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些年,继墨、簇锦和季姚三人一直在秦国和魏国活动,本来是想劝阻秦魏之间的战争,让秦国能安心联合巴蜀,一起钳制楚国,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保住巴国的最后一道盐泉。
然而,在公孙鞅的推动下,使得魏国和齐国之间大战不断,最终魏国先被齐国打败,然后秦国再趁势将魏国彻底摧弱。好在,最终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都一样,秦国还是能够腾出手来与巴蜀联合,一起钳制楚国。
这样以来,继墨、簇锦和季姚三人也基本完成了蜀王杜瑟交给他们的任务,让巴国盐泉看起来似乎更加安全。。。。。。
联秦制楚的任务完成后,继墨、簇锦和季姚终于可以在蜀王猎场的峡谷好好休整一段时间了。这段日子是他们这些年来过得最舒服、最轻松、最惬意的时间了。
这一天,蜀王忽然派人来宣三人火速进宫,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神仙般平静的生活又要被打破了。
此时蜀王杜瑟一脸愁容,表情凝重,正烦躁地不停来回踱步,当看到三人匆匆赶来的时候,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依靠,便快步迎了上来。他见三人正欲行礼,便立即赐予免礼,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哪里还管得着那些繁文礼节啊。
原来前日,楚军竟忽然向驻守巴国巫溪寨盐泉的巴蜀联军发动了猛烈进攻。
尽管巴蜀联军进行了顽强地抵抗,却仍然渐渐处于下风,只能向巴王和蜀王紧急求援。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也是大吃一惊,感觉大事不妙,要知道,这巫溪盐泉是巴国仅存的大型盐泉,关系到巴国民生大计。
季姚嘟着嘴,气愤地说道:
“这楚人也太不知耻了吧!三大盐泉,已占其二,还不知足!难不成欲置巴国于死地?就不怕周天子责罚,不怕众诸侯群起功之?”
杜瑟无奈地苦笑着摇头,说道:
“当今乱世,礼崩乐坏,天子势衰,诸侯列强均以强力论输赢,哪管百姓生死,哪管道义为何!强者凌弱,不再需要借口;弱者自危,哪敢伸出援手!况且,楚国也并非完全没有借口。。。。。。”
原来,多年以前的三大盐泉也确实并非巴国所有。记得东周初年,巴人国力增强,便与楚国一起进攻申国,灭掉申国后,更是一举将楚军击败。多年后,巴人军队又与楚国、秦国一起,联合进攻庸国,并将它瓜分,其中,巴人收益最大,分得了庸国出产食盐的巫溪盐泉。后来,巴国开始向强大的巫咸国发起攻势,一步步蚕食巫咸国的国土,并将它的盐泉尽占。随着巫咸国的灭亡,巴族成为新的食盐垄断者,从此走向强大,它凭着食盐这一重要资源,曾对蜀国、秦国、楚国以及其他邻国的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前些年,巴国在痛失两大盐泉以后,仅靠巫溪盐泉勉强维系国力,在楚、秦两大强国的夹击,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一直以来,巴国多盐少矿,常常用盐换铜铁,盐泉被占以后,用盐换来的粮食都不够吃,哪里还能拿它换铜铁用于制造兵器呢。另一方面,蜀国这些年国内食盐产出量大大提高,完全可以摆脱对于巴国食盐的依赖。好在蜀王仍然基于多年来形成的联盟关系,还继续用蜀国的粮食换取巴国食盐。此番若楚国再把巫溪寨盐泉抢过去,只怕天下就会像当年的那位异人警示的一样,“盐泉光,巴蜀亡,九鼎消失,天下殇”了!
事关重大,蜀王此次派太子杜成统帅大军,继墨、簇锦和季姚扮男装随行。就这样,蜀军在仓促准备之后,便立即增援巴国巫溪寨。。。。。
当众人率部路经万州城的时候,却被驻防于此的巴国将领阻止,一番交涉之后才知道,大事不好了!
