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吴地风云录 天涯 吴地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张昭想到这里,心中寒意顿生,不禁又暗暗思忖周瑜和孙策兄弟的秉性。他知道孙策向来对这个二弟的才能极为信赖,就连张昭自己,也对孙权颇有信心。孙氏的地位,断没有教张昭取而代之的道理,孙策这番言语,无非是谈到了最极端的状况,也就是周瑜竟生反意,而孙权又无法抗衡。这时孙策宁叫张昭接过印绶,也不愿兵权落到周瑜手中。
孙策的为人,气量宽宏。张昭自被他引到幕府之后,孙策以一切文武之事相托付,令其执掌政务,一时士大夫之间,几乎只知有张昭,不知有孙策,孙策也从无半点芥蒂。张昭饱读经史,深知功高震主,乃是人臣之大忌,所以内心惶恐,进退难安。孙策却慨然对群臣言道:
“昔日管仲侍奉齐桓公,桓公出入必言‘仲父’,而终成一代霸主。今日张公就是我的仲父,他的功劳再大,难道能掩盖我的名声吗?”
孙策此言,曾令张昭内心感怀,涕泪沾衣,深觉得遇明主,乃是平生大幸事。如今他思前想后,也并不觉得孙策对自己的信任有半分造作,却为何在此重大关头,他要命自己提防周瑜?周瑜早年随孙策起事时,张昭尚在江东避难。待张昭进入孙策幕府之后,周瑜又奉命带兵离开吴郡,还去镇守淮南。张昭与周瑜,相交甚浅,只知他是孙策少年客居庐陵时的好友,又是连襟之亲;周瑜带兵在外,呈递到幕府的书函,张昭大多阅过,也能看出其人文理清顺,志大才高。但若说他的品性,张昭却不深知。
“府君既有话语,我是否应去禀报孝廉得知?”
张昭想到此处,立起身来,走到书房门口,却又退了回来。他知道孙权此时已经回府,随着孙策病势加重,太夫人已命他不要再侍奉汤药,且另外辟出大屋令他安稳居住,以嗣主的身份看待。
张昭此时犹豫,倒不因为孙策有令他自取江东的说法。孙权的秉性,是张昭所深知的,他的知人之明,还在其兄之上。张昭侍奉孙氏,忠心耿耿,问心无愧,也不怕孙权来疑心他。他所不想让孙权知道的,是孙策对于周瑜的态度。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话若有只字片语进了孙权耳中,他为人又向来深刻,也许就会种下祸根。
“况且,常言道‘卑不谋尊,疏不间亲’,他们兄弟自幼相交,该比我熟识得多,我若贸然前去进言,枉做小人,那倒没什么;若是坏了大局,我可是百死莫赎了。”
张昭复又坐在案前,叹了口气。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吧”。
他念了句吴人的俗语,便铺开笔砚,准备修几封书信。张昭此时固然还存着孙策能够不死的一线希望,但是眼见大事将出,为防止江东生乱,他已承了孙策和太夫人的意旨,要早做些安排。这第一件事,就是要上表许都,替将要故去的府君诉说遗愿,也替嗣主请求封诰。在正式上表之前,还要修一封密信令人火速递与身在许都为使的张纮,告知他发生在吴郡的一切事端:
“……恐变生不测,北人趁乱来袭,内外交困,此弟夙夜忧心之事,唯兄能解之。若事出一旦,兄当在曹公之前言明利害,为孝廉请命,以报讨逆府君相待之情。待大局定后,兄其速归江东,与弟并辅孝廉,至嘱,至嘱!愚弟张昭百拜。”
张昭文不加点写完书信,又亲手封固,唤来亲信,令他选取妥当人马,飞速送达许都。写完这一封,他又拟了几份草稿,一旦孙策身亡,第一件事就是要宣布嗣主的身份,并出布告安民;他还要致书给镇守各郡的将领和职官,令其各守职司,安分勿动。写到这里,他不禁又想到周瑜,深觉难以措手,只能搁下笔来沉吟。侍从见他出神,悄悄奉上热茶、点心。
“天已晚了,长史也该用些晚饭了,小人这就去办。”
张昭唤住侍从。
“孝廉还在房中?此时动静如何?”
