进入蜀国,苴国则是必经之地,要么灭亡苴国,要么与之结盟,再假苴伐蜀。秦欲攻蜀,须穿过几条艰险的谷道翻越秦岭,占领南郑,然后越过米仓山(大巴山北段),通过嘉陵栈道,抵达苴国葭萌关,再突破剑门关至蜀国本土。此番道路艰险,关卡严密,往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尤其是明月峡栈道,此乃秦陇入蜀之咽喉。如若苴国一心为蜀死守北疆,则秦断无可能攻进蜀境。现苴国主动向大秦求助,则秦可不费一兵一卒,翻秦岭,穿明月峡,过葭萌关,至达蜀国边境,只要一举攻克蜀剑门关,便可一马平川,直达蜀都。”
“当前苴国主动臣服;蜀国衰弱,与巴国大战未休;再者,蜀新君初立,年幼而莽撞,难持大局。此皆是天赐良机也!大王应赶在蜀苴和解或蜀灭苴而自守要塞之前,攻取蜀都。微臣前些日子,已经派人乔装入蜀,对沿途地形做过了细致研究。”
秦王驷听罢,问张仪和都尉墨:
“两位爱卿有何补充?”
张仪眼见秦王驷似乎主意一定,自己多劝无益,便拱手道:
“若微臣能设法让蜀军放弃抵抗或少做抵抗,大王可否约束秦军将士勿做无谓之杀戮!尤其勿要伤及无辜百姓!”
司马错也拱手恳求道:
“微臣也为此事恳求大王!”
秦王驷见都尉墨一直在旁边生闷气,不吭声,便问道:
“都尉的意思呢?”
都尉墨拱手后,极不情愿地说道:
“微臣此时仍坚持不攻蜀,等他日天下一统,蜀王便自会归顺。然而,此刻料想大王圣意已定,也只能替两国百姓恳请大王避免无谓之杀戮了!”
秦王驷哈哈一笑,说道:
“寡人如何在众卿眼里犹如桀纣一般?寡人绝非喜好杀戮之君!不过,若要尽量避免杀戮,三位爱卿可得计划周详,做到万无一失才是啊!”
。。。。。。
于是,秦王嬴驷向苴侯表示,秦国对于秦、蜀、苴三国现状很满意,并不意愿与蜀国开战:
首先,自从苴国建立,秦蜀领土不再接壤,两国原本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其次,多年来秦国与魏、赵、韩、燕、楚及匈奴等国家不断发生战争,虽然赢得了战争,却已使得国内民生凋敝,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再者,秦国志在中原,对偏于一隅的蜀国根本不感兴趣。最关键的是,就算秦国将蜀国消灭,秦、蜀之间仍然隔着苴、巴两国,秦国也同样无法实现对蜀国的有效控制。。。。。。除非苴侯愿意接替蜀王之位。
然而,秦王嬴驷最终表示:
蜀国不仅破坏了现状,而且以大欺小,兄弟相残,不讲道义;而且一旦蜀国吞并苴国,便会使得秦、蜀领土再次接壤,纷争自然而生,因此秦国愿意帮助苴国讨伐蜀国。
此外,秦王驷还向苴侯提到自己的困难:
秦、蜀之间的交通难题,以现在的道路状况,秦军步兵都难以行进,更何况车马重器,因此建议先从扩建道路做起,由秦国大臣张仪、张若主持修缮和扩建褒斜道,苴侯则偷偷修缮和扩建蜀辖嘉陵江峡谷栈道,包括明月峡栈道。为表诚意,秦王愿将四尊肚子里装满金子的石牛送给苴侯,作为此次修路的资金,等他日拿下蜀都,再将蜀王之位交给他。
。。。。。。
古蜀天府居盆地,中央土肥民富,盛产粮食和衣服;四周则是雄山峻岭,交通闭塞,易守难攻。公元前1613年,蜀侯蚕丛带领部落由群山进入盆地,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之外,与之分庭的古蜀文明,国力一度远超秦、楚。公元前1057年,商纣王帝辛昏庸无道,周人起兵反抗,获得了周边部族的响应和追随。鱼凫蜀王杜宇助周伐纣,12年后,封为蜀王,称蜀望帝,位次于天子,而高于诸侯。
随着蜀国国力强盛,蜀人谋求走出盆地向外拓展的步伐从未停止。早在商周时期,秦蜀先民就已开始利用天然的古道进行文化往来。在三四千年前,古蜀人和古越人已通过长江来往,就农业手工业技术、神权思想等方面,开展交流。蜀山蚕丛氏栽桑养蚕,以蚕桑丝绸兴邦,早在北丝路之前,一条由古蜀都城出发,经云南进入南亚和东南亚的南丝绸路就已经开通。通往生毒国(古印度)的茶马古道,也早就修好。同时,古蜀人把产于成都的蜀锦,经古蜀道运往长安,从长安再运往西域、中亚和世界其他地方。这条路便是从金牛坝(今成都)出发,经天回驿、两女驿、金雁驿、旌阳驿、白马关、鹿头关,过古涪城(绵阳)转至梓潼大庙;过剑门关,上牛头山,经古战场葭萌关至苴国都城土费城(广元昭化);北渡嘉陵江,过千佛崖、飞仙关,经朝天峡向北,沿嘉陵江之绝壁上的飞阁栈、五里峡道、明月峡、龙门阁、神宣驿、棋盘关进入秦国国境;经黄坝驿、牢固关转东北,至宁强,过五丁关、五丁峡,经金牛驿(勉县),向东至南郑(汉中);再通过四条栈道——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翻越秦岭进入中原和咸阳。这便是后世所称的“金牛道”。
