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晋演义 天涯 或 西晋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明帝病重,齐王被立为皇太子。齐王名芳,字兰卿。明帝无子,抱养了齐王芳和秦王询。此为宫中的秘密,无人知其底细。明帝青龙二年(234),被封为齐王。这天明帝死,曹芳登基称帝,传诏大赦天下,尊皇后为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义辅佐朝政。诏书内容如下:“我以幼龄继承先帝之基业,内心充满孤独无靠的忧愁,无从诉说。大将军和太尉遵照先帝的遗嘱,共同辅佐我执掌朝政,还有司徒、司空、冢宰、元辅统领百官,维系了我曹氏江山社稷,加上朝中各位公卿大臣们都齐心协力,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高兴。现在各项准备动工的宫殿台阁,遵先帝遗诏一概罢免,官府及公卿府中六十岁以上的奴婢,放他们出去做一般的平民。”
齐王即帝位,司马义迁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曹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轮流在殿中值勤,乘轿入殿。曹爽欲使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就向天子提议,让司马义徙为大司马。朝臣议论以为前后两任大司马都在职死亡,于是以司马义为太傅,入殿不趋走,参拜天子时不提自己的名字,带剑穿履上殿,如汉朝萧何一样。嫁娶丧葬的费用由官家供给,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中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二月二十一日,少帝下诏说:“太尉办事正义,为人正直,尽忠朝廷已历三代,曾南擒孟达,西灭蜀虏,东破公孙渊,战绩卓著,功盖天下。现提升太尉司马公为太傅,掌握节制全国兵马都督军事的官职依旧。”
司马义坚意辞让了子弟们的官爵。
正始元年(240)春正月,东倭通过翻译来纳贡,焉耆、危须诸国,弱水以南,鲜卑各王,都派使者献物,天子将此事归功于宰辅,又增加了司马义的封邑。这一年,王凌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吴赤乌四年(241)春正月,天降大雪,平地雪深三尺,鸟兽冻饿死亡大半。夏四月,孙权派遣卫将军全琮攻略淮南,决开芍陂,焚烧安城粮仓,收掠那里的百姓。威北将军诸葛恪进攻六安。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县人。他的父亲是全柔,汉灵帝时期被察举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后归附孙策。
全柔曾派全琮送米数千斛到吴郡,让他作些生意。全琮到吴地后,将米全部散发用尽,空船回到家里。全柔气恼异常,全琮叩头说:“我自以为要买的东西并非急于要用之物,而士大夫们正面临生命倒悬之祸患,故此便以米赈济他们,一时来不及向您禀报。”全柔转而觉得他非同常人。其时中原地区士子躲避战乱前往南方,依靠附从全琮生活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资周济供给他们,与他们共享有无,于是声名远播。后来孙权任命他为奋威校尉,授与兵卒数千人,让他征讨山越。全琮借机公开招募,得精兵一万多人,出军驻扎牛渚,渐升为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全琮受封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222),全琮将魏国的将军尹卢斩首,升为绥南将军,晋封钱塘侯。
黄武四年(225),全琮假节兼任九江太守。
黄武七年(228),全琮与辅国将军陆逊一起进击曹休,在石亭将曹休打败。
黄龙元年(229),全琮升为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娶公主鲁班为妻。吴主孙权的步夫人以容貌美丽受到孙权的宠爱,其宠盖过整个后宫,鲁班即是步夫人的大女儿,先许配周瑜的儿子周循,后又改嫁全琮。自此,东吴大将全琮,与孙权联姻,已经是朝中重臣。全琮注意修饰、恭敬严肃,不敢轻佻。
先说东吴大将全琮率领几万军队侵犯骚扰扬州,此时州里的兵士有的在休假,有的已派遣出去,留下来没多少人。魏国将军王凌积极抵抗,率诸军迎战,奋战数日。王凌手下的孙礼亲自率领卫兵抵御,在芍陂与全琮交战,从早晨打到晚上,将士死伤过半。孙礼在兵刃中冲锋陷阵,战马多次被刺伤,他依然手执战鼓,奋不顾身,直至敌人退兵。全琮与魏国将军王凌在芍陂交战的过程中,东吴中郎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
随后,5月份,孙权命车骑将军朱然、孙伦围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步骘攻取木且中。司马义向魏明帝请求亲自讨伐。议论此事的人都认为吴兵远来围樊城,不能很快取胜,受挫于坚城之下,自己会走向失败,宜用持久的办法对付他们。司马义说:“边城受敌人侵扰而大臣安坐庙堂,会使疆场骚动不安,众心疑惑,这是社稷的大忧患。”
