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巴列维完成了波斯从部落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并在提升民族认同感上做了许多努力。巴列维坚决维护波斯的独立,恢复波斯民族的自豪感,强调国际社会必须尊重波斯。
这种做法,是新时期君主所能够做的最大举措,即从扩张领土到提升国际地位。
巴列维时期,坚持使用伊朗代替波斯,并拒绝外国人拍摄骆驼等影响伊朗形象的落后场景。
对于外国报道伊朗的落后形象,巴列维非常敏感。
如果某个国家刊登伊朗的落后状况,巴列维会与这个国家断绝外交关系。
同时,巴列维与地区国家,埃及、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
1937年,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四国,签订了萨达巴德条约。
这项条约,四国确定了共同的边界,同时约定在遭到域外大国的入侵时,互相帮助。
1932年11月16日,巴列维废除与英国签订的石油特许权开采石油的办法。
巴列维对于英国方面,支付伊朗石油款的结算方法非常不满。
在英国开采石油增长了10倍的情况下,支付的给伊朗的费用只是没有增长前的2倍。
伊朗在国际法庭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国联调解双方展开谈判,重新沟通费用问题。
1933年4月29日,就特许权及英国支付费用达成协议。
这项协议,以伊朗授予英国延长60年特许权,英国方面明确结算程序,支付伊朗的利润与生产量挂钩,支付伊朗的费用不低于每年100万英镑,减少了特许权的地区。
这是在那个时期,伊朗所能够获得的最大的利益。
此时,巴列维代表的王权占据上风、教权被打压、民权依然很弱。
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英国不能够在伊朗随心所欲,那是苏联在掣肘。
巴列维试图改变英国对伊朗的影响力,试图寻求一个可以替代英国的国家,以使伊朗的利益最大化。
在选择的时候,巴列维找到了美国,但是美国的实力不足以与英国和苏联相抗衡。
随后,巴列维为了改变这一境况,找到了德国,以德国来平衡英国的影响力。
在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英国感受到在伊朗苏德带给英国的压力。
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在伊朗的石油利益,限制苏德在伊朗的影响力,提高了给付伊朗的石油付款,及给予伊朗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
但这种有利于伊朗的平衡格局,因为德国1941年进攻苏联而告破,苏联和英国联手了。
苏联和英国要求伊朗,将德国公民驱逐出伊朗,并且征用伊朗的大铁路。
巴列维没有同意,苏联和英国再次入侵伊朗,两国划分南北势力范围。
1941年9月16日,巴列维退位了。
各方势力都不满他的做法,虽然他是基于维护伊朗独立自主的这么一个国王。
在国内,支持王权的官僚阶层不满,巴列维导致了现在英国苏联再次入侵伊朗,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
在国外,巴列维同德国联系到一起,与英国和苏联的立场相左,导致了当前的局面。
英国和苏联企图恢复卡扎尔王朝,但是在谁来出任国王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最终双方妥协的结果是,英国和苏联同意巴列维王朝继续存在,巴列维的儿子来做国王,本书中称巴列维二世。
波斯国内就出现了这样的局势,部落武装重新拿起武器、种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盛行、宗教活动频繁、布尔什维克党员被释放,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图德党,经济一团糟糕。
巴列维二世的继位,得益于英国和苏联在伊朗统治者问题上达成了妥协。
这就意味着只要英国和苏联不改变主意,巴列维二世的王位是稳妥的。
1942年1月,英国、苏联、伊朗签订三方条约,确认巴列维王朝为伊朗的正统。
巴列维二世得到外部大国的承认,且拥有一支军队。
虽然有一半逃走了,但足以维持国内的秩序。
伊朗国内反巴列维二世的政治势力,互相之间存在分歧,以至于不能够团结起来。
伊朗国内的一些政客,在同英国、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引入了美国的势力。
既然与德国合作不可以,那么和美国合作总是可以的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顺利的将影响力介入到伊朗的国内。
由于二战的爆发,英国和苏联在战争中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战后美国在伊朗的影响力逐渐凸显出来。
伊朗作为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区,也变成冷战期间的一个角力场,这就促使伊朗国内的斗争更加的复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才大力度的扶持巴列维二世及巴列维王朝。
1942年签订的三方条约,英国和苏联除了承认伊朗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都承诺在战后6个月双方军队都撤出伊朗。
1943年,召开的德黑兰会议, 同盟国就英国和苏联在战后撤军的问题给与伊朗支持。
基于伊朗支持同盟国,各国会给予伊朗经济援助。
但是当战争结束后,英国和苏联都不想走。
还是希望以过去的方式继续赚取在伊朗的利益,即以军队为后盾、扶植势力范围内的代理人。
苏联在这个问题上更加的敏感,认为如果要撤出去,那伊朗不是英国和美国的天下了吗?