可以说蜀国要想走出盆地,向中原谋求发展,则必须通过金牛道有效控制住南郑(暂由苴国统辖);要想有效防御秦国,则必须坚守金牛道上苴国境内的几个重要关卡,如明月峡、葭萌关和剑门关。
尤其是“明月峡”,可称其为扼秦陇入蜀之咽喉,金牛道之要塞,是连接秦蜀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得天独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位十分显要。明月峡谷深约四百丈,是嘉陵江水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集羊肠古道、嘉陵水道、纤夫鸟道、金牛驿道于一峡通行。其栈道是华夏九州开凿时间最早的栈道,可攻可守,可军用亦可民用,是可与北方长城相提并论的巨大工程。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其势雄壮,大气,仿佛揽尽天下风云,脚下江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
。。。。。。
秦国和苴国几乎同时都在修缮和扩建栈道的消息传到蜀国,已是十几天以后了,蜀王杜芦听闻后,立马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大臣商议。
按理说,秦国和苴国同时修建不同的栈道,并不能说明两国准备联手做事,然而这却依然引起了蜀国的警觉和不满。近些年,秦、蜀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是蜀国仍然对秦国保持着一定的戒备,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国力已如日中天,而蜀国国力却日益衰弱,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国近年来常以各种借口对外发动战争,对周边国家的土地不断吞并蚕食。
于是,蜀王杜芦立即派使臣到咸阳对秦王嬴驷提出抗议。
秦王赶忙通过使者告诉蜀王,此次秦、苴联合修缮和扩建栈道纯粹为了经济和民生交流,并非用于军事需求。秦国经过与魏、赵、韩、燕、楚及匈奴等国家不断的战争,国内民生早已凋敝,甚至出现粮食短缺。幸运的是,在不久之前,秦国境内偶然发现了九尊石牛,姿态各异,体积庞大,其肚腹空心,里面装了很多金块。于是,秦王决定用它来和邻居苴国换一些粮食,顺便换几只熊猫回去。
秦王为了让蜀王确信无疑,便邀请他到褒谷和斜谷之间的五里坡狩猎,同时顺便参观一下栈道和石牛,甚至声称准备用剩下几头石牛同蜀国交换粮食。
褒斜谷分为褒谷段和斜谷段,由褒水(秦岭太白的五里坡发源,南流入汉水)和斜水(秦岭太白的五里坡发源,北流入渭水)冲刷形成的河谷,长约500里,是沟通秦岭南北的要道,此时,由苴国南郑守军把守褒谷入口,由秦军把守斜谷入口。在褒谷和斜谷之间的五里坡,坡度平缓,从坡底上到山顶,仅有五里路程,因此被称为“五里坡”, 上有守卫边界的官衙。它既是袌斜二水的发源地,又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界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关中与汉中的自然分界线,也是后来三国时期魏、蜀两国的边境线。。。。。。
秦王嬴驷似乎随意的邀请,却让蜀国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宫殿之上,蜀王杜芦嘴角一瘪,冷冷地讥讽道:
“这嬴驷也真敢胡说!秦国民生凋敝也许不假,但又是石牛,又是金块,又是以牛换粮等一派胡言是在欺骗寡人年少无知吗?此时蜀国大军压境,苴国对葭萌关尚无法固守,何来兵力扩修远离前线的栈道?它分明是要引狼入室,甘做鹰犬也!关于狩猎一事,众位爱卿怎么看啊?”
