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这里要提一下小宏,我的表弟,只比我小一岁,因为他有事没事常去小屋,小时候我去姥爷家时跟他玩的比较多。
那时候小屋东墙外还种了半圈豆子,一直延伸到屋后头,小屋正东边隔着这条硬硬的白土路是连在一起的菜园子,一到夏天就高的低的绿菜连成片,一屏用红砖垒起的约有70公分高的矮墙将之与土路隔开。这道70公分高的矮墙我和小宏曾在不同的年龄尝试跨越它,最开始得大助跑然后用手撑着跳跨过去,有时在半空还需要用脚点一下墙头助力,因为墙体比较宽,后来就小助跑直接蹦过去了。紧挨着矮墙有几颗香椿树,一到夏天树上的蝉会吱吱地叫个不停,小宏喜好捉蝉,寻着声音找到知了后会爬到矮墙上站起,再悄悄地移到能伸手碰到蝉的位置,然后用双手去捕,有时候能捉到,大多数时候则捉不到,还会惊飞一树的蝉,并被洒一身尿。后来小宏用湿面团做粘,粘在一根长杆上,用来粘蝉,这个倒省事了不少,只要粘住蝉的翅膀它就飞不了了,再到后来用铁丝绕个圈,套个塑料袋在上面,绑到长杆上来捕蝉,他都尝试过。我没那么迷捕蝉,倒也跟着寻乐。
夏天在只有一个小吊扇的小屋里又热又渴,倒碗水得慢慢等它不烫了再一口吞喝下去,耐不住在小屋里的热与渴,我和小宏会出去在小屋附近找些凉果吃。
先被我们“下手”的就是矮墙那边的菜园。我们先大概窥视一下没人,菜园里没人,路上也没人,便翻墙进园,寻找能吃的凉果,一般可以直接吃的只有黄瓜架上的黄瓜,剩下的基本都是扁豆架与豆角架。那时候小宏喜欢吃黄瓜的头半部分,我则喜欢吃尾半部分,所以有时候偷一根就够了,有时则各摘一两根,从中间掰开各吃所好。菜园南边可以正常进入菜园的木栅栏接着的那条小径边有一口水井,姥爷平时就是从这儿挑水浇园,用辘轳把水桶放下去再提上来,水桶空着下去,上来时便盛满了水,井口是用石头筑的,旁边有一个方形的石坑是平时担上水来放水桶的,有人挑水时会有清澈的凉水洒出来,聚在这个石坑里。我和小宏一般会到这个石坑洗掉黄瓜上的刺再吃。
另一个常去的地方就是小屋西侧姥爷的菜园子那儿,我们从屋后长满青草的小窄路走过去。这里也是几片菜园较为零散的聚在一起,因为菜园与菜园之间隔着小径,好让人摘菜时方便挪动脚步,除了扁豆与豆角,这儿还有辣椒和茄子,还会碰到半熟的青硬西红柿,挂在低矮的柿子架上,能直接吃的还是只有黄瓜。姥爷的菜园里也有,我和小宏很少摘,都会去别家的菜园里偷,有时候有人蹲着摘菜被某片叶子挡住了我们没看到,突然站起来发现有人,我和小宏就赶紧撒腿跑,每次我都跑得飞快跑在前面。等后来长大一两岁时再碰到人,则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巡视”姥爷的菜园子,甚至还会摘根黄瓜装装样子,那人也不会多问什么。
这重重叠叠的菜园子不远处,有一颗大柳树。我们曾折它几个小枝来做柳哨,这个是我妈教的,说她们小时候会做这个玩。做法也很简单:找段小拇指粗细长短的小柳条折下,小心适力扭转外皮,让其与内里的木芯逐渐脱离开,再把木芯抽去,剩下的这圈圆筒外皮就可以当哨吹了。
最后一个有时被我们“光顾”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三个舅家的菜园所在那片,沿小屋后面向东岔出的那条小径走个五十步处,自西向东依次是小舅、二舅、大舅家的菜园,小宏会去最东边——自家园中采黄瓜。再往东一直走,就会到达被我们称为“天涯”的地方——路与菜园到这儿都没了,一个无限接近垂直的七、八米的土断崖赫然而现,底下是广阔的农田。正对小径的土崖稍缓,有几个被人踩上的坑,连在一起像个跨度较大的土楼梯,土楼梯右边的断崖横截面呈一个直角向西行了一小段,到小径右边的旧发电厂处又直角转成南北方向向南延伸。
晚春4、5月份时,盛行放风筝。我们没有风筝,又特别想放,便想了个办法。先找个很大的塑料袋,再从姥娘的针线盒里拉一段长长的缝衣服的线,来做“风筝”。最开始是把塑料袋两边的提手用线系在一起,可是这样袋口很容易收闭上,风灌不进去,塑料袋是瘪的,飞不起来。
后来我们用了根比之前长两倍的线,把线的两头分别系到塑料袋的两个提手上,这样风一吹袋子就满满的鼓起来了,“风筝”飞上天了!我和小宏一人做了一个,还象征性地找了段小木枝把线从中间缠上,以更好地收放。我们在小屋后的那条南北小路上欢快的跑着、笑着,因为会有来往的车,再加上一直在这条小路上来回跑感觉也很单调,于是我们便把地点转移到了东尽头的“天涯”。
在天涯边可就有趣多了,风也大,景也佳,视野也更广阔,让两个小孩忍不住跑着跑着把线向上一松,让风筝随风飘荡。可这么轻的风筝敌不过风的强劲,会被刮到天涯下面二三十米远的地方,于是其中一个小孩想了个办法,取下小木枝换成茶杯大小的石头,这样的话风筝不会被风吹跑,可下落的速度太快了,两秒就拽着风筝跌倒了天涯谷底,更小的石头没找到,且不说线也不好系。他们便又换成了木枝,不过把扔风筝的位置换到了旧发电厂那儿的东西向小段天涯处,这儿一是有发电厂的高墙阻挡,再是方向呈向的原因,没有强风,只有阵阵小微风,风筝可以较平缓地下落,然而风小了,下落的速度也快起来了,最多不到4秒就落地了,而且拴着的木枝看起来也显得很突兀。有没有更轻更适合的东西呢?俩小孩中的一个转了转脑筋,找到了木枝的替代品——衣服上的纽扣。
姥娘的针线盒里有很多纽扣,各种各样的,我和小宏挑选了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几个,带着去了天涯。我们对风筝做了改造:把线剪短了,大概只留了40厘米的长度,仍是两头系提手,线中间则正好穿过纽扣上的小孔,这样,风筝的形态改变了,我们也给它换了个名字,叫“降落伞”。因为看上去塑料袋就像伞衣,两边的系着的线则像绳子,那个小纽扣呢,就是人了。
纽扣很轻很轻,把降落伞从天涯上扔下去,摇摇坠坠到落地得个六、七秒钟,有时借点风力再左摇摇右晃晃甚至可以飘荡十秒。我们比谁的降落伞可以飘落的时间更长,谁的在空中出现的“特技”(扔的时候倒着让降落伞翻个跟头,或在空中随风飘转两圈)更多,即使需要一次次地爬上爬下捡它,也不厌其烦。

百度搜索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那小屋里的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雨的化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的化身并收藏那小屋里的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