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正在落魄之时,张仪忽然得知自己最要好的师兄苏秦在燕国做得很好,于是决定去投奔他。这一天,张仪似乎显得异常的慌张,他急急忙忙的不停收拾行李,并催促旁边的呆妲也赶快收拾妥当,好与自己一起出逃。
呆妲撇了一下嘴,轻蔑地说道:
“你犯罪,为何要连累本姑娘跟着一起浪迹天涯。你逃你的难,本姑娘可要回滕国去了。不过,你在滕国的地契和所有的盘缠得给本姑娘留下!”
张仪本想给她最有一次机会,现在倒是省事了。他冷冷一笑,把她要的东西都仍给了她,留下一句“好自为之”,便转身离去。。。。。。
于是,张仪经过千里迢迢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燕国,然而他这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苏秦对于张仪的到来似乎并不欢迎。
这一天,张仪到了苏秦的府上,将自己名帖递给了苏府下人,请他代为转陈苏秦本人。在听完其与苏秦大人的关系后,这位下人却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只是让张仪在旁厅等候,然后转身慢条斯理地走出去通报。
很久之后,那个通报的下人终于回来了,他对张仪说苏秦现在正忙着一件大事,吩咐自己出面招待他。之后,这位下人便与张仪寒暄起来,问他是否用过餐,要不要吩咐厨子立刻准备一些饭菜。
事实上,张仪此时早就饥肠辘辘了,然而他此时已经吃饱了一肚子的气,哪里还心思去吃东西啊!
张仪下意识的摸了摸塌陷的肚子,硬是把流在嘴里的口水给咽了回去,然后倔强地说,自己要等苏秦忙完以后,再与他一起用餐。
下人听后,撇了撇嘴,便没再说吃饭的事情,也不再和张仪多说话聊天,只是一个劲地请他喝茶。
按说,主人一个劲地请茶,是有送客的含义,若是普通人,看到此种尴尬情形,早就气得起身告辞了,然而这位张仪偏偏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下人请茶,他便喝,感觉口渴之时,哪怕对方不请茶,他便自己沏茶来喝。反正今天他是铁钉了心,不见到苏秦本尊,他就不吃饭,也不离开。
这位下人似乎知道了张仪的心思,便起身拱手道:
“张子请在此等候,小的再去探探主人此时是否已经忙妥。”
这一次,他走出去没有多久,便返了回来,前边还走着一位气宇不凡的儒雅之士。
张仪见到来者,心里的那股气便腾腾往上冒,然而他很快便把它压了下去,脸上挤出笑容,像是就别重逢的挚友一样,快步上去拥抱对方。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躲着不见他的苏秦。
苏秦没有显出任何的歉意,也没有像张仪一样挤出一身的热情,他只是淡淡地拍了拍张仪的肩膀,寒暄几句,便算是给对方的呼应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聊了一会儿,厨子便准备好了餐食。两人便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聊天。
期间,苏秦始终都没有对张仪的到来表示过欢迎,每次提到差事的时候,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话题移开,甚至不停地用语言挖苦张仪,好像在替老师鬼谷子教训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此时,张仪的脸上已经再无法挤出一丝笑容,只得闷声吃饭,之后也不多做停留,便起身告辞而去。
一直以来,张仪被其他人看不起还能忍受,此次不料尽连自己最信赖的师兄也在羞辱自己。他为此愤怒不已,内心再一次哀叹,因为他觉得自己再次看错了人,前途也再次变得渺茫。
正当张仪心如死灰,不知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竟然在偶然间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之人,两人一见如故,立刻成了好朋友。这位朋友帮着张仪一起对各国诸侯进行了逐个分析,然后建议他去秦国谋求发展,并表示自己愿意为他提供资助。。。。。。
之后,张仪在这位朋友的资助下终于到达了秦国,并设法见到了秦公嬴驷,他对国事一番分析立刻让对方产生了兴趣。
后来,只要张仪求见,秦公便会亲自从台阶上走下来迎接,话里显露出的仰慕和尊重也越来越多。张仪没有想到这位国君如此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心里不禁庆幸不已。
得到秦公的赏识之后,张仪便迫不及待地给楚国昭阳君写了一封信,信中发誓,必将一雪当日之耻。
。。。。。。
说到这里,张仪仰头长叹一声,全身便瘫软下来,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继墨、簇锦和季姚相互看了一眼,便偷笑起来:原来张仪还是没有变,还是像当年在墨园时候一样,一副没心没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样子:不过他的遭遇也真是蛮挫折的。
公孙衍见状,几次想插嘴,最后却硬是把话给咽了回去。
张仪此时一手托尊,一手持觥,踉踉跄跄地走到公孙衍身旁,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替他斟酒。
公孙衍此刻似乎已经有些醉意,他两眼迷离,表情复杂地看着张仪,想要说话,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好像忘记要说什么了。
张仪扑倒在公孙衍的酒案旁,一手扶着酒案,一手撑地,将半个脑袋了他的肩膀上,说道:
“师兄啊师兄,今日在朝堂之上,你吾各据其理,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乃是因公;张仪多年来承蒙各位师兄照顾,心里始终感激涕零,一直视兄为父,此乃是为私。俗话说,行大义者不拘小节、行大礼者不辞小让,你我无论争论有多激烈,却皆为了天下苍生。还望师兄体谅师弟某些不得已之言行才是啊!”