原来,此时的巫溪寨和捍关(瞿塘峡)已经失守,万州、阳关整个长江南岸即将全面受到攻击,弄不好前都城江州都会沦陷。很明显,楚军此时的目标已不只是巫溪盐泉,而是要把整个巴国吞并。巴国防线节节退缩,目前主要集中在万州、涪陵、阳关(铜锣峡)及合江为要塞的长江南岸。
万州由于有巴蜀联军以及充国和苴国盟军的联合协作,防御能力在诸要塞中算是较高的,而且楚军在此,由于战线拉长,后勤难续,攻击力已经大大降低,因此万州应该暂无大碍。恰恰是都城江州已经与楚军隔江对峙多时,此地防守已经显得薄弱,楚军在此处则后勤补给充裕,攻击能力强,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因此,巴侯鲜命万州守城将军,一旦遇到蜀军增援部队,便立即通知改道江州。
当蜀军到达巴国江州城北门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傍晚。
不多时,城门大开,从里面急急忙忙走出了大队人马,为首的是一名老者,他身高体瘦、皮肤黝黑,双眼浑浊无神,也许是因为走得太快,正不停地喘着粗气。
只听老者后面的内臣大声宣道,“巴侯驾到!”,众人赶紧抱拳鞠躬,准备跪拜。
老者赶紧大步上前搀扶,说道:“太子免礼,诸位将军免礼!”
原来老者正是巴鲜,他这是亲自出来迎接蜀军来了。
继墨等人心里一阵激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彭水寨战场。当年大家是那么年轻,意气风华,为了大义,而无所畏惧。年轻的太子巴鲜为了掩护大队撤退,准备亲自留下断后,拼死拖住楚军,最后却被簇锦点穴,最终被强行抬着撤退。那是的他是那么年轻,混身都散发出巨大的活力。
继墨回头看看簇锦,发现她眼里的泪水早已经在咕噜噜的打转了。
巴鲜左边站着一位身高体壮、皮肤黝黑的青年,右边则站着一位身体瘦弱,神情深沉的青年。
黑皮肤青年拱手鞠躬,说道:“太子鲁在此恭候蜀太子大驾!感谢蜀太子及诸位贵人在此危急之时率部增援。”
瘦弱青年也拱手道:“苴鹏在此恭候蜀太子大驾!”
蜀太子杜成也赶紧率众拱手回礼。
继墨等人听罢,心里不禁感叹时光飞逝,转眼间,杜冽和鲜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想到这里,他不经转头向巴鲜看去,却正和他浑浊却热烈的目光相遇。
巴鲜眼含着热泪,情绪显得很激动,嘴唇还不停地颤抖着,他双手慢慢抬起,衣袖便随着双手的颤抖而晃动起来。很显然,他此刻似乎已经认出继墨等人来,毕竟簇锦和季姚男装的样子,当年他是见过的。
继墨见巴鲜身体虚弱厉害,怕他太过激动,便对他会意地一笑,然后点了点头。
继墨、簇锦和季姚由于遭遇离奇,素来低调,多年来尽量不以原来的身份出示于世人,因此杜成并没有专门对他们予以介绍。
巴鲜领会到继墨的意思,长吁一口气,露出了孩童般的喜悦。他转头对视着簇锦和季姚的目光,竟然皱起鼻子,做出了一个调皮的表情。
此刻与老友重逢,让巴侯鲜长久以来沉重而死灰的心情舒展开来,一阵轻风过后,竟不停地咳嗽起来。近年,尽快他为国操劳,殚精竭力,却只能看到巴国一天天衰弱下去,终于郁郁成疾,身体已经很虚弱。
在场的其他人对巴侯的表现觉得有些诧异,却不知其中缘由。
巴太子鲁见父亲咳嗽,赶忙解释道:
“陛下一定是为诸位将军在巴国危难之际挺身相助而激动。此处风大,还是速速回城,再商大计吧。”
于是,蜀太子杜成命蜀军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协助巴军建筑防御工事,自己和继墨等人一起跟随巴侯进城。
巴鲜回城后,任人怎么劝说,却死活不愿回宫。他呆在本为继墨等人准备的住所,和老友们一起把酒言欢,畅所欲言,好不开心,一时间感觉神清气爽,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大家感觉又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年轻岁月。。。。。。
第二天一早,蜀军将领们便被请上城墙,共同商议防御之事。