群臣纷纷表示秦王不可信,此行凶险,跪求蜀王不要答应赴约。
蜀王杜芦对这些大臣扫视一遍,显得有些失望,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多谢诸位好意,然而寡人并不觉得此行有多凶险,秦军有多可怕。想想近年来,巴国屡次破坏巴蜀联盟之谊,侵占充国,犯蜀边境,而苴国则更是背祖忘典,吃里扒外,两国更是趁蜀国新君即位之时,欲以倾国之力至蜀国与死地,其情可原,其罪不可赦也!”
“巴苴联军虽来势汹汹,却被我蜀军轻易击溃,可以说要将两国吞灭也在挥手之间。秦军虽然日益强盛,奈何秦蜀道路艰险,多年来其数次与蜀军抢夺南郑,却依然被我大军夺回,交由苴国掌控,可以说只要苴军愿意死守要塞,秦军便永无机会入蜀。因此,不怕狼秦多厉害,只惧苴国不争气也!”
“此番寡人若赴约,秦王总须顾忌道义而不敢对寡人不利,苴侯无论念及血脉之源还是畏惧蜀国十万大军,也都不敢对寡人不利,故请诸位爱卿勿要担忧!”
此时,从人群之中走出一位老人,抖抖衣袖,上前拱手鞠礼说道:
“老臣再请大王三思!大王可曾记得魏国公子卬?当年他正是受好友公孙鞅邀请而赴约,被秦军捉拿,最终导致秦军几乎不战而胜。公孙鞅不久后也因秦王嬴驷猜忌而惨遭车裂。嬴驷、张仪之辈,其背信弃义已天下共知!然而乱世之中,谁人又能真正做到遵道守信呢?故,臣等还请大王三思啊!”
这位老人正是前些年逃往蜀国定居的尸佼,人称尸子。
群臣听完尸子的话,也立刻附和着说道:
“臣等还请大王三思!”
蜀王杜芦欲言又止,表情变得有些无奈,他只得悻悻地说:
“尸子所言也有道理,寡人会参考。”
“国士为何对此一言不发,不知阁下有何高见?”
蜀王一边说着,一边将近乎请求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年轻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夏继墨。这些年他与簇锦、季姚三人因为担忧如谶言所示——巴蜀即将处于危亡之机,便常年滞留于蜀国。
继墨见蜀王直接点名,只能上前直言道:
“请大王恕罪!近日巴蜀大战使得两国将士死伤无数,百姓不堪重负,微臣想起这些,不由得心生难过,正考虑如何避免蜀、秦两国兵刃相见。然而,根据目前情形,苴国欲弃蜀国而独立已成定局,此后,秦国借道侵犯蜀国则只是时间问题,况且一旦失去蜀国的支援,苴国就算不答应借道,欲死守要塞,也必然是力不从心。”
“当前秦军北进中原受阻,眼见楚国不断吞噬巴国土地,固然不会等闲视之,必欲抢在楚国之前侵占巴蜀之地。现在苴国与秦国几乎同时扩修两国交通要道,必是两国已达成约定,欲对蜀国不利也!因此,若不及时应对,秦蜀大战,恐将将无法避免。”
说着,他声音开始有些颤抖,神情哀伤沮丧到了极点。
蜀王杜芦知道他一定又在为将来大战带来的伤亡和苦难而悲伤,也感触地叹气道:
“寡人知国士仁慈,心系天下百姓!寡人何曾想让蜀国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啊!但事已至此,又如何寻得万全之策呢?”
继墨点点头,努力整理好情绪,继续说道:
“秦欲入川,则需翻越秦岭巴山,穿苴国,过剑门关;蜀欲拒秦,也须长途跋涉,过剑门关,占领和死守苴国要塞。欲要避免秦蜀之战,须拒秦军于苴国要塞之外,最起码不能让其过明月峡栈道。现在苴国去意已决,蜀国则须另立苴侯或者取而代之亲守要塞。因此,蜀军能否在秦国大军穿过明月峡之前拿下苴国,则关系到蜀秦大战是否发生,亦或影响着最终的胜利。然而,秦军入蜀的道路虽然艰险,蜀军到达葭萌关的交通也同样不便,如果不能迅速攻入葭萌关,蜀军的后勤便难以为继。届时,秦蜀两军可能均会出现一边打仗,一边修路的情形。”
“因此,微臣认为,大王应该赴秦王之约,一则彰显大王成竹在胸,二则可探对方虚实,三则拖延秦军进程,为蜀国讨伐苴国争取时间。当然,此次狩猎,秦中墨者必随秦王左右护卫,微臣也将率蜀中墨者随大王左右誓死护卫。墨者所至之处,必不会让龌龊下作之事发生。”
。。。。。。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