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西晋演义 天涯 或 西晋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正始五年(244)春正月,司马义自淮南回京师,天子使持节慰劳军队。之前,南阳的何晏、邓扬、李胜,沛国的丁谧和东平的毕轨,在当地名望都很高,他们想求进用,但明帝认为他们过于浮华,没有重用他们。及至曹爽辅佐少主,竟又得到进用,成为心腹。尚书邓扬、李胜等人感念曹爽,想让曹爽建立功名,劝说他去讨伐蜀国,以此传扬曹爽的声威,曹爽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司马义劝阻曹爽,曹爽不听,司马义的劝阻没能成功。且说曹爽,字昭伯,年轻时就意识到自己是皇亲而谨慎、持重,明帝尚是皇太子时,便与他很友好。明帝即位,即任命曹爽为散骑侍郎,多次迁升,官至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又升他为武卫将军,明帝对他是宠爱有加。明帝病重时,将曹爽叫到床前,任命他为大将军,假之以符节、斧钺,都督内外的一切军务,总揽朝政,与太尉司马宣王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小皇帝。明帝死,齐王即位,又任命曹爽为侍中,改封武安侯,封邑一万二千户,特赐佩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疾走、朝见皇上不唱礼的极高礼遇。丁谧出谋划策,让曹爽出面奏请齐王,让齐王下诏封司马宣王为太傅,表面上名号更加尊贵,内则由尚书处理一切事务,任何事情都经过尚书之手,可以权衡轻重利弊。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真的次子曹训为武卫将军,四子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的几个弟弟都以列侯的身份在皇帝身边办事,出入皇宫禁地,其尊贵恩宠,无人能比。
正始五年(244)二月,皇帝委派大将军曹爽率兵征讨西蜀,曹爽在长安集合了六、七万大军,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从骆谷向蜀国进发。当时,关中及少数民族氐族、羌族的供给供应不上,饿死了无数头牲畜,沿途都是乞讨的百姓。
此时是蜀汉延熙七年(244)春,蜀汉收到魏军进犯的消息,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兵十余万进攻汉川,前锋部队已到骆谷。当时,邓芝在东部边境、马忠在南部边境、王平在北部边境,都声名卓著获有功绩。且说王平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他让别人读《史记》、《汉书》等纪传给他听,能了解书中大意,往往论说起来不失其中大意要旨。他遵纪守法,言谈稳重,从早到晚,端坐终日,并无武将的风度。
当时汉中守兵不到三万人马,各位将领闻讯大惊。有人说:“现在兵力不足以抵御强敌,理当退守汉、乐二城,遇到敌人让他进来,用不了多久,涪县的援军就会赶到。”镇北大将军王平说:“不对。汉中去涪县千里之遥,贼兵如果夺得关隘,便是我们的大祸。现在只宜先派刘护军、杜参军据守兴势山,王平作后援;如果贼兵分兵进攻黄金,王平自率千人下山迎击。用不了多久,涪县援军赶到,这才是上计。”左护军、扬威将军刘敏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一道镇守汉中,刘敏认为男女百姓满布四野,粮食都在田地中,如果听任敌军深入,则大事已去。只有护军刘敏与王平的意见相一致,于是马上执行。于是,刘敏率领自己的部下与王平据守兴势山,遍插旗帜,连绵百余里。魏军入骆谷前进了数百里,蜀军依山设防,部队无法前进,驻扎在兴势。
蜀汉后主刘禅假大将军费祎节钺,率军前往御敌。费祎,字文伟,江夏郡鄳县人。幼年丧父,依靠堂父费伯仁生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人接费伯仁入蜀,伯仁带着费祎进蜀求学。正逢先主刘备平定蜀地,费祎于是留在益州。费祎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这时许靖的儿子死了,董允和费祎打算一道去参加葬礼。董允向他父亲董和说要一辆车子,他父亲便给他们派了一辆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有不愿坐这种车子的意思,费祎却率先登上去。等到达葬地,诸葛亮等显贵人物都到了场,车辆装饰很漂亮,董允下车后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神色,而费祎却神态晏然自若。