众人发现,两军沿江对峙,看似有大江阻隔,然而大江两岸沿线一马平川,一旦楚军大军渡江,巴国则无要塞可守。以现在巴国的军力来看,就算古蜀全力支援,也很难守得住。
城墙上的人们一片沉默,忧心忡忡,却又无人能提出好的建议。
太子成知道继墨年长,身怀墨家专长,便转身轻声向他询问。
此时继墨头脑飞转,怕被打断思绪,便举手示意,要太子稍等。
巴太子鲁和苴公子鹏均留意到杜成的举动,这才注意到继墨等人。
太子鲁上前问道:
“敢问这几位君子是。。。。。”
杜成故作恍然状,回答道:
“哦,刚才忘记为阁下介绍了。这几位乃是蜀国之国士也!久居蜀山修行,不久前才下山济世。”
季姚和簇锦听到此番介绍,相互看了一下彼此,强压笑容,拱手鞠躬做出一番谦虚的样子。
杜成介绍完继墨和季姚,走到簇锦面前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该怎样杜撰了,毕竟稍有不慎,便是不敬,簇锦可是自己的姑姑啊。
簇锦此时已是一身男装,皮肤白净,样子俊秀,眼看着侄子正在为介绍自己而犯愁,便主动解围道:
“敝人乃是这位夏国士的师弟,此次下山,乃是遵师命看管师兄。师傅说师兄做事急躁,容易犯糊涂。”
说完,便开玩笑似的看着继墨。
听完这话,在场的知情人再一想到簇锦与杜成、杜鹏、巴鲜的关系,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只有巴鲁和杜鹏一脸疑惑的样子,不停称赞国士们年轻有才。他们更奇怪的是这些人在如此紧急的时刻,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继墨此时仍保持沉思状,似乎不关心刚才发生的一切。
良久,他喃喃地说道:
“划江而治。。。。。。借力!”
在场的人见他沉思良久之后想要说话,便立马安静了下来,等待着进一步的解析。
“楚军隔江狼视,大江北岸一马平川,无要塞可守。以目前盟军之军力,就很难坚守住。楚军必从枳邑出发西进,攻下江州要塞--阳关,接着全线西进,攻占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及垫江(重庆合川区),然后继续向西北挺进,意图吞并整个巴国。在此之后,便是吞并蜀国,然后染指天下。敝以为,目前只能向秦国求援,以狼秦之目对视虎楚之眼。秦楚互为制衡,方能暂解巴国之危,最终划江而治。”
听到这里,太子鲁不禁双眼怒瞪,继而露出一丝冷笑,说道:
“国士之言,本公子不以为然。相信这并非蜀王本意吧?蜀王若无诚心助巴国抗击楚国,便不会派太子率大军增援了。国士这又是弃城又是要引狼入室,到底意欲何为?这是否意味着蜀国对巴国之援助将留有余力?依君之言,谁能保证秦人入巴之后会主动撤出?”
其实,太子鲁所言,并不只代表他个人,在巴国也有很多人对于巴蜀关系持有疑虑。当年蜀国在国内大力开采食盐,就已经让巴国起了疑心,后来见蜀国并没有因国内食盐产量的增加而削减对巴国的食盐贸易,才慢慢安心下来。乱世之下,就算宗法血缘都会受到影响,巴、蜀、苴三国要想像过去一样精诚无猜,恐怕是不可能了。苴国和其宗主蜀国近年也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苴国和巴国虽有联姻的关系,但随着巴国的被迫北移,两国关系也日趋紧张。
继墨听了太子鲁的质疑也不生气,淡淡一笑,说道:
“蜀王此次派太子率大军增援,相信殿下足能感受到蜀国之诚意了。大江沿线过长,平坦而无要塞可守,盟军仅凭有限之兵力很难固守,借狼秦制衡虎楚,形成划江而治,已是最好结果。否则,楚国全线进攻之时,盟军恐怕只能将防线退守至垫江以北,达州以西,利用两处之高山峻岭阻敌,同时派重兵固守要塞。”
“至于向秦国求援,也并非真要其出兵。秦国和楚国早就觊觎天下多年,皆因各种约束和相互制衡而未能如愿。秦楚任何一方欲霸九州,都必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兵精粮足的大后方,巴蜀远离中原诸侯纷争,巴盐蜀粮更是充沛有余,故其必先取巴蜀,再谋天下。秦与巴蜀远隔巴山秦岭,欲霸巴蜀则力不能及,然而也绝不愿眼看着巴蜀落入楚国之手,否则当楚兵临天下之时,秦国灭亡也是迟早之事。君不见,为抢夺巴蜀粮盐,秦楚已经争战多年乎?”
