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孙衍和继墨等人获悉此事,不禁对这位小师弟赞叹不已。众人没想到张仪心思如此缜密,而胆子又是如此之大,绝对算得上有勇有谋;同时,大家也惊讶于他与秦公嬴驷如此合拍,否则秦公怎么答应,掠城之后又返还城池,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对方那里做人质,而偏偏张仪竟然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让从政多年的魏惠侯主动把少梁和上郡十五县献给了秦国。魏惠侯接受秦国的“结好”的行为被同为三晋的赵国视为一种背叛,而且赵肃侯当然也能看出魏国想将祸水引向赵国的意图。之后,赵肃侯便听从苏秦的建议,连续几次合纵他国联合攻打魏国,使魏国国力再次受到严重削弱,从此更是一蹶不振。
眼看着赵国挺进中原的障碍已经被扫除,然而赵肃侯却恰恰在这个时候意外驾崩,只能由托孤重臣肥义辅助年幼的新君治理朝政。
赵肃侯在位的后期,齐、秦等大国已经不再把魏国放在眼里了,反而对悄然崛起的赵国开始有所顾忌了。赵肃侯戎马一生,与诸侯连年征战,在狼烟四起的战国,不仅保全了赵国基业,而且在魏国衰落之后,扛起了三晋的领导大旗。与此同时,赵肃侯也与诸侯结下了许多恩怨,日益强大的赵国更是成为秦、齐、楚等大国的眼中钉。
于是,在赵国国丧之际,魏国趁机联合楚、秦、燕、齐四国,它们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驻扎在赵国边境,想俟机图赵。
此时的赵国都城邯郸,全城缟素,气氛凝重,同时又充满一种肃杀之气。
宫殿里,身着缟服的赵侯雍正气急败坏地把茶杯狠狠摔向地上,身边大臣纷纷跪拜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只见赵侯雍狠狠地说道:
“乱世之下,诸侯唯利是图,背仁弃义,根本无人再遵礼!既然他们不仁,那寡人便可不义,现在赵国已无退路,唯有奋起反击。今若再有胆敢言降者,诛全族!”
左右跪拜的大臣相互顾盼,虽然神情之中显露出不服,却没人敢再说一句话,整个大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静。
此时, 重臣肥义提醒道:
“陛下,觐见之人已经在宫外等候多时,不知。。。。。。”
赵侯雍这才猛然想起有人等着觐见,赶紧呵退两旁大臣,只留下肥义。
不多久,三位身着布衣的年轻人随内臣快步进入殿内,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继墨以及女扮男装的簇锦和季姚。。。。。。
原来,公孙衍来到魏国不久,便被魏惠侯任命为大将军。继墨三人则坚决不受官职,整天忙碌于治疗从魏赵前线撤下的伤员,这样以来,都尉墨事件留下的阴影慢慢消散了不少。
不久以后,三人在和公孙衍的交谈中得知,魏惠侯正联合诸侯,想趁赵国国丧之际,图谋不轨。虽然公孙衍苦苦劝谏,但此时一心想着报仇且见利忘义的魏惠侯根本就听不进去。
三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敢相信人们心中的礼义廉耻已经沦落到如此境地。于是,他们决定亲自去赵国,通过与公孙衍熟识的肥义的关系,与赵侯雍取得联系。
。。。。。。
赵雍一见到继墨等人,便立刻站了起来,纵身跳到大殿之下,握着他们的手,开始不停地打量。
一旁的肥义见状,赶紧干咳两声,予以提醒。
赵雍看了他一眼,极不情愿地收敛起自己的兴奋,说道:
“寡人自幼便听说过许多关于墨者之传奇,时常幻想着自己也能像墨者一样快意江湖,逍遥自在。”
“只可惜,既已身在侯门,便早就没了自由,现在更是终日身心疲惫。唉!”
说到这里,赵雍的声音越来越低,神情显得极为失落和无奈。
“三位先生也看见了,各诸侯不顾廉耻,趁先王丧期,纷纷陈兵于赵国四境,意图不轨。以诸位之见,赵国此次能逃过此劫吗?”
继墨没有直接回答,却认真地问道:
“陛下及周围大臣是否有了应对之策,求和还是针锋相对?”