侍从听他如此问来,面有困惑之色,
“听说孝廉自己在房里整日流泪,不让小人们进去服侍,只有周泰相公,还在孝廉房外伺候。”
“整日流泪?这成什么话!”
张昭不禁有些生气。
“你请周相公来,就说我有事相询。”
侍从应了一声,退了出去。不多时,便将周泰引来。只见周泰二十八九岁年纪,生得虬髯满腮,体魄健壮。他对张昭深深一揖,随即跪坐在张昭案前。
“长史唤小将来,有何吩咐?”
周泰问道。他本是孙策部将,勇猛异常,深得孙权喜爱,其时孙权历任外官,孙策担心弟弟安全,便命周泰随侍他左右。
“幼平,”
张昭缓缓地道,
“你送孝廉回府来,孝廉可说过什么不曾?”
周泰很快答道:
“太夫人连夜召孝廉回府,孝廉便问小人出了什么事。小人回禀,听闻府君遇刺。孝廉回府后,探看了府君伤势,又问小人道,是什么人下的手,小人回禀是许太守家客,孝廉听到之后,便只是流泪哭泣。”
“孝廉这样哭泣,恐怕哀毁过甚,你该劝他才是。”
周泰听得张昭的话,眼睛慢慢红了,哽咽道,
“小将也曾劝说孝廉,这不是悲哀之时,府君伤重,孝廉该为府君承担大事,何以婆婆妈妈,效匹夫匹妇之行?孝廉只是摇头,说他不哭别的,只是为孙家的儿子伤心。孙家本来是吴人,回到吴地,本欲为江东守土安民,没想到数年之间,形势逼人,杀人如麻,大违本心,才致府君有今日之难,孝廉说他一想到此,就心如刀割,痛不欲生。长史,孝廉的话,我也不全懂,可是教他说得我心里好生难过,小将出身贫贱,能有今日成就,全凭府君抬举,可是眼见府君他,他是不好了!”
说着,周泰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孙权的话,即使周泰不全懂,张昭却心里雪亮。富春孙氏出身寒微,孙坚身亡之后,部曲全为他人占有,并未留下一兵一勇给幼子。孙策空有雄才抱负,奈何形势比人强,只得重蹈父亲旧辙,投身袁术。袁术伪称帝号,又命孙策攻打庐江太守陆康,从此孙策不但落下了叛逆部曲的恶名,也与江东大族结仇不浅。此后孙策虽然用武力征服六郡,却始终无法得到江东士人的合作,只得大开杀戒,杀人立威。长此下去,岂有不生祸患的道理。
孙权自幼敬仰兄长风采过人,眼见他雄才大略,来安江东,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本应得到士民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谁想到在江东为政是如此之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身为江东之主,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以致孙策身遭此难,危在旦夕。别说孙权与孙策乃是兄弟至亲,就是张昭,与孙策数年师友,想至此处也不禁心痛难忍。
张昭正自强忍悲痛,起身扶起周泰,门口忽然急急跑进一名侍从,躬身禀报道:
“府君传召长史!”
张昭看侍从神色惊惶,心知大事不妙,挺起身来问道:
“是只传召我,还是有别的什么人?”
侍从道:
“太夫人、孝廉和几位小公子都去守着了,程公、黄公并诸位在吴县的近臣们不多时便会进府来,连太史(史官)都到了。长史快……快些请吧,府君今朝精神好些,大夫说只怕是……只怕是……回光返照……”
侍从不敢再说下去,便上前来搀扶张昭起身。张昭便转头吩咐周泰道:
“幼平,你不必去伺候孝廉,这便去检点手下兵丁,府里安全,由你提调。眼下务必安靖,不许上下人等妄动。”
“是!”
周泰大声应道,脚下匆匆,随即离去。张昭咬一咬牙,在侍从搀扶下快步走进孙策起居的正殿而去。

百度搜索 吴地风云录 天涯 吴地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吴地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黄时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时雨并收藏吴地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