“此战,楚军远距离征战,后勤难续,如巴、蜀及苴联手拼死抵抗,纵使楚军兵多将广,也只能稍占上风。此时,秦如若趁机攻楚,顺大江南下,则势如破竹,一举击溃,虎楚灰飞烟灭也未尝可知。故,此次只需秦侯派遣使者到楚国进行威慑,即可让楚王退兵言和。”
继墨一番分析以后,在场的人均觉得有理,赞叹不已。
只见一位干瘪留着山羊胡的中老年人在苴公子杜鹏耳边嘀咕一阵之后,用一种得意而狡黠的目光看着继墨。
继墨、季姚和簇锦都觉得此人面熟,但一时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杜鹏听过手下的嘀咕,面色渐变,变得狐疑起来,问道:
“那先生要怎样让秦侯按阁下之意思行事呢?”
继墨马上回答道:
“至公孙鞅遇难以后,公孙衍独揽大权,秦侯对其信任有加。他素来支持联合巴蜀钳制强楚。
太子巴鲁听罢继墨之言,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稻草,不愿再听其他谈论,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便一边命人听蜀国 “国士”差遣,一边催促着继墨赶快依计行事。
于是,继墨立即行动,写了两封书信,一封是自己写给公孙衍的,一封则是替巴鲁拟下的公文草稿。等蜀太子杜成、苴公子杜鹏、巴太子巴鲁过目并制成正式公文以后,便连夜派使团以十万火急之势前往秦国求援。
这之后,万州巴蜀联军便开始焦急地等待着秦国方面的消息,因为经过一场大战后,楚军正在积极休整,极可能在不久后发动全面进攻。
好在巴秦之间距离不算远,不几日秦国方面送来公文,大概意思是:
“楚蛮狼子野心,本为男爵,竟妄自称王。不顾天子权威,不尊礼守法,多年来不断侵占巴国盐泉,离经而叛道。现尽欲强占巴国最后之盐泉,置邻国万民生死而不顾,大秦为天子重臣,不能等闲视之,欲替天行道,匡扶正义。现大秦国已派使节去楚国威慑,若其一意孤行,秦国大军便会立即讨伐!”
大家看过秦国派来的公文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于此同时,继墨也收到了公孙衍写给自己的私信。信中除了述说上次一别至今已是十几载,甚是想念云云之外,主要还提到三点:
公孙衍决定亲自率使团去楚国;多年来,楚国对于巴国控制大江上游及其盐泉之事已是如鲠在喉,此次为求和平,巴国要做好退出大江南岸的准备;急盼继墨、簇锦和季姚一行人来秦国相聚,有要事相商。
这前两点尚且容易理解,最后提到的一点则让继墨有些奇怪,心想:
“堂堂秦国大上造,会有何事与自己商量呢?然而其言语间,又显得如此之恳切。”
于是他决定,等巴楚战事缓和之后,便起身去秦国与公孙衍相会。
正如继墨先前所料,不久以后,巴国与楚国便达成了停战协议:巴国承认楚国对于盐泉和大江南岸占领的事实;楚国则立刻停止对巴国继续进攻。
这种结果虽是意料之中,却仍让继墨、簇锦和季姚感觉到痛心——难道“盐泉光,巴蜀亡,九鼎消失,天下殇”的预言不可避免的开始兑现了吗? 推动它的隐藏力量和逻辑又是什么呢?
他们感到多年来的迷茫仍然没找到出口。正如当年太白墨园诸子论道时的情形一样,纵然那么多博学多才之士聚集一堂,也最终没能找到完美的治世良药。
乱世的出路在哪里?墨者救世的方向又在哪里?
。。。。。。
作者按:有读者说,故事在几个国家里来回写,有些不适应!那我建议你以主人公的任务驱动为线索,或者说事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来稍微捋一下,就会变得清晰起来。我个人觉得越到后面,看来来调理越分明,也越精彩。呵呵。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