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吴地风云录 天涯 吴地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残月凉凉,映照在官道之上。一队人马踏破了春夜的宁静,由西南疾疾而来,马蹄激起了烟尘,这夜正行至太湖边上。
这队人马声势甚是浩大,约有三千余兵,马匹不下五百。队伍中间一乘青色布幔围绕的大车,甚是华丽,一望可知里面坐着贵人。
“将军有命,今夜不到馆驿去,就在此处休息,天明再出发。”
带兵的校尉乘在高头大马之上,大声吆喝。他看着兵士们安排帐篷,布置停当,自去大车之前,掀开锦幔,引出一位身着行装,头戴银冠,身材高大的青年来。
“将军请安置吧。”
那青年“嗯”了一声,也不进帐,似乎在车中坐得太久而疲惫,只是轻轻转动手腕,活动腰身,然后面对太湖,负手而立,似乎在观望月色,又似乎在出神。他微微地蹙着双眉,月光映照得他的眼眸清澈如水,他颀长的身躯在地上映出淡淡的影子。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良久,那青年轻声吟哦道。这是屈原《湘夫人》里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男子一心思恋神女湘夫人,想要一睹湘夫人的容貌,闻得她的召唤,早晨还在江畔纵马奔驰,晚上已经赶到了湘水之西……
“公子,公子!”
青年随身携来的童子已经跑到湖边张目远望,又兴奋地跑回他身边,说道,
“公子,这太湖好像大海一般看不到边际,真是好壮阔的景象啊!可是,只怕还是没有咱们老家的巢湖那般大。”
那青年听得淡淡一笑。他便是二十六岁的建威中郎将,领江夏太守的周瑜了。周瑜是庐江舒城人,舒城在巢湖之畔,这童子是他从老家携来的,从未来过吴中。
“大是自然大不过巢湖,可是湖光水色,却有不同,等天亮你便知道了。”
周瑜轻声说道。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他跟随孙策讨伐江夏(湖北北部地名),平定豫章郡、庐陵郡后,就奉孙策之命,带兵在巴丘(庐陵郡内,应在今江西境内)镇守。听闻孙策遇刺,他便从自己部曲中选择精锐,提兵还吴,前去探望。
“公子,听说到了姑苏城里,全是水路,出门不必乘马,只需乘船,可是真的?”
童子问道。
“咄!”
周瑜还未回答,校尉在旁听见,喝止道,
“这小猴子,不服侍将军安歇,还嚼什么舌根?出门坐船,是娘儿们的事,咱们带兵打仗的,不骑马不失了本分?”
校尉说着,又低声对周瑜道;
“将军早些睡吧,小人沿路观望,风声只怕有些不好。越靠近吴郡境内,人脸上越发不是颜色,连做买卖的都稀少了。咱们不必理会别的,只早早到了吴县,拜见了府君,才能安心。”
周瑜点点头,弯腰进帐躺下,却无法入睡,只是合着眼睛养神。他已经一年多没到过吴郡了,这一路忧心如焚,他连吴中的风光,几乎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只有十四岁的孙策,和他口中的江南……
“阿哥,你看!”
十四岁的周瑜,在城郊树林里找到了正在骑马射猎的孙策。
“你看这块玉璧!”
周瑜张开掌心,上面托着一块两寸大小的青灰色玉璧。孙策将玉璧拿起来,放在阳光下细细端详,只见上面雕刻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九条蟠龙,精美异常。
“这倒像我们老家钱塘江左近的‘小九龙’玉璧。”
孙策笑道。
“正是。这块玉璧出自春秋时越国,是越王为祭江潮所刻,家叔祖父刚刚找了出来,赐了给我。”
周瑜兴奋地说道。孙策一听又笑了,
“老弟,不是我不敬长辈,这小九龙玉璧,在我们江南多得很,钱塘的富庶人家,家家都有,却哪里来得这许多个越王?令叔祖赐的这块,玉色确是上佳,不过大抵也是本朝出产的。”
周瑜听他如此揶揄,也不以为意,说道:
“是了,这无非是赏玩之器,只要心之所适,便能发思古之幽情,何必执着于真伪?一味拘泥,那才是落了下乘呢。阿哥,你上次不是说,要同我讲讲贵处江南的风光?今天左右无事,小弟在此洗耳恭听。”
孙策笑笑,随手在路边折了根苇草含在口中,躺下来枕着双臂,意态十分闲适。
“……我家江南……江南的水色是碧玉一样的颜色,风吹着春天的桃花,好像卷起了绯红色的雪……”
“爷爷撑着一只小船带着我,在富春江上顺流飘荡。两岸的山是青翠欲滴的颜色,那深深的碧水几乎能看到江底,伸出手就惊散了水中的游鱼,耳中还隐隐传来女孩子的歌声,那是她们在采莲蓬、采茶叶……”
孙策缓缓说着,见周瑜抱着膝盖坐在他身畔,已经听得神往,不禁“喷”地一声笑了出来。
“傻子!我从七岁就离开江南,跟爹爹到了徐州,又在你们庐江住了这几年,江南是怎生光景,我也快忘了,如今信口说来,亏你还这般认真。”
“阿哥这话错了,狐死首丘,岂有人能忘记故土的?”
