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姥爷的小屋里现在安上了炉子,冬天生起火来很暖和,每次一到冬季姥爷就一个劲地往炉子里添煤,把小屋烤的暖烘烘的。以前没安炉子的时候,他会给小屋围上一层“玉米外衣”,因为北风又大又寒,而小屋后冬天只有一片冻枯的麦田,没有任何阻挡,冷气会透墙渗进屋里冻人,他便想出了这个方法。这“玉米外衣”准确地说其实是用玉米秸秆做成的,就是那种已经晒干了的玉米秸秆,用细绳把他们紧紧的绑在一起,一根接着一根,一捆接着一捆,不过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姥爷绑的很有层次,几根绑成一小捆,几小捆在合成大树径宽的一大捆,然后近二十多大捆又接连编扎而成这件外衣,与屋墙隔半米左右,把整个小屋屋后护住又从东边绕出来一米多,西边则至紧挨小屋的扩建的工厂。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件“玉米外衣”的时候,不觉眼前一亮,忙问一旁的妈妈这是什么,她说这是我姥爷用玉米秸秆做的来挡寒风的,我甚为惊叹,不禁由衷地赞叹姥爷的才智。
姥爷当时只种了很小的一块农地,平时烧草不够用,得去附近的树林里聚拢落叶当烧草用,很不容易。我家那时地多,差不多每年都会给送去满满一手扶玉米秸秆,没想到到姥爷没当柴火烧,反而拿来给小屋织起了衣裳。
那些年秋忙之时,姥爷会骑着他那辆黑色的大梁单车来我家帮忙掰玉米、剥玉米。关于掰玉米的情节我记得的不多,倒是剥玉米挺令我印象深刻的。
那是在我初中,每年秋忙的时候某一天中午,我放学骑车回家,会发现家门口一堆刚掰的玉米旁坐着个姥爷,头戴一顶草帽,上身穿白色短衬衫,下身着一条黑裤子,正在剥着玉米。皮儿扔一边,果实放小铁车里,好推到院子里晒。
我会很高兴地叫一声“姥爷”,他会答“嗯,回来了”,我再应一声,然后把车子推院子里,进屋倒杯水拿盒烟出来给他,跟他一块剥玉米。爸妈在屋里忙着准备菜肴,犒劳已经掰了一上午玉米的姥爷,这是另一个我很高兴见到姥爷的原因,会有一桌好饭吃,一般必定少不了一盘烧猪头肉,一盘炒花生,三、四个盘的炒菜,有时还会有羊肉汤,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
下午再放学回家的时候老爷一般就走了,会比较令人失落,因为带病的姥娘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还要早回去做饭,毕竟这个时节天黑的也越来越早。考虑到这些,妈妈有几次早早的做饭,让姥爷吃完再走,走时再顺便捎带一些给姥娘,省下回家做饭的麻烦。有时姥爷在我家吃,有时则执意要走,当时我不明白怎么差这一顿饭的工夫,后来才渐渐理解到他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想早回去歇着。
现在很难再留姥爷在我家吃晚饭了。记得以前过年,妈妈的几个兄弟姐妹轮流请客吃饭,年初三晚上到我家请时,姥爷都会骑着大梁单车拎着两盒酒来我家,笑呵呵地进屋拉家常,吃饭时坐正北“首席”位置,吃完饭还凑局打牌,玩到九点多才回去,还很不舍离开牌局。现在即使修了一条平整的油漆路(以前那条大路是条沙石土路),他也不来凑局了,一是主要担心姥娘,二是年纪大了,在晚上蹬四里路的单车也不安全。
现在即便来我家趟也是来去匆匆,已经很久没在我家吃饭了。最近的一次来我家是我大一刚放暑假的第二天,大早上六点多他竟然骑车来了,车把上挂着一袋子辣椒和黄瓜,车后座上还绑着一袋子豆角,原来是送菜来了!我给他拿了个马扎,让他在院子阴凉处坐下歇息,又给他端了水拿了烟,他笑呵呵地跟妈妈拉起了家常。妈妈留他在我家吃午饭,他说不用,果然不到八点便起身要走,劝不住这倔强的姥爷,只得放他走,把那盒烟送他当辛苦来一趟的酬劳了,省得他回去还得自己卷那种呛人的老汉烟。姥爷走后,妈妈笑着对我说,“你姥爷这是找你玩来了”。
到这个暑假前,我和姥爷的关系一直甚好,直到发生了那件事,一些微妙又明显的变化产生了。

百度搜索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 那小屋里的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那小屋里的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雨的化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的化身并收藏那小屋里的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