在以前,苏联撤出军队后,英国人可是一家独占了伊朗,这是有先例的。
1944年,首相赛义德就石油特许权问题,与美国代表团进行谈判。
苏联的反应是要求势力范围五个省的石油特许权,首相赛义德婉拒了。
苏联人不干了,美国你可以商量,我们就不可以。
我们认为首相赛义德是不受信任的人,图德党上街抗议,我们军队还在那里呢!
现实的境况是德黑兰受到苏联军队的威胁,首相赛义德下台了。
1944年12月2日,就特许权的问题,议会做出决定。
决定特许权的授予与外国军队的去留挂钩,即外国军队还留在伊朗,伊朗则不授予特许权。
这份由穆罕默德·摩萨台议员提出的议案,获得了支持。
由首相赛义德与美国谈判特许期权问题,导致的政治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但是苏联并没有因为这次特许权问题,而放下对英国和美国在伊朗影响力的担心。
所以苏联加大对伊朗国内图德党的支持力度,在议会中图德党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成为苏联在伊朗的利益代言人。
另一方面,苏联在占领的伊朗势力范围内,培养分裂势力,包括布尔什维克党员的阿塞拜疆民主党、及库尔德民主党。
1945年12月10日,苏联武装起来的阿塞拜疆民主党武装,占领大不里士,宣布自治。
几天后,库尔德民主党武装占领库尔德省,宣布自治。
苏联回避了德黑兰协定,对英苏在战后撤军的协议。
1946年1月,伊朗向联合国控诉苏联不撤军,美英支持,英国已经撤出了自己的军队。
这也是国际大环境对伊朗的一次影响,也是冷战时期的一场地缘较量。
同月,卡瓦姆被任命为首相,负责组建内阁,直到3月才得以完成组阁。
卡瓦姆负责与苏联谈判石油特许权及撤军的问题,就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磋商。
1946年4月5日,卡瓦姆与苏联就撤军问题达成一致,伊朗撤销在联合国对苏联的指控;
苏联以和平的方式将分裂省份的布尔什维克分子撤出,卡瓦姆内阁就苏联提出的北方五省石油特许权提交议会审议。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议会已经做出决议,如果外国军队不撤走,议会不会审议外国特许权的问题。
卡瓦姆显然以苏联军队撤走为条件,保证向议会提交苏联特许权的议案,使苏联能够和平撤出军队、及放弃对分裂势力的支持。
在苏联军队撤走后,首相卡瓦姆以议会选举为理由,推迟了向议会提交苏联特许权的议案。
1947年10月22日,新议会就卡瓦姆内阁授予苏联特许权的议案,以多数反对予以驳回。
新议会宽恕了首相卡瓦姆,违反1944年石油特许权的法令,因卡瓦姆内阁在程序上不合法。
首相卡瓦姆对苏联的亲近,使得美英对卡瓦姆的立场产生怀疑。
英国开始支持法尔西、胡吉斯坦等地区的部落叛乱,以迫使卡瓦姆内阁不能够倒向苏联。
苏联和英国对分裂势力的支持,导致卡瓦姆内阁备受批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首相卡瓦姆开始反对图德党,这样令苏联进一步支持图德党和分裂势力提供了借口。
最终,卡瓦姆内阁辞职!
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