赵侯雍没有多想,立即回答道:
“寡人虽年幼,但为了维护赵国尊严,愿不惜一死。”
继墨见他年少,却勇敢决断,不禁点头表示赞赏。他微微一笑,说道:
“魏、楚、秦、燕、齐五国虽然强大,然而却是不义之师,且各怀利益,心力不齐,因此也并非想象之中的那么强大和坚不可摧。”
赵侯听到此话,眼前一亮,拱手道:
“请先生明示!”
继墨侃侃分析道:
“韩和宋两国与此次犯境之国有宿怨,却与赵国交好。赵可联合两国,互护其背,同时将五国相互隔开,使各国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然后,再设法联合更多国家对其进行打击或者牵制。只要赵、韩、宋三国同仇敌忾,国内上下一心,做出决一死战之势,诸国或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未尝可知啊!”
听罢,赵侯和肥义不禁连连点头称是。
于是,众人经过一番仔细分析,制定了详尽的策略。
首先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保持最高戒备,准备随时战斗。联合韩和宋两国,形成品字型,将秦、魏、楚、齐、燕五国相互隔开,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然后重金贿赂越王无彊,使之攻楚;重金贿赂楼烦王,使之攻击燕和中山,最终形成魏、齐、秦对赵、韩、宋的局面。
同时,赵国宣布,不允许五国的任何军队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使者携带各国国君吊唁之物入境,然后由赵国大臣将他们直接迎送至邯郸。
事实证明,赵国此次制定的策略非常成功。五国见赵、韩、宋联盟已经形成,同时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便不得不打消了非分之想。五国使者在赵肃侯葬礼后,也都匆匆离去。
赵国之危解除后,继墨三人在赵侯雍地再三挽留下,决定暂时留下来,正好也帮助赵国重修多年前为阻止魏、齐联军进攻而挖开的黄河大堤(黄河古道)。。。。。。
这一天,正当三人在黄河大堤上忙碌的时候,宫里面来人传信说,公孙衍已经到了邯郸,要他们速速前去相会。
原来,不久前,张仪向秦公驷建议,要其自封为王,以此向诸侯展示秦的实力。他认为,子爵楚国当年因为受中原诸国轻视而负气称王,后来魏国和齐国趁国力强盛之时也互拥为王,唯独秦国因为顾及到各国的关系而没有称王。现在既然各国视秦国为眼中钉,有联合抗秦的苗头,那么秦国也无须顾忌这些了,毕竟秦国国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要秦公愿意,便可自封为王了。
秦公嬴驷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决定采纳张仪的建议,自封为王,并昭告天下,史称“秦惠(文)王”。
同楚国境遇相似,多年来,秦国因地处边陲,环境恶劣,出生卑微,再加上与中原礼仪有所不同,一直被视为等同西戎的异族,虽励精图治,多次救天子,败西戎,国力日渐强大,却一直被中原诸侯看不起——就连当年周天子庆典,分赏腊肉,也没有秦国的份,秦国历代国君一直把这件事情看作国耻,发誓要雪耻。
此消息一传开,众诸侯纷纷表达了强烈不满,同时他们也都感觉到秦国毫不掩饰的野心,担心自己迟早会被秦国吞并,其中,魏惠侯的这种感觉最为强烈。
因为感受到来至秦国的压力日益增大,魏惠侯开始夜不能寐。在公孙衍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其他弱国联合,结为合纵联盟,共同抗御秦国。
首先,魏惠侯决定跟自己渊源颇深的韩、赵两国重新建立联盟之谊。因此,这年五月,魏惠侯与韩威侯在巫沙(今河南荥阳北)相会,尊韩威侯康为王,史称韩宣惠王。十月,魏惠侯与韩威侯分别带上自己的太子,一起率重臣前往邯郸会见赵侯雍。。。。。。
此刻大殿里,赵侯雍正对着一位中年人拱手作揖,然而却故意冷落其旁边的老者。这俩人不是别人,正是专程带着太子来会见的韩威侯与魏惠侯。
只见赵侯一边对韩侯作揖,一边说道:
“当初,在赵国危难之际,韩国鼎力相助,使某些狼子野心无法得逞,雍在此谢过韩侯了!”
说着,眼睛瞥向了旁边的魏侯,面露鄙夷之色。
韩侯知道他心中有怨,尴尬地笑着说:
“此乃是过去之事,不足挂齿,赵侯不必挂怀!在此乱世之秋,我等还须精诚团结,眼需往前看才是啊!”