赶车的人返回后,董和向他询问他的儿子的表现,知道了他们两个的不同,于是对董允说:“我常常认为你与费文伟的才器气质差不多,现在我全明白了。”先主立太子,费祎与董允都是舍人,升为庶子。后主刘禅即位后,任费祎为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南征返回,百官都到十里外去迎接他,这些人年岁和官位都比费祎高,而诸葛亮却特地让费祎与他同坐一辆车,从这件事起大家对他都刮目相看。诸葛亮考虑到刚从南方征战回来,故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孙权性格不仅诙谐滑稽,且幽默得无所拘束,诸葛恪、羊瞆等都才学渊博,果断善辩,辩锋屡起、诘难纷至,而费祎辞和语顺、义旨笃实,据理答难,终未被屈。于是孙权对他十分器重,对他说:“你是天下有德才的人,必当成为蜀国的辅佐大臣,恐怕再也不能常来我们东吴了。”费祎返归蜀国后,被升为侍中。诸葛亮率军北往驻守汉中,请费祎作参军。费祎因为奉命出使办事符合皇帝旨意,故常被派使吴国。
建兴八年(230),他被调任中护军,后又调任司马。这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两个相互憎恶,每次坐在一起便发生争吵,魏延有时还举刀向杨仪比划,杨仪则涕泪横流。费祎常常坐在他们中间调解,劝喻开导评判是非,故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能够发挥魏、杨两人的才能,这都是费祎的补救调解的功劳。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不久,代蒋琬为尚书令。蒋琬从汉中返至涪县,费祎被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上文说到,延熙七年(244),魏国军队开到兴势,后主刘禅假费祎节钺,率军前往御敌。光禄大夫来敏前至费祎处送行,要求和他一起下围棋。这时情报纷纷传来,人马均已披挂,严整待令出发,而费祎与来敏仍专心下棋,毫无不安厌倦的神色。来敏说:“我只是试探一下您而已,您确实让人放心,一定能打败敌人。费祎到达前线之前,蜀将王平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王平终于退走,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当夏侯玄伐蜀时,郭淮率军为前锋。郭淮估计形势对己不利,就撤军出走,避免了重大损失。曹爽的参军杨伟为曹爽分析了形势,认为当务之急应引兵撤退。邓扬与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下,杨伟说:“邓扬、李胜这样做,将会损害国家利益,应杀了他们。”曹爽见到这种局面,很不高兴,怏怏地撤兵。费祎到了前线,敌人即告退却,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魏军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
魏国大军退后,费祎被后主刘禅封为成乡侯,刘敏因功被封为云亭侯。。蒋琬执意要让出他在州中的官职,费祎于是又兼职益州刺史。费祎主持国事时的政绩名望,与蒋琬不相上下。五月十一日,大将军曹爽回师洛阳,曹爽的伐蜀计划终于无功而还。回到京都,司马昭被拜为议郎,明帝授郭淮持符节。
这一年是吴赤乌七年(244),孙权用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步骘、朱然等各上疏说:“从蜀国回来的人都说蜀国要背叛盟约而与魏国交往,制造了很多战船,修治城郭。而且蒋琬驻守汉中,打听到司马义率兵南下,而不出兵乘虚夹击敌人,反而弃离汉中,撤兵靠近成都。事情已十分明白,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应当为此及早作好准备。”孙权推测蜀国不会这么作,说:“我们对待蜀国不薄,派人访问,遵守盟约,进献物产,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怎么会弄到如此地步呢?再说司马义率兵南进舒城,十来天就撤兵退去,蜀国远隔万里之遥,怎会知道事情紧急而立即出兵呢?从前魏国打算进兵汉川,我们这边刚开始戒备,也没有派兵出击的行动,难道蜀国也可以因此而怀疑我们吗?况且人家治国,舟船城郭,怎么可以不加以修缮保护呢?现在我们这里也在训练军队,难道也可被人怀疑为是用来抵御蜀国吗?人家传言切不可信,朕可以为大家破家来担保这种事。”蜀国终究没有作出那种谋划,正如孙权所剖析。
百度搜索 西晋演义 天涯 或 西晋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