公孙衍无奈地笑了笑,叹息道:
“为兄也知道,行大义者不拘小节。曾经也深信只有华夏一统,才能平息纷争,止戈为武。然而,两年前,为兄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本只是为了秦国能夺回这个通往中原之咽喉要道。谁曾想,秦军在战场上一直都是以敌军头颅论军功,在俘虏魏国主将龙贾之后,秦军战士尽然开始不听命令,残杀战俘,斩首后用来领赏。最后统计,秦军斩获魏军士兵头颅总共达八万之多啊。师弟啊,八万颗头颅啊!每当我闭上眼睛,就会看到一颗颗头颅堆积于眼前,为兄惶恐啊!因此为兄才向秦侯谏言,放弃对魏国地继续攻击。”
公孙衍压低声音,几乎哭了起来,说道:
“师弟啊,要知道那可是八万颗魏国国民之头颅啊!你我可都曾是魏国子民,怎忍视之啊!为兄知道,师弟本为魏国贵族之后,最后却失去封邑和俸禄,纵有一身才华,却不被录用,只能在贫困中度日。师弟心中是对魏后有怨吗?”
张仪没有回话,也没有动,只是摇了摇放在公孙衍的肩膀上的脑袋。
公孙衍已经开始哽咽,哭述道:
“师弟啊,你对魏王无怨,为兄却对他有恨啊!我祖上本是晋国王室后裔,三家分晋后,被贬为魏国庶民,眼见家族贫困潦倒,多人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早死。为兄本想以平生所学求得功名,以供家人衣食,然而一旦成为庶人,便很难再有机会出人头地。李悝变法后,为兄本以为看到了希望,却仍是处处受挫,出仕无门啊!好在当年秦孝公励精图治,誓洗国耻,使得大师兄公孙鞅入秦后能受到重用。多亏大师兄引荐,为兄才能在秦国谋得差事啊!”
“为兄虽然对魏侯有怨,然而这与魏国八万人头相比,与乱世混战中天下百姓死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师弟啊,你难道真地认为我是收受了魏国贿赂,才劝阻秦侯不要再继续对魏国征战吗?”
张仪抬起头,睁着醉眼,呆呆地看着公孙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默默地把身体跪趴在地上,只把头放在公孙衍的膝盖上,早已泣不成声。
公孙衍脸上露出一丝惨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
“原本以为师弟此番来秦国,可以帮助为兄实施治世抱负,却没想到师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罢了!早知如此,为兄当初就不该答应苏秦!”