周瑜正色道,
“阿哥离开江南时,虽只是童蒙年纪,如今谈起故地风光,仍是娓娓道来,可见阿哥心里,对江南仍是魂牵梦萦。他日若有机缘,小弟当随兄长拜访贵处,领略吴地风光。”
孙策叹了口气,用苇草在空中胡乱抽打着,说道,
“江南……那也没什么好的,我家富春是山地,种不得谷物,也没多少人口,想要糊口,只能打打鱼什么的。一靠近钱塘海隅,都是些商贩贾人,甚至私盐贩子。还有那些山越族人,连姓名都没有,民风剽悍,地方官也难治。而且他们不事耕作,税都收不上来。哪里像你们江北,有这么多读书人,各自家里有地土、有佃户,每日饱食无事,便是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还有这么多世家子弟,可以直接被朝廷辟举做官。”
周瑜知道这是孙策内心郁积已久的牢骚,他故意道:
“阿哥想做官,那也不难。如今连朝中三公,都能买卖,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令尊征伐多年,府上又不短钱用,随便拿个二、三百万钱,便能买个孝廉、茂才,又何必州郡辟举?”
孙策抬手轻轻地在他手臂上抽打了一下。
“你不必以言辞来激我,难道我在乎做个什么官儿吗?”
他随即跳起身来,大声说道:
“我不稀罕朝廷的官职,我爹爹在乱世之中,从无拳无勇到纵横天下,靠的是智谋和勇气!我会像爹爹一样,凭自己的本事打回江东去,叫那些迂腐腾腾,瞧不起我们孙家的士人们好好看看!”
周瑜微笑着望着他,待他说完,便将那块“小九龙”玉璧捧出,双手奉给孙策。
“我兄有此志向,小弟当以兄马首是瞻。这块玉璧奉上,聊做信物。”
孙策愣了一下,
“弟之心意,我心领神会。只是这玉璧是令叔祖所赐,再说君子不夺人之所好……”
周瑜捧着玉璧,轻轻摇了摇头,
“小弟已经说了,这是信物。兄长日后若有所差遣,小弟愿效死力,即便海枯石烂,不改此志。此玉便是见证”。
孙策听他说得坚定,笑了笑,便伸手接过玉璧,放入怀中。
“我与你兄弟至情,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是总觉得该有点什么东西还赠与你,可是一时身上也没带着,倒不好意思的。”
“待到兄长功成名就,志愿得遂之时,再赏还小弟便了。”
周瑜微笑道。
周瑜躺在帐中,思忆往事,心中悲伤难禁。
“阿哥……你少年之时,口出豪言壮语,志向何等高远。可是令尊一旦身死,你失去所恃,为图志向,不得不屈身忍辱,投靠袁术。今虽功成名就,恶逆之名却难以洗去。在疆场之上出生入死,建功立业,已是难事;要改变那些贵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更是难上加难。如今你横遭此祸,实在可悲、可恨、可叹……”
他朦朦胧胧,似睡非睡,突然听到童子呼唤的声音:
“公子请起,天色已亮了。”
周瑜倏地翻身坐起,揭开帐门,果然见东方已微微发白。他接过童子递过的手帕,擦拭脸颊,整理衣冠。
“你去传我的话,各人用足饮食,马匹喂饱,今日不再歇息,务必在晚上赶到吴县。”
周瑜吩咐童子。这时一名亲随却匆匆跑到他身边,脸色惊惶:
“禀将军!”
亲随压低声音道,
“前哨已经回来,带来吴侯府里张长史口信,大事已出!”
“什么!”
周瑜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猛然间听闻孙策的死讯,仍然感觉耳边响起一个霹雳,他头晕目眩,几乎站立不住。童子连忙抢上来扶住了他。
“星夜驰来,仍见不得一面……”
周瑜喃喃地道,亲随禀道:
“张长史有言,府君与将军自幼友好,远过他人,如今府君已经薨逝,务请将军节哀珍重。”
“那么,江东大事,此刻必定已经托付了嗣主,却不知是谁?”
周瑜盯着亲随,问道。

百度搜索 吴地风云录 天涯 吴地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吴地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黄时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时雨并收藏吴地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