魏侯也赶紧上前拱手表示道歉,说道:
“关于前次吊唁之事,魏国言行确实有失身份,十分不妥,寡人在此向赵侯道歉。还望赵侯能不计前嫌,以天下苍生为重,共同抑制狼秦之野心!况且,肃侯当年不也连年对魏国发动战争吗?”
赵侯雍立即反驳道:
“魏王当年国力昌盛,不也四处征战,意图称王吗?如何见秦侯嬴驷称王便如此慌张和不平?当年魏国自愿把少梁和上郡十五县拱手送秦,与秦戎交好,这便是对三晋之背叛;而且魏国这样做,也是为了让秦、赵两国直接对峙,想将祸水引向赵国。这些才是赵国当年讨伐魏国之缘由。传说魏侯壮年之时虽然好战,却仍是谦谦君子,为何到了年老之时,便成翻云覆雨之辈了。”
魏侯听到这里,脸色变得很不好看,然而脸上却仍然挂着尴尬的笑容,只是听着,并不说话。
继墨等人知道赵侯年少,怒气未消,说话便会冲动,发泄以后,劝解起来反而变得容易,因此并未立即上前劝解,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韩侯见状,尴尬地笑着说:
“魏、齐当年称王,不过是虚荣心驱使罢了。戎秦一向目无天子,今日称王,却为了称霸天下。我等一直是周臣,内姓封侯,称王又有何用?寡人此次应魏后要求称王,只是为了应对秦侯赢驷,他日,我必自降为侯!”
继墨见时机一到,便上前拱手鞠躬,说道:
“韩侯今日之承诺,草民替天下苍生谢过了!”
然后他又转身对赵侯说道: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魏侯和韩侯今日各率太子及朝中重臣前来会见,足见其结盟之诚意。三晋处于秦、楚、齐之间,乃是各国垂涎之要地,可谓地处险境,尤其是秦国和楚国,现在可能还在先取巴蜀还是先取三晋之间犹豫不决。因此,三晋对内须团结一致,对外则应联合巴蜀及齐国,方能确保周全。”
魏侯和韩侯听罢,纷纷点头,表示赞赏;赵侯也觉得有理,回头看了看肥义,便也点头同意。
就这样,魏、韩、赵三国国君终于达成了联盟之约。
魏、韩、赵三国结盟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没想到却引起了齐国的猜忌。
其实,齐、赵两国原本交情不错,然而不久前齐国攻击燕国,赵国却选择帮助燕国抵抗齐国,因此两国开始变得水火不容。况且,魏赵与齐国接壤,且在黄河上游,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此次赵、魏、韩三国背着齐国私下结盟,让齐国感觉受到了威胁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不久之后,齐国悍然向赵国发动了战争,并很快取得了胜利,眼看着赵国已是危在旦夕。
看见盟友受到攻击,魏侯和韩侯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况且能争取到齐王的支持,对于抗衡秦国至关重要。于是,魏侯和韩侯立刻一同前往齐国平阿(今山东阳谷)与齐侯相会,然后又派魏太子去齐国做人质。齐侯见魏侯似乎很有诚意,便勉强答应对他提出的联盟建议进行考虑。
魏侯回国后,万分思念太子,便开始装病,然后派使臣前往齐国,贿赂齐相田婴。
使者对田婴说:
“魏侯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齐国不如送太子回国,使魏侯感恩;否则,楚国便极有可能把在楚流亡的公子高送回魏国,并立为太子。如此以来,齐国就空抱人质无法渔利,反而得到不仁之恶名。”
齐相田婴觉得有理,便劝说齐侯将魏太子送回魏国。
同年,魏侯再次卑躬曲节与齐侯在鄄(今山东鄄城)相会,想要获得齐国对合纵活动的支持。这一次,齐侯终于表达了对于魏侯建议的支持。
就在魏惠侯积极活动,联合诸侯合纵抗秦之时,秦国也在积极连横齐、楚,使得齐、楚两国的态度开始摇摆不明起来。
见此状况,公孙衍开始斡旋于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之间,让各国国君相互称王,继而结成联盟。
至此,稍微有些实力的诸侯都先后称了“王”,从此,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了,诸侯甚至不再须要假借他的名义,便可任意对外发动征战了。。。。。。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