听到“苏秦”两个字,张仪立马止住了哭泣,他抬起头,狐疑地看着公孙衍,一副急盼下文分解的样子。
公孙衍将觥中的酒一饮而尽,抹去胡须上的残酒之后,叹息道:
“看来现在是时候将真相告诉师弟了,否则为兄怕自己以后没有机会说了。呵呵。。。。。。呵呵。。。。。。”
原来当年苏秦下山后,曾前后到周显王、秦侯驷、赵肃侯处求职,均不受重用,只能去燕国文侯那里碰碰运气。
在等待一年后,苏秦终于寻机见到了燕文侯,并游说燕国与赵国合纵,结为一体。燕文侯认为他言之有理,便允诺“如能以合纵而使燕国得到安定,愿举国相报”。
于是,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去赵国游说。
苏秦在说服赵王之后,本想继续去与各国合纵结盟,然而担心秦国提前进攻各国,盟约在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便想着派人去秦国做策应,尽可能地拖住秦国。经过一番思量,他想到了张仪,认为他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以他一贯的表现,应该非常反对秦国不断对外发动的战争行为。
然而苏秦又认为张仪自幼脾性恭顺,慵懒淡漠,自己必须想办法刺激他一下。于是,他便暗中派人指引张仪来投奔自己,而后又故意轻视并激怒他。眼见张仪无法忍受自己的羞辱而愤然离去,苏秦便派出一名亲信,让其设法与张仪结交,并最终诱导他投奔秦国。苏秦向赵王禀明此事后,便向这位亲信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要他跟随张仪,并设法将车马金钱奉送给对方,然而至始至终绝口不能提及自己。
张仪离开之后,苏秦又立刻联络秦国的公孙衍,要他照顾好小师弟。
公孙衍本身也很看好这位师弟,而且也正需要人来帮自己劝说秦侯停止侵略魏国。于是,他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张仪见到了秦侯嬴驷,并被任用为客卿。
苏秦和公孙衍都打算让张仪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帮助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然而,他们百密一疏,都错看了这位小师弟。
张仪自幼聪慧,深受老师鬼谷子的器重,他多年隐居深山,也并非生性慵懒淡漠,而是对乱世感到痛心失望。此次既然已经下山,他便决定要竭尽所能去平息天下纷争。然而他渐渐发现,周天子衰弱,诸侯根本不受控制,个个充满了野心,任你圣人诸子如何教化,也根本无法改变这天下乱象。唯有华夏一统,方能以武止戈,平息纷争,共襄盛事。诸侯间的攻伐吞并,恰恰是一种优胜劣汰,最终幸存下来的强者便会一统天下,而在此过程中,吞并攻伐所带来的死伤则是在所难免。。。。。。
公孙衍看着张仪目瞪口呆的样子,语气缓和了下来,以师兄的口气和蔼地说道:
“苏秦师弟告诉我,他一直认为你是天下最有才能之人,希望你能在秦国掌握大权,然后设法阻止或者延缓秦侯对外扩张之野心。”
张仪听完公孙衍的一番话,又开始埋头痛哭起来,无论大家怎么劝解,都无济于事。
良久之后,他缓缓抬起头,说道:
“唉,还是季子(苏秦,字季子)师兄高明啊!张仪在此发誓,凡季子师兄当权之时,我绝不奢谈攻打燕赵!”
公孙衍听罢,叹息道:
“愚兄知你志存高远,也知你认定秦国潜力无穷,是施展抱负的最佳选择,这一点,我俩并无不同。师弟为秦效力,愚兄并不劝阻,而起也劝阻不了。只希望师弟将来大权在握之时,能尽力避免无谓杀戮,让‘降将不杀、伤残不杀、老幼不杀、无关平民不杀’的君子古风得以保持,严刑峻法要有度!师兄在此替将来免于枉死之人谢过师弟了!”
说罢,公孙衍便转过身来,前扑在地上,不断叩首。
一旁的继墨见状,也扑在地上,叩首道:
“敝人与公孙兄所言一致,也明白‘华夏一统,以武止戈’的道理,然而却仍不忍看见黎民百姓‘易子相食’‘矛戟戳肉’。在此也替将来免于枉死之人谢过贤弟了!”
张仪见状,赶紧匍匐着向前,拱手叩首,大声哭道:
“两位兄长,折杀张仪了,折杀张仪了!”
这一夜,几位老友聚在一起,开怀畅饮,最后喝了个天昏地暗,大家有说有笑,又是哭,又是闹。。。。。。
次日,公孙衍上朝回来之后,便把自己一个人锁屋里,将屋里的东西摔了个遍。
家人及仆人们了解他的脾气,知道劝说无用,便不再多劝,任其随意发泄,毕竟这已是家常便饭了。然而当着客人发脾气,这还是第一次,看来他这次是被气得不轻了。
眼见其他人劝说无效,继墨、簇锦和季姚便只能试一试。一番苦口婆心之后,房门终于缓缓打开,只见公孙衍一脸沮丧地呆站在那里,眼里似乎正闪动着泪水。
良久,见公孙衍已经稍微平复,继墨便试探着追问原因。
公孙衍无奈地笑了笑,叹了口气,悄声说道:
“秦侯今日朝会后,便将几个重臣留下,商议再次进攻魏国之事。看来他主意已定,任我如何劝阻,都无法改变。不同以往的是,他这次并没有提前与我商议,而是直接派遣公子华和张仪率军征战。看来秦侯已经深受贼人蛊惑,再也听不见忠臣良言了。这也是我邀请诸位来秦国相聚之主要原因。”
继墨觉得奇怪,试探着问道:
“兄台该不会说的是张仪贤弟吧?”
公孙衍立马否认道:“非也!非也!”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