六月,司马义督率诸军南征,天子车驾送出津阳门。且说朱然攻打襄阳郡的樊城,他的儿子朱异跟随在朱然身边,献计攻破樊城外围。司马义以为南方气候湿热,不宜持久。命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出战。司马义于是休整军队,选拔精锐,招募先登者,申明号令,向吴军显示决心进攻的气势。吴军夜间逃走,追至三州口,斩杀俘获万余人,收取吴人的舟船军资而还。六月二十九日,吴军撤回。闰六月,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归国后去世。天子派侍中常侍到宛慰劳将士。王凌晋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闰月七日,又迁升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皇帝下诏书慰劳孙礼,赏赐绢七百匹。孙礼为死于这场战事的将士们举行祭祀,集众举哀悼念,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失声痛哭,又把绢全部分给战死将士的家人,没有给自己一点。
秋七月,魏明帝为司马义增封食邑郾城、临颍,连以前共四县,一万户,子弟十一人都封为列侯。司马义功勋德望日渐盛大,然而却更加谦恭。司马义认为太常常林是同乡长者,见了他总要下拜。常告诫子弟们说:“盛满是道家所忌的,春夏秋冬尚且往返推移,吾有何德能居此高位。减损再减损,或可以免于祸啊!”
之前邓艾因出使朝廷,得以结识太尉司马义。司马义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当时朝廷想大面积开垦田地,积蓄粮食,为征讨敌人作准备,于是派遣邓艾到陈、项等县以东,直到寿春巡行视察。邓艾认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应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于是写作《济河论》来阐明他的道理。邓艾又认为:“从前平定黄巾之乱,为此而屯兵开田。在许都积蓄了许多粮食,目的在于控制天下。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还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资很大,劳役繁重。陈、蔡之间,土地肥沃,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引水东下。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有四万人,边种田边戍守。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可无往而不胜呵!”司马义认为邓艾说得对。
这一年(241),自从吴军退兵后,司马义照邓艾之前所说那样实施,下令开凿拓宽漕渠,每当东南有战事发生,曹魏大军往往可以乘船而下,到达江、淮之间,这是因为积蓄充足而无水害。这正是邓艾的功劳。这个漕渠就是日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的前身之一。
三年(242)春,天子追封谥司马义亡父京兆尹为舞阳成侯。三月,司马义上奏天子开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汴水,灌溉东南各陂,开始在淮北大批屯田。在此之前,吴派遣其将诸葛恪屯兵于皖,边疆百姓深受其苦,司马义欲亲自击退诸葛恪。议论此事的人多以为吴贼占据坚城,广积粮草,欲引诱官兵。今孤军远征,贼必有救兵到来,那时进退两难,看不到有什么便利之事。司马义说:“贼所擅长的是水战,今我攻其城,以观其变化。贼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这是我们预定的目的。贼若敢固守城池,湖水冬浅,船不能行,救兵必弃船就陆相救,这就要进行他们不擅长的陆战,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正始四年(243)正月,皇帝举行加冕典礼。公卿群臣均得到不同的赏赐。四月二十四日,立甄氏为皇后,大赦天下。七月,下诏在太祖曹操庙庭中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已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等功臣名将。
四年秋九月,司马义督率诸军进击诸葛恪,天子车驾送出津阳门。大军到达舒,诸葛恪烧毁积聚的粮草军资,弃城而逃。司马义以为灭贼的要务在于屯积粮食,于是大兴屯田守边,开凿淮阳、百尺二渠,又在颍水南北筑堤成陂,得田万余顷。从此之后淮北富庶,仓廪遍地,从寿春到京师,公私军民屯田者互相连接。
百度搜索 西晋演义 天涯 或 西晋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